《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规定了钢筋的锚固要求,具体如下: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6.1.10条计算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的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在锚固起点处应取为零,在锚固终点处应取为fpy,两点之间可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0.1.3条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0.1.5条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1.19锚固长度 anchorage length 受力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应力所需的长度。
5、钢筋锚固长度的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3.1条的规定: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普通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示计算:Lab=α×(fy/ft)×d。
式中:Lab为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fy为锚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为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α为锚固钢筋的外形系数,光圆钢筋取0.16,带肋钢筋取0.14;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1)钢筋锚固扩展资料: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规程:
当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大于25mm时,锚固长度应再乘1.15的修正系数。
在地震区还应根据抗震等级再乘一个系数:抗震等级一、二级时系数为1.15;三级时系数为1.05;四级时系数为1.0。
混凝土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相应受拉锚固长度的70%。
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投影长度)可取为基本锚固长度的60%。
以上是钢筋锚固长度的计算方法,在施工图中的设计说明部分一般都有对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可以根据图中的要求进行检查。
钢筋copy锚固的长度计算方式如下(需要参照具体数值,套入公式计算。):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
钢筋锚版固长度按图计算权;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La=a(fy/ft)d
预应力钢筋La=a(fpy/ft)d式中fy、fpy—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混凝土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d—钢筋直径;a—钢筋的
外形系数(光面钢筋a=0.16,带肋钢筋a=0.14)。
拓展资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能够受力,主要是依靠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作用,因此钢筋的锚固是混凝土结构受力的基础。如锚固失效,则结构将丧失承载能力并由此导致结构破坏。
钢筋的锚固是指梁、板、柱等构件的受力钢筋伸入支座或基础。
锚固
钢筋的锚固是指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中,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的连接,
目的是使两者能共版同工作以承担各种应力权(协同工作承受来自各种荷载产生压力、拉力以及弯矩、扭矩等)。
在工程中常用“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词,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指梁、板、柱等构件的受力钢筋伸入支座或基础中的总长度,包括直线及弯折部份。
锚固的部位和形式
,可以采用弯钩,弯折等形式,也还可以指钢筋锚入构件的长度,如果没有足够的锚固长度,钢筋受力就不能有效传递给锚固体,锚固长度是为保证钢筋传力效果而规定的。
钢筋锚固抄长度计算:以系数乘以钢筋直径得到钢筋锚固长度的方法,简单可行,得到了设计院的认可,施工下料和质量检查都很方便。设计图纸上经常就把表格的相关内容作为设计对钢筋锚固长度的设计要求,有的设计图纸则规定,钢筋锚固长度采用平法16G101-1的规定。
拓展资料:
1、钢筋锚固长度(anchorage length of steel bar)受力钢筋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将所受的力传递给混凝土所需的长度,用来承载上部所受的荷载。
2、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一个计算公式来计算锚固长度,这个公式内含有一项“钢筋外形系数”,对光面钢筋、带肋钢筋、刻痕钢丝、螺旋肋钢丝、钢绞丝等不同类型的钢筋规定了不同的系数。再以钢筋的锚固形式、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等等因素,对计算的锚固长度进行修正,可以得到钢筋锚固长度。这样计算的结果虽然比较精确,但却因得出的数据太多,一般不采用。
按照钢筋使用位置的不同锚固形式也不相同,主要有以下锚固要求:
1、梁受拉版钢筋在权端支座的弯锚,其弯锚直段≥0.4laE,弯钩段为15d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的原则(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
2、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
3、当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且≥Lae的原则;
4、梁受拉纵筋受力弯钩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的原则;
5、墙身的第一根竖向钢筋、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的相平行钢筋为墙身竖向钢筋与板筋分布间距1/2的原则。
钢筋锚固长度有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8.3钢筋的锚固
8.3.1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 Lab=α×(ƒy/ƒt)×d (8.3.1-1)
式中:Lab—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ƒy—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HPB300级钢筋为270N /mm ²,HRB335 、HRBF335级钢筋为300N /mm ²,HRB400 、 HRBF400、RRB400级钢筋为360N /mm ²,HRB500 、 HRBF500级钢筋为435N /mm ²。
ƒ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混凝土强度等级:C15为0.91N /mm ²,C20为1.10 N /mm ²,C25为1.27 N /mm ²,C30为1.43 N /mm ²,C35为1.57 N /mm ²,C40为1.71 N /mm ²,C45为1.80 N /mm ²,C50为1.89 N /mm ²,C55为1.96 N /mm ²,≥ C60时取2.04N /mm ²。
α—锚固钢筋外系数,光面钢筋为0.16,带肋钢筋为0.14;
d—锚固钢筋的直径。
二、查表法:若已知:钢筋种类、抗震等级:非抗震、混凝土强等级。可在!!G101-1第53页,直接查表取( Lab值)。本值是由上式计算而得的。故计算也可,查表也可。是贷真值实的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Lab。
三、1 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E应按下式计算:
LabE=ζaE Lab
式中:ζ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取1.15,对三级抗震等级取1.05,对四级抗震等级取1.00;
Lab——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若已知:钢筋种类、抗震等级:一、二级或三级、混凝土强等级。抗震等级:一、二级可用1.15Lab。抗震等级:三级可用1.05Lab。也可在!!G101-1第53页,直接查表取[ LabE值,此 LabE值表中是根据LabE=ζaE (Lab)计算所得的,图集也称其为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四、还有若受到纵向受拉普通钢筋的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影响时:
则出现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抗震锚固长度LaE。
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根据锚固条件按下列公式计算,且不应小于200mm;
La=ζa Lab (8.3.1-3)
式中: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ζ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普通钢筋按本规范第8.3.2条规定的规定取用, 纵向受拉普通钢筋的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当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大于25时取1.10;
2环氧树脂涂层肋钢筋取1.25;
3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的钢筋取1.10;
4当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时,修正系数取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但对有抗震设防要求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不应考虑此项修正;
5 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3d时修正系数可取0.80,保护层厚度为5d时修正系数可取0.70,中间按内插取值,此处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ζ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普通钢筋按本规范第8.3.2条规定的规定取用,当多于一项时,可按连乘计算,但不应小于0.6;对预应力筋,可取1.0。)
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可用!!G101-1第53页表中值(Lab )×ζa= La。
2. 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可用!!G101-1第53页表中值(LabE )×ζa= LaE。
分两种:非抗震与抗震,内容是不同的。 选择锚固长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然后参照钢筋种类决定。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12d;非框架梁包括:简支梁;连系梁;楼梯梁;过梁;雨蓬阳台梁;但不包括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另有规定。
当边柱内侧柱筋顶部和中柱筋顶部的直锚长度小于锚固长度时,可向内或向外侧弯12d直角钩。
钢筋锚固长度的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3.1条的规定: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普通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示计算:
Lab=α×(fy/ft)×d。
式中:Lab为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fy为锚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t为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α为锚固钢筋的外形系数,光圆钢筋取0.16,带肋钢筋取0.14;
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9)钢筋锚固扩展资料
影响粘结锚固的因素:
①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强度越高,咬合齿越强,握裹层混凝土的劈裂就越不容易发生,故粘结锚固作用越强。
② 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越厚,对锚固钢筋的约束越大;咬合力对握裹层混凝土的劈裂越难发生,粘结锚固作用越强。当保护层厚度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不会发生劈裂破坏,而会发生咬合齿挤压破碎引起的刮犁拔出破坏。
③ 钢筋的外形——钢筋的外形决定了混凝土咬合齿的形状,因而对锚固强度影响很大。
④ 锚固区域的配箍——锚固区箍筋可加大混凝土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