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撑系统相关规范要求 :
1、对跨度不小于的梁、板,其模板起拱高度宜为梁、板跨度的1/1000~3/1000。
2、采用扣件式钢管作模板支架时,支架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架搭设所采用的的钢管、扣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支架步距以及构造要求,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2)立杆纵距、立杆横距不应大于1.5m,支架步距不应大于2.0m;
(3)立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两个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一步距内。
(4)立杆步距的上下两端应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与立杆的交错点应采用扣件连接,双向水平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5)支架周围应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支架长度或宽度大于6mm时,应设置中部纵向或横向的竖向剪刀撑,剪刀撑的间距和单幅剪刀撑的宽度均不宜大于8m,剪刀撑和水平杆的夹角宜为45-60度;
(6)立杆、水平杆、剪刀撑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0.8m,且不应少于2个扣件连接,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不应小于100mm。
(7)立杆纵向和横向宜设置扫地杆,纵向扫地杆距立杆底部不宜大于200mm,横向扫地杆宜设置在纵向扫地杆的下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8)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1)模板支撑扩展资料:
建筑模板支撑架根据其材质进行分类:
1、木质建筑模板支撑架:所有支撑架的主、副楞及支撑立杆全部由木材制成;
2、高大建筑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3、钢性建筑模板支撑体系:支撑架的全部用料都为钢制性材料,而且具备可伸缩性。
立柱位置是指支撑上层模板支架的立柱位置,间距是否与模板专项施工方案一致
垫板是指由于支撑系统的立柱不能直接放置在楼板上,应铺设垫板,立柱放置在垫板上面。
建筑中那些支撑模板的架子,它们的学名叫作:脚手架。
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回过程顺利进行而搭答设的工作平台。按搭设的位置分为外脚手架、里脚手架;按材料不同可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钢管脚手架;按构造形式分为立杆式脚手架、桥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悬吊式脚手架、挂式脚手架、挑式脚手架、爬式脚手架。
不同类型的工程施工选用不同用途的脚手架。桥梁支撑架使用碗扣脚手架的居多,也有使用门式脚手架的。主体结构施工落地脚手架使用扣件脚手架的居多,脚手架立杆的纵距一般为1.2~1.8m;横距一般为0.9~1.5m。
(3)模板支撑扩展资料
脚手架与一般结构相比,其工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1、所受荷载变异性较大。
2、扣件连接节点属于半刚性,且节点刚性大小与扣件质量、安装质量有关,节点性能 存在较大变异。
3、脚手架结构、构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杆件的初弯曲、锈蚀,搭设尺寸误差、受荷偏心等均较大。
4、与墙的连接点,对脚手架的约束性变异较大。 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积累和统计资料,不具备独立进行概率分析的条件,故对结构抗力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其值系通过与以往采用的安全系数进行校准确定。
建筑施工现场对可调顶托、可调底座使用较为普遍,尤其是用在模板支撑体系里面。在使用的外露部分长度上面有个200mm的说法,在模板规范和门式脚手架规范里有只言片语。
在建筑上用于混凝土现浇施工的模板支撑结构,普遍采用钢或木梁拼装成模板托架,利用钢或木杆搭建成脚手架构成托架支撑,并配合钢模板进行混凝土施工。
模板支撑架普遍采用钢或木梁拼装成模板托架,利用钢或木杆搭建成脚手架构成托架支撑,并配合钢模板进行混凝土施工。其存在的问题是拼装和搭建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费工费料、质量差、浪费资源、不美观且难以调整。
(4)模板支撑扩展资料:
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当满堂或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高度超过8m时,若地基土达不到承载要求,无法防止立柱下沉,则应先施工地面下的工程,再分层回填夯实基土,浇筑地面混凝土垫层,达到强度后方可支模。
立杆纵向和横向宜设置扫地杆,纵向扫地杆距立杆底部不宜大于200mm,横向扫地杆宜设置在纵向扫地杆的下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为了扩散应力,减少对下层结构板的应力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该在支撑立柱上垫较宽的垫木。
增大脚手架立杆底部受力面积,防止下沉,相当于基础放大脚,把脚手架连成整体,增加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这里用的是“宜”,不是强制性的。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立杆基础每10延长米立杆缺少底座、垫木的扣5分”。这是保证项目,本项应得分为5分,所以带有强制性的要求。
(5)模板支撑扩展资料:
模板支撑架已经出现像钢性模板支撑组合结构这样的具有可伸缩性并且重复利用的全钢制支架,它由伸缩套管、螺杆、螺纹座和插销,螺纹座套接或者插接并周向滑配于伸缩套管的末端;螺杆与螺纹座中心的螺纹通孔互配;伸缩套管的管壁上开有多个纵向分布的通孔,通孔内径大于插销的外径。
采用上述方案后,伸缩套管及通孔和插销为其的一级伸缩,通过三者的配合,可粗调其高度;螺杆和螺纹座为其二级伸缩,二者配合,可精调其高度。因其高度可调,故适应各种地貌的要求;地基松软下沉时,只需转动螺纹座便可重新调整模板及其内砼的高度。广泛适用于不同地貌、地质条件下的各种砼的浇筑中。
楼主的问题主要就是怎样区别支撑架和脚手架的区别
规范术语里版
2.1.5 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权手架
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该架体顶部作业层施工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顶部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脚手架。
2.1.6 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承力支架。该架体顶部的钢结构安装等(同类工程)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轴心传力给立杆,顶部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支撑架。
简单来说,脚 手 架 是 供 施 工 人 员 在 上 面 施 工 的施 工 平 台;而支撑架主要是支撑构件的支撑平台,他们荷载传递方式不同,一个是 平 台—〉水 平 杆—〉立 杆—〉基 底;另一个则是 托撑—〉立 杆—〉基 底。
以上资料来自土木在线
木模板施工作业指导
一、模板的材质要求
1、基础模板采用松木板,地梁侧板厚度为20mm。
2、主体梁底模板采用松木板,底模板厚度为40mm,柱模板及楼层模板采用机制木模板(九夹板)模板厚度为12
mm。
3、支撑系统采用杉原木,小头直径不小于70
mm,拉接采用小方木规格400×500
mm,其中底层支撑系统为钢管支撑。
4、木模板及支撑系统不得选用脆性,严重扭曲和受潮变形的木材。
二、条形基础(带地梁)模板施工方法
1、保证砼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准确性。
a、在侧模上下钉设40×60mm木档统长和40×60mm短木档间距1000mm加,并在短木档外侧支设设支撑与基槽壁固定,以满足构件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的准确性。
b、在侧模内侧用定尺的木档时构件内部尺寸进行固定,间距1000mm,当基础梁高度超过700mm时,在侧模中间拉设双股铅丝,间距为1000mm,防止胀模。
2、要保证模板的强度和稳定性刚度要求:
a、在基槽内壁与支撑接触处用模板400×500mm垫设,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
b、在基础梁上部用60×80mm木档进行整体固定,保证模板有足够的稳定性。
c、在侧模板下方钉设木档脚间距1000mm(浇筑后拔除),以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
3、要保证构造简单、拆装方便,便于钢筋绑扎与安装和砼的浇筑养护。
4、保证模板的接缝要严密,防止漏浆。
三、柱模板的施工方法
1、弹线找平:根据标高拌好水泥砂浆找平层,按位置线放好定拉墩台,并将柱边线弹线引出。
2、安装柱模板(中间插入钢筋绑扎和安装埋件)。
3、安设围楞、抱箍,校正截面尺寸,位置、标高加以临时固定。
4、用线锤、经纬仪等校正柱模垂直度后与承重架和支撑系统固定牢固,并确保整个支模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要求。
5、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进行柱模的技术复核验收。
6、短形柱的框板由四面侧板、柱箍、支撑组成,柱与四边侧模都采用纵面模板(九夹板),在柱模底用小方木钉成方向盘用于固定柱模。
7、柱顶与梁交接处,要留出缺口,缺口尺寸即为高度和宽度,并在缺口两侧和缺口底钉上衬口档,衬口档离缺口边的距离即为侧板和梁底板的厚度,为了防止在砼浇筑时模板产生鼓胀(胀模)变形,,在柱侧模设置木柱箍,柱箍面距应根据柱模距面大小确定,一般在400-600mm左右,柱模下部间距小些,柱上可逐浙增大间距。
四、板模板施工方法
1、平板与支撑的选择:平板采用九夹板,龙骨采用60×80方木,支撑采用木支撑,小头直径不小于70mm,水平支撑采用400×500的方木,支撑底部采用20mm厚木板。
2、荷载计算:
①、模板自重每米0.3KN;
②、砼重量2.4KN;
③、钢筋重量0.2KN;
④、施工荷载每米1KN;
⑤振捣砼产生的荷载0.2KN;
⑥、倾倒砼产生的荷载0.5KN;
⑦、累计荷载为4.6KN/m。
支撑采用圆木支撑,稍径70mm,间距采用800mm,顶撑立柱采用60×80mm方木,承受2根顶撑之间板模传来的垂直荷载。
a.
强度验算公式:
经计算得:支撑面积为3848mm2,则大于3050mm2,符合要求。
b.
稳定性验算公式:
层高4m以内不计算。
3、楼板支模
①、根据楼层标高搭设所需高度的承重架和支撑系统,在复查承重架用支撑系统标高无误和牢固稳定的前提理,铺设搁栅及底模板。
②、弹轴线、墙或柱的边线和预埋件位置十字线等,经复核列误,进行立模,绑扎钢筋及预留(或)预埋,然后拼封固定和校核工作。
③、进行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
五、梁模板施工方法
1、梁模板与支撑的选择:梁底模板采用九夹板,龙骨采用60×80方木,支撑采用木支撑,小头直径不小于70mm,水平支撑采用400×500的方木,支撑底部采用20mm厚木板。
2、荷载计算:
①、模板自重每米0.35KN;
②、砼重量3.6KN;
③、钢筋重量0.4KN;
④、施工荷载每米1KN;
⑤振捣砼产生的荷载0.2KN;
⑥、倾倒砼产生的荷载0.5KN;
⑦、累计荷载为5.6KN/m。
支撑采用圆木支撑,稍径70mm,间距采用900
1、对模板及支架,应进行设计。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荷载。
2、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技术交底顺序拼装。木杆、钢管、门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搭。
3、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8)模板支撑扩展资料
支撑架搭设
1、立杆接长。
当扣件式支撑架的高度较高时,立杆可根据实际高度进行接长,其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
2、对接扣件连接
在立杆的顶端安插一个顶托,被支撑的模板荷载通过顶托直接作用在立杆上。采用这种接长方式时,荷载偏心小,受力性能好,能充分发挥钢管的承载力。此外,通过调节可调底座或可调顶托,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立杆总高度,但调节幅度不大
3、回转扣件连接
模板上的荷载作用在支撑架顶层的横杆上,再通过扣件传到立杆。采用这种接长方式时荷载偏心大,且靠扣件传递,受力性能差,钢管的承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但调整立杆的总高度比较容易
4、安装水平拉结杆。为了保证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必须在支撑架立杆之间纵、横两个方向均设置扫地杆和水平拉结杆。各水平拉结杆的间距(步高)通常不大于 1.6m,如图所示。
超高支撑模板的定义各地有所不同,如福建省规定高度超过8米的模板支撑系统为超高模板。见http://www.hnsafety.gov.cn/show.aspx?id=7717&cid=441
关于超高支撑模板的专项方案,据我所知在网上一般都是收费才能下载的,给你提供几个网址,是否要下载请你自己决定。
http://down.zhulong.com/tech/detail176357.htm
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gczl200206008
需要支撑立杆,用于保证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支架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架搭设所采用的的钢管、扣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支架步距以及构造要求,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2、立杆纵距、立杆横距不应大于1.5m,支架步距不应大于2.0m;
3、立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两个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一步距内。
4、立杆步距的上下两端应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与立杆的交错点应采用扣件连接,双向水平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5、支架周围应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支架长度或宽度大于6mm时,应设置中部纵向或横向的竖向剪刀撑,剪刀撑的间距和单幅剪刀撑的宽度均不宜大于8m,剪刀撑和水平杆的夹角宜为45-60度;
6、立杆、水平杆、剪刀撑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0.8m,且不应少于2个扣件连接,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不应小于100mm。
7、立杆纵向和横向宜设置扫地杆,纵向扫地杆距立杆底部不宜大于200mm,横向扫地杆宜设置在纵向扫地杆的下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10)模板支撑扩展资料
模板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技术交底顺序拼装。木杆、钢管、门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搭。
2、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3、当满堂或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高度超过8m时,若地基土达不到承载要求,无法防止立柱下沉,则应先施工地面下的工程,再分层回填夯实基土,浇筑地面混凝土垫层,达到强度后方可支模。
4、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5、现浇多层或高层房屋和构筑物,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撑支架;
(2)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
(3)当采用悬臂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设计构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