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苗床:一个至少深30 CM 的容器
3.种植材料(或者说过滤材料):可以填满苗床的火山岩(10MM大小)或者石头子(10MM大小),还可以是陶瓷球,只是成本贵点.
4.其他:泵,水管等
5.植物,或植物种子
因为制作方法可以就地取材,所以很多材料我就不一一列出,制作时你可以灵活取舍.
制作原理和过程:
原理:通过泵将鱼缸里包含鱼粪等杂质的水泵到苗床,经过苗床过滤后水由苗床流回鱼缸.苗床的作用就是过滤和分解废物以供蔬菜吸收,蔬菜吸收了对鱼产生的废物,达到改善水质目的.
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关键主要在苗床的进出水:
进水(鱼缸到苗床)有两种方法:
1.排管灌水,优点,水流均匀,缺点,容易堵塞出水口
2.直接灌水,优点,不堵塞出水口,缺点,水流不均匀
出水(苗床回鱼缸)也有两种方法:
1:直接排水:优点,制作简单,缺点过滤时材料利用可能不完全,上面会有一部分材质会没水浸没造成植物供养不足.
2.虹吸排水:优点:过滤均匀,缺点:制作复杂
我喜欢选择直接灌水和虹吸排水
灌水的制作,若直接灌水,就用泵抽水灌进苗床就可以,若排管灌水,就需要做成一个回路管道,在管道上扎眼,然后将回路管道连上水泵放在苗床上.具体制作就不细述,尽量在苗床上均匀出水就好.
苗床的排水不管是直接排水和虹吸排水都需要在苗床上有个排水口,排水口接排水管,而且排水口必须与材质隔离,我用10CM直径的PVC管做隔离物,在管子下部打满眼.(上部不用打眼,使水必须从下面走,增加过滤效果),然后将PVC管套住出水口,使它与材质隔离.
下列四种种养模式可以让鱼儿和蔬菜更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1、直接漂浮法:这个最回简单,用泡沫答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
2、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的过滤,再循环利用作为滴灌湿地种植植物的营养液,经由蔬菜吸收后又从湿地经水生植物净化水,再次返回养殖池,形成闭路循环。
3、 养殖水体直接与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栽培容器,经过滤后废水又返回养殖水体。
4、水生蔬菜系统:这种方式就如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鱼,不同之处在于养殖与种植是分离式共生。什么叫分离式共生呢?就是把养殖池的水直接排放农田,经农田土壤植被等处理后,再从另一端返回到养殖池。
上述方式种菜也是有讲究的,最好选择适合水生的经济蔬菜,如空心菜、水芹菜和竹叶菜等。空心菜是鱼菜共生的首选哦,因为空心菜生长快,产量大,对池塘过滤净化的效果是极好极好的。
南京光明特种水产养殖公司是生态养殖领域著名学者、河南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南京环球生态食品研究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周文宗博士的专利实施和技术推广重点基地。本公司长期举办黄鳝、小龙虾、泥鳅产业化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一、与其它养殖方式有何本质的区别网箱式流水无土养殖方式:集约化、高密度,起捕容易,产量较高。弊端:缺水地区无法推广;水面深,幼鳝苗种不易驯化;水面大,发生鱼病易传染不易消毒;网衣孔易堵塞、需常清洗,否则会影响箱内外水体的交换;老鼠咬网造成黄鳝大面积流失。有土养殖方式:鳝池水温变化小,换水次数少;能利用天然饵料降低饲料成本;不需遮阴,适合室外养殖。弊端:鳝池活饵多,饲料气味不易扩散,不利于黄鳝驯食配合饲料;泥中的病虫难清除,病鳝难以及时发现,不利于防治;建池成本高,管理不便;密度小,产量低效益差。静水无土生态养殖与间歇式流水无土养殖方式:由周博士首创。利用特制鱼巢代替泥土,利用水草及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由于成功地将生态工程技术嫁接到养殖上,采用生态防治技术进行黄鳝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食物链技术开发生态饵料,不仅攻克了目前鳝鱼人工养殖普遍存在的药物残留超标的难题,而且成本也降低到每公斤15元左右。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小黄鳝“不合群”,以及高密度养殖就会烂尾、出血、发生肠道等多种疾病的难题。突出从种群以上层次来调控生态环境,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共生互利原理增强缓冲性,提高黄鳝高密度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减少辅助能投入,降低饲料成本。养殖水能得到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秸秆、粪便、水草等农副产品下脚料生产活饵,生产园区无废弃物,生态效益显著。具有建池成本低、便于观察、驯食配合饲料容易、管理方便、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和效益较高等优点。二、项目实施风险评价本项目的风险主要来自鳝种质量的好坏、繁殖产卵量的多少,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等三方面。提高鳝种质量的措施有:(1)辨知鳝种来源,杜绝饲养药鳝、病鳝;(2)延长鳝种浸泡处理时间,及时用生物载体投食药饵;(3)及时捞出白天不入鱼巢的黄鳝,单独处理或返售市场;(4)来年尽可能采用自己半人工繁殖的苗种。提高雌鳝产卵量的方法有:(1)筛选大规格的亲体;(2)加强亲体培育,提高饲料质量;(3)控制好环境条件。病虫害的防治以预防为生,进行生态养殖。重点抓好黄鳝赤皮病、出血病、神经紊乱症的预防工作。周博士已研发成功“多益善”系列药物,其中:(1)专利产品“多益善1号”——是浸泡鱼虾苗种的有效药物,能够防治鱼虾大多数病虫害,并且对有些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2)专利产品“多益善2号”——由十几种中草药组成,是黄鳝、泥鳅、小龙虾等养殖初期的主要内服药,通过特殊的药物载体转移到鱼虾体内,极大地提高了鱼虾的成活率,减少了鱼虾的应激反应。(3)“多益善3号”是从苦参、烟草中提取的药剂,能够有效防治鱼虾常见的水蛭病,既可以单独浸泡,也可以全池抛洒,并且没有副作用,克服了生产中其它药物的缺点。本项目只要严格管理,提前预见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质量不好的黄鳝及时处理或出售,就可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三、养殖规模小规模养殖:面积1亩左右,总投资1-3万元即可投产。仅就黄鳝产品而言,年产商品生态黄鳝4000斤以上,年利润可达4万元以上。基地产业化养殖:面积1公顷左右,三年内总投资90万人民币,年总收入210万元,其中商品生态鳝收入180万元,苗种收入30万元,实现净利润114.2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26.89%。同时,可对农户有偿培训。注:以上两种规模的收入均未包括:生态龙虾(亩产1000斤)及黄粉虫、蚯蚓、泥鳅、无菌蛆、小杂鱼、福寿螺、生态水稻等农副产品收入。四、技术培训内容及参加培训办法技术培训内容:⑴ 黄鳝生态养殖的理论基础;⑵ 鳝池的建设;⑶ 黄鳝的生态繁殖(静水无土生态养殖、网箱式流水无土养殖);⑷ 鳝种的筛选和处理;⑸ 黄鳝生态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⑹ 黄鳝病虫害的综合防治;⑺ 黄鳝的营养生态和配合饲料;⑻ 黄鳝养殖的水质调控;⑼ 黄鳝活饵(蚯蚓、黄粉虫、无菌蛆、福寿螺、水丝蚓)的人工培育;⑽泥鳅、小龙虾的生态养殖全套技术。本培训基地位于生态环境优美的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实行“一次交费,随到随学、终身学习”,每月8日,著名养鳝专家周文宗博士亲临授课。培训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专家与学员互动交流沟通,基地的见习管理的全方位体验。参加培训的学员,一律建立动态的数据库,采用联网跟踪、咨询答疑、提供后续最新科研成果、定期举办学员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技术服务。培训费1000元/人(含:专家授课费、教材光盘费用、一周的住宿费用等)。本期如没学会者,下期可免费再来学习和实习,学会为止。学员也可购买全套培训教材(黄鳝、泥鳅、小龙虾、蚯蚓、黄粉虫五套养殖技术资料,含光盘8套,仅收300元,不含邮费)。也可单项供应:黄鳝资料200元/套、泥鳅资料100元/套、小龙虾资料100元/套、蚯蚓资料100元/套、黄粉虫资料100元/套)。有空来本基地补课缴纳培训费时,可扣除已购资料费用。本公司长期提供黄鳝、小龙虾、泥鳅、福寿螺、蚯蚓的成品供应,以及驯化种苗和专有特效生物渔药的供应服务。五、周文宗博士简介周文宗,男,高级技术职称:副研究员,河南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南京环球生态食品研究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1993年攻读沈阳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1年攻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工程专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专业研究生,双获博士学位。专业:生态工程和水生生物学。研究方向:动物生态工程和行为生态、养殖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周文宗博士先后主持完成省级课题15项,主要参与“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及省级课题9项。迄今为止,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或被接受论文78篇,其中第一作者60篇,通讯作者12篇,核心期刊58篇。申报专利10项,其中第一发明人7项,授权专利6项。参与组织《生态学热点研究从书》的编写工作,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1部。他积极探索特种动物生态养殖的理论,采用行为生态学方法,系统研究了黄鳝和克氏原螯虾的摄食生态,将生态工程技术运用于黄鳝、泥鳅和克氏原螯虾养殖中,相当程度地解决了“素有水产养殖难养之最”的黄鳝养殖技术难题,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与间歇式流水无土养殖新模式,成功实现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技术,使黄鳝养殖在北方地区成为可能,并在香港、江苏、河南、湖北、山西、江西、四川、辽宁等地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培训学员逾千人,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黄鳝养殖产业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污泥蚯蚓分解处理技术的系统研究,提出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并且在许昌、郑州等地建立示范工程基地。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系统总结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耦合的理论,以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为研究中心,以动物修复尤其是生态滤池为研究特色,致力于将生物完整性指数用于江河健康评价,筛选各类生态工程工具种,为水生植物入侵种的利用提供生态工程模式,推广“以鱼养水”的生态养殖模式和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其研究成果先后为CCTV-7(2002.5.30;2004.9.1)、《河南日报》(1998.11.12)、《河南农村报》(2000.9.27)、《现代快报》(2003.12.9)、《金陵晚报》(2003.9.10)、《农民日报》(2003.12.12)、《湖北日报》(2006.10.11)《楚天都市报》(2007.3.19)所报道以及各大网站如新华网、中国食品产业网、中国饲料在线、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水产技术推广网、中国报道、21世纪网、中国渔业政务网等报道。
设计图是鱼菜共生的核心,即使有,我相信没人会把它公布出来的!! 平面布局可以去网站看些鱼菜事情,自己在琢磨下
这种是比较简单的鱼菜共生系统
需要材料——鱼缸、硝化池、硝化基回质、硝化细菌、小水泵、答植物、回水管
鱼缸(下边的篮色塑料箱);
硝化池(上边白色塑料箱),需要集中集中保持湿润,培养硝化细菌;
硝化基质(白色塑料箱里的陶粒),为硝化细菌创造生存环境;
硝化细菌,可以去淘宝上买,也可自己培养(比较慢);
小水泵,作用是把鱼缸里的废水抽到硝化池里,供硝化细菌分解;
植物,植物是可以直接种在硝化池上(上边的花盆可以不要),吸收由硝化细菌分解的营养。
回水管,把硝化池里被净化过的水回流到鱼缸里。
原理图如下:
2.苗床:一个至少深30 CM 的容器3.种植材料(或者说过滤材料):可以填满苗床的火山岩(10MM大小)或者石头子(10MM大小),还可以是陶瓷球,只是成本贵点.4.其他:泵,水管等5.植物,或植物种子因为制作方法可以就地取材,所以很多材料我就不一一列出,制作时你可以灵活取舍.制作原理和过程:原理:通过泵将鱼缸里包含鱼粪等杂质的水泵到苗床,经过苗床过滤后水由苗床流回鱼缸.苗床的作用就是过滤和分解废物以供蔬菜吸收,蔬菜吸收了对鱼产生的废物,达到改善水质目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关键主要在苗床的进出水:进水(鱼缸到苗床)有两种方法:1.排管灌水,优点,水流均匀,缺点,容易堵塞出水口2.直接灌水,优点,不堵塞出水口,缺点,水流不均匀出水(苗床回鱼缸)也有两种方法:1:直接排水:优点,制作简单,缺点过滤时材料利用可能不完全,上面会有一部分材质会没水浸没造成植物供养不足.2.虹吸排水:优点:过滤均匀,缺点:制作复杂我喜欢选择直接灌水和虹吸排水灌水的制作,若直接灌水,就用泵抽水灌进苗床就可以,若排管灌水,就需要做成一个回路管道,在管道上扎眼,然后将回路管道连上水泵放在苗床上.具体制作就不细述,尽量在苗床上均匀出水就好.苗床的排水不管是直接排水和虹吸排水都需要在苗床上有个排水口,排水口接排水管,而且排水口必须与材质隔离,我用10CM直径的PVC管做隔离物,在管子下部打满眼.(上部不用打眼,使水必须从下面走,增加过滤效果),然后将PVC管套住出水口,使它与材质隔离.
我觉得鱼菜共生的管道鱼是无法生存的,因为你必须让谁保持循环状态。
鱼菜共生系统的原理:鱼菜共生实际上有点仿生态的意思,人工的创造一个小环境,是一种复合耕作体系,是在一个循环的环境中,通过鱼进食后排泄,排泄物通过水的带动流到栽培床上,在栽培床上分解成为营养物质供作物吸收,并将水净化然后流回鱼池,这就可以称之为一个鱼菜共生系统。
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设备
鱼菜共生的优势,节省土地,单位产量要高,同样的土地单位要比传统土培产量高,一天不停地供水供肥,并且温室环境人为控制较为适宜作物生长。
节水,较传统土壤栽培灌溉形式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节水比率达10:1。
品质安全,因为整个环境有鱼在立面生存,依然使用有害药物,环境中的鱼首先就受不了,要么生病要么直接死掉,并且这个鱼菜共生的环境中不需要使用除草剂,因为作物是生长在介质上的,不生长杂草,除虫一般使用物理除虫,不适用杀虫剂。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成本,有使得作物品质有保障。
在同一个空间收获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既可以收获植物类的产品,又可以收获鱼类获得蛋白质类产品。不过这个系统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一旦长时间停电,整个系统就可能崩溃。
前期投资较大,需要建设完备的装置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运营。
运营前期需要一段时间使整个系统“发酵”让物质转换先形成,才能够投入使用,这段时间几乎没有收入,所以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我国鱼菜共生的现状不容乐观,但前景光明。
发展状况。
喜爱鱼菜共生的人们都知道,鱼菜共生系统的概念最早是在夏威夷提出的,针对淡水稀缺、土地稀缺的地区。但“鱼菜共生”的概念在我国实施的时间比夏威夷早,但没有专门的理论,如稻田养鱼、桑吉鱼塘等都是鱼菜共生的实施形式。
目前,我国纯鱼菜共生养殖场并不多,对鱼菜共生及生产配套设施的研究也很少,几乎没有。为什么?这与中国人目前的消费观念有关。很多人对鱼菜共生的概念非常陌生,甚至有人与之发生冲突。他们认为这是不切实际和欺骗。光靠鱼粪是不可能种菜的。而且,鱼菜共生系统生产的鱼菜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稍贵一点(设备设施投资成本增加),导致很多人只是等待。
据了解,目前我国纯鱼菜共生养殖场不超过10个,大多与餐饮、观光配套,并利用鱼菜共生推广其他产品。鱼菜共生与土壤栽培的最大区别在于,初期投资大于土壤栽培,因为需要建设大量设施和温室。这也是阻碍鱼菜共生发展的一个原因。
据了解,除了商业化的鱼菜共生农场外,用于教育的鱼菜共生体系更是少之又少。小农的父亲打算把鱼菜共生系统推广到千千万万人当中,希望他们能理解,除了农场,在家里、学校、办公室都能实现鱼菜共生,让人们接受这种鱼菜共生的维护模式。
鱼菜共生的前景。
为什么小农神父认为未来是光明的?鱼菜共生属于设施农业范畴,它不仅受地域、水源、土壤的影响,而且可以在城市中心区、居民区、商业区等地实现。对于城市(农村不需要鱼菜共生),蔬菜、水果、水果从全国各地采摘,通过冷链运输到主要城市的农产品配送园区,再配送到农贸市场、超市,最后再配送到市民手中。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除了蔬菜、水果和水果不再新鲜外,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很大的破坏,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能在城市建设大型立体鱼菜共生农场,生产的蔬菜、水果、鱼类可以直接供应超市或农贸市场,市民也可以就近直接购买,新鲜、无损、健康、无污染。
随着我国人民对鱼菜共生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未来城市发展鱼菜共生是可能的,这可能改变目前蔬菜供需的形式,因此前景十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