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电缆载流量:
1. 口诀 铝芯绝缘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
10下五,100上二,
25、35,四、三界,
70、95,两倍半。
穿管、温度,八、九折。
裸线加一半。
铜线升级算。
口诀说明:口诀对各种截面的载流量(安)不是直接指出的,而是用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为此将我国常用导线标称截面(平方毫米)排列如下:
1、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口诀第一部分
(1)第一句口诀指出铝芯绝缘线载流量(安)、可按截面的倍数来计算。口诀中的阿拉伯数码表示导线截面(平方毫米),汉字数字表示倍数。把口诀的截面与倍数关系排列起来如下:
1~10 16、25 35、50 70、95 120以上
﹀ ﹀ ﹀ ﹀ ﹀
五倍 四倍 三倍 二倍半 二倍
现在再和口诀对照就更清楚了,口诀“10下五”是指截面在10以下,载流量都是截面数值的五倍。“100上二”(读百上二)是指截面100以上的载流量是截面数值的二倍。截面为25与35是四倍和三倍的分界处。这就是口诀“25、35,四三界”。而截面70、95则为二点五倍。从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除10 以下及100以上之外,中间的导线截面是每两种规格属同一种倍数。
例如铝芯绝缘线,环境温度为不大于25℃时的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6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30安;
当截面为150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300安;
当截面为70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175安;
从上面的排列还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在倍数转变的交界处,误差稍大些。比如截面25与35是四倍与三倍的分界处,25属四倍的范围,它按口诀算为100安,但按手册为97安;而35则相反,按口诀算为105安,但查表为117安。不过这对使用的影响并不大。当然,若能“胸中有数”,在选择导线截面时,25的不让它满到100安,35的则可略为超过105安便更准确了。同样,2.5平方毫米的导线位置在五倍的始端,实际便不止五倍(最大可达到 20安以上),不过为了减少导线内的电能损耗,通常电流都不用到这么大,手册中一般只标12安。
口诀第二部分
(2)后面三句口诀便是对条件改变的处理。“穿管、温度,八、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敷设、即导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计算后,再打八折;若环境温度超过25℃,计算后再打九折,若既穿管敷设,温度又超过25℃,则打八折后再打九折,或简单按一次打七折计算。
关于环境温度,按规定是指夏天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实际上,温度是变动的,一般情况下,它影响导线载流并不很大。因此,只对某些温车间或较热地区超过25℃较多时,才考虑打折扣。
例如对铝心绝缘线在不同条件下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10平方毫米穿管时,则载流量为10×5×0.8═40安;若为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9═45安;若是穿管又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7═35安。
口诀第三部分
(3)对于裸铝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裸线加一半”即计算后再加一半。这是指同样截面裸铝线与铝芯绝缘线比较,载流量可加大一半。
例如对裸铝线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16平方毫米时,则载流量为16×4×1.5═96安,若在高温下,则载流量为16×4×1.5×0.9=86.4安。
口诀第四部分
(4)对于铜导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铜线升级算”,即将铜导线的的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再按相应的铝线条件计算。
例如截面为35平方毫米裸铜线环境温度为25℃,载流量的计算为:按升级为50平方毫米裸铝线即得50×3×1.5=225安.
对于电缆,口诀中没有介绍。一般直接埋地的高压电缆,大体上可直接采用第一句口诀中的有关倍数计算。比如35平方毫米高压铠装铝芯电缆埋地敷设的载流量为35×3=105安。95平方毫米的约为95×2.5≈238安。
三相四线制中的零线截面,通常选为相线截面的1/2左右。当然也不得小于按机械强度要求所允许的最小截面。在单相线路中,由于零线和相线所通过的负荷电流相同,因此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导语:关于电力电缆还有他的流量这方面的我想装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一些,但是这方面的知识专业性是很强的,易学难精通,比如说接个电线安一个灯泡等等可能都会,但是叫你去安装国家电缆就....这个就不言而喻了。下面是我对电力电缆载流量的一些技术分析和原理的解释。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于电缆荷载流量大小这一个这个问题的影响因素其实大的方面有这三方面:受敷设方式、运行条件、周围的环境。因此它的不确定性太大,因此要计算这个荷载流量难度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对此准确的计算出不同受敷设方式,运行方式,环境影响下荷载的流量,对电缆的安全和经济的运行方式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对于我们现在而言急切需要的是对电力电缆何载计算的解析法和数值法的发展过程认真研究,然后对NE理论的缺陷做出补足以及对ICE60287荷载流量的计算改进。(因为它的使用具有局限性,提出后续的理论很重要啊!)而对于其影响其荷载流量因素:环境因素。最大的因素要数温度,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吧!这个就是其影响的我们看到的,也就是最直观的表现。而内在能?是因为电线里的金属因为过热导致自由电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运动过快和其他运动范围扩大化,而我们平时用的电都是交流电这其中电流通过就会导致电子碰撞产生热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其中就会损失通过的一部分电流和通过的量,这既不经济又不划算。而且热胀冷缩会严重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至于其他两点我在上一段中有提及。
而传统意义上的电缆荷载流量的计算方法中各项参数都采用的是ICE-60287中的标准数值中的推荐值。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的是理论,和实际的相差还是很大的。所以通过参数值计算出来的荷载量和实际的也就有了偏差。与此同时,电缆的敷设方式多种多样,如:直埋、电缆沟、隧道、排管敷设等等等等。不同的敷设方式将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电缆的运行性和经济性、可靠性。所以,能根据实境计算出准确的电缆的荷载量真的很重要,对于电缆的安全运行,经济实用,以及利用率会有一个本质的提升。
对于计算这方面的人要求技术还是蛮高的,所以说能21世纪最缺的还是人才啊!又尤其是在各个领域有建树的人哦!
259A。
1、根据该公式, 185 平方铝丝的安全负载流量是其截面的两倍, 即185X2=370A。因为它是一个5芯电专缆, 其散热环属境不好,所以根据提示,上述安全负荷流量达到 60%, 即,370x0.7=259A。因此, 5芯185平方铝缆的负载流为259A。
2、根据载波流量比较表: 该值为3芯185平方负载流290A。相比之下,5芯185平方铝缆的负载流量为259A可行。
(3)电力电缆载流量扩展资料
用途
电缆是用来输送电能的,而三相电功率的计算式为
即:P=1.732UIcosφ
式中:P——电功率,单位kW
U——电压,单位kV
I——电流,单位A
cosφ——系统自然功率因数
由上式可见,要输送电能,线路中就要有电流流过,线路通过的电流越大,输送的电功率就越多。载流量,就是指线路导线所输送的电流量。具体每种规格的导线允许的最大载流量,国家规范有规定。运用时,负载所要求的最大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导线在空气中的长期允许载流量。
例如:25平方毫米的铜芯线,在空气中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为105A,当你的主设备运行时,运行电流就只能小于或等于105A,决不能大于105A。
可以,开关是保护线路的,所以是对的
铜芯电缆载流量对照表如下:
电缆载流量是指一条电缆线路在输送电能时所通过的电回流量,在热稳定条件答下,当电缆导体达到长期允许工作温度时的电缆载流量称为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
(6)电力电缆载流量扩展资料:
影响电缆载流量的内部因素
导线自身的属性是影响电缆载流量的内部因素,增大线芯面积、采用高导电材料、采用耐高温导热性能好的绝缘材料、减少接触电阻等等都可以提高电缆载流量。
1.增大线芯面积提高电缆载流量。线芯面积(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呈正相关,通常安全载流量铜线为5~8A/mm2,铝线为3~5A/mm2。
2.采用高导电材料提高电缆载流量。如采用铜线替换铝线,同等规格下能提升30%载流量。在某些高要求场合甚至使用银线。
3.采用耐高温导热性能好的绝缘材料提高电缆载流量。虽然绝缘材料耐温能达到100℃以上,但通常考虑实际敷设条件及安全,都会降低允许使用温度,这在各个国家规定是不同的。
有个在线计算的,非常方便,希望可以专帮到属你 infoflow.baidu.com
电力电来缆载流量表是指一源条电缆线路在输送电能时所通过的电流量,在热稳定条件下,当电缆导体达到长期允许工作温度时的电缆载流量称为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
导线的载流量与导线截面有关,也与导线的材料、型号、敷设方法以及环境温度等有关,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也较复杂。各种导线的载流量通常可以从手册中查找。但利用口诀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算出,不必查表。
电缆是用来输送电能的,而电功率的计算式为
kW=1.732*U*I*COSφ
式中:kW--电功率,单位kW
U--电压,单位kV
I--电流,单位A
COSφ--系统自然功率因数
由上式可见,要输送电能,线路中就要有电流流过,线路通过的电流越大,输送的电功率就越多。
载流量,就是指线路导线所输送的电流量。具体每种规格的导线允许的最大载流量,国家规范有规定。
运用时,负载所要求的最大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导线在空气中的长期允许载流量。
例如:25平方毫米的铜芯线,在空气中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为105A,当你的主设备运行时,运行电流就只能小于或等于105A,决不能大于105A。
10KW电机每相copy电流约为22A左右,电力电缆的单位截面积安全电流为:5A/平方毫米,所以如果是国标电缆的话,长度20米以内的选择4mm*4(三相四线)就可以胜任。如果选择距离较长或非国标电缆(截面积缩水)则选择截面积4平方毫米以上规格的比可靠。
文字工具太多难以理解
我们只说主要原因
温度
线径的长度
表面散热是否良好
另外就是对负载的选型
必须与电缆匹配
电缆的载流量是根据上面的参数变化的
但有经验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