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挡土墙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1、什么是半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重力式挡土回墙靠自重维持答平衡稳定.半重力式挡土墙为了减少自身重量,1、在墙背加入少量钢筋,以减薄墙身,节省圬工;
2、墙趾较宽,以保证基底宽度,必要时,在墙趾处设少量钢筋。
3、一般用于缺乏石料地区,并一般适用于低墙。
半重力式挡土墙一半靠自身重量、一半靠柔性结构来阻挡土的推力!

2、重力式挡土墙与一般挡土墙的区别

支挡土的侧压力复的构筑物或构制件称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是依靠其自己的重量来抵挡土的侧压力而保持自身的稳定,平衡。
不是依靠其自身重量来抵挡土的侧压力而保持自身的稳定,平衡。就不是重力式挡土墙了。一般挡土墙中包括重力式挡土墙,等其它墙形。
材料上:绝大多数为毛石浆砌或干砌的。也有用毛石混凝土浇筑的。

3、什么是半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来挡土墙自身重力自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重力式挡土墙靠自重维持平衡稳定.半重力式挡土墙为了减少自身重量,1、在墙背加入少量钢筋,以减薄墙身,节省圬工;
2、墙趾较宽,以保证基底宽度,必要时,在墙趾处设少量钢筋。
3、一般用于缺乏石料地区,并一般适用于低墙。
半重力式挡土墙一半靠自身重量、一半靠柔性结构来阻挡土的推力!

4、重力式挡土墙有什么缺点

重力式挡土墙,指的是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可回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答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半重力式挡土墙可采用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浇筑。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它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所以,重力式挡土墙在我国铁路、公路、水利、港湾、矿山等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重力式挡土墙靠自重维持平衡稳定,因此,体积、重量都大,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往往受到承载力的限制。如果墙太高,它耗费材料多,也不经济。当地基较好,挡土墙高度不大,本地又有可用石料时,应当首先选用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内配以少量的钢筋,墙高在6m以下,地层稳定、开挖土石方时不会危及相邻建筑物安全的地段,其经济效益明显。
具体请参考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5、重力式挡土墙有哪些作用?

重力式来挡土墙的墙面自暴露于外,墙背可以做成倾斜和垂直的。墙基的前缘称为墙趾,而后缘称为墙踵。

重力式挡土墙通常由块石或素混凝土砌筑而成,因而墙体抗拉强度较小,作用于墙背的土压力所引起的倾覆力矩全靠墙身自重产生的抗倾覆力矩来平衡,因此,墙身必须做成厚而重的实体才能保证其稳定,这样,墙身的断面也就比较大。

重力式挡土墙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就地取材等优点,是工程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形式。

6、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

重力式挡土墙一般由墙身、基础、排水设施和伸缩缝等几部分构成。

(一)墙身

1.墙身断面形式及其特点

根据墙背的倾斜方向,墙身断面形式可分为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式和衡重式几种,如图2-10所示。

其他条件相同时,仰斜墙背所承受的土压力比俯斜墙背小,同时,由于仰斜墙背的倾斜方向与开挖面边坡方向一致,故开挖量和回填量均比俯斜墙背小。但是,由于仰斜式挡土墙的基础外移,当墙趾处地面横坡较陡时,会使墙身增高,断面增大。因此,仰斜式挡土墙适用于作路堑墙及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堤墙或路肩墙。

俯斜墙背所承受的土压力较大。在地面横坡陡峻时,俯斜式挡土墙可用陡直的墙面,以减小墙高。俯斜墙背也可做成台阶形,以增加墙背与填料间的摩擦阻力。

图2-10 重力式挡土墙的断面形式

垂直墙背的特点介于仰斜和俯斜墙背之间。

若将仰斜式挡土墙的上部墙背改为俯斜,即构成凸形折线式。与仰斜式比较,其上部尺寸有所减少,故断面较节省。

若在凸形折线式的上下墙之间增设一平台,并采用陡直墙面,即为衡重式断面。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衡重式的断面积比俯斜式小而比仰斜式大,但其基底应力较大,故对地基承载力要求相对较高。

2.墙身断面尺寸

(1)墙背坡度(α)

俯斜式墙背坡度一般为(1∶0.15)~(1∶0.4)(即α=+8°32′~+21°48′)。仰斜式不宜缓于1∶0.3,以免施工困难。衡重式的上墙背为(1∶0.25)~(1∶0.45)(即α上=+14°02′~+24°14′),下墙背在1∶0.25(即α下=-14°02′)左右,上下墙高比一般采用2∶3。

(2)墙面

墙面一般为平面,其坡度除与墙背坡度相协调外,还应密切结合墙趾处的地面横坡合理选择。地面横坡较陡时,为减小墙高,宜采用垂直墙面或仰斜(1∶0.05)~(1∶0.20);地面横坡较缓时,可放得更缓些,但不宜缓于1∶0.4,以免过分增加墙高。

(3)墙顶

墙顶最小宽度,浆砌挡墙不宜小于0.5m,干砌挡墙不宜小于0.6m。浆砌路肩墙墙顶一般宜采用粗料石或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做成顶帽,顶帽厚约0.4m。如不做成顶帽或为路堑墙或路堤墙,墙顶应以较大块石砌筑,并用砂浆勾缝,或用M5砂浆抹平顶面,砂浆厚约2cm。干砌挡墙墙顶0.5m高度内,用M2.5砂浆砌筑,以增加墙身稳定性。

(4)护栏

为保证交通和行人安全,在地形险峻地段,或过高过长的路肩墙,需在墙顶设置护栏。

(二)基础

在实际工程中,挡土墙的破坏多由地基不良或基础处理不当引起。因此,基础设计是挡土墙设计的重要内容,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基础设计包括选择基础类型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两项主要内容。

1.基础形式

大多数挡土墙都是直接砌筑在天然地基上的,如图2-11所示。当地基承载力不足且墙趾处地形平坦时,为减小基底压力和增加抗倾覆稳定性,常采用扩大基础(图2-11a、b);当地面陡峻而地基为完整坚实的岩石时,为减少基础开挖数量、节省成本,可采用切割台阶基础(图2-11c);如局部地基软弱,开挖基础困难或需跨沟时,可采用拱形基础(图2-11d)跨过。

图2-11 挡土墙的基础形式

扩大基础是将墙趾或墙踵部分加宽成台阶,也可同时将两侧加宽,以增大承压面积,减小基底应力。台阶宽度视基底应力减小程度和加宽后的合力偏心距大小而定,一般不宜小于0.2m;台阶高度按加宽部分的抗剪、抗弯和基础材料的扩散角要求确定。

台阶切割基础,每一台阶的宽度需要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而定,高宽比不宜大于2∶1。最下一个台阶的底宽应满足偏心距的有关规定,一般不宜小于1.5~2m;其余台阶的宽度不宜小于0.5m,高度一般约为1m。

2.基础埋置深度

为保证挡土墙的稳定性,必须按下列要求将基础埋入地面以下适当深度。

1)应保证基底土层的容许承载力大于基底可能出现的最大应力。不同深度的土层具有不同的承载力。基底应力分布因基础埋置深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埋入土中的基础,基底应力分布比地面的均匀。所以,将基础置于具有足够承载力的土层上,以免地基产生剪切破坏。

2)应保证基础不受冲刷。在墙前地基受水冲刷地段,如未采取专门的防冲刷措施,应将基础埋到冲刷线以下,以免基底和墙前的土层被水掏蚀。

3)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应将基础埋置到冰冻线以下,以防止地基因冻融被破坏。

(三)排水设施

挡土墙设计一般都以天然地基容许承载力和自然状态下墙背土体的土压力为依据。如排水不良,地基和墙背土体将由于水分增加而改变原有状态,导致地基承载力降低和土压力增加。同时,土体内水分过多时,将产生静水压力;在冰冻地区,还将产生冻胀压力;对粘性土,水分增加时将产生膨胀压力。显然,当附加压力过大以致超出设计计算的土压力,或地基承载力过分降低以致低于设计基底压力时,挡土墙的稳定性和强度难以保证。因此,设置有效排水设施对于保证挡土墙的稳定性和强度十分必要。

挡土墙常用的排水设施可分为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

地面排水主要是防止地表水渗入墙背土体或地基。主要措施包括:在墙后地面设置排水沟、夯实地表松土,必要时采取封闭处理;对路堑挡土墙墙趾前的边沟进行铺砌加固等。

墙身排水主要是为了迅速排除土内积水。其方法是在浆砌挡土墙墙身的适当高度处设置一排或数排泄水孔(图2-12),泄水孔尺寸一般为5cm×10cm、10cm×10cm、15cm×20cm的矩形孔,或直径为5~10cm的圆形孔。泄水孔间距一般为2~3m,干旱地区可适当增大,渗水量大时可适当加密。上下排泄水孔交错布置。为保证泄水顺利和避免墙外水流倒灌,泄水孔应向外侧倾斜,最下一排泄水孔出口应高出地面或边沟、排水沟及积水地区的常水位0.3m。为防止水分渗入地基,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底部需铺设0.3m厚的粘土隔水层。泄水孔的进水口附近设置粗粒反滤层,以免孔道堵塞。当墙背透水性差或可能发生冻胀时,应在最低一排泄水孔至墙顶以下0.5m高度范围内铺设砂卵砾石排水层。

图2-12 挡土墙泄水孔与反滤层的构造

(四)沉降缝与伸缩缝

为防止墙身因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引起断裂,需根据地基地质条件和墙高、墙身断面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为防止墙身因砌体硬化收缩,或因温度变化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引起开裂,需设置伸缩缝。

设计时,一般将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设置,统称为伸缩缝。沿路线方向每隔10~15m设一道,缝宽2~3cm,缝内可用胶泥填塞,但在渗水量大、填料容易流失或冻害严重地区,宜用沥青麻筋或涂有沥青的软木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沿内、外、顶三方填塞,填深不宜小于15cm,当墙背为填石且冻害不严重时可不填缝。

干砌挡土墙,缝的两侧应选用平整石料砌筑,使其成垂直通缝。

7、重力式挡土墙与一般挡土墙的区别

支挡土的侧压力的构筑物或构件称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是依靠其自己的重量回来抵挡土的侧压力而保答持自身的稳定,平衡。
不是依靠其自身重量来抵挡土的侧压力而保持自身的稳定,平衡。就不是重力式挡土墙了。一般挡土墙中包括重力式挡土墙,等其它墙形。
材料上:绝大多数为毛石浆砌或干砌的。也有用毛石混凝土浇筑的。

8、重力式挡土墙

悬臂式挡土墙【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指的是由立壁、趾板、踵板三个钢筋混凝土悬臂构件组成的挡土墙。 面坡常用1:0.02~1:0.05,背坡可直立。 顶宽>0.15m,路肩墙>0.2m,踵板采用等厚,趾板端部厚度可减薄,但不小于0.30m。扶壁式挡土墙的立壁,常为等厚,间距常取墙高的1/3~1/2,厚度约为间距的1/8~1/6,但不小于0.3m 。 悬臂式挡土墙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能适应较松软的地基,墙高一般在6m-9m之间。当墙高较大时,立壁下部的弯矩较大,钢筋与混凝土的用量剧增,影响这种结构形式的经济效果,此时采用扶壁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它是我国目前常用的一种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重力式挡土墙,指的是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半重力式挡土墙可采用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浇筑。重力式挡土墙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它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所以,重力式挡土墙在我国铁路、公路、水利、港湾、矿山等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9、重力式挡土墙的悬臂式

墙底板一般水平设置。通常做成变厚度,底面水平,顶面则自与立板连接处向两侧倾斜。
墙底板是由墙踵板和墙趾板两部分组成。墙踵板顶面倾斜,底面水平,其长度由全墙抗滑稳定验算确定,并具有一定的刚度。靠立板处厚度一般取为墙高的1/12~1/10,且不应小于20-30cm。
墙趾板的长度应根据全墙的倾覆稳定、基底应力(即地基承载力)和偏心距等条件来确定,一般可取为0.15~0.3B,其厚度与墙踵相同。通常底板的宽度月由墙的整体稳定来决定,一般可取墙高度H的0.6~0.8倍。当墙后为地下水位较高,且地基承载力很小的软弱地基时,月值可能会增大到1倍墙高或者更大。 悬臂式挡土墙设计,分为墙身截面尺寸拟定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
确定墙身的断面尺寸,是通过试算法进行的。其作法是先拟定截面的试算尺寸,计算作用其上的土压力,通过全部稳定验算来确定墙踵板和墙趾板的长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则是对已确定的墙身截面尺寸,进行内力计算和设计钢筋。在配筋设计时,可能会调整截面尺寸,特别是墙身的厚度。一般情况下这种墙身厚度的调整对整体稳定影响不大,可不再进行全墙的稳定验算。
悬臂式挡土墙,一般也以墙长方向取一延长米计算。
一、墙身截面尺寸的拟定
根据上节的构造要求,也可以参考以往成功的设计,初步拟定出试算的墙身截面尺寸:墙高是根据工程需要确定的;墙顶宽可选用20~25cm;墙背取竖直面;墙面取1:0.02~1:0.05的斜度的倾斜面,从而定出立板的截面尺寸。
底板在与立板相接处厚度为1/12~1/10H,而墙趾板及墙踵板端部厚度不小于20~30cm;其宽度B可近似取0.6~0.8H,当地下水位高或软弱地基时,月值应增大。墙踵板、墙趾板的具体长度将由全墙的稳定条件试算确定。

重力式挡土墙

与重力式挡土墙相关的资料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建筑业

古典家具论坛

2021-1-2 15:17:15

建筑业

古典时尚组合

2021-1-2 15:17:3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