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抄义风格,1960-1975。缘自西方袭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 代表人物有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鲁皮乌斯,代表作如巴塞罗那展馆。
后现代主义风格,亦称“后现代派”,1980年开始出现。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 代表人物有文丘里、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es)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雷夫斯与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查尔斯.加斯米(Charles Gwathmey)、约翰.海杜克(John Hejk)、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并称“纽约五”(New York Fie)。 代表作品如宾夕法尼亚州Chestnut Hill区文丘里住宅,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
请参考柯布的观点
自由平面
自由立面
底层架空
屋顶花园
……
用现在的观点来说,现代主义建筑就是简洁大方,横平竖直,装饰很少的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又被人称为“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建筑。现代专主义建筑思潮发生于属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加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60年代起有人对现代主义提出不同的看法。现代主义建筑师各人对建筑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有些基本观点是共同的
设计思想的共同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征;主张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造型等。
代表人物
格罗皮乌斯 勒·柯布西耶 密斯·凡·德·罗 赖特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巴黎附近的萨伏伊别墅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纽约联合国大厦—现代主义早期板式建筑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巴西议会大厦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所谓现代主义建筑,就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思想形式的束缚,大胆地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的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作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也有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回答者:zyz147 - 助理 二级 12-22 16:52
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
W.格罗皮乌斯1919年任魏玛实用美术学校校长时,该校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一专门研究建筑设计和工业日用品设计的学院,取名“公立包豪斯学校”,格 罗皮乌斯担任校长。包豪斯教师阵容整齐,人才辈出。1925年,包豪斯由于在学术见解上同当地名流发生分歧,迁至德绍,改名为“设计学院”。 1928~1930年瑞士建筑师H.迈耶任院长,1930~1932年L.密斯?范?德?罗任院长。包豪斯于1932年迁柏林,不久停办。教师大多流往国 外,包豪斯的学术观点和教育观点随之传播四方,一度为欧美许多大学所采纳。
包豪斯提倡客观地对待现实世界,在创作中强调以认识活动为主,并且猛烈批判复古主义。它主张新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生活,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并 具有表现这个时代的能力为原则。它认为现代建筑犹如现代生活,包罗万象,应该把各种不同的技艺吸收进来,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强调建筑师、艺术家、画家 必须面向工艺;为此,学院教育必须把车间操作同设计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只有通过手眼并用,劳作训练和智力训练并进,才能获得高超的设计才干。
学院的教学计划分三个阶段:
① 预科教学(六个月)。在实习工厂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形式特征;同时还上一些设计原理和表现方法的基础课。
② 技术教学(三年)。学生以学徒身分学习设计,试制新的工业日用品,改进旧产品使之符合机器大生产的要求。期满及格者可获得“匠师”证书。
③ 结构教学。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留校接受房屋结构和设计理论的训练,结业后授予“建筑师”称号。
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认为指导如何着手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必须避免把自己的手法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强调设计中的集体协作。
包豪斯在十多年中设计和试制了不少宜于机器生产的家具、灯具、陶器、纺织品、金属餐具、厨房器皿等工业日用品,大多达到“式样美观、高效能与经济的统一” 的要求。在建筑方面,师生协作设计了多处讲求功能、采用新技术和形式简洁的建筑。如德绍的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住宅和学校教师住宅等。他们还试建了预制 板材的装配式住宅;研究了住宅区布局中的日照以及建筑工业化、构件标准化和家具通用化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问题。包豪斯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对建筑的现代化影响很大。
当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在1933年被关闭以后,德国现代建筑的命运就落在了纳粹手中。在纳粹专制时代,建 筑作为传达信息的媒体比建筑本身更重要。美的艺术形式与丑的政治目的联姻造成纳粹建筑的双重性格,希特勒的御用建筑师施佩尔利用现代建筑设计和舞台设计的 技巧,把建筑变成了他们向德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推销纳粹的商品。如今,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德国人民正重新评价自己的历史。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对于20世纪初来的建筑设计来说,自“功能”(function)的含义是很清楚的,它指人们对一个房屋的“使用要求”,例如保暖、通风、卧室客厅的设施等等。但是到1950年代出现系统论后,“功能”的含义变模糊了。在系统设计方法中,用function表示机器内部的传递函数,是输入与输出的比值,这叫机器的“内部功能”,而不是用户在人机界面上的“外部使用方法”。当设计仪器时,如果一个人说“function”,工业设计师不明白是什么含义,无法进行交流,此词的概念往往引起许多争论。
十九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震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现代工业的兴起,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开始用人类发明的枪支弹药大规模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的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现代派建筑。复产生于19世纪制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于全世界,是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用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称现代派建筑。
新的建筑学原则。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说到现代主义建筑,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就是现在的高楼大厦,也有人认为现在所有的住房、办公楼都是现代主义建筑。其实这样的说法也不是不对,就是太片面了。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其实就是欧美地区一个关于建筑建设的倡导思想,这种思想倡导现代建筑要摆脱传统建筑的结构构思与风格特点,大胆的创新符合现代风格和特点的建筑。这种思想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欧美地区,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著名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第一建筑要打破传统束缚
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就是要打破传统建筑思想的束缚,要随时代的潮流而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仍有许多的国家倡导复古文明。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和时代快速发展的社会,新的事物层出不穷,如果建筑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被别的领域抛在后面,那很有可能建筑领域的发展就会“死亡”,所以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这一点,不被时代所抛弃。
第二新建筑实用性要强
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无论是在经济问题上还是功能的实用问题上都要是绝对的符合现代的时代标准,也就是说在经济上要物美价廉,要让所有的人都要消费的起,而在功能和实用方面就是要达到各种用途的基本标准,无论是居住或者是办公都要可以使用,也就是说一建筑多用途制。这样的建筑才符合现代主义的标准,达到时代的要求。
第三新建筑形态要美观
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要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应用新的材料和新的结构与构思。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代表人大多都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构思的手法要与实际建造的手法相一致,多倡导使用建筑的非对称性以及建筑的外在形态要与内在功能相辅相成,以此来吸引人的感官视觉。除此之外,新材料的在现今时代也是层涌不断,出了许多可以替代传统材料的新材料,在新材料上的是使用要结合建筑的功能,无论是用于加固加厚的厂房,还是用于普通的民宅,都要考虑新材料的使用。
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在现在的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无法摆脱上述的几个基本点,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很可能就会就此没落,甚至消亡,正如德国建筑大师曾说:如果建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将会被时代的潮流碾的粉碎。
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内构的性能特点
努力用容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
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
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
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