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应该看的书籍
历史类:
《中国古典园林史》 作者:周维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西方园林回》 作者:郦芷若,朱建宁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理论类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作者:彭一刚 中国建工出版社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作者:李 敏 中国建工出版社
《风景园林设计》 编者:王晓俊 江苏科技出版社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2版》作答者:杨赉丽 中国林业出版社
《园林设计》 作者: 唐学山等编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
我今年园林专业毕业了,以上基本就是我所学的设计类的教材,希望能帮到你~~~
前四个时期由于缺乏实物,只能依据文献和极少数遗址情况而或详或略。最后一个时期有大量实物保留下来,因而选择了三十一个例子按园林的三大类型分别集中为三个专节加以介绍。
第一节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第五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商、周、秦、汉)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第三节 商、周
第四节 秦
第五节 西汉的皇家园林
第六节 东汉的皇家园林
第七节 汉代的私家园林
第八节 小结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皇家园林
邺城 洛阳 建康 综述
第三节 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 庄园、别墅
第四节 寺观园林
第五节 其他园林
第六节 小结 ( 隋、唐 公元589-960年)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长安、洛阳
第三节 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第四节 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 郊野别墅园 文人园林的兴起
第五节 寺观园林
第六节 其他园林
第七节 小结 (宋代 公元960-1271年)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东京、临安
第三节 宋代的皇家园林
东京 临安
第四节 宋代的私家园林
中原 江南 文人园林的兴盛
第五节 宋代的寺观园林
第六节 宋代的其他园林
第七节 辽、金园林
第八节 小结 (元、明、清初 公元1271-1736年)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大都、北京
第三节 元、明的皇家园林
第四节 清初的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
第五节 江南的私家园林
第六节 北京的私家园林
第七节 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
第八节 寺观园林
第九节 其他园林
第十节 小结 (清中叶、清末 公元1736-1911年)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皇家园林
第三节 大内御苑
西苑 慈宁官花园 建福宫花园 宁寿宫花园
第四节 行宫御苑
静宜园 静明园 南苑
第五节 离宫御苑
圆明园 避暑山庄 清漪园(颐和园)
第六节 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第七节 江南的私家园林
概说
园林实例
(小盘谷、个园、瘦西湖、网师园、拙政园、留园、小莲庄)
第八节 北方的私家园林
概说
园林实例(半亩园、萃锦园、十笏园)
第九节 岭南的私家园林
概说
园林实例(余荫山房、林本源园林)
第十节 私家园林综述
第十一节 寺观园林
概说
园林实例
(大觉寺、白云观、普宁寺、法源寺、古常道观、乌尤寺、清音阁、黄龙洞、太素宫、潭柘寺、国清寺)
第十二节 其他园林
公共园林 衙署园林 书院园林
第十三节 少数民族园林
概说
藏族园林实例(罗布林卡)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附录一 中国古典园林史年表
附录二 本书园林分布图
附录三 本书主要园名索引
关于这本中国古典园林史应该从宏观方面复习,把握古典园林的整体性特点然后在形成的整体框架中添加具体信息,我的复习方法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
时间上以各个时期为线索,主要记忆方式为各时期园林整体特点为框架,细化到各时期各类型园林代表作品及特点,如萌芽期,先记萌芽期总的特点,1尚不具备所以园林类型,造园主流为皇家园林。2园林功能由狩猎求仙转变为游憩,观赏。3由于自然崇拜和神仙思想,大自然有着浓重的神秘色彩。4设计风格粗旷。然后到萌芽期各类型园林代表作品和特点。萌芽期包括商周秦汉。所以就分别为商周时期园林类型为贵族园林,代表作品为鹿台,三灵,特点为重实用,游赏只是附带作用。依次在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秦时期,汉时期,这样第一章生成期就复习完了。
空间上分为两个小方面,一个是地理上的空间,一个是园林内部空间。第一个就是对各时期北方园林,南方园林等方面来总结其特点和其代表作。如成熟后期的北方园林分为皇家和私家,然后皇家代表作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然后总结其特点,私家代表作,然后总结特点。第二个内部空间上的总结主要是造园手法,这个方面是以各个时期代表作品为例来分析其空间布局空间序列,如留园,入口处欲扬先抑,之后豁然开朗,还有什么借景,对景都是空间上的手法。
找了一下
这里有,但是要注册:www.sketchupbar.com/thread-86198-1-1.html
新浪上那几个都是节选
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内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26114117&uk=4113901983
这里的是第二版:容.baidu.com/link?url=gzkxt7xnj1Gmr-ZXlO6FBhHgtOFAABrogo9XvRT-VPh5ZicAGViUx803jctoyJwU-gjXPLvPaXpstK8UKM3gzy_WgpUPLG19ZcajL1dtzQy
题型不同学校的不一样,简答、论述一般都有,选择、填空、识图、画图(内古典园林史上的平面容、立面图)具体看学校,有的学校有,有的学校没有,秦汉大的考点是上林苑、这个时期园林呈现的特征、各种图(这个如果你报考的学校不考识图和画图就可以不看),分值比重没有具体的吧,应该说还是看报考学校,去总结一下历年真题。我也只能说下大体上的趋势,不是所有学校都了解,不同学校的题型和考点差异很大,具体的内容还是建议去问问你报考学校的学长学姐。
1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 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 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 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 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 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2、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 4、成熟时期 相当于两宋、清初。 5、成熟后期 清中叶到清末。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2 1、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 3、 诗画的情趣 4、 意境的含蕴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 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 2、 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3、 园:种植树木的场地 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二、殷、周(最大的奴隶制国家) “贵族园林”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前半段为春秋、后为战国) 这时候的宫苑游观已经上升到主要地位,植物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开始有了游赏为目的的水体。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两个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 三、秦 皇家园林的起源 园林的发展与新兴皇帝独裁政体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是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最主要的阿房宫,其中的兰池宫在生 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的位置: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堆筑岛山,求仙的功能 四、西汉的皇家园林 1、上林苑——山水;植物、动物;苑(园林);宫(宫殿建筑群);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观;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2、甘泉宫——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 3、未央宫——相当于后来的宫城 4、建章宫——类似于后世的大内御苑 他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备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5、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求仙功能。 6、兔园 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 五、东汉的皇家园林——称之为“宫苑” 游赏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六、汉代的私家园林
3 1、王侯官僚的园林 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 (1)梁孝王兔园 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位置: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 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 (2)梁冀苑囿 特点 A: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崤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 B: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 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2、富豪巨贾苑囿 以西汉时茂陵袁广汉为代表。 3、文人宅园 隐士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如西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致仕归田隐士 东汉梁翼园林假山的这种构筑方式,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记录最早的例子 小结 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就园林本身的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殷、周;二、秦、西汉;三、东汉 其中:殷、周为生成期的初始阶段;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汉是园林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一、 以自然为主的园林手法产生,自然山水园的由来;木结构建筑完全代替了汉代的夯土台榭建筑 二、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 三、皇家园林 此时期的典型代表皇家园林: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 1、 邺城 御苑——华林园 经度、纬度的出现,后世一直沿用;把重要的建筑放在中轴线上 2、 洛阳 大内御苑——华林园(芳林苑),其造园艺术成就占一定位置 确立城市中轴线规划体制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中国古典园林还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统统表现了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地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越秀公园;杭州西湖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园林建筑一般具有多曲、多变、雅朴、空透四大特点。多曲是为了和风景环境和谐组合,设计曲径、曲桥、曲廊、飞檐翘角等;多变是为了适应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因地制宜,灵活布置;雅朴指追求宁静自然、简洁淡泊、朴实无华、风韵清新的风格;空透是为了使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环顾四周,尽情赏景,以达到“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字浪漫”的观景效果。需要补充的是,除了上面罗列的一些文化、历史名胜之外,还有诸如革命纪念地、名人故居等,他们以特有的纪念意义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