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气孔关闭,那么此时气体不能从进出细胞,此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供呼吸作用所需,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碳可供光合作用所需,所以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教材中用萌发的和未萌发种子作对比,实验结果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以为萌发的种子才能呼吸,而未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尽管教材作了说明,即未萌发的种子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只是很微弱,不容易观测到,但通过对比的实验给学生的直观印象很深。为此,我们把作为对比乙瓶内未萌发的种子改为浸泡过的已煮沸的种子,使结论更加明确无误。2.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前可补充一个实验,把澄清石灰水装入一试管,叫一位学生用玻璃管向内吹气,使学生明确人呼出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演示萌发种子放出的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这样更能说明问题。3.演示叶的呼吸作用取一透明塑料袋,装入适量的白菜叶或其它新鲜叶片,口袋上方插一根连有橡皮管的玻璃弯管,扎紧口袋,将玻璃管的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挤压口袋,石灰水无变化;重新装气后扎紧口袋,夹住橡皮管,放入黑暗处10~15min之后拿出,将玻璃管插入澄清石灰水,打开夹子,挤压口袋,可见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叶也能呼吸,释放CO2。上述实验将白菜叶放入暗处,为避免学生产生呼吸作用只在暗处(或晚上)的片面认识,所以还要补充下面的实验。4.植物白天也进行呼吸作用课前用广口瓶培养黄化苗(麦苗或韭黄),用一透明塑料袋连瓶装好,并扎紧口袋和夹住袋上连的一根橡皮管,橡皮管另一端套在玻璃管上。实验前一小时把此实验装置拿到室外进行光照,实验时移入室内,将玻璃管通入澄清石灰水内,松开夹子,并挤压口袋,可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使学生明白,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条件都可进行。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
第一,呼内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容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第二,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
植物的呼吸作用跟农产品的贮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粮食、水果和蔬菜等收下来以专后,呼吸属活动还在进行。在贮藏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呼吸继续进行,这样,粮食、水果和蔬菜等才不会变质;另一方面又要使呼吸尽量减弱一些以减少消耗。粮食种子进入仓库以前要测量一下含水量。
各种粮食种子的含水量符合国家标准时,种子正好进行微弱的呼吸,这样既能保持生命力,营养物质的消耗又比较小。贮藏粮食的时候,一般不需要保持它的生命力,主要要考虑减少它的消耗。因此,可以用将容器抽真空然后充氮气的办法来抑制粮食的呼吸活动,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呼吸作用……没啥条件,有氧气有糖分温度合适就行,细胞没死就行,产物要看是什么作物,有可能是酒精有可能是CO2和水。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吸收氧气,将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回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答。为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层面上的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获得必要的能量。
植物全身各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吸收氧气,将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版为植物的各权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层面上的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获得必要的能量。
植物全身各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首先光和作用,需要水参与反映过程.但是最终反应物仍就是水,可看作化学中的催化剂
其次呼吸作用,也需要水参加反映
再次蒸腾作用,植物需要水不断的从根毛吸收,运输到叶的气孔蒸发,来保持光和作用和生命体自身酶所需的最佳温度.需要大量的水.所用水分是植物吸收水分的99%
光和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3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 光=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需要2分子水做催化济
呼吸作用
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
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因此,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一般说来,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利用的物质。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也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在生物体内,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那么,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的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够进行另一类型的呼吸作用——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高等植物、高等动物和人来说,称为无氧呼吸。如果用于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则习惯上称为发酵。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苹果储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条件。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骨骼肌对氧的需要,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此外,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以上两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在无氧呼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释放出的要少得多。例如,1mol的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共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 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成长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做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最主要方式。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它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可加速无机盐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速率,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植物蒸腾丢失的水量是很大的。据估计1株玉米从出苗到收获需消耗四、五百斤水。自养的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必须和周围环境发生气体交换。因此,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不可避免地要顺着水势梯度丢失,这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必然结果。适当地抑制蒸腾作用,不仅可减少水分消耗,而且对植物生长也有利。在高湿度条件下,植物生长比较茂盛。蔬菜等作物生产中,采用喷灌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蒸腾,一般比土壤灌溉可增产。
生理意义:
(1)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对于高大的植物,没有蒸腾作用,高处的茎叶就无法得到水分。
(2)能降低植物体和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高温灼伤(1g水20℃下蒸发,要吸收2.44KJ能量)。
(3)蒸腾引起的上升液流有助于矿质元素和根系中合成的有机物运输,气孔开放有助于呼吸和光合作用。
蒸腾部位
(1)叶片:通过叶片表面上的气孔进行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stommatal trspiration):约占总蒸腾量的90%以上。通过叶片表面的角质层进行的蒸腾叫做角质层蒸腾(cuticular trspiration ):约占5%~10%
(2)茎枝:从茎表皮 的皮孔进行蒸腾称为皮孔蒸腾(lenticular stommatal trspiration ):约占0.1%)。
幼小 植物地上部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1)蒸腾速率( transpiration rate): 也称为蒸腾强度,是植物在一定时间之内,单位叶面积上散失的水量。 常用的单位:g /m2-h
一般植物蒸腾速率为:白天:15~250 g / m2-h 夜间:1~20 g / m2-h
(2)蒸腾效率( transpiration ratio):也称蒸腾比率,是植物每消耗1000g水所生产干物质的克数,或植物在一定时间之内干物质累积量与同期所消耗的水量之比。
植物的蒸腾效率一般在1~8之间
(3)蒸腾系数( 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 ):也叫需水量,是植物每制造1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是蒸腾效率的倒数。
植物的蒸腾系数一般在100~800之间。
在植物吸收的水分中,有90%的水因蒸腾作用而丧失,实际吸收的水分只占3%-5%。
有机物加氧气,通过线粒体,变成二氧化碳加水加能量。这项功能会随着植物气孔的张开和关闭而变化,气孔张开时,呼吸作用加强;气孔关闭时,呼吸作用削弱。
我举个初中的例子来,但是我不自肯定是不是对的,我们中考总复习的统编本里写到:
1.植物,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为原料
2.人体,呼吸作用反应式,葡萄糖(贮存能量)➕氧气为原料
这就是区别吧……我初中的,假如高中有什么不同请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