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馆主体建筑的平面是一个不规则的六角形,整个设计方案灵感来自民间儿童游戏棒,由长短不一的金属杆件,按照严格的结构逻辑等级编织而成。金属杆长向约74米,短向约47米,形成乱向自由分布的交叉杆棚罩,外观就像一个未经过修饰的鸟巢,似乎毫无章法,以一种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思维,新颖独特的展示出一件抽象派艺术精品。
除了新颖别致,创新馆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与科学发展观理念相融合,大量使用生态节能和人性化无障碍设计。幕墙、屋顶、空调系统、照明系统、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设计,建筑节能可达60%以上;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空调冷凝水收集利用系统、节水器具等采用,可使传统水源利用率达30%。此外,除了设置必要的无障碍设施,还专门设计了一部适合轮椅病人操作的低按钮电梯,并给每个公用卫生间配置了无障碍的残疾人专用厕所等。
继合肥国际创新展示馆动工之后,滨湖新区轮滑场、塘西河土楼等一大批文化娱乐设施也将陆续开工,将进一步提升滨湖新区文化内涵,为新区大气力聚集人气,营造良好的投资、人文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知道主题想表达什么
今年4月25日,有着合肥版“鸟巢”之称的合肥国际创新展示馆,顺利完成主体钢结构封顶,预计整个工程年底即可交付使用。
但很多合肥市民随即对其造型设计提出异议。近日,在滨湖新区工作的郑先生即致电:“远看上去它就像是一堆钢管胡乱堆砌在一起,既杂乱无章,也看不出建筑的造型主题设计想要表达什么。”此外,还有多位读者表示,此前曾在报纸上看过合肥“鸟巢”的规划效果图,当时就觉得并不是特别好。最近再看到“鸟巢”的主体结构后,更是愈发觉得“这种造型设计欠妥”、“不管创意、设计好不好。”…… 外观像自然状态“鸟巢”
该项目设计团队一有关负责人表示,合肥创新展示馆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主推自然“鸟巢”概念。据了解,合肥创新展示馆主体建筑呈不规则六角形,整个设计方案灵感来自民间“挑棍”游戏,由长短不一的金属杆件“编织”而成,外观就像一个未经修饰的自然状态下的“鸟巢”。 建筑设计存争议很正常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省城市规划督察员杨建辉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对一个公共标志性建筑来说,处理好它和周边建筑环境的一种相互照应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另类的设计,它也应当另类的有道理。”
针对合肥“鸟巢”,杨建辉表示,该场馆早在开工建设之前的规划设计阶段,就经过了严格的项目审批和较高水平的专家论证。“建筑美学存在争议是很正常也很普遍的现象。既然合肥‘鸟巢’即将建成,那就让时间来检验它吧。”
其实美术馆他强调的就是一个艺术的感觉,之所以会被吐槽成这样,是因为现在的人们对于艺术的美感存在于一些理解的偏差,而艺术家们的创造,一般我们都没有办法理解。
大约是10000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