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1、中国降水分布特点

中国的气候有很多种,例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等。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本区位于北纬25°~35°之间,按行星风系的气候分带,这里属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干旱区,但由于海陆差异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导致的温压场的改变,季风环流改变了近地面层行星风系的环流系统,变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变干旱的荒漠景观为湿润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再经过几千年的人为作用,使本区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记录。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高于春温。

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区冬温夏热,四季分明。一般冬长1~4个月,长江以北4个月左右,南岭一带不到1个月;夏长在4个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南部则迟至10月上旬;大部分地区春、秋季节各长2个月,南部可达3个月。

本区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600 mm,比华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 mm~1800 mm,南岭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 mm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1000 mm~1200 mm。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显著。一般山地多于平地,向风坡多于背风坡。例如安徽的屯溪和黄山,两地相距很近,而黄山的降水量就比屯溪多700 mm(屯溪1507.8 mm,黄山2263.9 mm)。罗霄山、雪峰山年降水量可超过1800 mm。

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降水季节分配的这一特点是与长江中下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过程密切相关的。

长江中下游区处在青藏高原的东面,冬季高空西风带南北两支急流在本区上空辐合,形成一条比较稳定的切变线,再加上南岭山地的影响,在地面层出现一条比较持久的华南准静止锋,气旋过境频繁,云雨天气特多,大部分地区12月与1月平均降水量均在40 mm~50 mm左右,2月份在60 mm~80 mm左右。从3月开始,南来暖湿气流增强,降水频度增加。3月下旬,赣南最先进入春雨期,并以此为中心,春雨渐次向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图12.1.2)。大部分地区直到6月上、中旬,春雨始告结束。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长,大部分地区春雨从4月上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雨期长达60天。本区春雨较多,长沙、南昌等地春雨比率在40%左右,比夏雨还多。南京、上海、温州等地,春雨约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

2、未来几天的全国降水分布图在哪里查询?

请到中央气象台 nmc.gov.cn 查询
左侧有1-3天降水量预报
可查未来6、12、18、24、48、72小时全国降水量分布

3、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1)沿a线从南向北,气温

(抄1)袭逐渐降低纬度 (2)地形(3)C(4)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多西北少)

4、从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看出,800毫米降水量线大致沿____________—秦岭—________东南边缘一线;400

淮河;青藏高原;大兴安岭;张家口;拉萨;喜马拉雅山脉

5、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1)用笔分别描出400毫米、800毫米等降水量线.(2)说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的趋势

(1)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抄线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我国的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到青藏高原东南部;
(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故答案为:
(1)
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2)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6、中国等降水量线分布图800 400 200

规律: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7、中国的气候分布图

中国的气候分布图如下:

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中国气候分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热带季风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

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

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4、高原山地

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5、温带大陆性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中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些地区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如我国新疆。

6、热带雨林

中国南沙群岛属于这种类型的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

8、中国 降水量线分布规律及原因

你好,请允许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中国的气候大部分是温带季风气候,随着纬度的不同而气温和降水都会变化。

总体上来说,北方少,南方多,东部多于西部。

年降水量上看,中国降水最多的地区多集中在了东南部,特别是台湾岛的火烧辽,那里的年平均降水量达6000毫米以上;而我国西北的大沙漠降水十分稀少,有些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不到10毫米。

一月份来看,我国降水量普遍不多,这是由于季风气候所引起的。

不过一月的降水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例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一月降水量就较全国其它地区略多,因此这里在一月份会给人以十分阴冷的感觉,而全国其它地区大部分都是降水不多,不过南方使终多于北方,例如在准河线以南,降水多在20毫米以上,而华北平原,西北东北广大地区降水量基本都不足10毫米。

可是在藏南的一些地区,降水量却很多,那里时常被人们称作西藏小江南,我想和这有一定的关系吧。

七月份,由于季风的影响,我国的降水量基本上都很多,除了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北部一些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以外,降水一般都在100毫米以上,而七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则不如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因为这里刚刚经过梅雨季节,而正处在一个比较干燥炎热的时期,这段时间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可以说像个大火炉也不为过,嘿嘿。

以上是我的一些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这是我的原创,一个字一个字打的,嘿嘿,希望你能满意我的答案,我给你付了一张全国年降水图,供你参考。

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9、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10、求中国地理等降水量线的图

你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与中国降水量分布图相关的资料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建筑业

安全标准化建设

2021-1-2 7:32:15

建筑业

空调制冷技术

2021-1-2 7:32: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