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的单位是L/s·ha
i的单位是mm/min
换算一下不就得了。(q*60s*1000mm)/(1000L*10000m2)=i
0.006q=i
q=166.67i
山东省气候中心可以根据日照当地的短历时暴雨资料确定日照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
武汉有三袭个公式,分别对应不同的重现期
常用的武汉暴雨强度公式: q=885(1+1.58lgP)/(t+6.37)^0.604 (L/s.ha)
适用条件:(0.5≤P<10)
我是在软件中查的,软件在这:最新最全暴雨强度公式
您好,复
Qy=Ψ·q·F计算
式中:制
Qy—设计雨水流量(L/s);
Ψ—径流系数;取0.9
q—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
其中
式中:
P—设计重现期,取2年
t—降雨历时(min);取5min
则q5=414L/(s·ha)(p=2、t=5min)
望采纳,谢谢,亲
雨水的强度分类是有规定的,在气象学上,降水等级的划分是根据降水量确回定的,一般在答24小时内,降水小于10毫米为小雨,10-24.9毫米为中雨,25-49.9毫米为大雨,50-100毫米才为暴雨,大于100毫米的就是大暴雨了.
不知道你想算那方面的事,单位是什么,是mm/h,还是别的什么
第一次见到这个公式,能说明白一些么?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广州市暴雨来强度公式:q=3618.27
x(1+0.438
x
lgp)/
(
t+11.259
),其中源q——设计暴雨强度(升/秒/公顷);p——设计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min),t=t1+mt2,t1为地面集水时间(min),m为折减系数,t2为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如果是城镇建筑较密集区,径流系数取0.85
你们copy老师错了,11不是t1而是b,属于地方参数,t=t1+mt2,t1是集水时间,就是汇水面积内最远点到达集水口所需要的时间,到达这个时间时,所有地面已经形成径流,收集的流量最大,t2是雨水在管子里起点到计算点的经历的时间,m是系数,所以,设计书中的t1=15就是指集水时间是15,你需要计算的是管子里的流动时间,11是b,是公式中的地方系数,是推出来的一个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