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06-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Code for installa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s
GB 50606-201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O 1 1 年 2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668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606—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1、8.2.5(10)、9.2.1(3)、9.3.1(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O—O年七月十五日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由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和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7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综合管线、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系统、广播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防雷与接地和机房工程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通州市新金路34号,邮政编码:226300,电话:0513—86529132;传真:0513—86512940)。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
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通州建总智能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联合大学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华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卓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复旦奥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捷通机房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信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柏事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瞿启忠 范同顺 洪 波 董玉安 徐珍喜
颜凌云 陈 曦 丁春颖 苗 地 陈嘉伟
杨志荣 关小敏 顾克明 阚志勇 王宇宏
李翠萍 皮尤新 张新明 李 华 袁绍斌
朱景明 苏 玮 邹超群 赵晓波 李 辉
张 邻 瞿宏程 费学均 史 毅 张 琪
张进荣 张 兵 崔春明 庞 晖 张建新
王大伟 李 晶 封其华 王旭昕 曹 伟
杨晓军 刘广波
主要审查人:许溶烈 徐正忠 郭维钧 曹 阳 陈志新
陈建利 成 军 毛剑瑛 陆德宝 瞿二澜
杨柱石
1 总 则
1 总 则
1. 0.1 为了加强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保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可靠、经济合理、管理高效,制定本规范。
1.0.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
1.0.3 本规范应与国家现行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 5037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配套使用。
1.0.4 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 术 语
2.0.1 深化设计 deepening design
在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方案细化,并绘制施工图的过程。2.0.2 综合管线 comprehensive pipeline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平台,是各子系统建设和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通道,也是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提供所需的公共管道。2. 0.3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hybrid fiber coaxial
以光纤为干线、同轴电缆为分配网的接入网。2.0.4 广播系统 public address system
为公共场所服务的所有广播设备、设施及公共覆盖区的声学环境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2.0.5 网络控制器 net contro1 unit
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与现场控制器的通信,完成现场控制网络与1P网络的功能转换的器件。2.0.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buildling automation system
利用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和图形处理技术对建筑物(或建筑群)所属的各类机电设备(包括暖通空调、冷热源、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等)的运行、安全状况、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等实行综合自动监测、控制与管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2.0.7 智能化集成系统 intelligented integration system
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2.0.8 安全防范系统 security system
对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等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对各子系统的有效联动、管理和/或监控的电子系统。2.0.9 会议系统 conference system
为完成一个完整的会议而设置的由具备讨论、表决、身份识别、收听、记录、音视频描放等功能或部分功能的设备或装置组成的系统。2.0.10 自检自验 test by
施工方对检验项目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3 基本规定
4 综合管线
5 综合布线系统
6 信息网络系统
7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8 会议系统
9 广播系统
10 信息设施系统
11 信息化应用系统
1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4 安全防范系统
15 智能化集成系统
16 防雷与接地
17 机房工程
附录A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
附录A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
表A. 0. 1 设备开箱检验记录表
编号:
设备名称 检查日期 规格型号 总数量 装箱单号 检验数量 检验记录 包装情况 随机文件 备件与附件 外观情况 测试情况 检验结果 缺、损附备件明细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结论:
签字栏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供应单位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并保存。
表A. 0. 2 设计变更通知单
编号:
工程名称 专业名称 设计单位名称 日期 序号 图号 变更内容 签字栏 建设(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注:l 本表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2 涉及图纸修改的,必须注明应修改图纸的图号。
3 不可将不同专业的设计变更办理在同一份变更上。
4 “专业名称”栏应按专业填写,如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通风空调、智能建筑工程等。表A. 0. 3 工程洽商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专业名称 提出单位名称 日期 内容摘要 序号 图号 洽商内容 签字栏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注:l 本表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2 涉及图纸修改的必须注明应修改图纸的图号。
3 不可将不同专业的工程洽商办理在同一份洽商上。
4 “专业名称”栏应按专业填写,如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通风空调、智能建筑工程等。表A. 0. 4 图纸会审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日期 地点 专业名称 序号 图号 图纸问题 图纸问题交流 签字栏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注:1 由施工单位整理、汇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2 图纸会审记录应根据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及采暖、电气、通风空调、智能系统等)汇总、整理。
3 设计单位应由专业设计负责人签字,其他相关单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相关专业负责人签认。表A. 0. 5 网络设备配置表
编号:
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日期 施工单位 注册建造师 图纸编号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放置位置 网段划分 IP地址 掩码 优先级 参数1 参数2 表A. 0. 6 应用软件系统配置表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专业工程师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设计图纸编号 软件系统名称 版本 序号 记录项 记录内容 备注 1 应用软件系统使用的设备 设备型号 安装位置 硬件配置参数 软件安装位置 2 设备网络参数 物理地址 IP地址 掩码 3 设备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软件 数据库软件 防病毒软件 4 应用软件系统模块安装说明 5 其他说明
附录B 检测记录
附录B 检测记录
表B. 0. 1 预检记录表
编号:
工程名称 预检项目 预检部位 检查日期 依据:施工图纸(施工图纸号______________)、
设计变更/洽商(编号________________)和有关规范、规程。
主要材料或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格/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检内容:
申报人:
检查意见:
复查意见:
复查人: 复查日期:
施工单位 专业技术负责人 专业质检员 专业工长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并保存。
表B. 0. 2 智能建筑工程检验批检测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注册建筑师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一般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施工班组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同意验收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表B. 0. 3 系统调试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系统名称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注册建造师 调试日期 序号 调试内容 调试结果 调试情况 调试人员(签字) 监理工程师(签字) 施工单位(签字) 设计单位(签字)
表B. 0. 4 网络系统调试记录表编号:
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专业工长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设计图纸(变更)编号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放置位置 网段划分 IP地址 连通设计 连通检查情况 备注 日期:
表B. 0. 5 光节点(正向)调试记录表
编号:
光节点编号 光工作站型号 安装位置 输出端口数 交流电压 直流电压 设计单位 设计人 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测试仪器 测试环境温度 输入光功率: dBm 光接收功率检测直流电压: V 相关参考技术指标 测试频(MHz) 光模块输出电(dBμv) 光工作站下行设计值/调试值(dBμV) CNR(dB) HUM(%) MER(dB) BER Port 1 Port 2 Port 3 Port 4 输出斜率(dB) 备注:
衰减器(dB) 级前 级间 均衡器(dB)
表B. 0. 6 光节点(反向)调试记录表编号:
光节点编号 光工作站型号 安装位置 输出端口数 交流电压 直流电压 设计单位 设计人 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测试仪器 测试环境温度 信号注入地点: 光发模块光功率电压: V 机房光接收功率电压: V 参考指标 频率(MHz) 注入电平(dBμV) 光工作站上行设计值/调试值(dBμV) 机房光收输出电平(0dB衰减) 机房光收输出电平(调试值) 上行传输路由增益差(Gd) Port 1 Port 2 Port 3 Port 4 dBμV dBμV 反向衰减器(dB) 说明:
1.信号注入地点可以从光站和用户端分别注入,然后调试。
2.输出监测口实时噪声频谱记录可以测试光工作站上行监测口和机房光收模块监测口(下同)。Gd测试说明: 上行光发模块驱动电平(dBμV) 机房光收模块RF输出电平(dBμV) 输出监测口实时噪声频谱记录:
输出监测口30s最大保持噪声频谱记录:
输出监测口60s最大保持噪声频谱记录:
表B. 0. 7 放大器(正向)调试记录表编号:
光节点编号 放大器型号 测试仪器 输出端口数 设计单位 设计人 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测试环境温度 安装位置 测试频率(MHz) 输入电平(dBμv) 放大器输出设计值/调试值(dBμV) 相关参考技术指标 Port 1 Port 2 Port 3 Port 4 CNR(dB) HUM(%) MER(dB) BER 输出斜率(dB) 备注:
衰减(dB) 级前 级间 均衡器(dB) 级前 级间
表B. 0. 8 放大器(反向)调试记录表编号:
光节点编号 放大器型号 测试仪器 输出端口数 设计单位 设计人 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测试环境温度 安装位置 信号注入地点:
频率(MHz) 注入电平(dBμv) 放大器上行测试值(dBμV) 光工作站上行测试值(dBμV) 设计值/调试值 设计值/调试值 Port 1 Port 2 Port 3 Port 4 Port 1 Port 2 Port 3 Port 4 输出斜率(dB) 反向衰减器(dB) 反向均衡器(dB) 输出监测口实时噪声频谱记录:
输出监测口30s最大保持噪声频谱记录:
输出监测口60s最大保持噪声频谱记录:
表B. 0. 9 前端设备调试记录表编号:
频道
电平值
项目直接收转 调频广播 卫星接收 自办节目 CH CH CH CH CH CH CH CH MHz MHz MHz CH CH CH CH CH 前端输入电平 信号处理设备 中频输出电平 解调输出电平 卫星接收输出电平 调制输入电平 频道变换输入电平 数字调制器输出电平 输出频道 前端输出电平 衰耗器步位 测试时间 气候 测试仪器型号 测试人
表B. 0. 10 用户终端测试数据记录表编号:
施工单位 设计单位 测试人员 测试仪器 测试日期 测试环境温度 测试频率(MHz) 测试地点 电平值(dBμv) 下行
上行
频率/用户端注入电平(MHz/dBμv) 放大器上行/机房上行输入信号检测端口电平值
(链路衰减=用户端注入电平-检测电平-20dB)测试频率(MHz) 测试指标 CNR(dB) HUM(%) C/CSO(dB) C/CTB(dB) MER(dB) BER 备注
表B. 0. 11 广播系统工程电声性能测量记录表编号:
测量场所 测量仪器 测量人员 应备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传输频率特性 测量数据 测量点
声压级(dB)
中心频率(Hz)1 2 3 4 … n 80 100 125 160 200 250 315 400 500 630 800 1k 1.25k 1.6k 2k 2.5k 3.15k 4k 5k 6.3k 8k 10k 12.5k 总声压级(Flat) 漏出声衰减 测量数据 测量点 东 南 西 北 分贝值 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测量数据 按照STIPA测量方法提供记录 电声性能测量结果 项目 应备声压级 声场不均匀度 漏出声衰减 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数STIPA 系统设备信噪比 传输频率特性 等级评价 记录填报人 (签名)
年 月 日 记录审核人 (签名)
年 月 日
表B. 0. 12 电话交换系统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注册建造师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主控项目) 检查评定记录 备注 1 通电测试前检查 标称工作电压为-48V 允许变化范围-57V~-40V 2 硬件检查测试 可见可闻报警信号工作正常 执行YD5077规定 装入测试程序,通过自检,确认硬件系统无故障 3 系统检查测试 系统各类呼叫,维护管理,信号方式及网络支持功能 4 初验测试 可靠性 不得导致50%以上的用户线、中继线不能进行呼叫处理
每一用户群通话中断或停止接续,每群每月不大于0.1次
中断群通话中断或停止接续:
0.15次/月(≤64话路)
0.1次/月(64话路~480话路)个别用户不正常呼入、呼出接续:每千门用户≤0.5户次/月
每百条中继≤0.5线次/月一个月内,处理机再启动指标为1次~5次(包括3类再启动)
软件测试故障不大于8个/月,硬件更换印刷电路板次数每月不大于0.05次/100户及0.005次/30路PCM系统
长时间通话,12对话机保持48h
障碍率测试:局内障碍率不大于3.4×10-4 同时40个用户模拟呼叫10万次 性能测试 本局呼叫
每次抽测3次~5次 出、入局呼叫
中继100%测试 汇接中继测试(各种方式)
各抽测5次 其他各类呼叫
计费差错率指标不超过10-4
特服业务(特别为110、119、120等)
作100%测试 用户线接入调制解调器,传输速率为2400bps,数据误码率不大于1×10-5
2B D用户测试 中继测试:中继电路呼叫测试,抽测2条~3条(包括各种呼叫状态)
主要为信令和接口 接通率测试 局间接通率应达99.96%以上 60对用户,10万次 局间接通率应达98%以上 呼叫200次 采用人机命令进行故障诊断测试 检测意见:
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
日期: 日期:
表B. 0. 13 接入网设备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注册建造师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主控项目) 检查评定记录 备注 1 安装环境检查 机房环境 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 电源 接地电阻值 2 设备安装检查 管线敷设 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 设备机柜及模块 3 收发器线路接口 功率谱密度 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 纵向平衡损耗 过压保护 用户网络接口 25.6Mbit/s电接口 10BASE-T接口 USB接口 PCI接口 业务节点接口(SNI) STM-1(155Mbit/s)光接口 电信接口 分离器测试 传输性能测试 功能验证测试 传输功能 管理功能 检测意见:
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
日期: 日期:
表B. 0. 14 时钟系统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注册建造师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 检测记录 备注 主控项目
1 时间信息设备工作状态 GPS授时与时间服务器 时间信息设备、母钟、子钟时间控制必须准备、同步
系统母钟时间控制与同步 系统子钟 系统时间同步 2 电气安装 天线安装 系统安装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室外显示设备安装 室内显示设备安装 电力供应安装 布线系统 防雷接地 一般项目 3 系统检测功能 时间服务器 监控系统母钟、子钟、时间服务器、授时等的运行状况
系统母钟 系统子钟 系统时间同步 4 控制功能 母钟与时标信号接收器同步、母钟对子钟进行同步校时 母钟与时标信号接收器同步、母钟对子钟进行同步校时
母钟对子钟进行同步校时 访问控制 5 自动恢复功能 断电后计时自动恢复 系统断电后应具有自动恢复功能
断电后授时自动恢复 6 授时功能 授时功能的覆盖 系统应具有对其他弱电系统主机校时和授时功能
校时和授时功能 7 系统配置 母钟独立计时精度 母钟独立计时精度、子母钟同步误差等主要技术参数
子母钟同步误差 软件系统更新 检测意见:
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
日期:
表B. 0. 15 信息引导语发布系统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注册建造师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 检测记录 备注 主控项目
1 多媒体显示屏安装 室外显示设备安装 多媒体显示屏安装必须牢固、供电和通信传输系统必须连接可靠,确保应用要求
室内显示设备安装 室外环境恢复 2 电气安装 电力供应 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布线系统 防雷接地 一般项目 3 系统服务功能 素材管理与编辑 处理功能、通信功能应达到设计要求
播出管理与控制 系统与各显示屏的通信 4 系统控制功能 正确显示发布的内容 对发布效果的监察 5 自动恢复功能 断电后自动恢复播出 6 屏幕显示检查 信息内容显示版面检查 显示屏亮度、色彩检查 音、视频播出质量检查 7 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管理、日志管理 24h功能、性能试验 显示屏与环境协调性 软件系统更新 检测意见:
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
日期:
表B. 0. 16 呼叫对讲系统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注册建造师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 检测记录 备注 主控项目
1 呼叫与对讲检查 主机与各终端机(编码对应的响应)
系统应对呼叫有及时、正确的响应,且图像、语音清晰
响应是否及时
图像质量检查
声音质量检查
2 门禁控制检查 门禁对应表的检查
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每个呼叫是否有及时、正确的响应
门禁安装检查
门禁响应检查
一般项目 3 系统服务功能 呼叫对讲功能检查
处理功能、通信功能应达到设计要求
寻呼功能检查
广播功能检查
播出管理与控制检查
4 电气安装 主机系统安装
终端安装
显示屏安装
广播设备安装
防雷接地
线路布线检查
5 终端显示检查 终端图像质量检查
终端声音质量检查
6 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管理、日志管理
24h功能、性能试验
软件系统更新
检测意见:
监理工程师签字: 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日期: 日期:
表B. 0. 17 售验检票系统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子分部工程 信息设施系统 分项工程名称 售验检票系统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注册建造师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 检测记录 备注 主控项目
1 售票功能检验 售票功能 售票机售票过程的功能检测
制卡功能 结算功能 2 票据管理检验 售票数据的统计 售票数据的统计和检票数据的统计准确性进行并发数据模拟测试检验
检票数据的统计 并发数据模拟 3 检票闸机检验 对验票结果的响应 检票闸机分别对每一台设备进行模拟验票
闸机开启效果 4 系统安装检验 售票机安装 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检票闸机安装 网络与计算机设备安装 防雷接地 一般项目 5 系统安装检验 引导护栏安装 处理功能、通信功能应达到设计要求
售检票终端设备安装 电力供应安装 布线系统 应急备份功能检查 6 系统控制与服务功能 通信传输功能 系统自检测功能 7 自动恢复功能 断电后自动恢复功能 8 售票机屏幕显示检查 信息内容显示版面检查 显示屏亮度、色彩检查 9 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管理、日志管理 24h功能、性能试验 软件系统更新 检测意见: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字:
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
日期:
表B. 0. 18 信息化应用系统功能表
编号:
系统(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系统功能说明 序号 功能类别 功能名称 详细说明 备注 建设单位 用户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负责人:
日期:
盖章:负责人:
日期:
盖章:负责人:
日期:
盖章:负责人:
日期:
盖章:
表B. 0. 19 信息化应用系统配置参数记录表编号:
系统(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序号
记录项目 记录内容 备注 1 设备编号 2 设备用途 3 规格型号 4 硬件配置参数 5 安装位置 6 网络参数 物理地址 IP地址 7 操作系统软件 软件版本 安装位置 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8 数据库软件 软件版本 安装位置 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9 防病毒软件 软件版本 安装位置 10 网络防火墙软件 软件版本 安装位置 11 应用系统软件 软件版本 安装位置 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配置参数 12 其他参数 记录人签名:
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签名:
记录日期:
表B. 0. 20 控制器线缆测试记录编号:
系统(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检测日期 使用仪表 控制箱端子
编号 终端设备 型号 线路连续性检查 备注 结论 建设(监理)单位代表 质检员 专业技术负责人 测试人 接线员
表B. 0. 21 单点调试记录表编号:
系统(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测试日期 DDC箱编号 使用仪表 序号 描述 编号 点名称 类型 点地址 终端设备 通过/不通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建设(监理)单位代表 质监员 专业技术负责人 测试人
表B. 0. 22 智能化集成系统联动功能需求表编号:
系统(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跨子系统联动功能需求说明 联动触发条件 联动执行动作 联动功能用途说明 备注 子系统名称 子系统名称 控制项名称 执行动作 参数项名称 触发名称 子系统名称 子系统名称 控制项名称 执行动作 参数项名称 触发名称 子系统名称 子系统名称 控制项名称 执行动作 参数项名称 触发名称 子系统名称 子系统名称 控制项名称 执行动作 参数项名称 触发名称 建设单位 用户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负责人:
日期:
盖章:负责人:
日期:
盖章:负责人:
日期:
盖章:负责人:
日期:
盖章:负责人:
日期:
盖章:
表B. 0. 23 被集成子系统设备参数表编号:
系统(工程)名称 被集成子系统名称 被集成子系统项目经理 联系方式 被集成子系统技术负责人 联系方式 设备参数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类型 设备地址 是否可控 设备说明 设备参数列表 备注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类型 参数值范围 参数值单位 只读 说明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类型 参数值范围 参数值单位 只读 说明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类型 参数值范围 参数值单位 只读 说明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类型 参数值范围 参数值单位 只读 说明 设备地址对应关系说明
表B. 0. 24 被集成子系统通信接口表编号:
系统(工程)名称 被集成子系统名称 被集成子系统项目经理 联系方式 被集成子系统技术负责人 联系方式 被集成子系统通信接口类型 □OPC数据访问接口 □ODBC数据库访问接口 □模拟视频接口
□数字视频接口 □串口通信协议(□RS-232 □RS-485 □RS-422)
□以太网通信协议(□TCP □UDP)(被集成子系统作为:□服务器 □客户端)
□其他:_________________被集成子系统的通信接口是否需要增补接口设备或者接口软件
□不需要
□需要:(依次列出需要增补的设备和软件)
1.
2.提交附件说明 序号 附件类型 附件名称 附件内容说明 备注 被集成子系统施工单位说明 负责人签字: 日期: 集成系统施工单位签收意见 负责人签字: 日期: 建设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日期: 监理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日期: 注:1 附件类型包括:(1)打印稿(2)传真(3)电子文档(4)软件。
2 集成系统施工单位如认为被集成子系统提供的通信接口不能满足施工需要的,应在签收意见处依次列出不满足要求的项目及依据的设计文件或标准规范的相关条目。表B. 0. 25 智能化集成系统网络规划和配置表
编号:
系统(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公司IP地址需求数量 内网IP地址需求数量 IP地址分配需求表 由集成系统施工单位填写 由建设单位或用户单位填写 备注 序号 设备类别 设备用途 对IP地址的要求 IP地址分配结果 是否自动获取IP地址
IP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
DNS服务器
是否自动获取IP地址
IP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
DNS服务器
是否自动获取IP地址
IP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
DNS服务器
要求能够通过网络互相访问的设备 其他网络规划和配置要求 建设单位 用户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负责人:
日期:
签章:负责人:
日期:
签章:负责人:
日期:
签章:负责人:
日期:
签章:注:1 本表格应附一份智能化集成系统网络拓扑图。
2 设备类别包括:(1)服务器(2)工作站(3)嵌入式设备(4)其他。表B. 0. 26 电气接地装置检验记录表
编号:
工程名称 图号 接地类型 组数 设计要求 接地装置平面示意图(绘制比例要适当,注明各组别编号及有关尺寸) 接地装置敷设情况检查表(尺寸单位:mm) 沟槽尺寸 土质情况 接地规格 打进深度 接地体规格 焊接情况 防腐处理 接地电阻 (取最大值) Ω
检验结论 检验日期 签字栏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专业技术负责人 专业质检员 专业工长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表B. 0. 27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测试日期 仪表型号 天气情况 气温(℃) 接地类型 □防雷接地 □机房接地 □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 □防静电接地 □逻辑接地
□重复接地 □综合接地 □____________设计要求 □≤10Ω □≤4Ω □≤1Ω
□≤0.1Ω □≤_Ω试验结论:
建设(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专业技术负责人 专业质检员 专业测试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律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学设计规范》GB/T 5035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 50375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图像和声音主观评价方法》GB/T 134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 168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
《有线电视分配网络工程安全技术规范》GY 5078
《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Y/T 106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 5017
《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 5076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 5073
《黑白可视对讲系统》GA/T 269
《楼宇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2
《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GY/T180
《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验收调试规范》GYJ 40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T 5120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 31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B l7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球站VAS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5028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设计规范》YD/T 5050
《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77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1
《卫星数宇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系统测量》GY/T 149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GY/T 151
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06-2010
条文说明
制定说明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 50606—201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7月15日以668号公告批准发布。
2008年6月,住房和城建设部发布《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确定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为《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有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中建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通州建总智能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联合大学、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华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通卓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复旦奥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捷通机房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信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柏事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在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和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织下,历时两年从起草本规范第l~3稿、征求意见稿,并将征求意见稿送至主管部门、各相关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设计、施工等单位和个人,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上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本规范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形成送审稿。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组织下,聘请业内专家对本规范进行审议。根据专家审议意见,编写组成员对本规范再度进行修改和进一步完善,最后完成报批稿。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编写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1 总则
1 总 则
1.0.1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和规范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保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1. 0.2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包括深化设计、管线敷设、设备安装与调试以及系统试运行等内容。
1.0. 3 为实现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本规范的编制内容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等现行国家标准或规范相衔接,并与其配套使用,使本规范具有适用及可操作。
1.0.4 国家关于节能、环保和构建绿色施工等方针政策应贯穿于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3 基本规定
4 综合管线
5 综合布线系统
6 信息网络系统
7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8 会议系统
9 广播系统
10 信息设施系统
11 信息化应用系统
1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4 安全防范系统
15 智能化集成系统
16 防雷与接地
17 机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