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446-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shield tunnelling method
GB 50446-201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44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446-2017,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3、7.8.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7年1月21日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施工测量;6.管片生产与验收;7.掘进施工;8.特殊地段施工;9.管片拼装;10.壁后注浆;11.隧道防水;12.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3.盾构保养与维修;14.施工运输;15.施工监测;16.成型隧道验收。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盾构选型与配置的技术内容;2.增加了油气、市政等隧道的贯通测量限差要求、管片拼装质量和成型隧道质量控制要求;3.增加了平原或山岭地区二等平面控制网测量要求;4.增加了钢管片现场验收的技术要求;5.增加了盾构空推、存在有害气体地段施工的措施要求;6.增加了监测频率和监测预警等技术内容;7.增加了铁路隧道管片拼装质量和成型隧道质量控制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835)。
本规范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京合顺通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港创瑞博混凝土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力信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梁洋 周建军 张晋勋 李刚 秦长利 李建斌 刘飞香 安栋 张旭东 马栋 杨寒冰 武福美 张晓日 毕既华 洪开荣 蔡亚宁 杨建刚 熊琦智 章龙管 程永亮 鲁海波 王更峰 王暖堂 任伟峰 恽军 杨振兴 贺维国 徐韬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傅德明 刘春 沙明元 张厚美 吴全立 王江卡 郭京波 刘亮 马保松 季玉国
1 总 则
1 总 则
1.0.1 为加强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统一盾构法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安全、环境安全和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盾构法施工的预制管片拼装式隧道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盾构法隧道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 术 语
2.0.1 盾构 shield
在钢壳体保护下完成隧道掘进、出渣、管片拼装等作业,由主机和后配套设备组成的全断面推进式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根据开挖面的稳定方式,分为土压平衡式盾构、泥水平衡式盾构、敞开式盾构和气压平衡式盾构。2.0.2 工作井 working shaft
盾构组装、解体、调头、空推、吊运管片和输送渣土等使用的竖井,包括盾构始发工作井、盾构接收工作井、检查工作井等。2.0.3 盾构始发 shield launching
盾构开始掘进的施工过程。2.0.4 盾构接收 shield arrival
盾构到达接收位置的施工过程。2.0.5 盾构基座 shield cradle
用于保持盾构始发、接收等姿态的支撑装置。2.0.6 反力架 reaction frame
为盾构始发掘进提供反力的支撑装置。2.0.7 管片 segment
隧道预制衬砌环的基本单元,管片的类型有钢筋混凝土管片、纤维混凝土管片、钢管片、铸铁管片、复合管片等。2.0.8 负环管片 temporary segment
为盾构始发掘进传递推力的临时管片。2.0.9 开模 mould loosening
打开钢筋混凝土管片模具上部或侧部模板的过程。2.0.10 出模 demoulding
钢筋混凝土管片脱离模具的过程。2.0.11 防水密封条 sealing gasket
镶嵌于管片接缝处的条状防水材料。2.0.12 壁后注浆 back-fill grouting
用浆液填充隧道衬砌环与地层之间空隙的施工工艺。2.0.13 铰接装置 articulation
以液压油缸连接,可调节前后壳体相对姿态的装置。2.0.14 盾构调头 shield u-turn
盾构施工完成一段隧道后调转方向的过程。2.0.15 盾构过站 shield station-crossing
利用专用设备把盾构拖拉或顶推通过车站/工作井的过程。2.0.16 盾构空推 shield empty-push
盾构不需要土体开挖的推进过程。2.0.17 盾构姿态 shield position and stance
盾构主机的空间状态,通常采用横向偏差、竖向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转角和切口里程等参数描述。2.0.18 椭圆度 ovality
圆形隧道管片衬砌拼装成环后隧道最大与最小直径的差值与隧道设计内径的比值,以千分比表示。2.0.19 错台 step
相邻管片接缝处的偏差。
3 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盾构法隧道施工应具有施工管理体系,应建立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并应采取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
3.0.2 盾构类型和技术性能应满足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线路条件、环境保护和隧道结构设计的要求。
3.0.3 盾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应根据盾构类型、地质条件和工程实践制定。
3.0.4 工程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场应进行验收,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3.0.5 施工现场的场地应满足工作井、龙门吊、管片存放、浆液站、泥浆处理设施、材料、渣土堆放、充电间、供配电站、控制室、库房等生产设施用地和施工运输要求。
3.0.6 施工期间应监控盾构姿态。
3.0.7 盾构法隧道施工应实施项目信息化管理,宜配置远程监控系统。
3.0.8 施工期间应对邻近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等进行监测,并应对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3.0.9 质量合格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控项目的质量达到100%时,应为合格;
2 一般项目的质量达到95%及以上时,应为合格;
3 应具有完整的施工质量验收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
4 施工准备
5 施工测量
6 管片生产与验收
7 掘进施工
8 特殊地段施工
9 管片拼装
10 壁后注浆
11 隧道防水
12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12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12.0.1 施工前,应根据盾构设备状况、地质条件、施工方法、进度和隧道掘进长度等条件,选择通风方式、通风设备和隧道内温度控制措施。
12.0.2 隧道内作业场所应设置照明和消防设施,并应配备通信设备和应急照明。
12.0.3 隧道和工作井内应设置足够的排水设备。
12.0.4 隧道内作业位置与场所应保证作业通道畅通。
12.0.5 当存在可燃性或有害气体时,应使用专用仪器进行检测,并应加强通风措施,气体浓度应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
12.0.6 施工作业环境气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得低于20%(按体积计)。
2 甲烷浓度应小于0.5%(按体积计)。
3 有害气体容许浓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氧化碳不应超过30mg/m3;
2)二氧化碳不应超过0.5%(按体积计);
3)氮氧化物换算成二氧化氮不应超过5mg/m3。
4 粉尘容许浓度,空气中含有10%及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大于2mg/m3,空气中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矿物性粉尘不得大于4mg/m3。12.0.7 隧道内空气温度不应高于32℃。
12.0.8 隧道内噪声不应大于90dB。
12.0.9 施工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取机械通风方式;
2 按隧道内施工高峰期人数计,每人需供应新鲜空气不应小于3m3/min,隧道最低风速不应小于0.25m/s。12.0.10 施工中产生的废渣和废水等应及时处置。
12.0.11 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避免施工噪声、振动、水质和土壤污染及地表下沉等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13 盾构保养与维修
13 盾构保养与维修
13.0.1 盾构的保养与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负责。
13.0.2 根据盾构相关技术文件,应制定并实施保养与维修计划。
13.0.3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盾构及时保养与维修:
1 超过正常负荷水平长时间运行;
2 通过特殊地段前;
3 调头或过站期间;
4 发生故障或运转不稳定;
5 长时间停机或拆机贮存期间。13.0.4 保养与维修工作应及时记录。
14 施工运输
15 施工监测
16 成型隧道验收
16 成型隧道验收
Ⅰ 主控项目
16.0.1 结构表面应无贯穿性裂缝、无缺棱掉角,管片接缝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检验,检查施工记录。16.0.2 隧道防水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逐环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检验,检查施工记录。16.0.3 隧道轴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应符合表16.0.3的规定。
表16.0.3 隧道轴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mm)
16.0.4 衬砌结构严禁侵入建筑限界。
检验数量:每5环检验1次。
检验方法: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Ⅱ 一般项目
16.0.5 隧道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6.0.5的规定。
表16.0.5 隧道允许偏差
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
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911
7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 8923.1
8 《空气潜水减压技术要求》GB/T 12521
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
10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 164
11 《盾构法开仓及气压作业技术规范》CJJ 217
12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规程》JB/T 9186
1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14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
15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446-2017
条文说明
修订说明《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46-2017,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月21日以第1448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是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参编单位有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地铁地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建材工业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是张庆风、王甦、万姜林、杨国祥、杜文库、李桧祥、傅德明、华东、叶慷慨、吴惠明、梁洋、秦长利、蔡亚宁、何云、张峰、蒙先君、汪恭胜、陈立生、朱建春、高立新、虞祖艺、恽军、高万春、魏新良、朱海良、李朝忠、于静、王建林、吴鸣冈、章龙管。
为了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做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1 总 则
1 总 则
1.0.1 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盾构法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安全、环境安全和工程质量,统一盾构法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验收标准。本规范不包括盾构隧道的设计、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内容。
1.0.3 本规范未规定的内容应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2 术 语
2 术 语
本章给出了本规范有关章节引用的19条术语。目前盾构及其施工技术在术语上存在地区和习惯差异,通过本规范统一盾构法施工及验收的相关术语。
本规范的术语主要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91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及《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等资料,经编制组集中归纳和整理,编入本规范。
本规范的术语是从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角度赋予其含义,同时还给出相应的推荐性英文翻译,仅供参考。
3 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施工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施工现场管理,除应具有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外,还要求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以及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措施。
对具体的施工项目,要求有经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能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运行。对于涉及隧道结构安全、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措施。3.0.3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规范操作盾构,并制定应急预案,使其在预定条件和正确操作下正常使用是确保盾构法隧道施工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盾构类型、地质条件和工程实践,首先有针对性地进行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估,根据分析结论制定包括盾构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等在内的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作业在安全和卫生环境下进行。
3.0.7 盾构法隧道施工应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制定信息管理制度。为便于及时了解施工现场情况,鼓励有条件的施工现场配置地面远程监控系统,将盾构掘进参数实时传递到地面监控中心。
3.0.8 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期间,对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应及时采取注浆、加固、支护等技术措施,保证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及轨道交通线路等安全。
3.0.9 质量验收包括实物检验和资料检查。资料检查包括施工质量验收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等。施工质量验收层次为:生产班组的自检、交接检;施工单位质量检验部门的专业检查和评定,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组织的验收。
根据有关规定和工程合同的规定,对工程质量起重要作用或有争议的检验项目,由各方参与见证检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关键部位的质量得到控制。
4 施工准备
5 施工测量
6 管片生产与验收
7 掘进施工
8 特殊地段施工
9 管片拼装
10 壁后注浆
11 隧道防水
11 隧道防水
11.1 一般规定
11.1.1 隧道主要渗漏水通道是管片和管片环接缝。管片接缝防水一般采用防水密封条(止水带),通过螺栓和拼装管片成环后盾构千斤顶反力(压力、顶力)挤压密贴达到防水目的。管片拼装成环后,应检查接缝是否密贴和有无渗水,并采取再次紧固螺栓方法处理。对于严重渗漏处可采用二次补强注浆的方法处理。
对壁后注浆孔一般采用有密封垫圈的注浆孔塞防水。
对隧道沉降缝等特殊部位的防水按设计要求进行。11.1.3 盾构隧道渗漏水以管片接缝渗水为主,堵漏方案、材料和施工等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的相关规定。
11.2 接缝防水
11.2.4 嵌缝作业时间根据施工方法、隧道稳定性、施工进度以及现场测试资料等确定,且在无明显渗水后进行。嵌填防水材料时,先刷涂基层处理剂,嵌塞应表面平整,密实、连续、饱满、牢固。
12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12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12.0.6~12.0.9 条文相关数据是根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09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施工经验确定的。
12.0.10 盾构法隧道施工产生的废渣、废水应分类定点存放,及时清理清运。施工现场的渣土池、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布设合理,对含有化学污染物的废水、废液,采用密闭容器收集处理。渣土池采取必要的覆盖措施,防止扬尘扬土。
12.0.11 盾构法隧道施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现场环境保护:
1 施工现场噪声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的规定,振动控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的规定;
2 施工中选择噪声、振动较小的施工方法及机械,必要时设置隔声设施或防振装置,特殊情况下可安装防声罩、消声装置等对机械进行降噪处理;
3 施工污水进行沉淀过滤处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规定后排入污水管网;
4 降水施工时对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进行监测,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地表下沉等。
13 盾构保养与维修
13 盾构保养与维修
13.0.1 质构的保养与维修遵循预防为主、状态检测、强制保养、按需维修、养修并重的原则。
13.0.2 盾构相关技术文件是指制造企业提供的产品图纸、系统原理图、产品使用说明书和产品保养手册等。盾构保养与维修包括日常保养与维修和定期保养与维修。
日常保养与维修在每施工班组作业前后及设备运转时进行,内容是“检查、调整、紧固、润滑、清洁”,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由专业人员对盾构运转状况进行外观目测和仪表数据观测,采用视、听、触、嗅等手段,检查盾构及后配套设备的运转情况,观测主控室的运转参数,检查机件的异响、异味、发热、裂纹、锈蚀、损伤、松动、油液色泽、油管滴漏等,初步判断盾构的工作状态。必要时可应用专业化便携式仪器仪表进行辅助。
日常保养与维修包括以下内容:
1 各部位的螺栓、螺母松动检查并拧紧;
2 异常声音、发热检查;
3 液压油、润滑油、润滑脂、水、空气的异常泄漏检查;
4 各润滑部位供油、供脂情况检查并补充;
5 油位检查及补充;电源电压及掘进参数检查确认;
6 电气开关、按钮、指示灯、仪表、传感器检查并处置;
7 液压、电气、泥浆、水、空气等管线检查确认并处置;
8 安全阀设定压力检查并确认;
9 滤清器污染状况检查确认并处置。
定期保养与维修是指按规定的运转周期或掘进长度对盾构主机及后配套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定期保养与维修分为周、月、季、半年和年保养。
1 周保养与维修包括以下内容:
1)检查油位、液压油滤清器有无泄漏;
2)检查旋转接头,用润滑脂加注枪给轴承注油;
3)检查刀盘驱动主轴承,检测油污染程度、含水量;
4)检查刀盘驱动行星齿轮的油位,监听运行声音;
5)检查推进油缸,润滑关节轴承;
6)检查螺旋输送机变速器的油位,润滑螺旋输送机轴承、后闸门、伸缩导向(土压平衡盾构);
7)检查螺旋输送机前闸门的密封性能;
8)清理电动机、液压油泵的污物;
9)检查铰接油缸,对润滑点注脂;
10)润滑管片拼装机、管片吊机、管片输送机的润滑点,润滑所有轴承和滑动面;
11)检查送排泥浆泵的密封及送排泥浆管道的磨损情况(泥水平衡盾构);
12)检查碎石机相关管路的磨损情况(泥水平衡盾构);
13)检查空压机温度,检查凝结水和冷却器污染;
14)液压油箱油位开关操作测试;
15)检查皮带运输机各滚子的转动、刮板磨损情况(土压平衡盾构);
16)检查壁后注浆系统所有接头处的密封情况,润滑所有润滑点,彻底清理管线;
17)检查并清洁主控室PLC及控制柜,检查旋钮、按钮、LED显示的工作情况;
18)检查并清洁风水管卷筒及控制箱、高压电缆卷筒及控制箱、传感器及阀组、接线盒及插座盒,送排泥浆泵站、照明系统等;
19)检查变压器的油温、油标,清除变压器上的水污,监听变压器运行声音;
20)检查刀具的磨损情况,当刀具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或由于地层条件变化时,进行刀具更换;刀具更换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并做好更换记录。
2 月保养与维修包括以下内容:
1)润滑人闸的铰链;
2)检查螺旋输送机的螺旋管的壁厚(土压平衡盾构);
3)检查皮带运输机变速器油位、皮带张力(土压平衡盾构);
4)液压油取样检测,按质换油;检查或更换滤芯;
5)检查管片拼装机轴承的紧固螺栓;
6)检查空压机皮带、更换机油过滤器、按质换油;
7)润滑后配套拖车行走轮的调节螺栓和轮轴;
8)检查注浆压力表及传感器;
9)检查蓄能器氮气压力,必要时添加;
10)检查刀盘驱动装置行星齿轮的冷却水系统;
11)检查主驱动密封的承压情况。
3 季保养与维修包括以下内容:
1)润滑膨润土泵轴承(土压平衡盾构);
2)更换油脂泵齿轮油;
3)更换后配套空压机空滤器、油滤器,检测溢流阀,紧固电气接头;
4)检查循环水回路的水质;
5)润滑进排浆泵的轴承(泥水平衡盾构);
6)用超声探测仪检查进排浆弯管、进排浆泵壳体的壁厚(泥水平衡盾构);
7)测量进排浆泵电动机的绝缘电阻(泥水平衡盾构)。
4 半年保养与维修包括以下内容:
1)更换所有液压油滤清器;
2)检查刀盘驱动的齿轮油;必要时更换;
3)检查电缆卷筒、水管卷筒传动装置油位,检查链条张紧并润滑;
4)用压缩空气清洁后配套空压机溢流阀。
5 年保养与维修包括以下内容:
1)注浆泵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主轴密封;
2)更换空压机空滤器,检查分离器,按质换油;
3)润滑电缆卷筒、水管卷筒的轴承,按质更换变速箱齿轮油;
4)检查紧固变压器接头,用干燥压缩空气清除灰尘;
5)更换皮带输送机齿轮油(土压平衡盾构);
6)后配套拖车操作运行安全检查。13.0.4 保养与维修记录内容包括:时间、维保人员姓名、维保部位名称、维保部位运行情况或故障描述、原因分析、维保内容、维保后的设备运行情况等。
施工单位定期对盾构保养与维修记录进行总结,形成周期分析报告,及时调整盾构设备的掘进参数、合理更新相关设备,确保盾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周期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情况统计、原因分析、改进建议等。
14 施工运输
14 施工运输
14.1 一般规定
14.1.1 隧道施工运输包括:渣土、管片以及各种机具机械设备、材料器材的运输装卸。垂直运输与水平运输的转换作业应保证作业人员联络通畅。
14.2 水平运输
14.2.1 隧道内采用有轨运输时,可根据隧道净空选用单轨、双轨运输,并按施工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编组列车。通常配备专用管片运输车、出渣斗车等。当使用平板车装运管片、轨料、钢管等大尺寸材料时,需固定牢靠。对于空间狭小,无法使用道岔时,可以采用回转台、转运车等辅助方式。
采用卡车、内燃机车牵引时考虑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确保隧道内的通风满足人、机工作的需求。14.3 垂直运输
14.3.5 垂直运输通道内标识明确,不得有障碍物,并与人行道通道分开管理。
14.4 管道运输
14.4.1 管道运输具有占用空间小、运输能力强等特点,通常适用于泥水平衡盾构的掘进施工。通常情况下,泥浆泵能通过最大尺寸为管道直径的固体颗粒,泵送泥水混合物的最大密度为1.5t/m3。
进排泥浆的管道按需要设置泵和阀门。依据管道上设置的压力计、流量计、密度计等的实测值计算排泥浆量。根据盾构外径、开挖面的地层条件、盾构制造厂提供的参考数据确定排泥管道直径。
输送过程中稳定控制和调节开挖面的泥浆压力,保证管道内无渣土沉淀。14.4.2 盾构后部的可调速式泥浆泵在盾构掘进时,经过可伸缩管或柔性软管把混合物输送到后部的管道中。在长距离输送时,按需要设置泥浆泵和阀门。
14.4.3 管道接头处、管道拐弯处磨损较快,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避免发生爆裂。
15 施工监测
16 成型隧道验收
16 成型隧道验收
16.0.1 当发现有本条所指质量问题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修补或加强处理。修补或加强处理方案需经业主和设计单位认可。
16.0.2 发现隧道防水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采取注浆、堵漏等可行的技术措施予以处理。处理方案需经业主和设计单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