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 CJJ/T 214-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eak location surveys of geomembrane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CJJ/T 214-2016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6年9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059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 214-2016,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年3月14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结束后探测;5.运行期和封场后污染范围探测;6.记录、分析与报告书编写。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武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武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云林街69号;邮编:430015)。
本规程主编单位:武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本规程参编单位:上海甚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武汉市江环市政环境设计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冯其林 高康 薛强 田宇 陈朱蕾 陈云敏 张益 刘勇 梁林峰 李江山 兰吉武 张洁 褚岩 刘磊 张耀钧 俞瑛健 邹云鸿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吴文伟 郭祥信 张范 黄仁华 邓志光 肖尚德 王克虹 潘四红 郭建林
1 总 则
1 总 则
1.0.1 为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下简称填埋场)人工防渗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修补防渗系统中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以下简称土工膜)存在的渗漏破损,保障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对填埋场建成后填埋库区与渗沥液处理设施防渗土工膜的破损孔洞探测,填埋场运行期及封场后渗沥液渗漏污染范围的探测。
1.0.3 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 术 语
2.0.1 破损 leak
填埋场防渗土工膜因各种原因形成的任意形状的开口、穿孔、缝隙、撕裂、穿刺、裂纹、孔洞、切口或者类似破裂,能够造成液体或固体通过。
2.0.2 渗漏点 leak location
填埋场土工膜由于破损而导致渗沥液渗漏的位置。
2.0.3 渗漏破损探测 leak location surveys
使用适用的技术手段探测和定位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存在的渗漏破损的技术与方法。
2.0.4 孔洞 holes
土工膜中向下或向上突起的圆形破损。
2.0.5 撕裂 tears
土工膜中具有不规则边缘的线性或面状破损。
2.0.6 线性切口 linear cuts
土工膜中具有整齐闭合边缘的线性破损。
2.0.7 焊接缺陷 seam defects
因焊接施工质量差造成的土工膜一定区域部分或完全脱开。
2.0.8 烧通区域 burned through zones
土工膜焊接时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熔化贯通区域。
3 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渗漏破损探测应能准确探测并定位在填埋场内填埋库区、渗沥液调节池、集液井、封场覆盖等区域土工膜的破损孔洞位置和渗漏污染区域。
3.0.2 填埋库区底部土工膜上铺设粒状渗沥液导排层或砂(土)保护层区域,采用土工膜防渗的渗沥液调节池、集液井等渗沥液处理设施,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渗漏破损探测。
3.0.3 采用土工膜封场的填埋场封场系统,可进行渗漏破损探测。
3.0.4 渗漏破损探测及修复工作程序应按图3.0.4所示步骤进行:
图3.0.4 渗漏破损探测工作程序
3.0.5 现场踏勘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收集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变更、施工记录,防渗膜的规格、品牌和产地,防渗结构及材料种类、性能参数、铺设作业方式等资料;
2 应了解场地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情况;
3 应了解探测区域的交通、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情况。
3.0.6 对填埋场的渗漏破损探测不得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等对环境存在潜在威胁的探测方法。
3.0.7 应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和仪器设备特点,合理设置探测网、线、点,并应绘制探测作业图。
3.0.8 填埋场内探测到的防渗土工膜破损处应及时修补,破损修补和结构层恢复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 113的有关规定。修复后污染区域应再进行该区域渗漏破损复测。
3.0.9 检测技术报告应作为填埋库区和渗沥液调节池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
3.0.10 对于运行前未进行渗漏破损探测的填埋库区,当垃圾填埋初期发现有渗漏时,可先对未填埋区域进行探测。检测完成并确认未填埋区域没有破损缺陷后,将已填埋区生活垃圾搬迁至该区域,再对已填埋区域进行探测,并按本规程第3.0.8条规定进行修补。
3.0.11 可根据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结果,对土工膜及其施工质量进行评价。
3.0.12 探测过程中作业人员安全用电,作业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特低电压(ELV)限值》GB/T 3805、《电业安全作业规程》DL 40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的有关规定。
3.0.13 探测作业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并校准。雨天和冰冻天气不应进行探测作业。
3.0.14 探测到的渗漏破损点应进行标记、拍照和记录,并应分析、判断渗漏破损形成的原因。
3.0.15 探测方法应根据探测的目的、内容和范围,按照表3.0.15规定选取。
表3.0.15 探测方法
4 施工结束后探测
5 运行期和封场后污染范围探测
6 记录、分析与报告书编写
附录A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记录表
附录A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记录表
A.0.1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记录表宜按表A.0.1执行。
表A.0.1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记录表
A.0.2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修复记录表宜按表表A.0.2执行。
表A.0.2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修复记录表
本规程用词说明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特低电压(ELV)限值》GB/T 3805
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 113
4 《电业安全作业规程》DL 408
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
CJJ/T 214-2016
条文说明
制订说明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CJJ/T 214-2016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3月14日以第1059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程编制中,编制组总结了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及应用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与标准,通过试验和监测,取得了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检测的重要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1 总 则
1 总 则
1.0.1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GB 50869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 113都明确提出了填埋场基底和边坡应采用土工膜防渗系统;《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更是明确提出在工程建设和验收中采用渗漏检测的要求,以防止垃圾填埋过程中渗沥液外渗污染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目前我国的填埋场普遍使用以防渗土工膜为主的防渗系统,防渗土工膜在生产、供货和安装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破损。因此,本条提出了在防渗系统施工完成后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修补防渗系统中土工膜存在的渗漏破损缺陷,保障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渗沥液渗漏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填埋场防渗系统施工完成后,按照本规程进行检测。检测是否合格,是对施工建设进行验收的重要依据。填埋库区与渗沥液处理设施(含调节池)防渗土工膜的破损探测可以采用双电极法、水枪法、电火花法确定破损孔洞位置;在运行期间和封场后,对于出现渗沥液渗漏的填埋场,可以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圈定污染区域。
1.0.3 本条规定了填埋场渗漏破损探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执行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作为本规程同其他标准、规范的衔接。本规程涉及的主要标准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1877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869、《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 6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 93、《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 10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 113、《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CJ/T 234等。
3 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2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以及国内相关统计显示,超过97%的土工膜破损是在施工阶段造成的,而超过73%的破损是在铺设渗沥液导排粒料层时造成的。实际探测过程中,发现的孔洞小到由GCL断针所刺穿针孔,大到几十平方米的巨型孔洞。因此,有必要对填埋库区铺设粒料层的区域进行渗漏破损探测。调节池、集液井等区域存放渗沥液水头较高,任何一个很小的破损都可能在长时间内产生很大的渗漏量,同样需要进行渗漏破损探测。库区边坡在施工过程中也会造成破损,破损主要来自于石头滚落或者其他异物的冲击,库区边坡在保护层施工完成后,也需要渗漏破损探测,探测方法可以选用经验证有效的电弧漏洞检测法。
3.0.3 若封场防渗的土工膜破损,填埋气体会自破损处外溢,雨水也可能沿破损处渗入垃圾堆体,增加封场后渗沥液的产生量。但与底部防渗的土工膜破损相比,它不会造成库区地下水的污染。因此,封场覆盖系统施工完成以后,可选择性的对防渗土工膜进行渗漏破损探测。
3.0.4 本条规定了探测工作的一般步骤。此处提出工作流程主要出于以下目的:
1 设置委托程序,有利于明确检测的场所,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明确双方的法律责任;
2 现场踏勘是探测工作必要的前期工作,通过踏勘了解被测区域的地形、施工进度和环境状况,进而明确是否具备探测的条件,为制定探测方案奠定基础;
3 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结合设计文件确定探测的区域,包括总的面积范围,边坡和库底的面积范围,防渗结构、施工质量、探测方案的选择和技术路线、安全措施的确定。
4 在以上前期工作完成的基础上,结合本规程的具体要求,才能最终确定探测采用的方法。并准备好探测的人员和装备。
5 探测的过程包括仪器校准、探测、标记、修复、复测等过程,直至确认被测区域没有潜在的渗漏为止。
6 在完成了前期准备和实测过程以后,探测的实施单位需要根据本规程的相关规定,按照探测过程的记录文件编制出探测分析报告。该报告将作为防渗膜铺设施工作业和未来防渗效果评估的依据。
3.0.5 本条列举了破损探测前现场踏勘的一般内容,这些要素是探测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3.0.6 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无法做到准确定位,且对人体和环境具有辐射危害,存在很大的环境风险,禁止采用。
3.0.7 仪器经过实地校准后,会得到一个较为准确、有效的检测半径,根据这个参数可以确定探测移动的间距,进而建立起实测的探测网络。既保障了探测的有效性,又有效减少重复探测和漏测的情况发生。
3.0.8 本条明确了渗漏破损探测发现漏洞和污染的修补及复测要求。明确了破损修补的方法和质量检测要求,在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 113中有详细规定,本规程引用了该规范。对于渗漏污染区域,建议采用注浆防渗帷幕进行紧急修复,以防止污染范围扩大。
3.0.10 本条适用于目前许多未进行渗漏破损探测的填埋场,在投入运行后发现有渗沥液渗漏时,要求先对未填埋垃圾的区域进行探测,确认安全后,将已填埋的垃圾转运到安全的区域,再探测倒空区域的防渗结构层,查找渗漏破损点并进行修复。探测和修复过程要求符合本规程第3.0.8条的规定。根据实践经验,对于渗沥液浸泡区域,电学渗漏破损探测可能会出现没有电场信号的情况。对于无法使用电学破损探测的区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检查。
3.0.11 根据探测的结果,对防渗土工膜及其施工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在参考美国环境保护局1991年提出的防渗系统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常规的评价做法提出。评价方法是根据伯努利方程(Bernoullis)和Giround(1991)公式进行反复核算的基础上提出的。美国环境保护局在1991年给出防渗土工膜的施工质量的评判标准摘录,见表1所示。
表1 美国环境保护局防渗土工膜施工质量评判标准(1991)
3.0.12 本条规定了探测过程中的用电安全要求。由于双电极法、点火花法均采用高电压,必须做到安全用电。
3.0.13 由于下雨天气可能会有用电危险,不应在下雨天气进行勘测。冰冻天气使得水和土体冰冻,导电性能变差,不能进行探测。
3.0.14 本条是对探测作业的记录和资料保存的要求,包括对探测到的渗漏破损点进行标记、拍照和记录,分析、判断渗漏破损形成的原因并记录等项内容。要求对探测到的渗漏破损点进行分析,目的是判断渗漏破损形成的原因。破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膜本身的孔洞,包括膜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产生的破损;二是土工膜铺焊过程引起的破损,由于硬物顶破或者焊接造成的破损;三是摊铺渗滤液导排层过程机械碾压或拉、挂所致的破损,这种情况有可能产生巨大的破损;四是运行过程引起的破损,在运行期间,堆填垃圾的机械会造成土工膜的破损,垃圾堆体的失稳,也会造成土工膜破损。因此要求进行标记、拍照和记录,为进一步的分析,为评价施工质量提供依据。
3.0.15 本条归纳了适用于防渗土工膜破损探测的几种方法的适用性、特点和限制条件,在实际探测中,根据工程条件选择适用的方法进行探测。
4 施工结束后探测
5 运行期和封场后污染范围探测
6 记录、分析与报告书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