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 124-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88年12月1日

    关于发布《道路工程术语标准》的通知

    计标[1988]493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5]1号文的要求,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道路工程术语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124-88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交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8年3月31日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5]1号文的要求,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主编,会同北京市市政设计院、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所、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词典以及教科书等,从选定词目、编写定义到编出送审稿先后召开过多次会议,广泛征求了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标准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等四个方面的术语,共收入词目837条,按章节编排分为13章。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寄送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市东四前炒面胡同),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

    1988年3月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工程的术语及其释义,实现专业术语的标准化,以利于国内外技术交流,促进我国道路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道路的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等方面。

        第1.0.3条本标准主要选取道路工程中的常用术语,其他有关专业的术语,应遵守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

  • 第二章 道路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章  道路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道路road

        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第2.1.2条公路highway

        联结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第2.1.3条城市道路cityroad;urbanroad

        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第2.1.4条厂矿道路factoriesandminesroad

        主要供工厂、矿山运输车辆通行的道路。

        第2.1.5条林区道路forestroad

        建在林区,主要供各种林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

        第2.1.6条乡村道路countryroad

        建在乡村、农场,主要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

        第2.1.7条道路工程roadengineering

        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等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

        第2.1.8条道路网roadmetwork

        在一定区域内,由各种道路组成的相互联络、交织成网状分布的道路系统。全部由各级公路组成的称公路网。在城市范围内由各种道路组成的称城市道路网。

        第2.1.9条道路(网)密度densityofroadnetwork

        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

        第2.1.10条道路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ofroad

        根据道路的性质、交通量及其所处地点的自然条件,确定道路应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规定。

        第2.1.11条设计车辆designvehicle

        道路设计所采用的汽车车型,以其外廓尺寸、重量、运转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第2.1.12条特种车辆specialvehicle

        外廓尺寸、重量等方面超过设计车辆限界的及特殊用途的车辆。

        第2.1.13条计算行车速度(设计车速)designspeed

        道路几何设计(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所采用的行车速度。

        第2.1.14条道路建筑限界boundarylineofroadconstruction

        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第2.1.15条净空clearance

        道路上无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其高度称净高,其宽度称净宽。

        第2.1.16条等级道路classifiedroad

        技术条件和设施符合道路技术标准的道路。

        第2.1.17条辅道reliefroad

        设在道路的一侧或两侧,供不允许驶入或准备由出入口驶入该道路的车辆或拖拉机等行驶的道路。

    第二节 公路

    第二节公路

        第2.2.1条高速公路freeway;motorway

        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全部控制出入的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

        第2.2.2条等级公路classifiedhighway

        技术条件和设施符合国家标准或部标准的公路。

        第2.2.3条干线公路arterialhighway

        在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

        第2.2.4条支线公路feederhighway

        在公路网中起连接作用的公路。

        第2.2.5条国家干线公路(国道)natilnaltrunkhighway

        在国家公路网中,具有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国家干线的公路。

        第2.2.6条省干线公路(省道)provincialtrunkhighway

        在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省级干线的公路。

        第2.2.7条县公路(县道)countyroad

        具有全县性的政治、经济意义,并经确定为县级的公路。

        第2.2.8条乡公路(乡道)townshiproad(countyroad)

        主要为乡村生产、生活服务并经确定为乡级的公路。

        第2.2.9条绕行公路bypass

        为使干线上行驶的车辆避开城镇或交通拥挤路段等而修建的公路。

        第2.2.10条公路自然区划climaticzoningforhighway

        根据全国各地气候、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而划分的地理区域。

    第三节 城市道路

    第三节城市道路

        第2.3.1条(城市)快速路expressway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的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较高的速度行驶的道路。

        第2.3.2条(城市)主干路arterialroad

        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道路。

        第2.3.3条(城市)次干路secondarytrunkroad

        城市道路网中的区域性干路,与主干路相连接,构成完整的城市干路系统。

        第2.3.4条(城市)支路branchroad

        城市道路网中干路以外联系次干路或供区域内部使用的道路。

        第2.3.5条街道street

        在城市范围内,全路或大部分地段两侧建有各式建筑物,设有人行道和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道路。

        第2.3.6条郊区道路suburbanroad

        位于城市郊区的城市道路。

        第2.3.7条居住区道路residentialstreet

        以住宅建筑为主体的区域内的道路。

        第2.3.8条工业区道路industrialdistrictroad

        以工业为主体的区域内的道路

    第四节 厂矿道路

    第四节厂矿道路

        第2.4.1条厂外道路ractory-outroad

        厂矿围墙(厂矿区)范围外的道路,包括对外道路、联络道路等。

        第2.4.2条厂内道路factory-inroad

        厂矿围墙(厂矿区)范围内的道路(露天矿山道路除外),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道、车间引道和人行道。

        第2.4.3条(厂内)主干道arterialroad

        连接厂内主要出入口的道路和运输繁忙的全厂性道路。

        第2.4.4条(厂内)次干道secondarytrunkroad

        连接厂区次要出入口的道路或厂内车间、仓库、码头等之间运输较繁忙的道路。

        第2.4.5条(厂内)支道branchroad

        厂区内车辆和行人都较少的以及可供消防车辆行驶的道路。

        第2.4.6条露天矿山道路opencastmineroad

        露天矿山范围内行驶矿山(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2.4.7条生产干线prductivearterialroad

        采矿场开采台阶通往卸矿点或废石场的共用道路。

        第2.4.8条生产支线productivebranchroad

        由开采台阶或废石场与生产干线相连接的道路或由一个开采台阶直接到卸矿点或废石场的道路。

        第2.4.9条联络线linking-uproad

        与露天矿生产干线、支线相连接,经常行驶矿山(自卸)汽车的道路。

    第五节 林区道路

    第五节林区道路

        第2.5.1条林区公路foresthighway

        主要供汽车行驶的林业专用公路。

        第2.5.2条运材道路haulroad

        林业企业在木材装车场或楞场(山场)与贮木场之间按照森林经营要求修建的道路。

        第2.5.3条集材道路skidroad

        林业企业在木材伐区至木材装车场或楞场(山场)之间修建的专供集材作业使用的道路。

        第2.5.4条护林防火道路protectionforestfire-proofroad

        以护林防火为主要用途的道路。

        第2.5.5条连接道路linking-uproad

        在林区内部,沟通相邻的林业企业和企业内部林场之间交通的道路。

        第2.5.6条冻板道路freezeroad

        冬季寒冷地区,靠地面冻结后达到可承受车辆荷载的、只在冰冻期内使用的季节性道路。

        第2.5.7条木排道corduroyroad

        在泥沼地带,用木杆及灌木为主要材料铺筑的道路。

    第六节 其他道路

    第六节其他道路

        第2.6.1条自行车道cycletrack;cyclepath

        主要供自行车通行的道路,在城市中可自成系统。

        第2.6.2条畜力车道cattle-pass

        主要供畜力车通行的道路。

        第2.6.3条驮道bridlerroad

        主要供畜力驮运使用的道路,一般建在山区。

  • 第三章 道路交通

    第一节 道路交通结构

    第三章  道路交通

    第一节道路交通结构

        第3.1.1条交通组成trafficcomposition

        在交通流中各类运行单元的数量及其所占百分比。

        第3.1.2条混合交通mixedtraffic

        汽车与非机动车或车辆与行人,在同一道路上混行的交通。

        第3.1.3条交通流trafficflow

        道路上车流和人流的统称。

        第3.1.4条车流vehiclestream

        众多车辆在车道上连续行驶所形成的流动状态。

        第3.1.5条交通密度trafficdensity

        一个车道单位长度内某一瞬时存在的车辆数,以辆每千米表示。

        第3.1.6条车头间距spacheadway

        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两连续车辆车头端部间瞬时的距离。

        第3.1.7条车头时距timeheadway

        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两连续车辆车头端部通过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第3.1.8条车(辆)间净距vehiculargap

        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两连续车辆的前车尾端至后车前端之间的瞬时距离。

        第3.1.9条延误delay

        由于驾驶人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驶时间的损失。

        第3.1.10条点速度spotspeed

        车辆驶过道路某一新面时的瞬时速度。

        第3.1.11条行驶速度runningspeed

        车辆驶过某一区间,全行程内单位时间正常运行(不包括停车)的距离。

        第3.1.12条区间速度overallspeed

        车辆驶过某一区间,全行程内单位时间运行(包括停车时间)的距离。

        第3.1.13条运行速度operatingspeed

        驾驶人员根据实际道路条件、交通条件、良好气候条件等能保持安全行驶的最高速度。

        第3.1.14条临界速度iptimumspeed;criticalspeed

        在某一路段上通行能力最大时的空间平均速度。

        第3.1.15条时间平均速度timemeanspeed

        在给定的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所有行驶车辆点速度的平均值。

        第3.1.16条空间平均速度spacemeanspeed

        在给定的时间内,在某一路段上所有车辆单位时间行驶距离的平均值。

        第3.1.17条经济车速economicspeed

        汽车行驶中消耗燃料最节省的速度。

        第3.1.18条自由车速free-flowspeed

        不受其它车辆影响的条件下,驾驶人员按自己的能力所及选择的行驶速度。

        第3.1.19条交通量trafficvolume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通行单元(车辆或行人)数。通常专指车辆数。

        第3.1.20条年平均日交通量annualaveragedailytraffic

        全年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

        第3.1.21条月平均日交通量monthlyaveragedailytraffic

        全月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

        第3.1.22条年第30位最大小时交通量thirtiethhighestannualhourlyvolume

        将一年内所有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序号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第3.1.23条年最大小时交通量maximumannualhourlyvolume

        一年内所有小时交通量中的最大值。

        第3.1.24条高峰小时交通量peakhourlyvolume

        一定时间内(通常指一日或上午、下午)出现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第3.1.25条设计小时交通量designhourlyvolume

        根据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小时交通量。

        第3.1.26条通行能力trafficcapacity

        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第3.1.27条基本通行能力basictrsfficcapacity

        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一个车道或一条道路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

        第3.1.28条可能通行能力possibletrafficcapacity

        在现实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一个车道或一条道路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

        第3.1.29条设计通行能力designtrafficcapacity

        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

        第3.1.30条道路服务水平levelofservice

        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

        第3.1.31条交叉口通行能力capacityofimtersection

        交叉口各进口道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车辆数之和。

    第二节 道路交通规划

    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

        第3.2.1条道路交通规划trafficplanning

        在确定规划期限、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交通调查、分析和预测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估价等,制订的交通结构与道路网的规划。

        第3.2.2条交通调查trafficsurvey

        交通量、车速、交通运行特征、起迄点、交叉口、交通事故、交通环境等调查的统称。

        第3.2.3条交通量调查trafficvolumesurvey

        一定时间、一定期间或连续期间内,对通过道路其一断面各种类型交通单元数量的观测记录工作。

        第3.2.4条交通量观测站trafficvolumeobservation

        设在道路沿线的某些特定地点观测记录交通量的工作站。

        第3.2.5条起迄点调查origin-destinationstudy

        对通行单元(车辆或行人)的出发地和目的地进行的综合调查。

        第3.2.6条出行trip

        车辆、行人从出发地向目的地的移动。

        第3.2.7条境内交通localtraffic

        起迄点与交通过程均在调查区域的交通。

        第3.2.8条过境交通throughtraffic

        起迄点不在调查区域内,但通过该区域的交通。

        第3.2.9条出境交通outboundtraffic

        出发地在调查区域内,外出行驶的交通。

        第3.2.10条入境交通inboudtraffic

        目的地在调查区域内,进入行驶的交通。

        第3.2.11条交通发生trafficgeneration

        调查区域内各小区中出行数量的总和。

        第3.2.12条交通分布trafficdistribution

        调查区域内各小区之间出行的数量在整个调查区域内出行总数量中所占的比例。

        第3.2.13条交通方式划分modelsplitxz

        指将货物运输、个人出行按其可使用的交通工具划分出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量。

        第3.2.14条交通量分配trafficassignment

        将起迄点调查所得交通量,合理分配到调查区域内各条道路(包括规划线)上的工作。

        第3.2.15条交通量预测trafficvolumeprognosis

        根据交通调查资料和发展规律,结合交通吸引、转移的分析等,推算地区、路线或路段等未来交通量的工作。

        第3.2.16条路网通行能力capacityofmetwork

        在一定的交通状态下,一定时间(日、小时)内,道路网某区域内所能负担交通的能力。

        第3.2.17条道路网规划roadnetworkplanning

        在交通规划基础上,对道路网的干、支道路的路线位置、技术等级、方案比较、投资效益和实现期限的测算等的系统规划工作。

        第3.2.18条棋盘式道路系统gridironroadsystim

        由两组互相垂直的平行道路组成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

        第3.2.19条环形辐射式道路系统ringandradialroadsystem

        由某中心向各方面伸延呈辐射状的道路与若干条环绕某中心、距中心不等距离的环形道路组成的道路系统。

        第3.2.20条自由式道路系统freestyleroadsystem

        滨江(海)或山坡上的城市顺应地形而形成的道路系统。

        第3.2.21条混合式道路系统combination-typeroadsystem

        不同型式道路网混合构成的道路系统。

        第3.2.22条(城市)道路面积率roadarearatio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第3.2.23条(城市)人均道路面积roadarearatio

        城市中每一居民平均占有的道路面积。

  • 第四章 道路组成与附属设施

    第一节 横断面组成

    第四章  道路组成与附属设施

    第一节横断面组成

        第4.1.1条路幅roadway

        由车行道、分隔带和路肩等组成的道路横断面范围。

        第4.1.2条车行道(行车道)xarriageway

        道路上供汽车行驶的部分。

        第4.1.3条车道lane

        在车行道上供单一纵列车辆行驶的部分。

        第4.1.4条内侧车道fastlane

        多车道的车行道上紧靠道路中线的车道。

        第4.1.5条中间车道cemterlane

        多车道的车行道上位于中部的车道。

        第4.1.6条外侧车道nearsidelane

        多车道的车行道上紧靠路边侧的车道。

        第4.1.7条附加车道auxiliarylane

        道路上局部路段增辟专供某种需要使用的车道。包括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等。

        第4.1.8条变速车道speed-changelane

        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道路上的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的总称。

        第4.1.9条加速车道accelerationlane

        供车辆驶入高速车流之前加速用的车道。

        第4.1.10条减速车道decelerationlane

        供车辆驶离高速车流之后减速用的车道。

        第4.1.11条超车车道overtakinglane

        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上,专供同向车辆超车用的车道。

        第4.1.12条爬坡车道climbinglane

        设置在高速公路的上坡路段,供慢速上坡车辆行驶用的车道。

        第4.1.13条停车车道parkinglane

        专供短时间停放车辆的车道,设于紧临路缘石(或路肩)的车道位置。

        第4.1.14条紧急停车带emergencyparkingstrip;lay-by

        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供车辆临时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紧急停车使用的临时停车地带。

        第4.1.15条错车道passingbay

        在单车道道路上,可通视的一定距离内,供车辆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

        第4.1.16条回车道(回车场)turmaroundloop

        在路线的终端或路侧,供车辆回转方向使用的回车坪或环形道路。

        第4.1.17条专用车道accommodationlane

        规定只允许某种车辆行驶或只限某种用途使用的车道。

        第4.1.18条车道宽度lane-width

        道路上供一列车辆安全顺适行驶所需要的宽度,包括设计车辆的外廓宽度和错车、超车或并列行驶所必需的余宽等。

        第4.1.19条人行道sidewalk;footway

        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

        第4.1.20条分隔带separator;centralreserve

        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分隔车行道用的带状设施,位于路中线位置的称中央分隔带;位于路中线两侧的称外侧分隔带。

        第4.1.21条路缘带marginalstrip

        位于车行道两侧与车道相衔接的用标线或不同的路面颜色划分的带状部分。其作用是保障行车安全。

        第4.1.22条路肩shoulder;verge

        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包括硬路肩与土路肩),为保持车行道的功能和临时停车使用,并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承。

        第4.1.23条硬路肩hardshoulder

        与车行道相邻并铺以具有一定强度路面结构的路肩部分(包括路缘带)。

        第4.1.24条路缘石curb

        设在路面边缘的界石,简称缘石。

        第4.1.25条平缘石flushcurb

        顶面与路面平齐的路缘石。有标定路面范围、整齐路容、保护路面边缘的作用。

        第4.1.26条立缘石(侧石)verticalcurb

        顶面高出路面的路缘石。有标定车行道范围和纵向引导排险路面水的作用。

        第4.1.27条平石gutterapron

        铺砌在路面与立缘石之间的平缘石。

        第4.1.28条街沟(偏沟)gutter

        城市街道路面边缘处,由立缘石与平石或铺装路面形成的侧沟。

        第4.1.29条路侧带curbsidestrip

        街道外侧立缘石的内缘与建筑线之间的范围。

        第4.1.30条绿化带greenbelt

        在道路用地范围内,供绿化的条形地带。

        第4.1.31条横坡crossslope

        路幅和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横向坡度。指路面、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带等的横向倾斜度。以百分率表示。

        第4.1.32条路拱crown

        路面横断面的两端与中间形成一定坡度的拱起形状。

        第4.1.33条路拱曲线cambercurve

        路拱所采用曲线的线形,有抛物线、直线接抛物线和折线等线形。

    第二节 线形与视距

    第二节线形与视距

        第4.2.1条道路中线centerlineofroad

        一般指道路路幅的中心线。规划道路断面的中心线称规划中线,道路两侧红线间的中心线,称红线中线。

        第4.2.2条道路轴线roadaxis

        作为线形控制所选择的与路幅中心线相隔一定距离的平行线。

        第4.2.3条道路路线routeofroad

        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第4.2.4条道路线形roadalignment

        道路中线的立体形状。

        第4.2.5条平面线形horizontalalignment

        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

        第4.2.6条纵面线形verticalalignment

        道路中线在纵剖面上的起伏形状。

        第4.2.7条线形要素alignmentelment

        构成平面线形及纵面线形的几何特征。前者为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后者为直线和圆曲线(或抛物线)。

        第4.2.8条平曲线horizontalcurve

        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第4.2.9条最小平曲线半径minimumradiusofhorizontalxurve

        在规定的计算行车速度、超高横坡度及路面摩擦系数等条件下,保证汽车行驶在道路曲线部分时,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并使乘车人员感觉良好而计算的半径。

        第4.2.10条汽车最小转弯半径minimumturningradius

        指汽车方向盘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按旋转方向外侧的前轮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第4.2.11条圆曲线circularcurve

        道路平面走向改变方向或竖向改变坡度时所设置的连接两相邻直线段的圆弧形曲线。

        第4.2.12条复曲线compoundcurve

        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或插入缓和曲线相连接而成的平曲线。

        第4.2.13条反向曲线reversecurve

        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的圆曲线中间连以缓和曲线或径相连接而成的平曲线。

        第4.2.14条同向曲线adjacentcurveinonedirection

        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圆曲线中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第4.2.15条断背曲线broken-backcurve

        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圆曲线中间连以短直线而成的平曲线。

        第4.2.16条回头曲线switch-backcurve;reverseloop

        山区道路在同一坡面上回头展线时所采用的回转曲线。

        第4.2.17条缓和曲线transitioncurve

        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第4.2.18条竖曲线verticalcurve

        在道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

        第4.2.19条凸形竖曲线convexverticalcurve

        设于道路纵坡呈凸形转折处的曲线。用以保证汽车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时有足够的行车视距。

        第4.2.20条凹形竖曲线concaveverticalcurve

        设于道路纵坡呈凹形转折处的曲线。用以缓冲行车中因运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和保证夜间汽车前灯视线和汽车在立交桥下行驶时的视线。

        第4.2.21条平曲线加宽curvewidening

        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

        第4.2.22条加宽缓和段transitionzoneofcurvewidening

        设置平曲线加宽时,从加宽值为零逐渐加宽到全加宽值的过渡段。

        第4.2.23条超高superelevation

        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第4.2.24条超高缓和段superelevationrunoff

        从直线路段的横向坡渐变到曲线路段有超高单向坡的过渡段。

        第4.2.25条断面渐变段transitionzoneofcrosssection

        为适应交通运行、交通组织、排水方式等条件的变化,道路的断面布置相应地逐步完成转变过程而设置的路段。

        第4.2.26条纵坡longitudinalgradient

        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第4.2.27条最大纵坡maximumlongitudinalgradient

        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及临街建筑等因素所限定的纵坡最大值。

        第4.2.28条最小纵坡minimumlongitudinalgradient

        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

        第4.2.29条变坡点gradechangepoint

        路线纵断面上两相邻坡度线的相交点。

        第4.2.30条平均纵坡averagegradient

        含若干坡段的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

        第4.2.31条坡长限制gradelengthlimitation

        对较大纵坡坡段所限定的长度。

        第4.2.32条纵坡折减gradecompensation

        对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降低最大纵坡的规定。

        第4.2.33条缓和坡段transitionalgradient

        在纵坡长度达到坡长限制时,按规定设置的较小纵坡路段。

        第4.2.34条合成坡度resultantgradient

        道路路面上的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的矢量和。

        第4.2.35条视线sightline

        司机在驾驶车辆时目光触及固定或移动物体的直线。视线距离地面的高度,称视线高度。

        第4.2.36条视距stoppingsightdistance

        从车道中心线上规定的视线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高为10cm的物体顶点时,沿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

        第4.2.37条停车视距stoppingsightdistance

        汽车行驶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两部车辆相向行驶,会车时停车则需二倍停车视距,称会车视距。

        第4.2.38条超车视距overtakingsightdistance

        在双车道道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起,至可见对向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第4.2.39条视距三角形sighttriangle

        平面交叉路口处,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的车道中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线的交点为顶点,两条车道中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所组成的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允许有阻碍司机视线的物体和道路设施存在。

        第4.2.40条路口视距sightdistanceofintersection

        平面交叉路口处视距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度。

        第4.2.41条(平曲线)横净距lateraleleardistanceofcurve

        道路曲线最内侧的车道行车轨迹至由安全视距两端点的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的界限线(即包络线)的距离。

        第4.2.42条(路口)截角cutcornerforsightline

        平面交叉路口处,按视距三角形沿路口视距位置拆除妨碍视线的建筑物角部。

        第4.2.43条视野fieldofvision

        司机在行车中眼睛固定注视一定目标时,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

    第三节 道路交叉

    第三节道路交叉

        第4.3.1条道路交叉(路线交叉)roadintersection

        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的交会。

        第4.3.2条交叉角intersectionangle

        两条道路相交时的夹角。用锐角表示。

        第4.3.3条(铁路)道口railroadgradecrossing

        道路与铁路平面相交处。

        第4.3.4条平面交叉at-gradeintersection;gradecrossing

        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内的交叉。简称平交。

        第4.3.5条多岔交叉multiple-legintersection

        有五条或五条以上岔道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

        第4.3.6条环形交叉rotaryintersection;roundabout

        道路交会处设有中心岛,所有横穿交通流都被交织运行所代替,形成一个单向行驶的环行交通系统。其中心岛称环岛。

        第4.3.7条微形环交mini-roundabout

        道路交会处设小型中心岛以减少用地面积。其交通运行组织以趋近路口的车辆让环中车辆优先通行方式代替在环中交织运行的平面交叉。其中心岛称微型环岛。

        第4.3.8条十字形交叉crossroads

        四岔道路呈“十”字形的平面交叉。

        第4.3.9条丁字形交叉(T形交叉)Tintersection

        三岔道路呈“丁”字形的平面交叉。

        第4.3.10条错位交叉staggeredjunction

        两条反向道路分别垂直于同一道路上,其交点距离很近,可以看作两个反向丁字形交叉相连接。

        第4.3.11条Y形交叉Yintersection

        三岔道路是“Y”形的平面交叉。

        第4.3.12条立体交叉grade-separatedjunction

        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高程上的交叉。简称立交。

        第4.3.13条上跨铁路立体交叉overpassgradeseparation

        道路从铁路上跨越的立体交叉。

        第4.3.14条下穿铁路立体交叉underpassgradeseparation

        道路从铁路下穿过的立体交叉。

        第4.3.15条简单立体交叉gradeseparation

        上下层道路之间互不连通的立体交叉。简称简单立交。

        第4.3.16条互通式立体交叉interchange

        上下各层道路之间用匝道或其他方式互相连接的立体交叉。其中只有部分匝道互相连通的称为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4.3.17条苜蓿叶形立体交叉clover-leafinterchange

        指四岔道交叉的右转弯均用外侧直连匝道连通,而左转弯均用环形匝道连通,呈苜蓿叶形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只设部分环形匝道的称部分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第4.3.18条定向式立体交叉directionalinterchange

        设有一个以上的供左转弯车辆使用直连或半直连匝道相连通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4.3.19条菱形立体交叉diamondinterchange

        设有四条匝道连通相交道路,在次要道路上的连接部分有冲突点的呈菱形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4.3.20条喇叭形立体交叉trumpetinterchange

        以喇叭形匝道连接的三岔道(丁字形或Y形)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4.3.21条环形立体交叉rotaryinterchange

        主干线为直通式,次要路线与主干线转弯车道呈环形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4.3.22条分隔式立体交叉interchangewothspecialbicycletrack

        互通式立交道路中,将非机动车自成运行系统,与机动车无平面冲突点互不干扰的立体交叉。

        第4.3.23条匝道ramp

        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各层道路之间供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

        第4.3.24条单向匝道one-wayramp

        互通式立体交叉中,只允许单向行驶的匝道。

        第4.3.25条双向匝道two-wayramp

        互通式立体交叉中,准许双向行车的匝道。

        第4.3.26条环形匝道loopramp

        苜蓿叶形立体交叉中,供左转弯车辆使用的呈环形的匝道。左转弯的车辆循环形匝道运行向右约270°转弯进入相交道路,以避免与直行车辆的平面冲突。

        第4.3.27条(平面)交叉口intersection;roadcrossing

        道路与道路平面相交处。

        第4.3.28条交叉口进口intersectionentrance

        车流进入道路平面交叉处的路口。

        第4.3.29条交叉口出口intersectionexit

        车流离开道路平面交叉处的路口。

        第4.3.30条加宽转角式交叉口intersectionwithwidendecorners

        用曲线展宽各个转角构成的平面交叉口。

        第4.3.31条拓宽路口式交叉口flaredintersection

        在接近交叉口的道路两侧展宽或增辟附加车道的平面交叉口。

        第4.3.32条分道转弯式交叉口channelizedintersection

        采用设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弯车辆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口。

        第4.3.33条渠化交通channelization

        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

        第4.3.34条交织weaving

        两股车流在短距离内连续进行合流、分流的交通现象。

        第4.3.35条交织路段weavingsection

        环形交叉等设施中的能安全、顺畅地进行交织的路段。

        第4.3.36条合流converging

        两股车流合二为一的交通现象。

        第4.3.37条分流diverging

        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的交通现象。

        第4.3.38条冲突点conflictpoint

        在交叉口内,两股车流轨迹线呈交叉形的交会点。

        第4.3.39条交织点weavingpoint

        在交叉口内,两股不同方向车流轨迹线呈Y形的交会点。一股车流分流时,称分流交织点;两股车流合流时,称合流交织点。

        第4.3.40条交通岛trafficisland

        为控制车辆行驶方向和保障行人安全,在车道之间设置的高出路面的岛状设施。包括导流岛、中心岛、安全岛等。

        第4.3.41条导流岛channelizationisland

        为把车流导向指定的行进路线而设置的交通岛。

        第4.3.42条中心岛center-island

        设置在平面交叉中央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交通岛。

        第4.3.43条安全岛refugisland

        设置在往返车行道之间,供行人横穿道路临时停留的交通岛。

        第4.3.44条道口铺面pavedcrossing

        道口的钢轨间及两侧一定范围的块料等铺装。

        第4.3.45条道口限界架boundaryframeoncrossing

        为保证道路上的车辆在电气化铁路的电力线下安全通过,在距道口两端一定距离处设置的道路限界门架。

    第四节 附属设施

    第四节附属设施

        第4.4.1条交通安全设施trafficsafetydevice

        为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充分发挥道路的作用,在道路沿线所设置的人行地道、人行天桥、照明设备、护栏、标柱、标志标线等设施的总称。

        第4.4.2条人行横道crosswalk

        在车行道上用斑马线等标线或其他方法标示的、规定行人横穿车道的步行范围。

        第4.4.3条人行地道pedestrianunderpass

        专供行人横穿道路用的地下通道。

        第4.4.4条人行天桥pedestrianovercrossing

        专供行人跨越道路用的桥梁。

        第4.4.5条分隔设施separatefacilities

        在路面上安设的分隔双向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和行人等的简易构造物。

        第4.4.6条护栏guardrail

        沿危险路段的路基边缘设置的警戒车辆驶离路基和沿中央分隔带设置的防止车辆闯入对向车行道的防护设施,以及为使行人与车辆隔离而设置的保障行人安全的设施。

        第4.4.7条护墙guardwall

        在道路的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沿路肩修筑的矮墙。

        第4.4.8条标柱guardpost

        在道路的转弯、濒河、高填方路段、桥头引道等处的边缘位置设置的矮柱。

        第4.4.9条防护栅safetyfence

        为防止牲畜、行人、非机动车辆等进入高速公路,而在路基以外设置的栅栏。

        第4.4.10条防炫屏(遮光栅)anti-dizzlingscreen

        为使夜间行车的驾驶人员免受对向来车前灯炫光干扰而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上的遮光设施。

        第4.4.11条隔音墙acoustic

        为减轻行车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而设置在公路侧旁的墙式构造物。

        第4.4.12条防沙设施sandprotectionfacilities

        在易受沙害的路段设置的控制风蚀的发生和改变沙粒搬运及堆积条件的设施。

        第4.4.13条防雪设施snowprotectionfacilities

        在易于发生雪害的路段,设置在道路上风侧的栅栏、防雪棚等设施。

        第4.4.14条道路限界架boundaryframeonroad

        在遂道、半山洞、立体交叉桥梁、电气化铁路道口等外的两端,按道路建筑限界的规定设置的门架。

        第4.4.15条(厂矿道路)阻车堤stopringtruckheap

        用松散粒料沿险要路段中线间断堆置,专供露天矿失控车辆紧急停车用的设施。

        第4.4.16条(厂矿道路)挡车堆anti-creepheap

        用松散粒料间断堆置在险要路段一侧或两侧,起挡车作用的设施。

        第4.4.17条(厂矿道路)防滑堆antiskidheap

        在废石场或贮矿场边坡顶部用废石(土)或矿石堆积而成的石(土)堆,防止卸车作业车辆滑溜的设施。

        第4.4.18条道路照明设施lightingfaciliesofroad

        为保证能见度低时交通正常运行,正确地识别路况及各种交通标志,设置于道路上的灯光照明设施。

        第4.4.19条交通广场trafficsquare

        具有交通枢纽功能的广场。

        第4.4.20条停车场parkinglot

        供停放车辆使用的场地。

        第4.4.21条反坡安全线adversegradeforsafety

        设置在露天矿山道路下坡路段,供失控下溜车辆逐渐冲向上坡而减速、停车的岔线。

        第4.4.22条公交(车辆)停靠站busbay;parkingstation

        公共交通车辆运行的道路上,按营运站位置设置的车辆停靠设施,有岛式、港弯式等。

        第4.4.23条综合管道(综合管廊)compositepipeline

        能容纳几种公用设施管线的沟道。

        第4.4.24条渡口ferry

        道路越过河流以船渡方式衔接两岸交通的地点。包括码头、引道及管理设施。

        第4.4.25条道路绿化roadplanting

        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内栽植树木、花草以及护路林等。

        第4.4.26条街道绿化streetplanting

        在街道的两旁及分隔带内种植树木和绿篱、布置花坛、林荫步道、街心花园以及建筑物前的绿化等。

        第4.4.27条行道树streettrees

        沿道路两旁栽植的成行的树木。

        第4.4.28条绿篱hedge;livingfence

        密植于路边及各种用地边界处的树丛带。

        第4.4.29条功能栽植functionplanting

        在道路用地范围内或路旁为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绿化栽植,包括防炫、视线诱导、防风、缓冲、隔音、禁入、遮蔽等栽植。

        第4.4.30条护路林shelterbelt

        在道路旁、城市毗连处,为防止飞沙、积雪以及横向风流等对道路或行驶车辆造成有害影响而种植的林带。

        第4.4.31条里程碑kilometerstone

        标志公路及城市郊区道路里程的碑石。每一公里设一块,用以计算里程和标志地点位置。

        第4.4.32条百米桩hectometerstake

        在里程碑之间,每隔一百米设立的小桩。

  • 第五章 道路勘测与设计

    第一节 勘测选线与设计

    第五章  道路勘测与设计

    第一节勘测选线与设计

        第5.1.1条踏勘reconnaissance

        对道路建设的方案进行野外勘察和技术经济调查并估算投资等的作业。

        第5.1.2条(道路工程)方案图roadproject

        为反映道路工程建设的地点、规模、布局、占地及拆迁范围等情况而绘制的图及文字说明。

        第5.1.3条(道路)平面示意图planesketch

        为概括地反映工程全貌而绘制的图。包括道路的走向、线形、主要构造物等。

        第5.1.4条线形设计alignmentdesign

        路线立体形状及其相关诸因素的综合设计。

        第5.1.5条公路景观设计highwaylandscapedesign

        公路的线形、构造物型式与沿线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美学设计。

        第5.1.6条(城市道路)平面设计alignmentdesign;planedesign

        城市道路线形、交叉口、排水设施及各种道路附属设施等平面位置的设计。

        第5.1.7条(城市道路)竖向设计designofelevation

        城市道路路线、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等各部位的高程设计。

        第5.1.8条选线routeselection

        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的全过程。

        第5.1.9条路线控制点controlpoint

        任务书中指定通过的地点,以及为便于分段布线,在选线过程中选定的对路线走向起控制作用的地点。

        第5.1.10条定线locationofline

        根据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综合考虑,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

        第5.1.11条纸上定线paperlocation

        在地形图上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

        第5.1.12条比较线alternativeline

        选线或定线时选出的作为比较方案的路线。

        第5.1.13条展线routedeveopment

        为使山岭区路线纵坡能符合技术标准,采取顺应地形延伸路线长度的布线方法。

        第5.1.14条初测preliminarysurvey

        根据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方案,通过对各比较线方案的勘测、调查工作,以确定采用的路线;并为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所需的资料。

        第5.1.15条定测locationsurvey

        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在现场进行具体方案的勘测落实,并通过详细测量、调查及内业工作,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提供所需的资料。

        第5.1.16条地貌topographicfeature

        地表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

        第5.1.17条地物culture

        地面上各种有形物(如山川、森林、建筑物等)和无形物(如省、县界等)的总称。

        第5.1.18条地形topographyf

        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第5.1.19条台地terrace

        沿河谷两岸或海岸隆起的呈带状分布的阶梯状地貌。

        第5.1.20条垭口pass;saddleback

        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处。

        第5.1.21条平原区plainterrain

        地形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很小的地区。

        第5.1.22条微丘区rollingterrain

        丘岗较低,地面自然坡度平缓,相对高差不大的地区。

        第5.1.23条重丘区hillyterrain

        丘岗较高,地面起伏较大,但无明显的山岭自然形态要素(山顶、山坡、山脚),地面自然坡度较陡,相对高差较大的地区。

        第5.1.24条山岭区mountainousterrain

        地貌变化很大,有明显的山岭自然形态要素(山顶、山坡、山脚),地面自然坡度陡,相对高差大的地区。

        第5.1.25条沿溪线valleyline

        沿河溪走向布设的路线。

        第5.1.26条山脊线ridgeline

        沿山脊走向布设的路线。    

        第5.1.27条山坡线(山腰线)hill-sideline

        沿山坡布设的路线。

        第5.1.28条越岭线ridgeline

        翻越山岭布设的路线。

        第5.1.29条纵断面设计prlfiledesign;designofverticalalignment

        确定道路的纵坡、变坡点位置、竖曲线与高程的设计。

        第5.1.30条交叉口设计roadcrossingdesign

        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的几何设计、交通组织设计、交通设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板块划分、竖向设计及排水设计等。

        第5.1.31条管线综合设计under-groundpipescomprehensivedesign

        确定道路横断面范围内各种管线的布设位置及与道路平面布置和竖向高程相协调的工作。

        第5.1.32条土方调配cut-filltransition

        在路基设计和施工中,经济合理地调运挖方作为填方的作业。

        第5.1.33条土方调配图cut-filltransitionprogram

        表示路基土方纵向调运数量及位置的图表。

        第5.1.34条土方调配经济运距economicalhaulingdistance

        路基土方纵向调运与路外借土费用相等时的纵向运距。

    第二节 测量

    第二节测量

        第5.2.1条导线traverse

        在地面上布设的由若干段直线连成的折线,作为测量路线平面图或地形图的控制线。

        第5.2.2条导线测量traversesurvey

        测量导线长度、转角和高程,以及推算坐标等的作业。

        第5.2.3条中线测量centerlinesurvey

        沿选定的中线量测转角、测钉中桩、定出道路中线平面位置的作业。

        第5.2.4条施工测量constructionsurvey

        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根据设计图在现场进行恢复道路中线、定出构造物位置等测量放样的作业。

        第5.2.5条竣工测量finalsurvey

        工程竣工后,为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对实际完成的各项工程进行的一次全面量测的作业。

        第5.2.6条(路线)平面图planview

        道路中线及沿线地貌、地物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第5.2.7条交点intersectionpoint

        路线改变方向时,两相邻直线相交的点。

        第5.2.8条虚交点inaginaryintersectionpoint

        当交点太远或无法安置仪器时,一般在交点前后两直线段上另选能通视的点安置仪器,经量测、计算而得到的原交点。

        第5.2.9条转点turningpoint

        中线测量时,因视线不能通视而增设的测站;水准测量时,为传递高程所设的过渡测点。

        第5.2.10条转角intersectionangle

        交点处后视线的延长线与前视线的夹角。

        第5.2.11条偏角ddflectionangle

        在平曲线测量中,曲线上任意点的弦与切线所夹的角。

        第5.2.12条方位角azimuthangle

        由子午线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测线上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者称“真方位角”;以磁子午线为准者称“磁方位角”。

        第5.2.13条象限角bearingangle

        子午线的一端(北端或南端)与测线所夹的锐角。

        第5.2.14条方向角directionangle

        采用某坐标轴方向作为标准方向所确定的方位角。

        第5.2.15条切线长tangentlength

        路线交点至曲线起点或终点的直线距离。

        第5.2.16条曲线长curvelength

        曲线的起点至终点之间的弧线长度。

        第5.2.17条外(矢)距externaldistance

        交点至曲线中点的距离。

        第5.2.18条测站instrumentstation

        外业测量时安放仪器进行观测的地点。

        第5.2.19条测点observationpoint

        外业测量时被观测的目标点。

        第5.2.20条中桩centerstake

        为表示中线位置和线形等,沿路线中线所设置的编有桩号的桩或标志。

        第5.2.21条加桩additionalstake

        路线整桩号的中桩之间,根据线形或地形变化而加设的中桩。

        第5.2.22条护桩referencestake

        在交点等重要桩位周围,按一定要求设置的起固定该桩位作用的附加桩。

        第5.2.23条断链brokenchainage

        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第5.2.24条水准测量levelingsurvey

        测定各点高程的作业。

        第5.2.25条水准点benchmark

        经测定高程的固定标点,作为水准测量的根据点。

        第5.2.26条绝对基面absolutedatum

        以某一海滨地点平均海水平面高程定为零的水准基面。我国沿用的有大连、大沽、黄海、废黄河口、吴淞、珠江等基面。

        第5.2.27条高程(标高)elevation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称绝对高程。简称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某假定水准基面的距离,称假定高程。

        第5.2.28条地面高程groudelevation

        地面某点的高程。

        第5.2.29条设计高程designedelevation

        工程设计中对某点所要求达到的高程。

        第5.2.30条(路线)纵断面图verticalprofilemap

        沿路线中线的竖向剖面图。

        第5.2.31条中桩填挖高度heightofcutandfillatcenterstake

        路线各中桩的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的差值。

        第5.2.32条地形测量topographicsurvey

        测绘地形图的作业。

        第5.2.33条基线baseline

        在三角网测量中,经精确测定长度的直线段。

        第5.2.34条地形图topographicmap

        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第5.2.35条等高线comtourline

        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第5.2.36条横断面测量cross-sectionalsurvey

        测量中桩处垂直于中线方向的地表起伏形态的作业。

        第5.2.37条横断面图cross-cectionalprofile

        中桩处垂直于道路中线方向的剖面图。

        第5.2.38条交叉口平面图intersectionplan

        表示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道路、建筑物、交通设施、管线设施以及有关排水系统的大比例尺的平面图。

        第5.2.39条坑探intersectionplan

        用挖坑方式观察地层地质情况的作业。

        第5.2.40条钻探boring

        用机具钻孔取样,判定地层地质情况的作业。

        第5.2.41条(道路)地质剖面图geologicalsection

        表示道路通过地带地质构造的剖面图。一般为沿道路中线位置的剖面(即纵向剖面),必要时亦可增加若干横向剖面。

        第5.2.42条(道路)地质柱状图boringlog

        表示道路中线某桩号外的地质和地下水位情况并注有文字和符号的柱状图形。一般绘于纵断面图的相应桩号处。

        第5.2.43条地下水位udergroundwaterlevel

        指地下含水层中水面的高程。根据钻探观测时间可分为初见水位、稳定水位、丰水期水位、枯水期水位、冻前水位等。

        第5.2.44条摄影测量photogrammetry

        以地面摄影或航空摄影等方法摄取的像片,经处理后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

        第5.2.45条航空摄影测量aerialphotogrammetry

        在飞机上用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

        第5.2.46条地面立体摄影测量groundstereophotogrammetry

        在地面布设的基线两端,用摄影经纬仪摄取需要的立体像对,经地面立体测绘仪处理,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

        第5.2.47条地面控制点测量groundcontrol-pointsurvey

        用精密测量仪器测定地面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作业。

        第5.2.48条航摄基线aerophotobase

        在航空摄影作业中,航摄仪器接连两次曝光瞬间镜头中心间的距离。

        第5.2.49条影像地图ohotographicmap

        以地面摄影、航空摄影等方法摄取的像片,经处理后拼制的地图。

        第5.2.50条像片索引图(镶辑复照图)photoindex

        将航摄像片按重叠地物影像拼叠起来,经缩小、复照而成的图。

        第5.2.51条航摄像片判读aerophtointerpretation

        根据地物的光谱特性、几何形状和成像规律,从像片上判释出与像片影像相应的地物、地貌的类别与特性以及某些要素等的作业。

        第5.2.52条综合法测图planimetricphoto

        航空摄影和普通测量相结合的测图方法,地物平面位置用航空摄影方法求得,地面高程或等高线用普通测量方法求得。

        第5.2.53条全能法测图universalphoto

        在航空摄影测量作业中,用同一种仪器对地物、地貌测绘成地形图的方法。

        第5.2.54条微分法测图differentialphoto

        在航空摄影测量作业中,将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分成两个独立的步骤,用不同仪器成图的方法。

        第5.2.55条像片镶嵌图photomosaic

        将有重叠的多张纠正像片,根据纠正点或影像进行切割拼接、镶嵌粘贴而组成的像片图。

  • 第六章 路基工程

    第一节 路基

    第六章  路基工程

    第一节路基

        第6.1.1条路基subgrade

        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第6.1.2条路堤embankment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第6.1.3条路堑cutting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第6.1.4条半填半挖式路基part-cutpart-fillsubrade

        在一个横断面内,部分为路堤、部分为路堑的路基。

        第6.1.5条台口式路基benchedsubgrade

        在山坡上,以山体自然坡面为下边坡,全部开挖而成的路基。

        第6.1.6条路基宽度widthofsubgrade

        在一个横断面上两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

        第6.1.7条路基设计高程designelevationofsubgrade

        指路基外缘、路中心线或中央分隔带边缘线的设计高程。

        第6.1.8条(路基)最小填土高度minimumheightoffill

        为保证路基稳定,根据土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所规定的路肩边缘至原地面的最小高度。

        第6.1.9条边坡sideslope

        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第6.1.10条边坡坡度gradeofsideslope

        边坡的高度与宽度之比。

        第6.1.11条(边)坡顶topofslope

        路基边坡的最高点。挖方路基为边坡与原地面相接处,填方路基为路肩外缘。

        第6.1.12条(边)坡脚toeofslope

        路基边坡的最低点。填方路基为边坡与原地面相接处,挖方路基为边坡底。

        第6.1.13条护坡道berm

        当路堤较高时,为保证边坡稳定,在取土坑与坡脚之间,沿原地面纵向保留的有一定宽度的平台。

        第6.1.14条边坡平台plainstageofslope

        当路堤较高时,为保证边坡稳定,在边坡坡面上沿纵向做成的有一定宽度的平台。

        第6.1.15条碎落台stageforheapingsoilandbrockenrock

        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或边坡上,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有一定宽度的纵向平台。

        第6.1.16条护坡slopeprotection

        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第6.1.17条挡土墙retainingwall

        为防止路基填土或山坡岩土坍塌而修筑的、承受土体侧压力的墙式构造物。

        第6.1.18条重力式挡土墙gravityretainingwall

        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6.1.19条衡重式挡土墙balanceweightretainingwall

        利用衡重台上部填土的重力和墙体重心后移而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6.1.20条悬臂式挡土墙cantileverretainingwall

        由立壁、趾板、踵板三个钢筋混凝土悬臂构件组成的挡土墙。

        第6.1.21条扶壁式挡土墙counterfortretainingwall

        沿悬臂式挡土墙的立臂,每隔一定距离加一道扶壁,将立壁与踵板连接起来的挡土墙。

        第6.1.22条柱板式挡土墙pileandplankretainingwall

        由立柱、挡板、腰梁、腰板、基座和拉杆组成,借助腰板上部填土的重力平衡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6.1.23条锚杆式挡土墙anchoredretainingwallbytierods

        由钢筋混凝土板和锚杆组成,依靠锚固在岩土层内的锚杆的水平拉力以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6.1.24条锚锭板式挡土墙anchoredbulkheadretainingwall

        由钢筋混凝土墙板、拉杆和锚锭板组成,借埋置在破裂面后部稳定土层内的锚锭板和拉杆的水平拉力,以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6.1.25条加筋土挡土墙reinforcedearthretainingwall

        由填土、拉带和镶面砌块组成的加筋土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6.1.26条石笼rockrilledgabion

        为防止河岸或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设置的装填石块的笼子。

        第6.1.27条抛石riprap

        为防止河岸或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抛填较大石块的防护措施。

    第二节 路基土

    第二节路基土

        第6.2.1条砂性土sandysoil

        含砂土粒较多且具有一定粘性的土。压实后水稳性好,强度较高,毛细作用小。

        第6.2.2条粘性土cohesivesoil

        含粘土粒较多,透水性较小的土。压实后水稳性好,强度较高,毛细作用小。

        第6.2.3条粉性土siltysoll

        含粉土粒较多的土。水稳性差,毛细作用大,干燥时有较高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强度显著下降。

        第6.2.4条黄土loess

        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

        第6.2.5条盐渍土saltysoil

        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土的统称。在公路工程中一般指地表下1.0m深的土层内易溶盐平均含量大于0.3%的土。

        第6.2.6条膨胀土expansivesoil

        具有较大的吸水后显著膨胀、失水后显著收缩特性的高液限粘土。

        第6.2.7条红粘土redclay

        碳酸盐类岩石在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经风化后形成的褐红色粘性土。压实后水稳性较好,强度较高。

        第6.2.8条软土softsoil

        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置腐殖质所组成的土。

        第6.2.9条淤泥mud

        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当天然孔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时,称淤泥质土。

        第6.2.10条冻土frozensoil

        温度低于0℃且含有冰晶的土。

        第6.2.11条季节性冻土seasonalfrozensoil

        冬季冻结春季融化的土层。自地表面至冻结层底面的厚度称冻结深度。

        第6.2.12条多年冻土(永冻土)permafrost

        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其表层冬冻夏融,称季节融化层。多年冻土层顶面距地表的深度,称冻土上限,是多年冻土地区道路设计的重要数据。

        第6.2.13条饱和土saturatedsoil

        土体内的孔隙基本上被水充满的土。

    第三节 道路排水

    第三节道路排水

        第6.3.1条路基排水subgradedrainage

        为保证路基稳定而采取的汇集、排除地表或地下水的措施。

        第6.3.2条地表水surfacewater

        降水后在地表形成的径流及滞留在低洼处的水。

        第6.3.3条地下水undergroundwater

        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或土层的孔隙、裂隙中的水。

        第6.3.4条毛细水capillarywater

        地下水受土粒间孔隙的毛细作用上升的水分。

        第6.3.5条边沟interceptingditch

        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的流水,在路基两侧设置的水沟。

        第6.3.6条截水沟interceptingditch

        为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堑坡顶以外设置的水沟。

        第6.3.7条排水沟drainageditch

        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的水沟。

        第6.3.8条急流槽chute

        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坡度较陡、水流不离开槽底的沟槽。

        第6.3.9条跌水dropwater

        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沟底为阶梯形,水流呈瀑布跌落式通过的沟槽。

        第6.3.10条蒸发池evaporationpond

        在气候干旱地区的排水困难路段,于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为汇集边沟流水任其蒸发所设置的积水能。

        第6.3.11条盲沟blinddrain;blindditch

        在路基或地基内设置的充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并铺以倒滤层(有的其中埋设透水管)的排水、截水暗沟。

        第6.3.12条渗水井seepagewell

        为将边沟排不出的水渗到地下透水层中而设置的充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并铺以倒滤层的竖井。

        第6.3.13条过水路面ford

        通过平时无水或流水很少的宽浅河流而修筑的在洪水期间容许水流浸过的路面。

        第6.3.14条暴雨强度intensityofrainstorm

        降雨的集中程度。一般以一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

        第6.3.15条(排水)设计重现期designfrequency

        设计暴雨强度出现的周期。是道路排水设计的标准。

        第6.3.16条街道排水streetdrainage

        为排除街道路面上的降水而采取的排水措施。

        第6.3.17条管道排水pipedrainage

        利用设在地下的相互连通的管道及相应设施,汇集和排除道路的地表水。

        第6.3.18条渠道排水gutterdrainage

        利用设在地面上的沟渠及相应设施,汇集和排除道路的地表水。

        第6.3.19条(立体交叉)泵站排水drainagebypumpingstation

        利用泵站排除立体交叉下穿路段地表水的措施。

        第6.3.20条雨水口inlet;gully

        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水的设施,由进水箅、井身及支管等组成。

        第6.3.21条检查井manhole

        在地下管线位置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竖井。主要供检修管道、清除污泥及用以连接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管线使用。

        第6.3.22条雨水口支管branchpipeofinlet

        将雨水口汇集的水输入到排水管道的引水支管。

        第6.3.23条泄水口drainopening

        道路管道排水系统或渠道排水系统的出水口。

    第四节 路基施工

    第四节路基施工

        第6.4.1条压实compaction

        对土或其他筑路材料施加动的或静的外力,以提高其密实度的作业。

        第6.4.2条压实度degreeofcompaction

        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第6.4.3条(标准)最大干密度maximumdryunitweight

        按照标准击实试验方法,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在最佳含水量时得到的干密度。

        第6.4.4条填方fill

        路基表面高于原地面时,从原地面填筑至路基表面部分的土石体积。

        第6.4.5条挖方cut

        路基表面低于原地面时,从原地面至路基表面挖去部分的土石体积。

        第6.4.6条借土borrowearth

        为填筑路基,在沿线或路线以外选定的地点所取的土。

        第6.4.7条弃土waste

        利用挖方填筑路基所剩余的土或不适宜筑路而废弃的土。

        第6.4.8条取土坑borrowpit

        在道路沿线挖取土方填筑路基或用于养护所留下的整齐土坑。

        第6.4.9条弃土堆wastebank

        将开挖路基所废弃的土地放于道路沿线一定距离的整齐土堆。

        第6.4.10条回填土back-filing

        工程施工中,完成基础等地面以下工程后,再返还填实的土。

        第6.4.11条软弱地基softground

        天然含水量过大,承载力低,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的地基。

        第6.4.12条强夯法dynamicconsolidation

        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

        第6.4.13条预压法preloadingmethod

        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和减少构造物建成后的沉降量,预先在拟建构造物的地基上施加一定静荷载,使地基土压密后再将荷载卸除的压实方法。

        第6.4.14条反压护道loadingberm

        为防止软弱地基产生剪切、滑移,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堤两侧填筑起反压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土体。

        第6.4.15条砂井(砂桩)sanddrain(sandpile)

        为加速软弱地基排水固结,在地基中钻孔,灌入中、粗砂而成的排水柱体。将砂灌入织袋放进孔内形成的井,称袋装砂井。

        第6.4.16条排水砂垫层sandmatofsubgrade

        为加速软弱地基的固结,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在路堤底部铺设的砂层。

        第6.4.17条石灰桩limepile

        为加速软弱地基的固结,在地基上钻孔并灌入生石灰而成的吸水柱体。

        第6.4.18条固结comsolidation

        在荷载或其他因素作用下,土体孔隙中水分逐渐排出、体积压缩、密度增大的现象。

        第6.4.19条保温护道thermalinsulation

        在多年冻土地区,路堤两侧用保温材料填筑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护道。其作用是防止自然或人为因素改变地面温度,造成冻土融化而影响路基的稳定。

        第6.4.20条土石方爆破blastingprocedure

        在筑路工程中,使用炸药爆破开挖土石方的方法。

        第6.4.21条抛掷爆破blastingforthrowingrock

        炸药爆炸时,被爆破岩体的一部分沿最小抵抗线方向抛出的爆破方法。

        第6.4.22条爆破漏斗blastingcrater

        抛掷爆破时所形成的爆破坑。其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W之比称爆破作用指数,即r/W=n。当n=1时,所形成的漏斗称标准抛掷爆破漏斗,当n<1时,称减弱抛掷爆破漏斗,当n>1时,称加强抛掷爆破漏斗。

        第6.4.23条松动爆破blastingforlosseningrock

        炸药爆炸时,岩体被破碎松动但不抛掷的爆破方法。

        第6.4.24条爆破作用圈actingcirclesofblasting

        炸药爆炸时所产生的膨胀力和冲击波,以药包为中心向四周传播的同心圆。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压缩圈、抛掷圈、破裂圈和振动圈。

  • 第七章 路面工程

    第一节 路面种类

    第七章  路面工程

    第一节路面种类

        第7.1.1条路面pavement

        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道路路基上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层状构造物。

        第7.1.2条刚性路面rigidpavement

        刚度较大、抗弯拉强度较高的路面。一般指水泥混凝土路面。

        第7.1.3条柔性路面flexiblepavement

        刚度较小、抗弯拉强度较低,主要靠抗压、抗剪强度来承受车辆荷载作用的路面。

        第7.1.4条高级路面hightypepavement

        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或整齐石块作面层的路面。

        第7.1.5条次高级路面sub-hightypepavement

        用沥青贯入碎(砾)石、冷拌沥青碎(砾)石、半整齐石块、沥青表面处治等作面层的路面。

        第7.1.6条中级路面intermediatetypepavement

        用水结碎石、泥结碎石、级配碎(砾)石,不整齐石块等作面层的路面。

        第7.1.7条低级路面lowtypepavement

        用各种材料改善土的路面。

        第7.1.8条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mtconcretepavement

        用水泥混凝土板作面层的路面。

        第7.1.9条钢筋混凝土路面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

        配置有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第7.1.10条块料路面blockpavement

        用石块、水泥混凝土块等铺砌而成的路面之统称。

        第7.1.11条沥青路面bituminouspavement

        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面层的路面之统称。

        第7.1.12条再生沥青路面reclaimedbituminouspavement

        用再生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

        第7.1.13条沥青混凝土路面bituminousconcretepavement

        用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的路面。

        第7.1.14条全厚式沥青(混凝土)路面fulldepthasphaltpavement

        沥青混凝土面层以下各结构层(垫层除外)均采用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

        第7.1.15条沥青碎石路面bituminousmacadampavement

        用沥青碎石作面层的路面。

        第7.1.16条沥青贯入式路面bituminouspenetrationpavement

        用沥青贯入碎(砾)石作面层的路面。

        第7.1.17条上拌下贯式(沥青)路面penetrationmacadamwithcoatedchips

        下部用贯入式、上部用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

        第7.1.18条(沥青)表面处治bituminoussurfacetreatment

        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的沥青面层。

        第7.1.19条泥结碎石路面clay-boumdmacadam

        以碎石为骨料,经碾压后灌泥浆,依靠碎石的嵌锁和粘土的粘结作用形成的路面。

        第7.1.20条水结碎石路面water-boundmacadam

        石灰岩类碎石层经洒水碾压,依靠碎石的嵌锁的石粉的粘结作用形成的路面。

        第7.1.21条级配路面gradedaggregatepavement

        按密实级配原理选配的集料和适量粘性土,经拌和、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

        第7.1.22条刚性基层rigid-typebase

        用低标号水泥混凝土铺筑的路面基层。

        第7.1.23条半刚性基层semi-rigidtypebase

        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铺筑的能结成板体并具有一定抗弯强度的基层。

        第7.1.24条稳定土基层stabilzedsoilbasecourse

        用石灰、水泥、粉煤灰等结合料与土、砂砾或其它集料,经拌和、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基层。

        第7.1.25条工业废渣基层industrialwastebasecourse

        用适合于路用的工业废渣修筑的路面基层。

        第7.1.26条(锥形)块石基层Telfordbase

        用一定规格的锥形块石经手工铺砌、碎石嵌缝并压实而成的路面基层。

    第二节 路面设计

    第二节路面设计

        第7.2.1条回弹弯沉rebounddeflection

        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垂直变形,卸载后能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

        第7.2.2条容许(回弹)弯沉allowablerebounddeflection

        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及累积当量轴载等确定的回弹弯沉值。是柔性路面设计的主要指标。

        第7.2.3条标准轴截standardaxialloading

        为路面结构计算所规定的设计荷载。

        第7.2.4条土基干湿类型typeofdryanddampsoilbase

        根据路槽底面以下规定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或相对含水量划分的干湿状态。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土基四种类型。

        第7.2.5条路槽roadtrough

        为铺筑路面,在路基上按照设计要求修筑的浅槽。分挖槽、培槽、半挖半培槽三种形式。

        第7.2.6条路床roadbed

        路槽底部一定深度的部分称路床。土质路床又称土基。

        第7.2.7条路面结构层pavementstructurelayer

        构成路面的各铺砌层,按其所处的层位和作用,主要有面层、基层和垫层。

        第7.2.8条面层surfacecourse

        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的路面结构层。

        第7.2.9条磨耗层wearingcourse

        面层顶部用坚硬的细粒料和结合料铺筑的薄结构层。其作用是改善行车条件,防止行车对路面的磨损,延长路面的使用周期。

        第7.2.10条联结层bindercourse

        为加强面层与基层的共同作用或减少基层裂缝对面层的影响,设在基层上的结构层,为面层的组成部分。

        第7.2.11条基层basecourse

        设在面层以下的结构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并将荷载分布到垫层或土基上。当基层分为多层时,其最下面的一层称底基层。

        第7.2.12条垫层bedcourse

        设于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其主要作用是隔水、排水、防冻以改善基层和土基的工作条件。

        第7.2.13条隔水层aquitard

        为隔断侵入路面基层的毛细水,在基层与土基之间用透水性良好的或不透水的材料铺筑的垫层。

        第7.2.14条隔温层thermalinsulatingcourse

        为防止或减轻土基的冻害,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用导温性低的材料铺筑的垫层。

        第7.2.15条整平层levelingcourse

        旧路面加铺补强层之前,先铺一层垫平原有路面的结构层。

        第7.2.16条补强层strengtheninglayer

        当原有路面的强度不适应交通要求时,在其上加铺的结构层。

        第7.2.17条封层sealcoat

        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面层或基层,在面层或基层上铺的沥青封面。

        第7.2.18条透层primecoat

        为使沥青层与无沥青材料的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的液体沥青层。

        第7.2.19条粘层tackcoat

        为使新铺沥青面层与下层粘结良好而浇洒的沥青层。

    第三节 路面施工

    第三节路面施工

        第7.3.1条层铺法spreadinginlayers

        集料与结合料分层摊铺、洒布、压实的路面施工方法。

        第7.3.2条拌和法mixingmethod

        集料与结合料按一定配比拌和均匀、摊铺、压实的路面施工方法。

        第7.3.3条厂拌法olantmixingmethod

        在固定的拌和工厂或移动式拌和站拌制混合料的施工方法。

        第7.3.4条路拌法roadmixingmethod

        在路上或沿线就地控和混合料的施工方法。

        第7.3.5条热拌法hotmixingmethod

        将一定比例的集料和沥青分别加热至规定温度,然后拌和均匀的施工方法。

        第7.3.6条冷拌法coldmixingmethod

        将一定配比的集料和液体沥青在常温下进行拌和的施工方法。

        第7.3.7条热铺法hotlaidmethod

        沥青混合料加热拌和后,在规定温度下摊铺、压实的路面施工方法。

        第7.3.8条冷铺法coldlaidmethod

        沥青混合料拌和后,在常温下摊铺、压实的路面施工方法。

        第7.3.9条贯入法penetrationmethod

        在初步压实的碎石层上浇灌沥青,再分层撒铺嵌缝料和洒布沥青,并分层压实的路面施工方法。

        第7.3.10条铺砌法pitchingmethod

        用手工或机械铺筑块料路面的施工方法。

        第7.3.11条缩缝contractionjoint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设置的收缩缝。其作用是使水泥混凝土板在收缩时不致产生不规则的裂缝,一般采用假缝。

        第7.3.12条胀缝expansionjoint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设置的膨胀缝。其作用是使水泥混凝土板在温度升高时能自由伸展,应采用真缝。

        第7.3.13条真缝truejoint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做成贯通整个板厚的缝。

        第7.3.14条假缝dumyjoint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做成不贯通整个板厚的缝。

        第7.3.15条横缝transversejoint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设置的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接近垂直的缝。

        第7.3.16条纵缝lingitudinaljoint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设置的平行于道路中线的缝。

        第7.3.17条企口缝tongueandgroovejoint

        相邻两块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一侧板的中间榫头与邻板板边的榫槽吻接以传递荷载的接缝。

        第7.3.18条施工缝constructionjoint

        因施工需要设置的接缝。

        第7.3.19条传力杆dowelbar

        沿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横缝,每隔一定距离在板厚中央布置的圆钢筋。其一端固定在一侧板内,另一端可以在邻侧板内滑动,其作用是在两块路面板之间传递行车荷载和防止错台。

        第7.3.20条拉杆tiebar

        沿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每隔一定距离在板厚中央布置的异形钢筋。其作用是防止路面板错动和纵缝间隙扩大。

        第7.3.21条路面平整度surfaceevenness

        路表面纵向的凹凸量的偏差值。

        第7.3.22条路面粗糙度surfaceroughness

        路表面骨料的棱角阻止轮胎滑动的能力。通常以路面摩擦系数和路表构造深度来表示。

  • 第八章 桥涵工程

    第一节 桥涵类型

    第八章  桥涵工程

    第一节桥涵类型

        第8.1.1条桥梁bridge

        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

        第8.1.2条钢筋混凝土桥reinforcedconcretebridge

        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上部结构主要建筑材料的桥梁。

        第8.1.3条预应力混凝土桥prestressedconcretebridge

        以预应力混凝土作为上部结构主要建筑材料的桥梁。

        第8.1.4条钢桥steelbridge

        以钢材作为上部结构主要建筑材料的桥梁。

        第8.1.5条圬工桥masonrybridge

        以石料、砖或水泥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桥梁。

        第8.1.6条木桥timberbridge

        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桥梁。

        第8.1.7条正交桥rightbridge

        桥梁的纵轴线与其跨越的河流流向或路线轴向相垂直的桥梁。

        第8.1.8条斜交桥skewbridge

        桥梁的纵轴线与其跨越的河流流向或路线轴向不相垂直的桥梁。

        第8.1.9条弯桥curvedbridge

        桥面中心线在平面上为曲线的桥梁。

        第8.1.10条坡桥bridgeonslope

        修建在较大纵坡的路段上并与路线纵坡基本一致的桥梁。

        第8.1.11条斜桥skewbridge

        桥梁的纵轴线与其墩台轴线不相垂直的桥梁。

        

        第8.1.12条正桥rightbridge

        桥梁的纵轴线与其墩台轴线相垂直的桥梁。

        第8.1.13条上承式桥deckbridge

        桥面系位于上部结构上部的桥梁。

        第8.1.14条中承式桥half-throughbridge

        桥面系位于上部结构中部的桥梁。

        第8.1.15条下承式桥throughbridge

        桥面系位于上部结构下部的桥梁。

        第8.1.16条梁桥beambridge

        以梁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第8.1.17条简支梁桥simplesupportedbeambridge

        以一端由固定支座支承、另一端由活动支座支承的梁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梁桥。

        第8.1.18条连续梁桥continuousbeambridge

        以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支座支承的梁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梁桥。

        第8.1.19条悬臂梁桥cantileverbeambridge

        以一端或两端向外自由悬出的简支梁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梁桥。

        第8.1.20条联合梁桥compositebeambridge

        钢主梁和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结合成整体的梁桥。

        第8.1.21条板桥slabbridge

        以板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第8.1.22条拱桥archbridge

        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第8.1.23条双曲拱桥two-waycurvedarchbridge

        拱圈由纵向拱肋和横向拱波组成的拱桥。

        第8.1.24条空腹拱桥openspandrelarchbridge

        拱圈上设有腹拱、立柱或横墙以支承桥面系的拱桥。

        第8.1.25条实腹拱桥filledspandrelarchbridge

        拱圈上为实体建筑或填料的拱桥。

        第8.1.26条系杆拱桥bowstringarchbridge

        由系杆承受两拱脚水平推力的拱桥。

        第8.1.27条桁架桥trussbridge

        以桁架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第8.1.28条刚构桥rigidframebridge

        梁与墩、台为刚性联结的桥梁。

        第8.1.29条T形刚构桥T-shapedrigidfrane

        主梁为跨中设铰或挂梁的多跨刚构桥。

        第8.1.30条斜拉桥(斜张桥)cablestayedbridge

        以固定于索塔并锚固于桥面系的斜向拉索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第8.1.31条悬索桥(吊桥)suspensionbridge

        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第8.1.32条漫水桥submersiblebridge

        允许洪水浸过桥面的桥梁。

        第8.1.33条浮桥pontoonbridge

        上部结构架设在水中浮动支承(如船、筏、浮箱等)上的桥梁。

        第8.1.34条开启桥movablebridge

        为通航需要,上部结构能以竖旋、平旋、提升等方式开合的桥梁。

        第8.1.35条装配式桥fabricatedbridge

        上部结构由顶制构件组合成整体的桥梁。

        第8.1.36条装拆式钢桥fabricatedsteelbridge

        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是以标准单元金属构件组装而成并可快速拼拆的桥梁。

        第8.1.37条涵洞culvert

        横穿路基的小型排水构造物。一般由基础、洞身和洞口组成。

        第8.1.38条管涵pipeculvert

        洞身以圆形管节修建的涵洞。

        第8.1.39条拱涵archculvertt

        洞身顶部呈拱形的涵洞。

        第8.1.40条箱涵boxculvert

        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

        第8.1.41条盖板涵slabculvert

        洞身上部以钢筋混凝土板、条石等作盖板的涵洞。

        第8.1.42条无压力式涵洞inletunsubmergedculvert

        入口处水流的水位低于洞口上缘,洞身全长范围内水面不接触洞顶的涵洞。

        第8.1.43条压力式涵洞outletsubmergedculvert

        入口处水流的水位高于洞口上缘,洞身全长范围内充满水流,洞顶承受水头压力的涵洞。

        第8.1.44条半压力式涵洞inletsubmergedculvert

        入口处水流的水位高于洞口上缘,部分洞顶承受水头压力的涵洞。

        第8.1.45条倒虹涵siphonculvert

        渠道与道路平面交叉时,为连接渠道而设在道路下面洞身形似倒置的虹吸管的压力式涵洞。

    第二节 桥涵构造

    第二节桥涵构造

        第8.2.1条上部结构superstructure

        桥梁支座以上(无铰拱起拱线或框架主梁底线以上)跨越桥孔部分的总称。

        第8.2.2条主梁mainbeam

        在上部结构中,支承各种荷载并将其传递至墩、台的梁。

        第8.2.3条横梁transversebeam

        在上部结构中,沿桥轴横向设置并支承于主要承重构件上的梁。

        第8.2.4条纵梁longitudinalbeam;stringer

        在上部结构中,沿桥梁轴向设置并支承于横梁上的梁。

        第8.2.5条拱圈archring

        在拱桥上部结构中,支承各种荷载并将其传递至墩、台的拱形结构。

        第8.2.6条拱上结构spandrelstructure

        拱桥拱圈以上各部分结构的总称。

        第8.2.7条腹拱spandrelarch

        在空腹式拱桥拱圈以上设置的小拱。

        第8.2.8条拱上侧墙spandrelwall

        在实腹式拱桥拱圈以上沿桥纵向两侧设置的挡土墙。

        

        第8.2.9条桥面系floorsystem;bridgedecking

        上部结构中,直接承受车辆、人群等荷载并将其传递至主要承重构件的桥面构造系绕,包括桥面铺装、桥面板、纵梁、横梁、人行道等。

        第8.2.10条桥面铺装bridgedeckpavement

        为保护桥面板和分布车轮的集中荷载,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高分予聚合物等材料铺筑在桥面板上的保护层。

        第8.2.11条伸缩缝expansionjoint

        为适应材料胀缩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而在结构中设置的间隙。

        第8.2.12条桥面伸缩装置bridgefloorexpansionandcontractioninstallation

        为使车辆平稳通过桥面并满足桥面变形的需要,在桥面伸缩缝处设置的各种装置的总称。

        第8.2.13条安全带safetybelt

        当桥面不设人行道时,为保障交通安全,在车行道边缘设置的高出车行道的带状构造物。

        第8.2.14条下部结构substructure

        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其荷载传递至地基的桥墩、桥台和基础的总称。

        第8.2.15条桥墩pier

        多孔桥梁中,处于相邻桥孔之间支承上部结构的构造物。

        第8.2.16条盖梁bentcap

        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

        第8.2.17条重力式墩、台gravitypier(abutment)

        在承受外力时,依靠自身重力以及作用其上的重力保持稳定的墩、台。

        第8.2.18条柱式桥墩columnpier

        墩身由一个或几个立柱所组成的桥墩。

        第8.2.19条排架桩墩pilebentpier

        在成排的桩的桩顶以盖梁联结构成的桥墩。

        第8.2.20条柔性墩flexiblepier

        墩身较细长,墩顶可随着上部结构顺桥向的位移而相应变位的桥墩。

        第8.2.21条制动墩abutmentpier

        多跨桥梁中,可承受全桥或分段水平推力的桥墩。

        第8.2.22条单向推力墩singledirectionthrustedpier

        多孔拱桥中,可承受单向恒载推力的桥墩。

        第8.2.23条桥台abutment

        位于桥梁两端并与路基相连接的支承上部结构和承受桥头填土侧压力的构造物。

        第8.2.24条锥坡conicalslope

        为保护路堤边坡不受冲刷,在桥涵与路基相接处修筑的锥形护坡。

        第8.2.25条U形桥台U-shapedabutment

        前墙和两侧翼墙连成一体,在平面上呈U字形的桥台。

        第8.2.26条八字形桥台flarewingwallabutment

        两侧翼墙在平面上呈八字形的桥台。

        第8.2.27条埋置式桥台buriedabutment

        台身大部分埋于土中,仅设置耳墙局部挡土的桥台。

        第8.2.28条扶壁式桥台counterfortabutment

        由钢筋混凝土前墙、踵板和扶壁构成的桥台。

        第8.2.29条锚碇板式桥台anchoredbulkheadabutment

        台身借埋置在台后稳定土体内的锚碇板和锚杆的拉力以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桥台。

        第8.2.30条支撑式桥台supportedtypeabutment

        台身顶部与梁或板铰接,下部设置支撑梁,使桥梁构成四铰框架体系的桥台。

        第8.2.31条地基subsoil

        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

        第8.2.32条加固地基consolidatedsubsoil

        用换土、夯实、有机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等方法加固处理的地基。

        第8.2.33条天然地基naturalsubsoil

        未经加固处理的地基。

        第8.2.34条基础foundation

        将桥梁墩、台所承受的各种荷载传递至地基上的构造物。

        第8.2.35条承台bearingplatform

        

        为承受、分布由墩身传递的荷载,在基桩顶部设置的联结各桩顶的钢筋混凝土平台。

        第8.2.36条支座bearing

        设在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使上部结构具有一定活动性的传力装置。

        第8.2.37条固定支座fixedbearing

        使上部结构能转动而不能水平移动的支座。

        第8.2.38条活动支座expansionbearing

        使上部结构能转动和水平移动的支座。

        第8.2.39条索塔cablebettower

        悬索桥或斜拉桥支承主索的塔形构造物。

        第8.2.40条索鞍cablesaddle

        在悬索桥索塔顶部设置的鞍状支承装置。

        第8.2.41条调治构造物regulatingstructure

        为引导或改变水流方向,使水流平顺地通过桥孔以减缓水流对桥位附近河床、河岸的冲刷而修建的水工构造物。

    第三节 桥涵设计

    第三节桥涵设计

        第8.3.1条桥位bridgesite

        在勘测过程中所选择的建桥位置。

        第8.3.2条主桥mainbridge

        根据设计流量、通航要求、结构等确定的桥梁的主要跨段。

        第8.3.3条引桥approachspan

        位于主桥两端、代替高路堤的桥梁跨段。

        第8.3.4条跨径span

        结构或构件支承间的水平距离。

        第8.3.5条桥下净空clearanceofspan

        为满足桥下通航(行车、行人)的需要,对上部结构底缘以下规定的空间限界。

        第8.3.6条桥面净空clearanceabovebridgefloor

        桥面车行道、人行道上方应保持的空间限界。

        第8.3.7条桥梁建筑高度constructionheightofbridge

        上部结构底缘至桥面顶面的竖直距离。

        第8.3.8条荷载load

        使结构或构件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外力及其它因素。

        第8.3.9条永久荷载(恒载)permanentload

        在结构的设计使用期内,其值不变或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荷载,如结构重力、预加应力、土的重力、土的侧压力等。

        第8.3.10条可变荷载variableload

        在结构的设计使用期内,其值可变化且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荷载。按其对桥涵结构的影响程度,分为基本可变荷载(活载,如车辆、人群等)和其它可变荷载(如风力、汽车制动力等)。

        第8.3.11条偶然荷载accidentalload

        在结构的设计使用期内偶然出现(或不出现),其数值很大、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如地震力、船只或漂浮物撞击力等。

        第8.3.12条荷载组合loadingcombinations

        根据桥涵特性、使用要求、桥位处自然条件、荷载发生频率等,由规范规定在设计时应考虑可能在结构上同时出现的若干荷载。

        第8.3.13条施工荷载constructionload

        施工阶段为验算桥梁结构或构件安全度所考虑的临时荷载,如结构重力、施工设备、风力、拱桥单向推力等。

        第8.3.14条通航水位navigablewaterlevel

        在各级航道中,能保持船舶(队)正常航行时的最高和最低水位。

        第8.3.15条设计水位designwaterlevel

        与设计流量相对应的水位。当计入浪高及壅水影响时称计算水位。

        第8.3.16条设计洪水频率designedfloodfrequency

        桥涵设计时采用的某一洪水重现的概率。

        第8.3.17条水力计算hydrauliccomputation

        为确定桥涵构造物的结构尺寸(如基础埋深、桥下净空等),根据设计流量进行的计算工作。

        第8.3.18条桥下一般冲刷generalscourunderbridgeopenning

        由于桥梁墩台压缩水流,导致桥下流速增大而引起桥下河床断面的冲刷。

        第8.3.19条桥墩局部冲刷localscournearpier

        由于桥墩的阻碍,水流在桥墩周围产生强烈涡流而引起的冲刷。

        第8.3.20条自然演变冲刷naturalscour

        在不受水工建筑物影响的情况下,由于水流挟带泥沙行进而引起的河床冲刷。

        第8.3.21条冲刷系数coefficientofscouring

        桥下需要的过水面积与建桥后未经冲刷的过水面积的比值。

    第四节 桥涵施工

    第四节桥涵施工

        第8.4.1条先张法pretensioningmethod

        先在台座上张拉预应力钢材,然后浇筑水泥混凝土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

        第8.4.2条后张法post-tensioningmethod

        先浇筑水泥混凝土,待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再张拉预应力钢材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

        第8.4.3条缆索吊装法erectionwithcableway

        利用悬挂的缆索运输和安装构件的施工方法。

        第8.4.4条悬臂拼装法erectionbyprotrusion

        在桥墩两侧设置吊架,平衡地逐段向跨中悬臂拼装水泥混凝土梁体预制件,并逐段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

        第8.4.5条悬臂浇筑法cast-in-placecantilevermethod

        在桥墩两侧设置工作平台,平衡地逐段向跨中悬臂浇筑水泥混凝土梁体,并逐段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

        第8.4.6条移动支架逐跨施工法spanbyspanmethod

        采用可在桥墩上纵向移动的支架及模板,在其上逐跨拼装水泥混凝土梁体预制件或现浇水泥混凝土,并逐跨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

        第8.4.7条纵向拖拉法erectionbylongitudinalpullingmethod

        将预制的单根梁或预拼的整孔梁,用拖拉设备从桥头纵向拖到墩上的施工方法。

        第8.4.8条顶推法incrementallaunchingmethod

        梁体在桥头逐段浇筑或拼装,用千斤顶纵向顶推,使梁体通过各墩顶的临时滑动支座面就位的施工方法。

        第8.4.9条转体架桥法construdtionbyswing

        利用河岸地形预制半孔桥跨结构,在岸墩或桥台上旋转就位于跨中合龙的施工方法。

        第8.4.10条浮运架桥法erectingbyfloating

        利用潮水涨落或调节船舱内的水量,将船载的整孔主要承重结构置于墩台上的施工方法。

        第8.4.11条顶入法jack-inmethod

        利用顶进设备将预制的箱形构造物或圆管逐渐顶入路基,以构成立体交叉通道或涵洞的施工方法。

  • 第九章 隧道工程

    第九章  隧道工程

        第9.0.1条(道路)隧道tunnel

        为使道路从地层内部或水底通过而修建的建筑物,由洞身、洞门等组成。

        第9.0.2条洞门tunnelportal

        为保持洞口上方及两侧路堑边坡的稳定,在隧道洞口修建的墙式构造物。

        第9.0.3条衬砌tunnellining

        为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沿隧道洞身周边用水泥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

        第9.0.4条明洞opencuttunnel

        用明挖法修建的隧道。常用于地质不良路段或埋深较浅的隧道。

        第9.0.5条围岩surroundingrock

        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的稳定有影响的岩(土)体。

        第9.0.6条隧道建筑限界structuralapproachlimitoftunnel

        在隧道洞身内应保持的道路建筑限界及设置其它设施的空间范围。

        第9.0.7条隧道埋深depthoftunnel

        隧道开挖断面的顶部至自然地面的垂直距离。

        第9.0.8条明挖法opencutmethod

        先将隧道部位的岩(土)体全部挖除,然后修建洞身、洞门,再进行回填的施工方法。

        第9.0.9条矿山法minetunnellingmethod

        用开挖地下坑道的作业方式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

        第9.0.10条盾构法shieldtunnellingmethod

        利用盾构进行隧道开挖,衬砌等作业的施工方法。

        第9.0.11条新奥法NewAustrianTunnellingMethod

        在软弱岩层中修建隧道时,开挖后立即喷射水泥混凝土作为临时支撑(必要时加锚杆)以稳定围岩,然后再进行衬砌的施工方法。

        第9.0.12条沉埋法immersedtunnellingmethod

        将箱形或管形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分段沉埋至河底或海底而构成隧道的施工方法。

        第9.0.13条隧道支撑tunnelsupport

        隧道开挖过程中,为了防止围岩变形或坍落所设置的支护结构。常用的有构件支撑和喷锚支护两类。

        第9.0.14条构件支撑elementsupport

        用钢、木等材料制作构件架设的临时支撑,如木支撑、金属支撑、钢木混合支撑等。

        第9.0.15条喷锚支护lockboltsupportwithshotcrete

        借高压喷射水泥混凝土和打入岩层中的金属锚杆的联合作用(根据地质情况也可分别单独采用)加固岩层,分为临时性支护结构和永久性支护结构。

  • 第十章 道路养护

    第十章  道路养护

        第10.0.1条养护mitenance

        为保证道路正常使用而进行的经常性保养、维修,预防和修复灾害性损坏,以及提高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加固、改善或增建。

        第10.0.2条定期养护perildicalmaintenance

        对道路及附属设施按一定时间进行保养、维修的养护方法。

        第10.0.3条巡回养护patrolmaintenance

        在管养的路段上巡回检查,发现病害、交通障碍及其它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的养护方法。

        第10.0.4条大中修周期maintenanceperiod

        两次大、中修的间隔时间。

        第10.0.5条小修保养routinemaintenance

        对道路及附属设施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和修补轻微损坏部分的作业。

        第10.0.6条中修intermediatemaintenance

        对道路及附属设施的一般性磨损和损坏部分进行修理加固、更换或局部改善,以恢复道路原有技术状况的工程。

        第10.0.7条大修heavymaintenance

        对道路及附属设施的较大损坏进行全面的综合修理,以恢复原设计标准,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局部改善或个别增建,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工程。

        第10.0.8条改善工程roadimprovement

        根据交通发展的要求,对道路及附属设施进行逐段改善,以提高技术等级的工程。

        第10.0.9条回砂roadimprovement

        用回砂设备对路面松散保护层恢复平整的作业。

        第10.0.10条罩面overlayofpavement

        为改善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提高路面的防水、抗滑能力和平整度,在原有沥青路面上加铺的薄沥青面层。

        第10.0.11条路面翻修pavementrecapping

        对损坏的路面,经挖除或翻松处理后重新铺筑的作业。

        第10.0.12条路面补强pavementstrengthening

        根据交通发展要求,对原有路面采取增加强度的措施。

        第10.0.13条防滑处理deslichingtreatment

        为恢复或提高路面抗滑能力而采取的措施。

        第10.0.14条路面病害pavementdistress

        路面的各种损坏、变形及其它缺陷的统称。

        第10.0.15条路面松散revellingofpavement

        由于结合料粘性降低或消失,路面在行车作用下集料从表面脱落的现象。

        第10.0.16条路面网裂nte-shapedcracking

        路面表面产生纵横交错呈网状的较小裂缝。

        第10.0.17条路面龟裂alligatorcracking

        路面表面产生形似龟背花纹的较宽裂缝。

        第10.0.18条反射裂缝reflectioncrack

        路面基层开裂而导致面层出现的裂缝。

        第10.0.19条路面坑槽potholes

        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

        第10.0.20条路面冻胀surfacefrostheave

        在寒冷地区结冻初期,土基下部的水分向上集聚并冻结成冰引起膨胀,造成柔性路面拱起开裂、刚性路面错台或折断的现象。

        第10.0.21条路面沉陷pavementdepression

        由于路基的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

        第10.0.22条弹簧现象springing

        路基或路面上出现的受压下陷、去压回弹的现象。

        第10.0.23条路面滑溜surfaceslipperiness

        由于路面表面光滑、潮湿、结冰等原因造成行车滑移的现象。

        第10.0.24条泛油bleeding

        沥青路面因沥青含量偏多或稠度偏低,当气温较高时,在行车作用下沥青被挤出,路面表面出现薄油层的现象。

        第10.0.25条拱胀blowup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气温升高时,因胀缝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板体向上拱起的现象。

        第10.0.26条路面板唧泥pavementslabpumping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行车的重复作用下,引起板体上下运功而产生抽吸作用,使路面下稀释的泥浆或细料从接缝或裂缝处挤出的现象。

        第10.0.27条错台faultingofslabends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或裂缝处,两板体产生相对竖向位移的现象。

        第10.0.28条错位slabstaggering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水平位移的现象。

        第10.0.29条坍方landslide

        路基、堤坝及河岸等边坡土体坍塌的现象。

        第10.0.30条沉陷subsidece

        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构造物地基土质不良,在水、荷载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

        第10.0.31条翻浆frostboiling

        春融时期由于土基含水量过大,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表面出现不均匀起伏、弹簧或破裂冒浆等现象。

        第10.0.32条沙害sandhazard

        通过沙漠地区的路段,因风沙的作用造成大量积沙而阻碍交通的现象。

        第10.0.33条雪害snowhazard

        因积雪或雪崩而阻碍交通或造成行车事故的现象。

        第10.0.34条水毁washout

        因暴雨、洪水造成路基、路面、桥涵及其它设施的损毁。

        第10.0.35条路容roadappearance

        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等的外观状况。

        第10.0.36条路况roadcondition

        现有道路路基、路面、构造物及附属设施等的技术状况。

        第10.0.37条路况调查roadconditionsurvey

        对现有道路路况的调查、检验、评价并登记储存等工作的全过程。

  • 第十一章 工程材料

    第一节 材料

    第十一章  工程材料

    第一节材料

        第11.1.1条粒料granularmaterial

        呈颗粒状的松散材料。

        第11.1.2条集料(骨料)aggregate

        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砾石、石屑、砂等。

        第11.1.3条矿料mineralaggregate

        包括矿粉在内的集料。

        第11.1.4条矿粉mineralpowder

        符合工程要求的石粉及其代用品的统称。

        第11.1.5条sand

        岩石经风化或轧制而成的粒径为0.074~2mm的粒料。

        第11.1.6条砾石gravel

        风化岩石经水流长期搬运而成的粒径为2~60mm的无棱角的天然粒料。

        第11.1.7条砂砾sandgravel

        砂和砾石的混合物。

        第11.1.8条卵石cobblestone

        风化岩石经水流长期搬运而成的粒径为60~200mm的无棱角的天然粒料;大于200mm者称漂石。

        第11.1.9条碎石brokenstone;crushedstone

        符合工程要求的岩石,经开采并按一定尺寸加工而成的有棱角的粒料。

        第11.1.10条片石rubble

        符合工程要求的岩石,经开采选择所得的形状不规则的、边长一般不小于15cm的石块。

        第11.1.11条块石blockstone

        符合工程要求的岩石,经开采并加工而成的形状大致方正的石块。

        第11.1.12条锥形块石Telford

        底面大、顶面小,形状似截头锥体的石块。

        第11.1.13条料石dressedstone

        按规定要求经凿琢加工而成的形状规则的石块。

        第11.1.14条石屑chip

        轧制并筛分碎石所得的粒径为2~10mm的粒料。

        第11.1.15条(路用)工业废渣industialsolidwaste

        符合工程要求的钢渣、炉渣、粉煤灰等固体废渣的统称。

        第11.1.16条同粒径集料single-sizeaggregate

        粒径基本接近同一尺寸的集料。

        第11.1.17条结合料binder

        用以结合松散材料使其成为整体的有机或无机材料。

        第11.1.18条有机结合料organicbinder

        具有良好胶结性能的有机化合物。在道路工程中,主要是指沥青材料。

        第11.1.19条无机结合料inorganicbinder

        具有胶结性能的无机化合物。在道路工程中,主要是指水泥、石灰等材料。

        第11.1.20条沥青bitumen

        由极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氧、硫、氮等)衍生物所组成的有机胶凝材料。分为地沥青和焦油沥青。

        第11.1.21条地沥青asphalticbitumen

        天然沥青和石油沥青的总称。

        第11.1.22条焦油沥青tar

        有机物经过干馏得到焦油后进一步加工得到的沥青的总称。

        第11.1.23条天然沥青naturalasphalt

        石油受自然因素的作用所形成的沥青。

        第11.1.24条石油沥青petroleumasphalticbitumen

        环烷基或混合基的石油,经提炼出轻质油后得到的残留物。

        第11.1.25条煤沥青coaltar

        煤经过干馏得到煤焦油,再经过蒸馏后得到的残留物。

        第11.1.26条液体沥青liquidasphalticbitumen

        在常温下呈流动状态的地沥青。

        第11.1.27条乳化沥青emulsifiedbitumen

        沥青在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经机械搅拌使沥青微粒子分散而形成的沥青乳液。

        第11.1.28条阳离子乳化沥青cationicemulsifiedbitumen

        用阳离子乳化剂制成的乳化沥青,沥青微粒带正电荷。

        第11.1.29条阴离子乳化沥青anionicemulsifiedbutumen

        用阴离子乳化剂制成的乳化沥青,沥青微粒带负电荷。

        第11.1.30条混合料mixture

        集料或矿料与结合料经拌和而成的混合材料。

        第11.1.31条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mixture

        沥青与矿料或集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第11.1.32条沥青混凝土混合料bituminousconcretemixture

        沥青与级配矿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压实后称沥青混凝土。按所用矿料粒径不同,分为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等。

        第11.1.33条沥青碎石混合料bituminousmacadammixture

        沥青与级配材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压实后称沥青碎石,其空隙率一般大于10%。按所用集料粒径不同,分为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等。

        第11.1.34条沥青砂asphaltsand

        沥青与砂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第11.1.35条再生沥青混合料reclaimedasphaltmixtrue

        旧沥青面层材料经回收加工并掺入新料及再生剂拌制成的混合料。

        第11.1.36条水泥混凝土混合料cementconcretemoxtrue

        水泥、集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第11.1.37条水泥混凝土cementconcrete

        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经浇筑、振捣并硬化后形成的固体材料。

        第11.1.38条碾压式水泥混凝土rolledcementconcrete

        水灰比小、无坍落度、可用机械压实成型的水泥混凝土。

        第11.1.39条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concrete

        配置有受力钢筋的水泥混凝土。

        第11.1.40条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concrete

        通过张拉钢材对混凝土预加应力的水泥混凝土。

        第11.1.41条干硬性混凝土dryconcrete

        水灰比较小、坍落度极小、经强力振捣成型后强度较高的水泥混凝土。

        第11.1.42条轻质混凝土light-weightconcrete

        采用轻质集料的水泥混凝土。

        第11.1.43条纤维混凝土fibrousconcrete

        掺有短纤维(如钢纤维、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具有较高抗拉强度的水泥混凝土。

        第11.1.44条外加剂admixture

        为改善材料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化学制剂。

        第11.1.45条冷拉钢筋cold-stretchedsteelbar

        在常温下经拉伸而提高屈服强度的钢筋。

        第11.1.46条高强螺栓highstrengthbolt

        用优质高强钢材制成的螺栓,其传力方式是依靠被紧固构件接触面的摩擦力。

        第11.1.47条土工织物civilengineeringfabric;geotexitile

        在土体中能起排水、隔离、加固等作用的人造纤维织物(如聚丙烯、聚酯、尼龙等)。

    第二节 材料性质

    第二节材料性质

        第11.2.1条空隙率porosity

        材料的颗粒之间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第11.2.2条孔隙比voidratio

        材料的孔隙体积与其固体体积的比值。

        第11.2.3条颗粒组成graincomposition

        在集料中,各种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率。

        第11.2.4条细度fineness

        粉状材料的粗细程度。一般以筛孔尺寸或比表面积表示。

        第11.2.5条细度模数finenessmodulus

        砂的粒径的粗细程度,为砂在规定各筛孔的累积筛余百分率之和除以100求得。

        第11.2.6条筛分sieveanalysis

        按规定试验方法用标准筛对矿料进行颗粒组成分析。

        第11.2.7条石料磨光值polishedstonevalue

        按规定试验方法测得的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数值,以百分率表示。

        第11.2.8条级配gradation

        矿料的各种粒径范围颗粒重量的分配比例。按各种粒径范围的连续或中断,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按混合料成型后空隙率的大小,分为开级配和密级配。

        第11.2.9条最佳级配optimumgradation

        能使矿料的颗粒组成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级配。

        第11.2.10条含水量warercontent

        材料内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材料干重之比,对沥青、油类等材料为所含水分重量与含水材料总重量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第11.2.11条最佳含水量optimummoisturecontent

        材料在标准击实试验条件下,能达到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

        第11.2.12条(土的)稠度界限consistencylimit(ofsoil)

        土从一种稠度状态变到另一种稠度状态的分界含水量。分为液限、塑限和缩限。

        第11.2.13条液限liquidlimit

        土从可塑状态变为流动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

        第11.2.14条塑限plasticlimit

        土从半固体状态变为可塑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

        第11.2.15条缩限shrinkagelimit

        土从固体状态变为半固体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

        第11.2.16条塑性指数plasticlimit

        土的液限与塑限的差值。

        第11.2.17条(土的)平均稠度averageconsistency(ofsoil)

        判定土基干湿状态的指标。为土的液限含水量与平均含水量之差与土的塑性指数的比值。

        第11.2.18条(土的)相对含水量relativemoisturecontent(ofsoil)

        判定土基干湿状态的指标,为土的平均含水量与液限含水量的比值。

        第11.2.19条硬度hardness

        材料抵抗其它物体刻划或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测定方法有压入法、弹性回跳法、刻痕法等。

        第11.2.20条抗弯强度bendingstrength

        材料在弯曲破坏时的最大弯拉应力。

        第11.1.21条(路用)石料等级gradationofstones

        筑路用石料按其抗压强度和磨耗度不同而分成的等级。

        第11.2.22条水灰比watercementratio

        水泥混凝土混合料中,所用水的重量与水泥重量的比值。

        第11.2.23条砂率sandratio

        水泥混凝土混合料中,砂的重量与砂、石总重量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第11.2.24条和易性workability

        水泥混凝土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的综合性质。

      

        第11.2.25条坍落度slump

        按规定试验方法测得的新拌制的水泥混凝土混合料下坍的竖直距离,以厘米计。

        第11.2.26条硬化hardening

        新拌制的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经化学作用逐渐失去塑性而变硬的现象。

        第11.2.27条水硬性hydraulicity

        无机结合料遇水后,能在水中硬化并继续增长其强度的性质。

        第11.2.28条气硬性airhardening

        无机结合料能在空气中硬化并继续增加其强度的性质。

        第11.2.29条离析segregation

        各种混合料出现的集料与结合料或粗集料与细集料分离的现象。

        第11.2.30条徐变creep

        固体材料的塑性变形随荷载作用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增加的性质。

        第11.2.31条老化ageing

        材料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其性能随时间的延续而衰蜕的现象。

        第11.2.32条(沥青)针入度penetation(ofbitumen)

        沥青试样在规定的温度、时间和荷载条件下,标准针垂直贯入试样中的深度,以1/10mm计。

        第11.2.33条(沥青)粘(滞)度viscosity(ofbitumen)

        沥青试样在规定的温度下,通过规定尺寸的流孔流出规定体积所需的时间,以秒计。

        第11.2.34条(沥青)软化点softeningpoint(ofbitumen)

        沥青这样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其达到某种稠度时的温度。

        第11.2.35条(沥青)延度ductility(ofbitumen)

        沥青试样在规定的温度和拉伸速度条件下被拉断时的长度,以cm计。

        第11.2.36条闪点flashpoint

        沥青或油类按规定试验方法加热,液面产生的易燃气体遇火初次出现一瞬即灭的闪火时的温度。

        第11.2.37条(沥青)溶解度solubility(ofbitumen)

        沥青在规定的有机溶剂中可溶解部分的重量占原重量的百分比。

        第11.2.38条(沥青)热稳性hotstabilijy(ofbitumen)

        沥青混合料成型后在高温条件下能保持稳定的能力。

        第11.2.39条水稳性waterstability

        材料在水的作用下能保持原有强度的能力。

        第11.2.40条油石比bitumie-aggregateratio

        在沥青混合料中,沥青重量与矿料重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第11.2.41条压碎值crushingstrength

        按规定试验方法测得的被压碎碎屑的重量与试样重量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第11.2.42条磨耗度abrasiveness

        按规定试验方法测定石料在撞击、剪切和摩擦的综合作用下抵抗磨耗的能力。

        第11.2.43条回弹模量modulusofresilience

        路基、路面及筑路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

        第11.2.44条加州承载比(CBR)Californiabearingratio(CBR)

        路基土、粒料、稳定土等,在规定贯入量时所施加的试验荷载与标准碎石材料的同一贯入量所施加的荷载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第11.2.45条劲度stiffnessmodulus

        沥青材料或沥青混合料试件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受荷时间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第11.2.46条模量比modulusratio

        在多层路面中,相邻两层材料回弹模量的比值。在钢筋混凝土中,指钢筋与水泥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 第十二章 试验及仪具

    第一节 试验

    第十二章  试验及仪具

    第一节试验

        第12.1.1条击实试验compactiontest

        在一定夯击功能条件下,测定材料的含水量与干密度关系的试验。

        第12.1.2条压实度试验compactnesstest

        测定材料压实后的密实程度的试验。

        第12.1.3条触探试验conepenetrationtest

        测定地基土不同土层的贯入阻力和承载能力的试验。

        第12.1.4条承载板试验loadingplatetest

        用规定圆板测定路基土或路面结构各层所承受的压力与回弹弯沉的关系,以评定其承载能力的试验。

        第12.1.5条弯沉试验deflectiontest

        用弯沉仪测定路基或路面强度的试验。

        第12.1.6条铺砂试验sandpatchtest

        用标准砂测定路面表面的平均构造深度,以评定路面粗糙程度的试验。

        第12.1.7条透水度试验perviousnesstest

        用路面透水度测定仪测定沥青路面透水性的试验。

        第12.1.8条劈裂试验splitingtest

        按规定试验方法对试件加压使产生劈裂破坏,以间接求得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抗拉强度的试验。

        第12.1.9条环道试验circrulartracktest

        用环道测定静、动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路基、路面的应力、应变及材料的耐磨性等的大型模拟试验。

        第12.1.10条含腊量试验paraffincontenttest

        测定沥青材料在-20℃时结晶的烷烃类含量的试验。

        第12.1.11条集料剥落试验strippingtestforaggregate

        测定集料与沥青结合料粘附性的试验。

        第12.1.12条石料裹覆试验stonecoatingtest

        测定石料与乳化沥青粘附性的试验。

        第12.1.13条马歇尔试验Marshallstabilitytest

        用马歇尔稳定度仪测定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和流值的试验。

        第12.1.14条车辙试验wheeltrackingtest

        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高温时抵抗产生轮迹的能力的室内模拟试验。

        第12.1.15条冻融试验freezingandthawingtest

        对材料试件反复进行冻结和融解,观察有无剥落、破裂等现象,以判断材料耐冻性的试验。

    第二节 检测仪具

    第二节检测仪具

        第12.2.1条击实仪compactiontestapparatus

        用以测得土的含水量与干密度关系曲线,并可间接测定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仪具,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由底座、试模、模套、导杆、击锤、击锤垫、把手等组成。

        第12.2.2条长杆贯入仪penetrationtestapparatus

        间接测定土基回弹模量的仪具。由贯入锤、贯入杆、导杆、击锤、击锤垫、把手等组成。

        第12.2.3条承载板loadingplate

        测定土基和路面材料回弹模量的仪具。由刚性承载板、竖杆等组成。

        第12.2.4条杠杆弯沉仪beemleveldeflectometer

        测定路基、路面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测点表面回弹弯沉值的仪器。由底座、前杠杆、后杠杆、测头、百分表等组成。

        第12.2.5条路面曲率半径测定仪surface-curvatureapparatus

        测定路面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测点与支点表面垂直变形的差值,并可间接测定路面曲率半径的仪器。由导轮、上杆、下杆、前支点、后支点、测头、百分表等组成。

        第12.2.6条路面平整度测定仪viameter;profilometer

        测定路面平整程度的仪器。由直尺、支承轮、量测轮、传感装置、记录装置等组成。

        第12.2.7条路面透水度测定仪surfacepermeameter

        测定路面透水程度的仪器。由底座、小量筒、大量筒、旋塞等组成。

        第12.2.8条摆式仪portablependulumtester

        测定路面抗滑性能的仪器。由底座、立柱、摆头、指针等组成。

    第三节 材料试验仪具

    第三节材料试验仪具

        第12.3.1条加州承载比(CBR)测定仪Californiabearigratiotester

        测定加州承载比(CBR)的仪具。由机架、加荷装置、测力装置、贯入压头、百分表等组成。

        第12.3.2条(沥青)针入度仪penetrometer

        测定粘稠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后残留物等稠度的仪器。由支架、圆台、盛样皿、齿杆、连杆、刻度盘、按钮、标准针、小镜等组成。

        第12.3.3条(沥青)粘度仪viscosimeter

        测定低稠度的粘稠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软煤沥青等稠度的仪器。由支架、盛样筒、保温浴筒、球棒、搅拌器等组成。

        第12.3.4条(沥青)延度仪ductilometer

        测定粘稠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后残留物等变形能力的仪器。由水槽、螺旋杆、滑动器、指针、标尺、试模、电动机等组成。

        第12.3.5条软化点仪(环-球法)softeningpointtester(ring-ballmethod)

        测定粘稠石油沥青和液体石油沥青、软煤沥青蒸馏后残留物等耐热性质的仪器。由烧杯、环架、试件环、定位环、钢球等组成。

        第12.3.6条闪点仪(开口杯式)flashpointtester(opencupmethod)

        测定沥青、油类等加热后产生闪火或燃烧时的最低温度的仪器。由支架、坩埚托、内坩埚、外坩埚、温度计、引火管、防护罩等组成。

        第12.3.7条马歇尔稳定度仪Marshallstabilityapporatus

        测定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和流值的仪器。由支架、加荷装置、测力环、百分表、流值计、试模、击锤、击实台等组成。

        第12.3.8条(沥青混合料)抽提仪bitumemextractor

        测定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和矿料(或集料)级配的仪器.由底座、加热装置、保温筒、内筒、外环、虹吸管、铜丝笼、冷凝管、漏斗等组成.

        第12.3.9条洛杉矶磨耗试验机(搁板式磨耗试验机)LosAngelesabrasiontestingmachine

        测定碎石或砾石磨耗度的机具。由机架、圆柱筒(附有搁板)、钢球、计数器、电动机等组成。

        第12.3.10条狄法尔磨耗试验机(双筒式磨耗试验机)Devalabrasiontestingmachine

        测定碎石或砾石磨耗度的机具。由机架、水平架、圆柱筒(两个)、计数器、电动机等组成。

  • 第十三章 施工机具

    第一节 土石方施工机具

    第十三章  施工机具

    第一节土石方施工机具

        第13.1.1条铲运机scraper

        中距离铲、装、运、卸土体和控制厚度(分层)填土以及整平、局部碾压土体的机具。按行走方式不同,分为拖式和自行式;按传动机构不同,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

        第13.1.2条平地机grader

        铺平松散材料和刮平路基(包括边坡)、路面、场地以及开挖路槽、边沟的机具;还可用以在路基上拌和路面材料、养护土路、铲除杂草、清除积雪及松土(附有齿耙)。按行走方式不同,分为拖式和自行式;按传动机构不同,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需要时,还可加装推土工作装置。

        第13.1.3条挖沟机trencher

        在土体中开挖矩形、梯形、阶梯形截面沟槽的机具。按工作装置不同,分为链斗式和轮斗式。

        第13.1.4条松土机ripper

        耙松坚硬的土和含有树根或大量砂砾的土的机具。

        第13.1.5条稳定土拌和机stabilzer

        将土破碎并与其它材料混合、揽拌的机具。按拌和方式不同,分为集中拌和式(又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和路上拌和式。

        第13.1.6条凿岩机rockbreaker

        在岩石或水泥凝土上钻孔的机具。按工作原理不同,分为冲击式和旋转式:按动力形式不同,冲击式凿岩机又分为风动、电功、内燃和液压;按操作方式不同,风动凿岩机还可分为导轨式、气腿式和手持式。

        第13.1.7条碎石机stonecrusher

        破碎石块的机具。按工作原理不同,分为颚式、锥式、滚动式和锤式。

    第二节 压实用施工机具

    第二节压实用施工机具

        第13.2.1条羊足压路机(羊足碾)sheep-footroller

        碾压土体的机具。按行走方式不同,分为拖式(又分为单筒和双筒)和自行式。

        第13.2.2条压路机roller

        压实路基、路面的机具。按重量不同,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按行走装置不同,分为钢筒式(又分为光面和钉痕)和轮胎式;按构造形式不同,分为两轮两轴式、三轮两轴式和三轮三轴式。

        第13.2.3条振动压路机vibratoryroller

        压实路基路面、具有振动滚轮的机具。按行走方式不同,分为拖式和自行式(又分为单轮手扶式、双轮手扶式和驾驶式),按构造形式不同,驾驶式振动压路机还可分为铰接式、串联式、双轮式和组合式。

    第三节 路面施工机具

    第三节路面施工机具

        第13.3.1条碎石撒布机stonespriader

        按规定宽度、厚度摊铺路面碎石材料的机具。

        第13.3.2条沥青洒布机asphaltsprayer

        将热沥青喷洒到路面上的机具。按行走方式不同,分为拖式和手推式;按构造形式不同,分为电动喷洒和手摇喷洒。

        第13.3.3条沥青洒布车asphaltdistributor

        将热沥青喷洒到路面上的车辆。

        第13.3.4条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asphaltmixingplant

        拌制沥青混合料的整套装置。按拌和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按生产工艺方法不同,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又分为强制搅拌和筒体拌和)。

        第13.3.5条沥青混合料摊铺机asphaltpaver

        摊铺沥青混合料的机具。按行走装置不同,分为履带式和轮胎式。

        第13.3.6条水泥混凝土(混合料)拌和设备concretemixingplant

        拌制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整套装置。按拌和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按生产工艺方法不同,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按构造形式不同,分为自落式和强制式。

        第13.3.7条水泥混凝土(混合料)摊铺机concretepaver

        摊铺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机具。按摊铺方式不同,分为滑模式和轨模式;按行走装置不同,滑模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又分为履带式和轮胎式;按工作装置不同,轨模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又分为斗式和螺旋式。

        第13.3.8条(水泥混凝土)路面锯缝机concretesaw

        切割水泥混凝土路面假缝的机具;还可用以锯开路面埋置管线。按行走方式不同,分为手推式、半自行式和自行式。

        第13.3.9条(水泥混凝土)路面清缝机concretejointcleaner

        清除水泥混凝土路面缝中石屑、砂、土、旧填缝料等杂物的机具。

        第13.3.10条(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机concretejointsealer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或裂缝处灌入密封材料的机具。

    第四节 桥梁施工机具

    第四节桥梁施工机具

        第13.4.1条水泥混凝土(混合料)泵concretepump

        能连续输送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机具。按动力形式不同,分为风动和电动。

        第13.4.2条(预应力)钢筋冷镦机steelbarheadinpressmachine

        在常温下镦粗预应力钢筋或钢丝端头的机具。按动力形式不同,分为手动、电动和液压。

        第13.4.3条(预应力)钢筋拉伸机steelextensionmachine

        张拉带有螺杆锚具或夹具、镦头锚具或夹具的高强度粗钢筋或钢丝束的机具;还可用以对单根式成组的高强度粗钢筋或钢丝进行模外先张或后张自锚。

        第13.4.4条钻孔机boringmachine

        对地层钻孔的机具。按工作原理不同,分为螺旋式、回转式、冲抓式、全套管式和振动冲击式;按构造形式不同,螺旋式钻孔机又分为螺旋钻孔机、长螺旋钻孔机、短螺旋钻孔机和钻扩机;按泥浆运行方向不同,回转式钻孔机又分为正循环和反循环。

        第13.4.5条打桩机piledriver

        将桩打入地层的机具。按锤体动力形式不同,分为人力(或机械)牵引、蒸汽、内燃、振动和液压;按桩架形式不同,分为直式、塔式、多能式、起重机式和简易式;按工作条件不同,分为陆上、水上和潜水;按锤体升降方式不同,蒸汽打桩机又分为单作用式、双作用式和差动式;按构造形式不同,振动打桩机又分为刚式、柔式和冲击式。

        第13.4.6条张拉预应力钢筋千斤顶prestressedsteelbardrawingjack

        张拉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或钢丝的机具。按构造形式不同,分为台座式、拉杆式、锥锚式和三作用式。

        第13.4.7条缆索吊装设备cablewayerectingequipment

        起吊、运输和安装构件的整套装置。

        第13.4.8条架桥机bridgegridererectionequipment

        整孔架设钢梁和分片架设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机具。按构造形式不同,分为板梁式和构架式。

    第五节 隧道施工机具

    第五节隧道施工机具

        第13.5.1条盾构(盾构挖掘机)shield

        用盾构法修筑隧道的机具。按构造和开挖方法不同,分为手掘式、挤压式、半机械式和机械式;按进土孔关闭情况不同,挤压式盾构又分为闭胸式和网格式,机械式盾构又分为闭胸式和开胸式。

        第13.5.2条隧道掘进机tunnelboringmachine

        用矿山法在山岭地区掘进钻凿隧道的机具。

    第六节 道路养护机具

    第六节道路养护机具

        第13.6.1条复拌沥青混合料摊铺机asphaltremixer

        沥青路面翻修、补强的机具。

        第13.6.2条路面铣削机(刨路机)pavemill

        铣削挖掘原有沥青路面面层的机具。按铣削时加热与否,分为加热铣削和冷式铣削。

        第13.6.3条回砂机sandsweepingequipment

        将飞散滚落到路边的保护层粒料扫回到路面上并刮平的机具。

        第13.6.4条除雪机snowplough

        清除道路积雪的机具。

  • 附录 英汉术语对照索引

    附录  英汉术语对照索引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

  • 附加说明

    附加说明

    本术语标准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参加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院、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所、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曹家庄、樊凡、颜本菘、周凤瑛、何修美、孙立仁、陈官瀛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城市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规程 2009年

2020-12-12 9:23:33

城市规划

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 2004年

2020-12-12 9:24: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