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 50316-2000(2008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industrial metallic piping
GB 50316-2000
(2008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1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796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现批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2000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3.1.3.6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〇〇八年一月三十一日
1 总 则
1 总 则
1.0.1 为了提高工业金属管道工程的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42MPa的工业金属管道及非金属衬里的工业金属管道的设计。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管道的设计:
1.0.3.1 制造厂成套设计的设备或机器所属的管道;
1.0.3.2 电力行业的管道;
1.0.3.3 长输管道;
1.0.3.4 矿井的管道;
1.0.3.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管道及非圆形截面的管道;
1.0.3.6 地下或室内给排水及消防给水管道;
1.0.3.7 泡沫、二氧化碳及其他灭火系统的管道;
1.0.3.8 城镇公用管道。
1.0.4 除另有注明外,本规范所述的压力均应为表压。
1.0.5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3 设计条件和设计基准
4 材 料
5 管道组成件的选用
6 金属管道组成件耐压强度计算
7 管径确定及压力损失计算
8 管道的布置
9 金属管道的膨胀和柔性
10 管道支吊架
11 设计对组成件制造、管道施工及检验的要求
12 隔热、隔声、消声及防腐
13 输送A1类和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14 管道系统的安全规定
附录A 金属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
附录A 金属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
A.0.1 常用钢管许用应力,见表A.0.1。
常用钢管许用应力 表A.0.1
注:中间温度的许用应力,可按本表的数值用内插法求得。
①GB 12771、GB 13793焊接钢管的许用应力,未计入焊接接头系数,见本规范第3.2.3条规定。
②该行许用应力,仅适用于允许产生微量永久变形之元件。
③使用温度上限不宜超过粗线的界限。粗线以上的数值仅用于特殊条件或短期使用。
④钢管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钢制压力容器》GB 150附录A的规定。
⑤使用温度下限为-20℃的材料,根据本规范第4.3.1条的规定,宜在大于-20℃的条件下使用,不需做低温韧性试验。
A.0.2 常用钢板许用应力,见表A.0.2。
常用钢板许用应力 表A.0.2
注:中间温度的许用应力,可控本表的数值用内插法求得。
①所列许用应力,已乘质量系数0.9。
②该行许用应力,仅适用于允许产生微量永久变形之元件。对于法兰或其他有微量永久变形就引起泄漏或故障的场合不能采用。
③使用温度上限不宜超过粗线的界限。
④该钢板技术要求应符合GB 150附录A的规定。
⑤使用温度下限为-20℃的材料,要求同本规范附录A表A.0.1的注⑤。
A.0.3 常用螺栓许用应力,见表A.0.3。
常用螺栓许用应力 表A.0.3
注:中间温度的许用应力,可按本表的数值用内插法求得。
①M80及以下使用温度下限为-70℃。
②使用温度下限为-20℃的材料,要求同本规范附录A表A.0.1的注⑤。
A.0.4 常用锻件许用应力,见表A.0.4。
常用锻件许用应力 表A.0.4
注:中间温度的许用应力,可按本表的数值用内插法求得。
①该锻件不得用于焊接结构。
②该行许用应力,仅适用于允许产生微量永久变形之元件,对于法兰或其他有微量永久变形就引起泄漏或故障的场合不能采用。
③使用温度上限不宜超过粗线的界限。
④使用温度下限为-20℃的材料,要求同本规范附录A表A.0.1的注⑤。
A.0.5 碳素钢铸件的许用应力,见表A.0.5。
碳素钢铸件的许用应力 表A.0.5
注:表中许用应力值已乘质量系数0.8。
①使用温度下限要求见本规范附录A表A.0.1注⑤。
A.0.6 球墨铸铁件的许用应力,见表A.0.6。
球墨铸铁件的许用应力 表A.0.6
注:表中许用应力值已乘质量系数0.8。
A.0.7 铸铁件的许用应力,见表A.0.7。
铸铁件的许用应力 表A.0.7
注:表中许用应力值已乘质量系数0.8。
A.0.8 铝及铝合金管的许用应力,见表A.0.8。
铝及铝合金管的许用应力 表A.0.8
注:①表中产品标准尺寸:GB 6893拉(轧),制管外径6~120mm,壁厚0.5~5mm;GB 4437.1挤压管,外径25~300mm,壁厚5~32.5mm,外径310~500mm,壁厚15~50mm。
②表中状态代号:0为退火状态,H112为热作状态。
③新牌号见现行国家标准《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190。
④表中()内的数值为标准中未规定的推荐合格指标。
附录B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
附录B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
B.0.1 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见表B.0.1。
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 表B.0.1
B.0.2 金属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值,见表B.0.2。
金属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值 表B.0.2
附录C 非金属衬里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
附录C 非金属衬里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
非金属衬里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 表C
注:①本表的数据仅用于一般情况,设计中尚应根据流体腐蚀性、使用压力及材料成分与性能差异等影响综合考虑。
②按指定衬里材料标准或牌号的非金属衬里的金属管道组成件,使用温度范围应按有关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并应符合本规范中基层材料的使用温度上下限及低温韧性试验的规定。
附录D 钢管及钢制管件厚度的规定
附录D 钢管及钢制管件厚度的规定
D.0.1 剧烈循环条件或A1类流体的管道,采用不锈钢管子及对焊管件时,不应小于表D.0.1所列的厚度。
剧烈循环条件或A1类流体管道用不锈钢管子及对焊管件的厚度(最小值)(mm) 表D.0.1
D.0.2 外螺纹的钢管和外螺纹钢管件的厚度(最小值)应按表D.0.2的规定。
D.0.3 内螺纹管件及承插焊管件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D.0.4 (本条删除)
外螺纹的钢管及钢管件的厚度(最小值) 表D.0.2
注:①采用外螺纹钢管的外径应符合《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7395的“标准化”系列。
②如果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T 3091中DN≤150的钢管时,厚度不受本表的限制。
附录E 柔性系数和应力增大系数
附录E 柔性系数和应力增大系数
E.0.1 柔性系数和应力增大系数,见表E.0.1。
柔性系数和应力增大系数 表E.0.1
E.0.2 尺寸系数h与柔性系数及应力增大系数的关系,见图E.0.2。
图E.0.2 尺寸系数h与柔性系数及应力增大系数的关系
E.0.3 修正系数Cf,见图E.0.3。
图E.0.3 修正系数Cf
E.0.4 支管接头尺寸,见图E.0.4。
图E.0.4 支管接头尺寸(mm)
do——支管名义外径;ttn——支管名义厚度;
h2——支管有效补强高度;Ttn——主管名义厚度;
Rm——主管平均半径;θn——支管补强部位过渡角度(°);
tb——支管补强部位有效厚度;rP——支管补强部分外半径;
rm——支管平均半径; r1、r2、r3——支管补强部位过渡半径
E.0.5 角焊尺寸,见图E.0.5。
图E.0.5 角焊尺寸
X1、X2——焊脚尺寸
注:①表E.0.1中的柔性系数K适用于部件在任何平面的弯曲,但在任何情况下柔性系数K和平面内、平面外应力增大系数ii、io均不得小于1。这两个系数对于弯管和焊接弯头用于有效弧长,即表E.0.1简图中的粗中心线所示;对于三通用于交叉点。
②表E.0.1中各式符号意义(单位:mm):
tFn——管件名义厚度;
tsn——直管名义厚度;
ttn——支管名义厚度;
Tc——三通圆角部(主支管相交处)厚度;
Ttn——主管名义厚度,在表E.0.1中应取与三通主管相配的管子名义厚度;
rx——在主管和支管轴线的平面内,外轮廓转角处的曲率半径;
ro——管子的平均半径;
R——圆弧弯管的弯曲半径;
R1——斜接弯管的弯曲半径;
S——斜接弯管斜接段中心线处的间距;
tr——补强板名义厚度;
θ——斜接弯管一条焊缝方向改变的角度的1/2(°);
δmax——对接焊口错边量的最大值;
δave——对接焊口错边量的平均值;
do——支管名义外径。
柔性系数K、应力增大系数i值可从表E.0.1中公式计算出尺寸系数h值后,从图E.0.2直接查取。
③当法兰装在一端或两端时,表E.0.1中的应力增大系数i和柔性系数K值应用修正系数Cf进行校正。Cf值根据表E.0.1计算的尺寸系数h值从图E.0.3查取。
④表中所示系数适用于弯曲,扭转的柔性系数为0.9。
附录F 室外地下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间的距离
附录F 室外地下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间的距离
室外地下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等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m) 表F
注:①除注明者外,表列净距应自管(沟)壁或防护设施的外缘算起。
②管道低于基础时,除满足表列净距外,还应不小于管道埋设深度与基础深度之差,并应根据土壤条件确定净距。
③P为设计压力(MPa)。
④按C、D类气体的设计压力决定净距。
⑤当铁路和道路是路堤或路堑时,其与管线之间的水平净距应由路堤坡脚或路堑坡顶算起;有边沟和天沟时,应从沟的外缘算起。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规定。
附录G 管道热处理的规定
附录H 管道的焊接结构
附录J 管道的无损检测
附录K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录K 本规范用词说明
K.0.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K.0.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要求或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录L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隔热材料产品的试验规定
附录L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隔热材料产品的试验规定
L.0.1 本附录是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用的吸水型(毛细作用)外隔热材料,包括岩棉、矿棉类等产品的试验规定。
L.0.2 当吸水型外隔热材料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道时,应进行下列两种试验并合格:
L.0.2.1 根据隔热材料产品的原料来源,试产的产品应先经对不锈钢滴液腐蚀试验(图L.0.2),以试片不应产生表面腐蚀或应力腐蚀破裂为合格。
试验方法要点:
(1)从隔热试样外表面滴入蒸馏水,通过隔热试样渗到有应力状态的不锈钢试片的热表面上,使溶有氯离子的水蒸发。试验28d后,检查不锈钢试片的腐蚀情况。
(2)试片共4套。
图L.0.2 隔热材料对不锈钢滴液腐蚀试验装置
(3)不锈钢试片安装前,应经敏化处理(加热至650℃,在炉内缓冷),表面应采用湿带磨机磨光、清理油污,弯制后应紧贴于加热管上。
采用螺杆拉紧使试片产生应力,其挠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挠度(cm);
σ——应力(取试验温度下材料许用应力的80%~90%)(MPa);
E——不锈钢试片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R——弯曲半径(cm);
h——试片厚度(cm);
L——试片直段的长度(cm)。
(4)加热管初调到沸点,控制偏差0~+5.6℃。
(5)每个隔热试样(块)滴入水量250±25mL/d,应观察到试片表面变湿。试片温度由加热管上的温度监测器指示,维持试片表面达到沸水温度,偏差±6℃。
(6)试验28d±6h结束,试验期内如发生停运,应补加试验时间,使每个试片上的总液量送满28×250mL=7000mL。
(7)试片拆下清理并检查弯曲的表面,再用2″外径管子为轴,将试片回弯接近原始状态(展平)进行清理并放大10~30倍检查有无裂纹,如未发现裂纹,应采用液体涂色渗透进一步检查。将检查结果提出报告。
L.0.2.2 原料来源与试产的原料相同的情况下,批量产品质量控制,需经以下水溶解试验及分析并符合本规范第12.1.4条的规定。
(1)溶液提取方法要点:取隔热材料产品(模制品薄片1.6~3.2mm或棉毡小条)20g试样,在炉内100±5℃下烘干至恒重(±0.1g),放入400mL蒸馏水中煮沸30±5min后,冷却至室温,再加蒸馏水至500mL,搅匀,经过滤后得溶液,供分析用。
(2)在25℃时测定溶液的pH值应为7~11.7。
(3)隔热材料中可溶的离子含量计算:
Cl-(μg/g)=溶液中的浓度(μg/mL)×GCF
Na (μg/g)=溶液中的浓度(μg/mL)×GCF
SiO23(μg/g)=溶液中SiO2浓度(μg/mL)×(76/60)×GCF
式中 GCF——重度换算系数,GCF=液体重(g)/试样重(g)=500/20=25。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
参加单位:华北电力设计院
中石化北京设计院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
中国五环化学工程公司
主要起草人:郑茂鼎 翁燕珠 赵勇 郑天荪 盛青萍 范志增 张明群 李贤根 章德 张师荣 夏蒙尔 胡海岭
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 50316-2000
条文说明
前 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1]290号文附件《一九九一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要求,结合建设部(91)建标计字第10号文的安排,由原化学工业部为主编部门,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为主编单位,华北电力设计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石化北京设计院、原化工部第四设计院、原化工部第八设计院为参编单位共同制订的《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2000),经建设部2000年9月26日以建标[2000]199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本规范是通用的适用于工厂区的工业金属管道规范,是在总结了我国各行业多年来管道设计实践的经验,并借鉴了工业发达国家先进标准编制而成的。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已行文,将原化学工业部组织编制的工程建设强制性国家标准交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工程委员会管理。
为了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的顺序,编制了本条文说明,供使用人员参考。
各单位在使用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本规范及条文说明中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函寄北京亚运村安慧里四区16号楼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工程委员会秘书处(邮编100723),以便今后进行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
1 总 则
1 总 则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金属管道也包括非金属衬里的金属管道。主要考虑目前非金属管道设计资料还不多,故未编入。另外,本规范与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制定的范围取得一致。
本规范的管辖范围为工业生产装置(工厂)和辅助设施的管道,包括储罐区、装卸站及连接的界外管道等。但不包括非金属管道以及本规范第1.0.3条中所列的管道。
对于给排水管道应按设计所依据的规范来划分,例如设备周围的地上水管应属于本规范的范围。地下给排水管道通常是按给排水规范设计。对于水处理、泵房及冷却塔等管道也可作为辅助设施,按本规范执行,但主要依据工程设计决定。
除仪表制造厂配套的管道外,与工艺或公用工程管道直接连接的仪表管道,可按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中规定的公称压力上限为42MPa,与国家现行标准中钢制管法兰的压力上限值一致。
本规范未规定使用温度范围,因材料选用与许用温度已有直接关系。
1.0.3 第1.0.3.2款电力行业的管道也包括核电的管道。输送粉料或粒料的气流输送管道,由于其制造上的特殊性,一般属于制造厂成套设计范围。工业管道穿越居民区时,应符合城镇公用管道的有关规定。
1.0.5 本规范条文及附录中引用的标准和规范如下:
《钢制压力容器》 GB 150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GB/T 229
《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T 699
《碳素结构钢》GB/T 700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 热轧薄钢板及钢带》GB/T 912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 985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 986
《不锈钢棒》GB/T 1220
《耐热钢棒》GB/T 1221
《球墨铸铁件》GB/T 1348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 3087
《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T 3077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 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 3274
《低温压力容器低合金钢厚钢板技术条件》GB 3531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13201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190
《不锈钢热轧钢板》GB/T 4237
《设备和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T 4272
《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GB/T 4437.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 5310
《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GB 6479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厚钢板》GB 6654
《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拉(轧)制管》GB/T 6893
《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GB 7231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GB/T 7659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T 8175
《灰铸铁件》GB/T 9439
《可锻铸铁件》GB/T 9440
《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 9948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52
《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GB/T 11790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 12771
《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
《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 5026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JB 4726
《低温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JB 4727
《压力容器用不锈钢锻件》JB 4728
《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 20202
2 术语和符号
3 设计条件和设计基准
4 材 料
5 管道组成件的选用
6 金属管道组成件耐压强度计算
7 管径确定及压力损失计算
8 管道的布置
9 金属管道的膨胀和柔性
10 管道支吊架
11 设计对组成件制造、管道施工及检验的要求
12 隔热、隔声、消声及防腐
13 输送A1类和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14 管道系统的安全规定
附录A 金属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
附录A 金属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
附录A中列有常用钢管、钢板、螺栓、钢锻件、铸铁和某些有色金属管材料的机械性能资料。表中还列有某些材料在各种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值。上述资料数据主要取自现行的国家标准,详见各表格。下面对编制依据作几点说明。
1.许用应力是按材料的力学性能除以相应的安全系数而得,但安全系数的取定与诸多因素有关,例如材料性能、荷载、设计方法、质量管理水平、操作使用经验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很难用很少的人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制订一个专用的系列。
国内外的标准和规范中采用的安全系数不尽相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在不断地修订。下面着重介绍ASME和我国的有关标准或规范在安全系数取定准则方面的情况,供使用参考。
(1)ASME B31.3中提出的确定金属材料许用应力值的准则如下:
1)在设计温度下的螺栓材料设计应力值不应超过下列的最小值:
①除了下列③的规定外,取1/4的常温下规定的最小抗拉强度(SMTS)和1/4的设计温度下的抗拉强度的较小者;
②除了下列③的规定外,取2/3的常温下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SMYS)和2/3的设计温度下的屈服强度的较小者;
③在蠕变范围以下的温度时,对于已经热处理或应变硬化而使强度有所提高的螺栓材料,取1/5的常温下规定的最小抗拉强度(SMTS)和1/4的常温下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SMYS)的较小者(除非这些数值小于退火材料的相应值,则此时应取退火的数值);
④取每1000h具有0.01%蠕变率的平均应力的100%;
⑤取100000h终了的平均断裂应力的67%;
⑥取100000h终了的最小断裂应力的80%。
2)铸铁:在设计温度下铸铁的基本许用应力不应超过下列的较小者:
①常温下规定的最小抗拉强度(SMTS)的1/10;
②在设计温度下抗拉强度的1/10。
3)可锻铸铁:其基本许用应力在设计温度下不应超过下列的较小者:
①常温下规定的最小抗拉强度的1/5;
②在设计温度下抗拉强度的1/5。
4)其他材料:上述以外的材料的许用应力不应超过下列的最小值:
①1/3的常温下规定的最小抗拉强度(SMTS)和1/3的设计温度下的抗拉强度中的较小者;
②除了下列③的规定外,取2/3的常温下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SMYS)和2/3的设计温度下的屈服强度中的较小者;
③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合金钢具有相似的应力-应变情况者,取2/3的常温下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SMYS)和90%的设计温度下的屈服强度中的较小者;
④对于蠕变率为每1000h 0.01%者,取100%的平均应力值;
⑤对于在100000h终了断裂者,取其67%的平均应力值;
⑥对于在100000h终了断裂者,取其最小应力的80%。
5)应用限制:按照上述4)③确定的应力值不推荐用于法兰接点和相似组成件,因在这些部位只要有少许变形就会导致泄漏和失效,见本规范附录A表A.0.2及表A.0.4的注解。
(2)ASME B31.1中提出的管道用的铁基和非铁基材料许用应力的准则与ASME B31.3的规定不同,即前者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为4。
(3)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 150与本规范中所规定的钢材安全系数相同,详见本规范第3章表3.2.3-1及表3.2.3-2。
从上述提供的国内外有关的标准和规范看,美国的ASME规范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压力容器中最广泛使用的规范。管道的性能和工作情况虽不完全等同于压力容器,但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确定材料的安全系数方面所采取的准则基本上也是一致的。GB 150所采用的钢材安全系数,除了热处理的螺栓外,与ASME B31.3的主要规定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再则,GB 150是在原石油、化工和机械三部标准实施数十年的基础上,总结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以理论和实验研究为指导,并吸收了国外同类先进标准的有关内容编制而成的。应该说是切合我国实际的。因此,本规范基本上用GB 150的数据。
2.关于经热处理的螺栓的许用应力问题,在ASME B31.3中有以下规定:“常温下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为5,常温下屈服点的安全系数为4。”
ASME B31.3中是考虑经热处理的螺栓其力学性能在使用中有可能降低,故采用较高的安全系数。这对于避免法兰泄漏应是有利的。但由于现行法兰标准大多是参照欧美法兰体系编制的,法兰设计计算还有基准温度不同的问题,条件比较复杂,今后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合理解决调质螺栓的许用应力的问题。目前,仍按GB 150规定的许用应力。
3.关于铸铁的力学性能。本规范附录A中表A.0.6、A.0.7系按国家标准列出了灰铸铁、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的常温力学性能及许用应力,已计入铸件的质量系数0.8。在表A.0.6及A.0.7中暂缺较高温度下的许用应力。选用阀门时,可按本规范条文说明第5.6.1条中所列的标准,按公称压力及温度决定最大工作压力。
4.关于有色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考虑到铝是工业管道工程中可能使用的材料,本规范仅编了附录A的表A.0.8“铝和铝合金管的许用应力”。其他铝材的许用应力数据,可按《铝制焊接容器》JB/T 4734标准的规定。
5.在GB 150的许用应力表中钢管的标准还不全,故本规范补充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管及锅炉用钢管等的许用应力。
附录B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
附录B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
金属管道材料的物理性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 150的规定与ASME B31.3管道规范的数据基本相同。
附录C 非金属衬里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
附录C 非金属衬里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
非金属衬里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是根据材料性能及工程设计使用经验编制的。
本规范附录C表C的注②所述非金属衬里的金属管道组成件的国家现行标准如下:
《衬塑(PP、PE、PVC)钢管和管件》HG 20538;
《衬四氟乙烯钢管和管件》HG 21562;
《衬胶钢管和管件》HG 21501。
附录D 钢管及钢制管件厚度的规定
附录D 钢管及钢制管件厚度的规定
钢管及钢制管件的厚度(最小值),是参照ASME B31.3的规定。在本规范附录D表D.0.2中安全防护是指防止管道损坏和人身保护的措施,这种措施是特殊考虑的、外加的。
附录E 柔性系数和应力增大系数
附录E 柔性系数和应力增大系数
本规范附录E与国家现行标准《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定》SDGJ6及ASME B31.1、B31.3等规定一致。下面作几点说明,其中符号意义见附录E。
1.根据目前国内支管连接实际使用和进展情况,列入挤压成型对焊三通(Extruded Welding Tee)和嵌入式支管(Welded-in Contour insert)。
2.在ASME B31.1规定中,应力增大系数不分平面内和平面外,其组成件的应力增大系数均取为
;而ASME B31.3在力矩计算和应力计算中均采用了平面内和平面外两种应力增大系数,但两个标准的规定并不矛盾。因在ASME B31.3注释中规定平面内、外的i均可取
,在本规范附录E的注⑦中也有相同的说明。
3.加强焊接支管,在ASME B31.1中规定,适用于tr≤1.5Ttn;当tr>1.5Ttn时,尺寸系数h=4.05
;ASME B31.3规定,h=4
虽两者仅差1.25%,为适应最新版本,使之略有裕度,本规范取用h=4
4.本规范附录E注释的说明:
(1)注①~⑧与国家现行标准《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定》SDGJ6及ASME B31.3的规定一致。
(2)⑨~
与国家现行标准《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定》SDGJ6及ASME B31.1的规定一致。
5.本规范附录E图E.0.2中应力增大系数不分平面内、平面外弯曲均取用i=
时,另一曲线i=
就可不使用了。
6.标准对焊三通,外形尺寸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 12459及《钢板制对焊管件》GB/T 13401,在ASME B31.1和B31.3中,该三通符合美国《工厂轧制对焊钢管件ASME B16.9》的尺寸,在ASME B31.3中,还规定rx≥(1/8)do,Tc≥1.5Ttn。见本规范附录E表E.0.1。
附录F 室外地下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间的距离
附录F 室外地下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间的距离
表F室外地下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等设施的水平净距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乙炔站设计规范》GB 50031、《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049、《氢氧站设计规范》GB 50177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等的规定综合编制的。
附录G 管道热处理的规定
附录H 管道的焊接结构
附录H 管道的焊接结构
管道的焊接结构参照了ASME B31.3的规定。
附录J 管道的无损检测
附录L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隔热材料产品的试验规定
附录L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隔热材料产品的试验规定
本附录为新增加的。参照标准见本规范第12.1.4条的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