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 CJJ 138-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eothermal space heating engineering
CJJ 138-2010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0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553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138-2010,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3、5.1.6、9.2.5、9.3.3、11.0.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4月17日
前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设计基本规定;4 地热供热系统;5 地热井泵房;6 地热供热站;7 地热供热管网与末端装置;8 地热水供应;9 地热系统防腐与防垢;10 地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11 环境保护;12 地热回灌;13 地热资源的动态监测;14 施工与验收;15 运行、维护与管理;以及相关附录。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天津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天津大学(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邮政编码:300072)
本规程主编单位:天津大学
本规程参编单位:天津市热力公司 天津滨海世纪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城市建设研究院 北京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汇通热力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西安市热力公司) 宁波海申环保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福州市地热管理处 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天津地热研究培训中心(天津大学) 陕西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陕西四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蔡义汉 郑维民 蔡建新 杨健 王建国 柯柏林 高峰 朱家玲 李若中 马伟斌 林建旺 王军 汪健生 崔金荣 戴传山 王行运 孟玉良 林正树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王秉忱 汪集旸 张振国 廖荣平 高顺庆 贠培琪 吴铁钧 韩金树 许文发 董乐意 陈建平
1 总则
1 总则
1.0.1 为使地热供热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保护环境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以地热井提取地热流体为热源的城镇供热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
1.0.3 开发地热用于供热时应同时考虑回灌措施,应采取采灌平衡或总量控制的开发方式。
1.0.4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 术语
2.0.1 地热资源 geothermal resources
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能够为人类经济、合理开发利用的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包括作为主要地热载体的地热流体及围岩中的热能。
2.0.2 地热田 geothermal field
在当前或近期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资源富集区。
2.0.3 地热流体 geothermal fluid
温度高于25℃的地下热水、蒸汽和热气体的总称。
2.0.4 稳定流温 temperature of steady flow
长期稳态开采条件下的地热流体温度。
2.0.5 地热井 geothermal well
能够开采出地热流体的管井。开采地热流体的井称为“开采井”或称“生产井”;将利用后的地热流体回灌到热储层的井称为“回灌井”。
2.0.6 地热直接供热系统 geothermal direct heating system
地热流体直接进入终端用热设备的供热系统。
2.0.7 地热间接供热系统 geothermal indirect heating system
采用换热器进行地热流体与供热循环水换热的供热系统。
2.0.8 地热供热调峰系统 peak load system for geothermal heating
承担供热尖峰热负荷的其他热源系统。
2.0.9 地热防腐 geothermal anti-corrosion
防止地热流体对设备腐蚀而采取的措施。
2.0.10 地热防垢 geothermal scale prevention
防止地热流体结垢而采取的措施。
2.0.11 地热流体除砂 geothermal water sand removal
去除地热流体中固体颗粒的措施。
2.0.12 地热回灌 geothermal reinjection
将供热利用后的地热流体通过回灌井,重新注入热储的措施。
2.0.13 同层回灌 geothermal reinjection into same reservoir bed
将地热流体回灌至同一开采热储的回灌方式。
2.0.14 异层回灌 geothermal reinjection into different reservoir bed
将地热流体回灌至不同热储的回灌方式。
3 设计基本规定
4 地热供热系统
5 地热井泵房
6 地热供热站
7 地热供热管网与末端装置
8 地热水供应
8 地热水供应
8.0.1 城镇区域性地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当地地热资源的情况,并结合城镇的发展规划进行。
8.0.2 地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内容应包括地热水的利用方式、供应范围、供应规模以及系统设施的布置等。
8.0.3 地热水宜就近利用,地热水输送时的温降不应大于0.6℃/km。
8.0.4 地热水供应宜采用直供系统。
8.0.5 地热水直接供生活用水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8.0.6 生活热水或其他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
8.0.7 当地热水中含有H2S、CH4等有毒、可燃、易爆气体时,必须进行气水分离处理,并应加强室内的通风。
8.0.8 对于区域性地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保温调节池。
8.0.9 地热水供应系统的调节池、泵站及其附属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的规定。
9 地热系统防腐与防垢
10 地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10 地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10.0.1 地热井井泵和循环泵应采用变频控制装置。
10.0.2 地热供热系统应在便于观察到的位置设置监测仪表,并应监测下列重要参数:
1 地热井供回水温度和循环供回水温度;
2 地热流体侧流量和循环水侧流量;
3 地热供回水压力和循环供回水及补水压力;
4 地热井的水位。
10.0.3 地热供热系统除应按本规程第10.0.2条的规定设置现场监测仪表外,还宜采用集中监控系统。
10.0.4 流量、温度、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应与二次仪表匹配。
10.0.5 地热井的水位监测可采用自动水位监测仪,也可采用人工的导线电阻测深方法。
10.0.6 井下自动水位监测仪测试探头应安装在井泵的吸入口5m以上。信号线的保护套应与泵管固定,信号线出井口处必须密封。
11 环境保护
11 环境保护
11.0.1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1.0.2 当地热尾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时,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的有关规定。
11.0.3 当地热尾水用于灌溉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的有关规定。
11.0.4 当地热尾水排入地表水体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有关规定。
11.0.5 地热供热尾水排放温度必须小于35℃。
12 地热回灌
13 地热资源的动态监测
13 地热资源的动态监测
13.0.1 地热井应进行地热资源长期动态监测、日常开采动态监测和开发利用管理动态监测。
13.0.2 地热资源日常开采动态监测应包括地热井的地热流体(包括回灌流体)的温度、流量、压力、水位和水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热井的水位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停采期应测量静水位,开采期应测量稳定的动水位;
2) 供热期内,人工水位监测应每5d进行1次,每次测量2次~3次,测水位时应同时记录水温;
3) 测水位的量具应每年校验1次。
2 地热井地热流体稳定温度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稳定温度应每天监测1次;
2) 停采期,测温仪的探头应置于静水位以下1.0m处;
3) 开采期,测温点应靠近井口;
4) 测量的仪器仪表应每年校验或标定1次。
3 地热井的流量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流量监测应包括瞬时流量监测和开采量统计,瞬时流量监测应每天1次,开采量统计每月不应少于1次;
2) 瞬时流量可采用井口水表进行监测,每次应测量2次~3次,也可采用流量传感器自动监测;
3) 计量流量的仪器,应每年校验或标定1次。
4 地热井的水质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热井的水质检测项目应为水质全分析;
2) 地热井的水质监测应在供热期内进行,每年至少1 次,取样时间应选在开采井达到稳态运行时;
3) 取样点应靠近井口,采样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1615执行;
4) 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水质检测。
13.0.3 对地热开发规模较大的地区,应设置地热专用动态观测井。对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可利用地热供热井进行动态监测。
13.0.4 地热井动态监测各项原始数据必须及时整理、校核,并应编制地热井动态监测资料统计表,资料应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且应按档案管理规定对资料进行系统归档保存。
14 施工与验收
14 施工与验收
14.0.1 地热供热工程施工应具备工程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项目可行性分析、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图纸会审记录等。
14.0.2 承担地热供热工程施工、监理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14.0.3 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且应由工程监理单位审核批准。
14.0.4 地热供热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设备、材料、配件等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并应实行设备、材料报验制度;
2 热泵机组及室内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4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规定;
3 镀锌钢管宜采用螺纹连接,当管径大于或等于100mm时宜采用无缝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
4 当在含有油气的管道和设备上施工时,必须将油气清理干净并采取安全措施;
5 用聚乙烯原料制造的管材或管件应采用电熔连接;施工前应进行试验,判定连接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
6 所有隐蔽工程应在隐蔽前检验合格,并应保留隐蔽工程的检验记录资料;
7 管道保温工程的施工及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 50126的规定;
8 管道接头保温应在管道系统强度与严密性检验合格和防腐处理结束后进行;
9 系统调试所使用的仪器、仪表的精度等级应符合国家计量法规和检验标准的规定;自动化仪器、仪表的安装及线缆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的相关规定;
10 地热井口装置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础的铸铁或钢制构件与混凝土基础应浇筑在一起,基础钢构件应保持水平位置,水平倾角不得超过0.2°;
2) 混凝土养护达到要求后,应在填料涵中嵌入填料盘根,当水温超过100℃时,应采用耐高温石墨盘根;
3) 地热井口装置应考虑热膨胀;
4) 地热井口装置安装时必须保证井口水平和密封;硬连接的井口在井管露出水泥地面时,应设置隔离护套;应在管道水平段设置不小于300mm长的金属软接管。
14.0.5 工程施工安装完成后,必须对管道系统依次进行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和清洁,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的规定。
14.0.6 地热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竣工验收应在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监控的前提下进行;
2 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共同进行,合格后方可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3 地热供热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完善竣工资料,可包括下列文件和记录;
1)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和竣工图等;
2) 主要材料、设备的出厂合格证明及检验报告;
3)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和施工记录;
4) 工程设备、管道系统安装及检验记录;
5) 管道冲洗、试压记录;
6) 设备试运行记录。
14.0.7 地热井泵房、地热供热站及建筑物内供热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的施工与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4、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和《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的有关规定。
15 运行、维护与管理
15 运行、维护与管理
15.0.1 地热供热系统投入运行前应进行试运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调试,应包括供热循环水侧的注水、试压,按操作规程调试、启动机房设备和地热井井泵;
2 应制定试运行方案;
3 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应逐步提升至设计要求;
4 地热井井泵应在设计工况下运行4h后停泵,并迅速测量电机的热态绝缘电阻,其值大于0.5MΩ,方可投入正式运行。
15.0.2 井泵重新启动必须在停泵15min后进行。
15.0.3 井泵正常运行后,每运行2h应检查电流表、电压表、压力表指示值,指示值不应有显著变化,且每周应对电机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查。
15.0.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地热井井泵应立即停止运行:
1 井泵的工作状态没有改变,电压为额定值而电流超过电机额定电流值;
2 出水量不正常,水中含砂量显著增加;
3 机组有显著噪声和异常振动。
15.0.5 地热井井泵应每年检修一次。
15.0.6 地热供热系统运行中应对下列项目进行观测和记录:
1 地热水的开采量和回灌量;
2 换热器、过滤装置及管路的压力数据变化;
3 换热器冷、热流体进出口的温度;
4 事故、故障的记录;
5 维护、检修的记录。
15.0.7 供热期结束,应对地热井井泵、循环泵、补水泵、热泵、换热器及调峰等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15.0.8 地热热源与调峰热源联合运行的系统中,地热热源应首先投入运行,满负荷以后,调峰热源应按照多热源联网方式运行,并应随室外气温变化增减负荷。
附录A 非金属管材物理性能
附录A 非金属管材物理性能
A.0.1 玻璃钢(FRP)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1的规定。
表A.0.1 玻璃钢(FRP)的物理性能
A.0.2 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2-1的规定,适用温度和压力应符合表A.0.2-2的规定。
表A.0.2-1 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物理性能
表A.0.2-2 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适用温度、压力
A.0.3 耐热聚丙烯(PP-R)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3的规定。
表A.0.3 耐热聚丙烯(PP-R)的物理性能
A.0.4 聚丁烯(PB)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4-1的规定,适用温度、压力应符合表A.0.4-2的规定。
表A.0.4-1 聚丁烯(PB)的物理性能
表A.0.4-2 聚丁烯(PB)的适用温度、压力
A.0.5 交联聚乙烯(PEX)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5的规定。
表A.0.5 交联聚乙烯(PEX)的物理性能
A.0.6 铝塑复合管(PEX-Al)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6的规定。
表A.0.6 铝塑复合管(PEX-Al)的物理性能
附录B 地热水质全分析报告
附录B 地热水质全分析报告
B.0.1 地热水质全分析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可按表B.0.1设置。
表B.0.1 地热水质全分析报告表
附录C 雷兹诺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结垢性判定
附录C 雷兹诺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结垢性判定
C.0.1 雷兹诺指数和流体的pH计算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RI=2pHs-pHa (C.0.1-1)
pHs=-log[Ca2+]-log[ALK]+Kc (C.0.1-2)
式中:RI——雷兹诺指数;
pHs——流体的pH计算值;
pHa——流体的pH实测值;
[Ca2+]——流体中钙离子的摩尔浓度;
[ALK]——总碱度,即重碳酸根
子摩尔浓度;
Kc——常数,按图C.0.1-1、图C.0.1-2取值。
图C.0.1-1 总固形物含量小于6000ppm时Kc求值图
图C.0.1-2 总固形物含量大于6000ppm时Kc求值图
C.0.2 地热流体的结垢性应根据雷兹诺指数按表C.0.2确定。
表C.0.2 根据雷兹诺指数(RI)确定地热流体的结垢性
附录D 拉申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结垢性、腐蚀性判定
附录D 拉申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结垢性、腐蚀性判定
D.0.1 拉申指数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LI——拉申指数;
[Cl]——氯化物或卤化物浓度,以等当量的CaCO3(mg/L)表示;
[S04]——硫酸盐浓度,以等当量的CaC03(mg/L)表示;
ALK——总碱度,即重碳酸根
浓度,以等当量的CaC03(mg/L)表示。
上述[Cl]、[S04]、ALK也可采用相应的该离子的毫克当量数确定。
D.0.2 地热流体的结垢性和腐蚀性可根据拉申指数按表D.0.2确定。
表D.0.2 根据拉申指数(LI)确定地热流体的结垢性和腐蚀性
附录E 回灌系统动态监测数据表
附录E 回灌系统动态监测数据表
E.0.1 回灌系统动态监测数据表可按表E.0.1设置。
表E.0.1 回灌系统动态监测数据表
附录F 回灌堵塞的判别及处理措施
附录F 回灌堵塞的判别及处理措施
F.0.1 回灌运行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判断系统出现堵塞:
1 回灌井水位突然上升或连续上升,单位回灌量逐渐减少;
2 保持一定水位时,回灌量逐渐减少;保持一定回灌量时,回灌水位逐渐上升;
3 回灌井多年运行后,单位回灌量或回扬时单位涌水量逐年减少;
4 过滤器两端的压力差持续增大。
F.0.2 预防回灌堵塞宜采用下列方法:
1 经常检查回灌装置密封效果,发现漏气及时处理;
2 回扬洗井时,应在回扬水管路安装单流阀或U型管,或将扬水管出口没入水中,形成水封;
3 回扬洗井时,应检测回灌井水质;回灌运行时,应定期检测回灌水的水质;
4 应掌握回灌量和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及时检查有无堵塞现象;
5 回灌运行时,当发现物理、化学或生物堵塞时,应立即停灌,检查原因并采取措施。
F.0.3 根据回灌井堵塞性质和原因,可采用连续反冲法、化学处理法和灭菌法等处理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回灌井成井时,应将岩层裂隙通道清洗干净;
2 当回灌管路堵塞时,可直接采用连续反冲洗方法处理;当回灌井堵塞时,可采用间隙停泵反冲洗与压力灌水相结合的多种方法处理;
3 对基岩型井回灌系统,应在回灌管管路上安装精度为50μm、缠绕棒式滤芯的粗过滤装置,且过滤器两端应安装压力表,当压力变化超过正常值时,应对过滤装置进行反冲洗;
4 碳酸盐岩溶地区基岩裸眼成井的回灌井,当安装粗过滤器后的回灌效果仍不理想,可采用压裂酸化法洗井措施;
5 当堵塞沉淀物是CaC03或Fe(OH)3,且已与砂胶合成钙质或铁质硬垢时,可采用HCl(浓度10%,加酸洗抗蚀剂)使之生成溶解性的CaCl2来处理,但不得造成回灌水二次污染;
6 对孔隙型井回灌系统除必须装粗过滤器外,还必须装精度为3μm~5μm的精过滤器。
本规程用词说明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
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
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
6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
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8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93
9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 50126
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1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1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
13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4
14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
1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16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
1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18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1615
19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
20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 142
21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
22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
23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81
24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
25 《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HG/T 20679
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
CJJ 138-2010
条文说明
制订说明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CJJ 138-201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4月17日以第553号公告批准、发布。
在规程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我国地热供热工程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地热井可持续开采年限、地热利用率、地热尾水排放温度、地热水防垢与回灌的要求等作出了规定。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院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1 总则
1 总则
1.0.1 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是一种可以有效节约化石燃料、避免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地热供热发展迅速,但是各地的地热供热工程质量优劣差异很大,地热资源浪费严重,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为了规范地热供热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与运行,确保地热供热工程持续安全可靠运行,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能效益和环保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1.0.2 地热利用范围广泛,本规程限定的适用范围是:1)用地热井供热,包括泵抽或自流的地热井;2)只限于城镇供热,不包括农业温室、地热水产养殖、地热孵化育雏等农业地热利用;3)只涉及地热直接利用,不包括地热发电。
1.0.3 回灌开采的目的是要使采灌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利用。由于各地热井所开发地层的地质条件不一,很难保证每一对开采井与回灌井都能做到采灌平衡,因此,对一个开发利用的热田来说,也可以根据地热水的补充条件确定其允许的最大开采量,即条文中所说的“总量控制开发方式”。
2 术语
2 术语
2.0.1 地热资源的概念与地热能有所不同。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蕴藏的热能;地热资源则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时间内能够为人类经济开发和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能,包括作为主要载热体的地热流体及围岩中的热能。目前国家标准规定温度在25℃以上的地热流体为地热资源。地热资源按其温度可分为高温(t≥150℃)、中温(90℃≤t<150℃)和低温(t<90℃)三类。
2.0.2 对在现时条件下技术经济上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资源相对富集区,且具备良好渗透性热储的分布地区,一般称为地热田。
2.0.3 地热流体中一般都含有不同成分的矿物质,有的矿化度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ppm。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它已不是纯粹的水,称它为地热流体更为确切。只是地热流体的外表形态仍为水,因而习惯上仍常以地热水称呼。本规程中,地热流体和地热水两种称呼都有使用。
2.0.4 地热井刚启动开采时,井口水温较低,这是因为井管及四周井壁尚处于从冷态到热态的升温过程,温度场还在不断变化。启动一段时间后,温度场趋于稳定,井口水温也升高到一定程度不再变化,这时的温度称为“稳定流温”。地热供热工程设计所依据的地热水温就是指稳定流温。
2.0.5 井水温度超过25℃,不论井的深浅都称为地热井。
2.0.6 多数地热流体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因而采用地热直接供热系统受到很大的制约。供暖面积较大的地热供热工程很少采用地热直接供热系统。
2.0.7 井下换热器供热系统也是地热间接供热系统的一种。由于这种系统需要有浅层中高温地热资源,应用范围有限,因此本规程没有将这种供热系统列入。
2.0.8 地热供热调峰不应该只理解为峰值负荷不够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它是地热供热工程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重要技术因素。采用调峰系统,可以有效扩大地热井的供热面积,充分利用地热资源。
2.0.9 地热系统防腐是地热供热工程设计中最常见的问题。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地热系统一般都不采用耐腐蚀的昂贵合金类材料来制作地热管道和设备。采用间接供热系统和使用非金属材料是当前解决地热防腐的主要有效措施。
2.0.10 地热防垢与地热阻垢是同一概念。阻止垢的生成就达到防垢目的。
2.0.11 地热流体除砂是为了降低流体中的含砂量,避免换热器或管道堵塞。
2.0.12 回灌对地热开发利用十分重要,它既可保护地热资源,又可保护环境。但是地热回灌涉及地质构造、岩性等多种因素,不可能有统一的回灌模式。回灌还需要做很多前期的试验研究,建立采灌模型。
2.0.13 将地热尾水回灌到同一热储层能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力争做到同层回灌。
2.0.14 异层回灌虽不如同层回灌,但从总体来说,异层回灌仍可起保护环境和部分保护资源的作用,只是对抽水的热储不能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3 设计基本规定
4 地热供热系统
5 地热井泵房
6 地热供热站
7 地热供热管网与末端装置
8 地热水供应
8 地热水供应
8.0.1 由于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规划,有些地区在地热水供应中,缺少地热水地下管线走廊,城市建设挤占地热井位置,桩基础等地下工程施工损坏地热井管线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城镇地热水供应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镇地热水供应系统的专业规划是城镇地热水供应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8.0.3 虽然国内已有多个地热水长距离输送的工程实例,但长距离输送必然带来较多的热量损失,因此从节能的角度,不鼓励地热水进行长距离输送。明确地热水输送的温降要求,为输送管道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提供依据。从国内的工程实例来看,0.6℃/km的温降要求是合理可行的。
8.0.4 通常情况下,地热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它是优良的医疗矿产资源和廉价的热水资源,作沐浴用,既节能又健体。
8.0.7 一般地热水气水分离后气体就排掉。如果是可燃气体,量比较大,分离出来的这种气体应设法收集就近利用。
9 地热系统防腐与防垢
10 地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10 地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10.0.1 地热井泵采用变频调速控制装置自动调节流量,既节水又节电,是目前地热井运行普遍采用的节能措施。供热循环泵配置变频控制装置是用来自动调节间供系统循环水侧的循环水流量,使之与热负荷变化所需的循环水量匹配,达到节电的目的。
10.0.2 地热供热系统即使装有集中监控系统,仍需就地设置败测运行主要参数的仪器仪表,以便随时掌握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10.0.3 地热供热系统装有集中监控系统就可以把所有运行参数不间断地记录下来,既可作为技术档案保存,又可看出地热井及供热系统各种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并在系统出现故障或问题时分析原因。虽然配置集中监控系统需要一笔投资,但从长远的利益看,还是十分合算的。
10.0.4 一次仪表测量的范围和精度与二次仪表相匹配是仪表配置的常识。然而不少工程配置这些一次、二次仪表时,不注意这一匹配的重要性,造成有些仪表精度很高,投入资金也不少,却因为不匹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0.0.5 为减少投资,有些地热井只采用人工的导线电阻测深方法。此时,井口装置必须留有可开启和关闭的水位测孔。
10.0.6 自动水位监测仪需要实时将数据传递上来。测试探头必须安放在井内动水位以下。探头安放位置不宜距潜水电泵太近,否则潜水电泵的强电磁场会干扰测试探头的正常工作。安装在水泵进水口5m以上的要求是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的。
11 环境保护
11 环境保护
11.0.1 与化石能源相比,地热能属于清洁能源,但是开发利用地热对环境仍有一定的影响,包括热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生态平衡、土地利用与环境美学等方面。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地热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地热流体本身。环评前应先搜集地热流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资料。
物理性质:地热流体的温度和感官(色度、混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
化学成分:
气体成分:H2S、CO2、O2、N2、CO、NH23、CH4、Ar、He等;
主要阴、阳离子和F-、Br-、I-、Fe2+、Fe3+、Si4+、B3+等;
微量元素:Li、Sr、Cu、Zn等;
放射性元素:U、Ra、Rn等;
有害成分:汞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六价铬、砷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硫化物及酚等。
pH、溶解氧、全盐量、总大肠菌群、总溶解固体。
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批准确认的自然生态系统、珍贵野生动植物原产地、历史文物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区,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系统是人类和生物界的家园,一旦遭受污染破坏,将不可或难以再生恢复。因此,在以上地域内开发利用地热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保护措施,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得到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11.0.2 当地热尾水水质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要求时,可采取水处理措施使地热排水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11.0.3 矿化度较高的地热尾水用于灌溉时,会使土壤板结,地力衰退。
11.0.4 地表水是饮用地下水、养殖用水、景观水体等的补给源,应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
11.0.5 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均规定,排水温度不得大于35℃。本规程规定地热供暖尾水排放温度必须小于35℃是国家标准要求,是强制性的,不然会造成严重的热污染。从节约地热资源考虑,尾水排放温度越低越有利于提高地热利用率,提高地热资源的经济效益。
12 地热回灌
13 地热资源的动态监测
13 地热资源的动态监测
13.0.1 地热供热工程作为基础设施项目,其持续稳定供热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地热供热能否可持续进行,与地热资源能否可持续开发关系很大,进行地热资源的长期动态监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日常开采动态监测,供热用户可以及时掌握地热井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如发现问题可及时处理。进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动态监测,目的是通过了解掌握区域地热资源状态的动态变化,为政府管理部门评价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地热井水位的持续下降是地热田普遍存在的现象,掌握地热水位的多年动态变化资料,对指导地热资源的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十分必要。
13.0.2 地热资源日常开采动态监测,就是在地热井运行过程中,观测开采井和回灌井的流体流量、水位(井口流体压力)、温度及水质的动态变化。
1 观测地热井的静水位和稳定动水位关系到地热井泵的下入深度,要防止开采井运行过程中动水位低于泵的吸水口,出现井泵抽空影响供热正常运行。
2 一般地热流体的稳定温度随开采量的大小有一定的变化,当开采流量稳定时,温度变化很小。地热流体温度的高低关系到地热供热的热量。
3 供热工程开采井的流量随供热负荷需求的大小由井泵的变频设备自动控制。开采量是政府主管部门收取矿产资源费的依据。开采量的统计资料是进行区域地热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4 地热井的水质一般较稳定。经过多年开采,个别化学成分含量也可能有一些变化。
13.0.3 对地热开发规模较大和研究程度较高的城市,如北京、天津等,政府主管部门在不同的地热田会设置专门的地热动态观测井。由于动态观测井不开采,静水位的多年动态变化资料对评价地热资源十分有用。
13.0.4 地热井动态监测的原始数据量较大,及时进行整理、核对、统计十分必要。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可方便地编制各监测项目的图或表。水位、流量、温度、水质变化的“历时曲线图”是比较常见的图件。
纸质文件较电子文档不容易遗失,电子文档有利于复制和利用。
由于地热资源动态监测资料的瞬时性,不能让时光倒流而补测,资料非常宝贵。因此,动态监测资料要按档案管理规定系统归档并长期保存。
14 施工与验收
14 施工与验收
地热供热工程质量的优劣,除工程设计外,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工程质量验收是保证合格工程的最后一道关卡,务必认真对待。
14.0.1 地热供热工程勘察资料一般指“现场踏勘资料”、“地质勘察资料”和“水文勘察资料”。建设单位应根据综合资料和具体勘察数据,对地热供热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作出可行性报告,提交上级有关部门审批。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必须在可行性范围内进行,并征求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意见。
14.0.3 《地热供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编制,它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反映,是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监理依据。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概况、工程管理机构、工程质量、工期、安全、后勤保障体系及其他具体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编制成册后报请工程监理单位审核批准。
14.0.4 地热供热工程施工(安装)检验应注意下列各点:
1 设备及主要材料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应是原件(复印件无效),经监理工程师与实物校对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2 热泵机组的低温热源有空气、土壤、浅井地下水、地面河流湖泊水、海水、污水等各种类型,安装时除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外,也要注意各生产企业对热泵机组安装的特殊要求,
3 大于DN100mm的镀锌管绞丝难度大且螺纹连接强度和密闭性差,故应采用无缝管法兰连接或焊接,需镀锌防腐处理的应实行二次安装,即第一次安装完毕后,全部拆卸镀锌后再次安装。
4 在含油气管道和设备上施工必须十分注意安全,焊工应持有相应类别的焊工合格证书,焊接地就近处应配置必要的灭火器材。
5 同级别、同熔体流动速率的聚乙烯原料制造的管子和配件必须是同一品牌,同一厂家生产的。此类管件应采用电熔连接,严格控制热熔温度,一般控制在210℃±10℃,防止过热烧焦和过冷虚接。
凡全封闭的、不能直接开启检查维修的工程内容,均属于隐蔽工程。所有隐蔽工程内容均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隐蔽,并作出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 管道保温材料的选择应按照优质、价廉、满足工艺、节能、敷设方便、可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的原则,进行综合比较后择优选用。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1)导热系数宜低于0.14W/(m·K);2)耐热温度高于输送液体最高温度;3)密度一般不宜超过400kg/m3;4)有一定机械强度,能抗压振;5)吸水性小;6)对金属不腐蚀;7)便于施工或加工成型;8)价低。
8 金属管道接头可分为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管卡连接和直接焊接;非金属管连接可分为套接、粘接和热熔连接。不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接头保温应在管道严密性检验合格,防腐处理结束后进行。
9 系统调试所使用的测试仪器仪表性能应稳定可靠,其精度等级及最小分度值应能满足测定要求。
10 地热井口装置的施工应注意下列各点:
1) 钢制构件与混凝土实体之间应增焊构件筋肋,以求得混凝土体稳固、坚实;
2) 混凝土养护期视场地温度而定,试块养护标准期为28d,气温在零度以下严禁混凝土浇筑,除非添加防冻剂;高温烈日下应对混凝土实体定时浇水,并用湿草包覆盖养护;
3) 应考虑热膨胀的水温一般是根据经验提出,70℃是可供参考的水温;
4) 隔离护套与管道间密封和防水制作,可采用32.5级水泥与麻丝加适量清水混拌至水泥成颗粒状,然后将水泥麻丝条整齐填入空间,用锤敲实即可。
14.0.5 系统试验压力以最低点的压力为准,压力试验升至试验压力后,稳定10min,压力降不得大于0.02MPa,再将系统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在60min内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管道经反复清洗,出水口水质与清洗原水相似为合格。
14.0.6 地热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应注意下列各点:
1 竣工验收是将经过分部验收、中间验收合格的工程,移交建设单位实行系统验收。
2 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确定参加验收的单位、验收的内容和验收的时间。
3 地热供热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完善竣工资料和验收程序:
1) 图纸会审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共同参加,对施工图进行图纸审评、修改或变更,达成一致后,编制图纸会审记录,经各方会审人员签字确认,此会审记录与工程合同具有同等效力。工程提交竣工验收同时,施工方应提交工程竣工图。竣工图与施工图有少量修改的,可在原图上直接改写,如有多处重大修改的应重新绘制。竣工图最后由监理单位盖章确认。此图是工程量的最终表达和造价结算的依据。
2) 设备开箱前,施工方必须事先通知监理工程师,现场开箱验收,并填写开箱报告。主要材料进场也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后使用。
3) 隐蔽工程具体内容可用文字说明,也可用图例表示,但必须有监理工程师确认。
4) 工程设备、管道系统安装应有材料材质、品牌型号、数量、标高、间距等详细记录。
5) 管道冲洗应记录冲洗方法和冲洗结果。管道试压应详细记录工作压力、试验压力和试压结果。
6) 设备试运行前应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供电系统电压是否稳定,设备接地是否安全可靠,管道系统是否有滴、漏、冒,仪器仪表是否安装到位。试运行时看设备是否紧固稳定,水泵叶轮旋转方向是否正确,有无异常振动和声响,电流电压波动是否正常,仪器仪表数值是否正常,传动轴承温升是否过高(一般不超过75℃),阀门开闭是否到位等,作好试运行的各项记录。
15 运行、维护与管理
15 运行、维护与管理
15.0.1 运行前,除对系统检查、调试及制定运行方案外,还应准备包括记录各种水泵运行电流、电压以及管路供回水压力、温度的记录表格。
15.0.2 水泵停泵15min后才能重新启动是因为水泵启动电流很大,为正常运行电流的7倍,水泵刚停,电机本来已经很热,如果立即再启动,又加上7倍的大电流,很容易损坏电机。15min后才能再启动是考虑到电机有足够的冷却时间。
15.0.4 地热井泵的运行还应详读地热井泵生产企业产品说明书中有关运行异常、故障及应对措施等提示。
15.0.5 地热井泵检修是否入厂应视地热井泵类型及使用单位的自身技术力量而定。
15.0.6 地热供热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异常和故障,无非来自地热井本身、水泵及换热器等设备以及电气设施等几方面。地热井水温、水质、水位、含砂量等一般短期内突然变化的情况较少发生,但是回灌井堵塞引起的回灌量下降、换热器流道堵塞(换热器进出口两端压差增大)和换热面污垢增加引起的传热能力下降,以及各类水泵的故障是较常出现的问题。
15.0.7 各类设备检修前应仔细查阅全年运行记录,对比供热前后系统和各种设备动态监测数据有何变化并加以分析,确保维修时抓住重点。
15.0.8 地热供热系统也可设置几种不同热源的调峰设施,如同时设置一台或几台热泵机组调峰和燃油或燃气锅炉调峰。气温下降初期,当地热供热基本热负荷不能满足时,先启动一台或两台热泵机组,严寒时,加入热泵调峰也不能满足热负荷需求时,再启动燃油或燃气锅炉。这样的配置组合,就可采用功率较小的热泵机组,减少投资,而燃油或燃气锅炉由于使用时间很短,燃料费所占比例很小,不会对运行成本产生多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