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安全评价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的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其形成的事故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系统安全的过程。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安评进入化学领域则要追溯到1964年的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首先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到了80年代,安全系统工程开始逐步引入我国,继而受到许多大中型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各种各样的安全评价分析法在机械、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相关企业先后开始应用。这其中根据项目的建设阶段和要求,目前安全评价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四种[1]。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寻求企业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通过安全评价对事故隐患的科学分析,针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各种原因和条件进行评价。提出避免和消除危险的最佳技术措施方案。真正落实专家找隐患,政府部门抓监管,企业抓整改的精神。对企业起到促进本质安全的目的和作用。近年来,通过对30多家安全评价机构和近万份的安全评价报告的接触和检查,绝大多数安评机构的工作人员认真贯彻了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条例和安全评价导则的精神。对所涉及的企业进行了全面的安评工作,编写的安全评价报告认真负责、合乎实际、结论准确,但是,也有个别的安评报告中存在着不符合有关导则的要求,对安评的前置条件把关不严,对评价标准掌握的不确切,对规范引用的不全面,个别内容前后自相矛盾,对有些危险因素的风险程度分析就低不就高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安全管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企业安全标准化的考核工作的展开,各级监管部门对“安全评价报告”的质量要求也自然而然的逐步提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在某些安评报告中遇到的部分问题,提出几点可供改进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与广大安全工作者同仁一起进行有益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