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目录
- 第一篇 关于**工程事故的追踪报道
- 第二篇 关于事故原因的调查报道
- 关于事故原因的各方看法
- 北京**工地坍塌事故:各方态度
- 关于事故原因业内专业人事的看法
- 第三篇 关于事故处理结果的报道
- 主管部门处罚意见
- 北京**工地坍塌案终审宣判
- 【附件】关于监理是否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庭内外争辩
内容简介
第二篇 关于事故原因的调查报道
关于事故原因的各方看法
关于**工程4号地综合楼工地坍塌事故的原因,昨日凌晨北京市有关部门最先公布的结果是:脚手架强度不够导致坍塌事故。此后,在事故现场的北京市建委施工安全生产处**处长称,系模板支撑体系失稳导致坍塌,也就是普通钢管出现问题所致。对此,事故中多名生还工人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了诸多看法。
钢筋工
六层架钢筋无法搭直
昨日,四川博大钢筋等班组的工人介绍,坍塌工地为4号地的2-4工段,为在建楼的5层高大厅。大厅面积500平方米左右,中间没有承重墙或者柱子,顶层设计有一根大梁,长25.2米,厚1.3米,宽1米。另有39根小梁。5层大厅顶板混凝土厚度为60厘米,重量约600吨。
“当初往旁边的六层架钢筋时就发现钢筋根本就搭不直。”四川仪陇的一名钢筋工认为,五层顶板大梁跨度有点大,中间没有承重墙。当晚事发时,许师傅等十余名工人负责看护和加固脚手架,顶板上两个班30余名水泥工正在浇灌混凝土,200多立方的混凝土眼看就要铺好,忽然听见一声巨响。“当时吓懵了,地都震了好几次。”许师傅说。
事发前
施工方一直在加固支架
昨日凌晨,在工地宿舍里,来自四川的工人**的枕头旁边,还放着出事前他们签字的责任书,上写:“你班组所施工的2—4段5层的预应力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后面则是一串工友的签名。
四川博大钢筋班组一工人称,8月18日,该项目支撑钢筋架已搭好,早就应开始混凝土浇筑,但施工方担心支架不牢固,一直在加固,包括搭斜衬,增加横竖的钢管数量等。一般的脚手架间距是1米×1米,而他们这次是按60厘米×60厘米搭建的,一直干了半个月。
工人们说,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大跨度的支撑,怀疑是跨度太大,支架加密后还是承受不住而坍塌的。
一工人
钢管承受力不够致坍塌
另一参与施工的张姓工人也表示,他当时感觉就是钢管承力不够造成的坍塌,他们当时在顶层打混凝土,顶部太重,所以下面才无法承受的。据另一个李姓工友说他们所在的建筑班在顶层已经打了200方的混凝土了,所以很可能是钢管承重不够的原因。
二十二冶
脚手架问题是难点”
昨天下午,中国**建设公司值班人员说,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初步怀疑是支撑楼板的脚手架的问题,并称“这个问题在建筑上是技术难点”。
北京**集团某项目的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博士也认为,事故原因很复杂,还需要调查组最终调查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