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一节 基础的埋置深度
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叫做基础的埋置深度。图12.1为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埋深大于5m时,称为深基础。基础的埋深不超过5m时,称为浅基础。
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2)建筑物的用途和基础构造。
(3)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4)地基土的冻结深度和地基土的湿陷
地基土冻胀时,会使基础隆起,冰冻消失又会使基础下陷,久而久之,基础就会被破坏。基础最好深埋在冰冻线以下200mm。湿陷性黄土性地基遇水会使基础下沉,因此基础应埋置深一些,避免被地表水浸湿。
(5)相邻建筑的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最好小于原有建筑的基础埋深。当基础深于原有建筑基础时,则新旧基础间的净距一般为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
……
6.2 基桩的构造规定
(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还应考虑施工工艺中的挤土效应对相邻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宜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
……
PPT格式,47页,编制于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