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脚手架的种类很多,单就外脚手架而言也有多种类型。按用途分,有结构脚手架、装饰脚手架、防护脚手架;按使用的材料分,有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金属脚手架;按构造形式分,有多立杆式、框式、桥式、吊式、挂式、挑式等;按JGT59-2011标准分,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满堂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架或爬架)。脚手架由立杆、纵向水平杆与横向水平杆共同组成空间框架结构,为加强立杆的稳定,底部20cm处设置纵、横向扫地杆,为保证脚手架的纵向稳定,外部设剪刀撑,另外还有连墙件与工程结构连接,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立杆搭设要求:脚手架的立杆是各杆件中最重要的杆件,脚手板上的荷载通过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由纵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最后由立杆传给基础,所以立杆是承受荷载传递中最重要的杆件,水平杆若发生变形只会影响脚手架的局部,若立杆发生变形或不均匀沉陷,则会影响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所以搭设立杆前必须将基础处理好,用钢尺测量立杆间距,使立杆荷载均布分开各杆受力一致。
…………
当立杆接长时,必须采用对接方法,不准采用搭接,扣件采用对接扣件,使上下钢管轴心传力,且以钢管的截面积承载来传递压力。如果采用搭接方法,则使钢管上下轴线不在同一中心线上,使扣件销轴受剪切,从而降低立杆的承载能力。试验表明,一个对接扣件的承载能力,比搭接的承载能力要大2倍以上,立杆的接头应交错布置,错开50cm以上,并要求相邻立杆接头不设在同一步距内,接头位置距节点处不大于步距的1/3。
落地外脚手架立杆基础的处理:架体搭设前,应首先了解建筑物平面尺寸,根据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形式要求,架体的宽度、平整场地。一般高度在24m以下的脚手架立杆基础的做法是:原土夯实–找平–铺5cm厚的木垫板–立杆底座–立杆。木板要求宽度不小于20cm,板长2m时垂直于墙面铺设,板长大于3m时沿墙面纵向铺设。立杆下铺设垫板,不但可以加大基础受力面积,提高承载能力,同时由于垫板长度大于立杆的跨度,从而可以起到调节立杆相邻跨不均匀沉降作用。
纵向水平杆的间距称为步距,步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立杆的长细比和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当步距由1.2m增加到1.8m,脚手架的承载能力下降26%以上,所以施工中纵向水平杆的步距不得随意加大,不得擅自拆掉纵向水平杆。
扫地杆的设置:
…………
共56页,编制于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