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802.21-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
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Low-voltage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art 21: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connected to telecommunications and signaling network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GB/T 18802.21-2016
(IEC 61643-21:2012,IDT)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年02月24日
实施日期:2016年09月01日
前 言
GB/T 18802《低压电涌保护器(SPD)》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GB 18802.1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802.12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2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选择和使用导则
——GB/T 18802.21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802.22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2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 选择和使用导则
——GB/T 18802.31 低压电涌保护器:特殊应用(含直流)的电涌保护器 第31部分:用于光伏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802.311 低压电涌保护器元件 第311部分:气体放电管(GDT)规范
——GB/T 18802.321 低压电涌保护器元件 第321部分:雪崩击穿二极管(ABD)规范
——GB/T 18802.331 低压电涌保护器元件 第331部分: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规范
——GB/T 18802.341 低压电涌保护器元件 第341部分:电涌抑制晶闸管(TSS)规范
本部分为GB/T 18802的第2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 18802.21-2004《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代替GB 18802.12-2004。
本部分与GB 18802.12-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引言中将“保护装置”修改为“保护元件”,将“IEC 61643-22”修改成为“GB/T 18802.22”;
——统一将全文中的“浪涌”修改为“电涌”,将“限压”修改为“电压限制”,将“限流”修改为“电流限制”;
——将表1中对SPD的要求细化为4个试验系列及其对应的分条款,将“有/无”要求修改为“适用/不适用/可选”,并通过附注说明部分试验的注意事项;
——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的修改如下,其中部分引用国家标准的变化是由于与其对应的IEC标准非等同采用:
● 将GB/T 5169.11-1997、GB/T 14733.2-1993和GB/T 14733.7-1993变更为GB/T 5169.11-2006、GB/T 14733.2-2008、GB/T 14733.7-2008;
● 删除了GB/T 2423.4-1993、GB 4208-1993、GB 4943-2011、GB/T 16896.1-1997、GB/T 16927.1-1997、GB/T 17626.5-1999、GB/T 17627.1-1998、GB 18802.1-2002;
● 增加了GB/T 18802.22-2008、IEC 60060-1:1989、IEC 60068-2-30:1980、IEC 60529、IEC 60950-1:1999、IEC 60999-1、IEC 61000-4-5、IEC 61083-1、IEC 61180-1:1992、IEC 61643-1、IEC 61643-l1:2011、ITU-T K.44:2011、ITU-T K.55、ITU-T K.82、ITU-T 0.9:1999;
——第3章列出的术语和定义修改如下:
● 修改了“最大中断电压”“电涌保护器”“限压”“限流”“不可自恢复的限流”“可自恢复限流”“自恢复限流”“限压型SPD”“电压开关型SPD”“冲击耐受能力”的定义;
● 增加了“总放电电流”“电涌(电信)”“标称放电电流”“额定电涌电流”“冲击放电电流”的定义;
——第4章修改了“4.1 使用条件”中的“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增加了“4.1.2 特殊的使用条件”,修改了“4.2 测试温度和测试湿度”,修改了“4.3 SPD测试”的部分内容;
——第5章增加了“5.1.1 标识和编制文件”的内容,完善了“5.1.2 标志”的要求,修改了“5.2.1.1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的要求,将“5.3.4 防止触电”修改为“防直接接触”,将“5.3.5 防火”修改为“阻燃”,将“5.4.1 耐高温和高湿度的能力”修改为“高温高湿度耐受能力”;
——第6章的修改如下:
● 在“6.1 标志”试验中,增加了浓度不低于85%的正己烷可作为试剂;
● 在“6.2.1 限压试验”中,增加了试验电压的允差,纹波、频率的指标要求,规定了共模试验的强制性和差模试验的可选性。修改了“6.2.1.2 绝缘电阻”“6.2.1.3 冲击限制电压”“6.2.1.4 冲击复位时间”“6.2.1.5 交流耐受试验”“6.2.1.7 过载故障模式”的试验内容。增加了“6.2.1.6.1 多端子SPD的附加试验”。修改了表3的内容;
● 在“6.2.2 限流试验”中,增加了在直流和交直流下的测量要求;
● 在“6.2.3 传输特性试验”中,修改了“纵向平衡试验”和“误码率(BER)”的试验内容;
● 在“6.3 机械特性试验”中,将“6.3.4 防止触电”和“6.3.5 防火试验”分别修改为“6.3.4 防直接接触”和“6.3.5 阻燃试验”;
● 在“6.4 环境试验”中,将“6.4.1 耐高温和高湿度的试验”修改为“高温高湿度耐受试验”,并规定了试验温度和湿度的允差范围;
——将“6.5 验收试验”修改为第7章;
——增加了图16“有公共电流通路的多端子SPD的示例”;
——删除了附录B的内容,增加了附录B(空缺)、附录C(空缺),附录D,附录E,附录F和附录G。
本部分为等同采用IEC 61643-21:2012《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 17627.1-1998 低压电器设备的高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定义、试验和程序要求(IEC 61180-1-1992,MOD)。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1)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防雷中心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贵阳高新益舸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雷迅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深圳市盾牌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
深圳市铁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魏德米勒电联接(上海)有限公司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西安神电电器有限公司
上海联电实业有限公司
德和盛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突破电气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歧斌 程文怡 颜沧苇 费自豪 张锦旸 黄勇 赵洋 赵新华 徐祝勤 雷成勇 孟奇 王新霞 郭亚平 戴传友 刘丽萍 何亨文 陶俊 刘振良 倪向宇 王炯祺 吴蕴岭 杨建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8802.21-2004。
引 言
引 言
本部分旨在确定用于保护电信和信号系统(如低压数据回路、音频电路和报警电路)的电涌保护器(SPD)的要求。电信和信号系统可能会直接或通过感应而遭受雷电和电力线路故障的影响,致使系统承受足以造成损坏的过电压或过电流或者两者同时作用。电涌保护器(SPD)就是防止系统免遭由于雷电和电力线路故障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作用的一种保护装置。本部分描述了试验项目和要求,根据这些试验和要求建立了对SPD进行试验和确定其性能的方法。
本部分中的SPD包括仅有过电压保护功能的元件和过电压过电流组合的保护元件。仅有过电流保护元件的SPD不是本标准的内容,但附录A中包含了仅含有限流保护元件的SPD。
一个SPD可以由几个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元件组成,但所有SPD的试验是以“黑箱”为基础,即,以SPD的端子数确定其试验程序,而不是由SPD内部的保护元器件数量决定。在1.2中给出了SPD的结构示意图。对于多路的SPD,每一路可以单独地进行试验,也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对所有线路进行试验。
本部分的试验条件和试验要求的范围很宽,在使用时由用户自主决定。但1.3中给出了本部分中有关各类SPD的要求。本部分是一个性能标准,只对SPD能力提出要求,有关故障率及其解释由用户考虑。关于SPD的选用原则将包括在GB/T 18802.22中。
如果SPD是一个单元件器件,则它须满足有关标准以及本部分的要求。
1 总 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169.1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IEC 60695-2-1/1:2000,IDT)
GB/T 14733.2-2008 电信术语 传输线和波导[IEC 60050(726):1982,IDT]
GB/T 14733.7-2008 电信术语 振荡、信号和相关器件[IEC 60050(702):1992,IDT]
GB/T 18802.22-2008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2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选择和使用导则(IEC 61643-22:2004,IDT)
IEC 60060-1:1989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试验要求(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s-Part 1:General definitions and test requirements)
IEC 60068-2-30:1980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第2部分: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Environmental testing-Part 2:Tests-Test Db and guidance:Dampheat,cyclic(12+12—hour cycle)]
IEC 60529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Degrees of protection provided by enclosures(IPcode)]
IEC 60950-1:1999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Safe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IEC 60999-1 连接器件 铜导线 螺纹型和无螺纹型夹紧件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0.2mm2到35mm2导线用夹紧件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Connecting devices-Electrical copper conductors-Safety requirements forscrew-type and screwless-type clamping units-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particularrequirements for clamping units for conductors from 0.2mm2 up to 35mm2(included)]
IEC 61000-4-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Part 4:Testing and measurementtechniques-Section 5-Surge immunity test]
IEC 61083-1 高电压冲击测量仪器和软件 第1部分:对仪器的要求(Digital recorders for mea-surementsin high voltage impulse tests-Part 1:Requirements for digital recorders)
IEC 61180-1:1992 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定义和试验要求(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s for low-voltage equipment-Part 1:Definitions,test and procedure requirements)
IEC 61643-1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connected to low-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Part 1: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IEC 61643-11:2011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1部分: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connected to low-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systems—Part 1: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ITU-T K.44:2011 对于暴露在过压和过流状态中的通信设备的抵抗力测试 基本建议(Resistibility tests f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exposed to overvoltages and overcurrents—Basic Recommendation)
ITU-T K.55 IDC终端的过电压和过电流要求[Overvoltage and overcurrent requirements for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s(IDC)terminations]
ITU-T K.82 具有测试端口或SPD接点的终端模型的过电压和过电流要求(Characteristics and ratings of solid-state,self-restoringovercurrent protector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installations)
ITU-T 0.9:1999 评价对地不平衡度的测量装置
3 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型号 model number
在SPD上及其文件中用于识别SPD的代码。
3.2
优选值 preferred values
供各项试验优先选用的参数值。优选值的意义在于使用这些参数值促进了一致性和提供了在各种保护器件之间进行比较的手段。这些优选值也为使用电信和信号网络电涌保护器的用户和制造商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共同的工程语言。但对于特殊用途,可要求使用不同于表中所列的优选值。
3.3
过载故障模式 overstressed fault mode
模式1 SPD的电压限制部分已断开,电压限制功能不再存在,但是线路仍可运行;
模式2 SPD的电压限制部分已被SPD内部一个很小的阻抗所短路,线路不可运行,但是设备仍受到一个短路电路的保护;
模式3 SPD的电压限制部分网络侧内部开路,线路不运行,但是设备仍然受到开路保护。
3.4
保护 protection
阻止过强的干扰电能量穿过所设计的接口的方法和措施。
3.5
电流响应时间 current response time
在特定的电流和特定的温度下电流限制元件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3.6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maximum continuous operating voltage
Uc
可连续施加在SPD端子上,且不致引起SPD传输特性降低的最大电压(直流或交流有效值)。
3.7
最大中断电压 maximum interruption voltage
可施加在SPD电流限制元件上,且不致引起SPD特性降低的最大电压(直流或交流有效值)。该电压可等于或高于SPD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取决于SPD内部电流限制元件的配置。
3.8
电涌保护器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SPD
当由电涌引起的电压超过预定的电压水平时,用于限制指定端口电压的器件。
注1:可包含辅助功能,如限制终端电流的电流限制功能。
注2:通常,保护电路中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的电压限制元件。
注3:电涌保护器(SPD)是一个具有连线端子连接到电路导体的完整装配。
3.9
电压限制 voltage limiting
SPD降低所有超过预定电压值的一种功能。
3.10
电流限制 current limiting
SPD降低超过预定电流值的一种功能,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电流限制元件。
3.11
总放电电流ITotal total discharge current ITotal
在总放电电流试验中,流过多端子SPD接地端(公共端子C)的电流。
注:也称之为“总电涌电流”。
3.12
可人工恢复电流限制 resettable current limiting
SPD在动作后可人工恢复电流限制的功能。
3.13
可自恢复电流限制 self-resettable current limiting
在干扰电流消失后,SPD能自动恢复电流限制的功能。
3.14
限压型SPD voltage clamping type SPD
这种SPD在无电涌出现时呈高阻抗,当电涌电压超过其阈值水平时,其阻抗会随着电流增大而不断降低。
注:电压限制型SPD常用元件有:压敏电阻(如MOV)和雪崩击穿二极管(ABD)。
3.15
电压开关型SPD voltage switching type SPD
这种SPD在无电涌出现时呈高阻抗,当电涌电压超过其阈值水平时,其突变为极低阻抗。
注:电压开关型SPD常用元件有: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GDT)、电涌抑制晶闸管(TSS)。
3.16
电压保护水平 voltage protection level
Up
表征一个SPD限制其两端电压的特性参数。该电压值大于冲击限制电压的最大实测值,由制造商确定。
3.17
多级SPD multi-stage SPD
具有不止一个电压限制元件的SPD。这些电压限制元件可以是被一系列元件在电气上分离开,也可以不是。这些电压限制元件可以是开关型的,也可以是限压型的。
3.18
盲点 blind spot
高于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但可引起SPD不完全动作的工作点。所谓SPD的不完全动作是指一个多级SPD在冲击试验时不是所有各级都能动作。这可造成SPD中的一些元件遭受过载。
3.19
交流耐受能力 a.c.durability
表征SPD容许通过规定幅值的交流电流,并耐受规定次数的特性。
3.20
冲击耐受能力 impulse durability
表征SPD容许通过规定波形、峰值和次数的冲击电流的特性。
3.21
电流恢复时间 current reset time
一个自恢复电流限制器恢复到正常或静止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3.22
额定电流 rated current
一个电流限制型SPD在不引起电流限制元件的阻抗产生变化的能持续流过的最大电流。
注:这也适用于线性串联元件。
3.23
绝缘电阻 insulation resistance
SPD指定的端子之间施加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时呈现的电阻。
3.24
回波损耗 return loss
反射系数倒数的模,一般以分贝(dB)来表示。
注:当阻抗可以确定时,回波损耗(单位:dB)由下式给出:
20lgMOD[(Z1+Z2)/(Z1-Z2)]
式中:
Z1——不连续处之前的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或源的阻抗;
Z2——不连续处之后的阻抗或从源和负荷之间的结合处看进去的负荷阻抗(GB/T 14733.7-2008)。
3.25
误码率 bit error ratio;BER
在给定时间间隔内,误码数与所传递的总码数之比。
3.26
插入损耗 insertion loss
由于在传输系统中插入一个SPD所引起的损耗。它是在SPD插入前传递到后面的系统部分的功率与SPD插入后传递到同一部分的功率之比。插入损耗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GB/T 14733.2-2008)。
3.27
近端串扰(NEXT) near-end crosstalk
串扰在被干扰的通道中传输,其方向与该通道中电流传输的方向相反。被干扰通道的端部基本上靠近产生干扰的通道的激励端,或与之重合。
3.28
纵向平衡(模拟音频电路) longitudinal balance(analogue voice frequency circuits)
组成一个线对的两根导线在电气上的对地对称。
3.29
纵向平衡(数据传输) longitudinal balance(date transmission)
一平衡电路中两个及两个以上导线的对地(或公共点)阻抗相似性的量度。该术语用来表示对共模干扰的敏感度。
3.30
纵向平衡(通信和控制电缆) longitudinal balance(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cables)
骚扰的对地共模电压(纵向的)Vs(r.m.s.)与受试SPD的合成差模电压(金属线的)Vm(r.m.s.)之比,以分贝(dB)来表示。
注:以dB表示的纵向平衡值由下式给出:20lg(Vs/Vm),式中的Vs和Vm是以同一频率测量的。
3.31
纵向平衡(电信) longitudinal balance(telecommunications)
骚扰的共模电压(纵向的)Vs与受试SPD的合成差模电压(金属线的)Vm之比,以分贝(dB)来表示。
3.32
电涌(电信) surge(telecommunications)
从外部电源耦合在电信线路上的暂时的过电压或过电流,或两者兼有。
注1:典型的电源是雷电和AC/DC电力系统。
注2:电气耦合有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电场、磁场、电磁场、传导。
3.33
标称放电电流 nominal discharge current
In
流过SPD具有8/20波形电流的峰值。
3.34
额定电涌电流 rated surge current
ISM
流过SPD具有规定波形冲击电流的最大值。
3.35
冲击放电电流 impulse discharge current
Iimp
流过SPD具有10/350波形放电电流的峰值。
4 使用条件和测试条件
5 要 求
6 型式试验
7 验收试验
7 验收试验
验收试验按制造商和用户之间的协议进行。
说明:
O、O1、O2——示波器;
E、E1、E2——直流或交流电压源;
G——冲击发生器;
IE——隔离单元;
Rs、Rs1、Rs2——无感电源电阻;
D、D1、D2——用于直流电源的二极管,用于交流电源的去耦元件;
V——电压限制元件;
V、I——电压限制元件或电压限制元件与电流限制元件的组合;
X1、X2——线路端子;
Y1、Y2——被保护的线路端子;
C——公共端子。
图2 冲击复位时间的试验电路
说明:
A,A1,A2——电流表;
E——交流电压源;
Rs,Rs1,Rs2——无感电源电阻;
V——电压限制元件;
V,I——电压限制元件或电压限制元件与电流限制元件的组合;
X1,X2——线路端子;
Y1,Y2——被保护的线路端子;
C——公共端子。
图3 交流耐受试验和过载故障模式的试验电路
说明:
O,O1,O2——示波器,用于冲击耐受试验期间监视Up;
G——冲击发生器;
CD——分流元件;
V——电压限制元件;
V,I——电压限制元件或电压限制元件与电流限制元件的组合;
X1,X2——线路端子;
Y1,Y2——被保护的线路端子;
C——公共端子。
图4 冲击耐受试验和过载故障模式的试验电路
说明:
A,A1,A2——电流表;
E,E1,E2——交流电压源;
Rs,Rs1,Rs2——无感电源电阻;
V,I——电压限制元件或电压限制元件与电流限制元件的组合;
X1,X2——线路端子;
Y1,Y2——被保护的线路端子;
C——公共端子。
图5 检验额定电流、串联电阻、响应时间、电流恢复时间、最大中断电压和动作负载的试验电路
说明:
A,A1,A2——电流表;
E——交流电压源;
Rs,Rs1,Rs2——无感电源电阻;
V,I——电压限制元件或电压限制元件与电流限制元件的组合;
X1,X2——线路端子;
Y1,Y2——被保护的线路端子;
C——公共端子。
图6 交流耐受试验电路
说明:
O,O1,O2——示波器;
G——冲击发生器;
V,I——电压限制元件或电压限制元件与电流限制元件的组合;
X1,X2——线路端子;
Y1,Y2——被保护的线路端子;
C——公共端子。
图7 冲击耐受试验电路
说明:
Vs——干扰共模电压(纵向的);
Vm——差模电压(导线间);
Z1,Z2——终端阻抗;
V——电压限制元件;
V,I——电压限制元件或电压限制元件与电流限制元件的组合;
X1,X2——线路端子;
Y1,Y2——被保护的线路端子;
C——公共端子。
图10 纵向平衡试验电路
说明:
T——BER检测器;
V——电压限制元件;
V,I——电压限制元件或电压限制元件与电流限制元件的组合;
X1,X2——线路端子;
Y1,Y2——被保护的线路端子;
C——公共端子。
图11 检验误码率的试验电路
说明:
E,E1,E2——直流或交流电压源;
Rs,Rs1,Rs2——无感电源电阻;
V——电压限制元件;
V,I——电压限制元件或电压限制元件与电流限制元件的组合;
X1,X2——线路端子;
Y1,Y2——被保护的线路端子;
C——公共端子。
图13 高温/高湿度耐受试验和环境循环试验电路
附录A 只带有电流限制元件的保护器件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只带有电流限制元件的保护器件
图A.1显示了只带有电流限制元件的保护器件的结构。应按5.2.2中适用的要求对这种器件进行试验。按6.2.2试验时所用的电压源的电压应小于或等于制造商规定的最大中断电压。视其应用情况,电流保护器件也应按6.3进行试验和按6.2.3选择试验。
说明:
I——电流限值元件;
X1,X2——线路端子;
Y1,Y2——被保护的线路端子;
C——公共端子。
图A.1 只带有电流限值元件的保护器件的结构
附录B
附 录 B
空缺
附录C
附 录 C
空缺
附录D 测量精度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测量精度
IEC 61083-1规定了模拟式和数字式的脉冲记录仪器,如带探针的数字示波器。模拟式记录器的上升时间应比信号上升时间快5倍,以确保在所显示的上升时间中,偏差小于2%。数字式记录器的采样时间至少为30/TX,其中TX是所需测量的时间间隔。在只要求冲击参数被分析的试验中,推荐使用额定分辨率为全偏差的0.4%(即2-8的全偏差)或精度更高的仪器。在相关需要比对记录结果的测试中,应使用额定分辨率为全偏差的0.2%(即2-9的全偏差)或精度更高的仪器。IEC 61083-1也提出了某些特定波形的额外精度参数。
附录E 允通电流Ip的测定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允通电流Ip的测定
测定SPD输出端的最大允通电流Ip时,其输入端需接受从表3选择的规定冲击测试。应测量短路的输出电流波形(图E.1到E.6),如果所测得的波形与表3给出波形一致,则Ip值即为测得电流的峰值。如果所测得的波形偏离表3中的指定波形,则假设从图1 b)到图1 f),所测得的最大电流即相当于Ip。在图l a)中,Ip等于发生器的短路电流。要得到一个配合的准确计算,有必要使用允通能量(LTE)方法(见GB/T 18802.12条款F.5或IEC 62305-4条款C.4)。
允通电流Ip的测定用来计算SPD的配合性(见GB/T 18802.22图E.1)。
如果规定了多个测试脉冲,应在每个测试冲击中显示Up和Ip的最大值。根据SPD的类型(见1.2)来选择以下a)、b)或c)试验。
a) 测试脉冲的非对称性以确定差模Ip(见图E.1),在SPD的输入端施加测试脉冲。
b) 测试脉冲的非对称性以确定共模Ip(见图E.2),在SPD的输入端施加测试脉冲。
c) 测试脉冲的对称性以确定差模Ip(见图E.3),在SPD的输入端用均流器(1:2)施加测试脉冲。
d) 测试脉冲的非对称性以确定差模Ip(见图E.4),在SPD的输入端施加测试脉冲。
e) 测试脉冲的对称性以确定共模Ip(见图E.2),在SPD的输入端用均流器(1:2)施加测试脉冲。
f) 测试脉冲的对称性以确定差模Ip(见图E,3),在SPD的输入端用均流器(1:n)施加测试脉冲。
附录F 测量Up的基本电路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测量Up的基本电路
注1:XA和XB为冲击电流发生器的连接端,它们依次连接到由端子X1,X2到端子Xn的端子对。
注2:YA和YB连接到与测试的X端子对相对应的Y端子对来测量Up。
注3:可能连接到C端子来进行ITU-T的试验设置。
图F.1 图1中SPD的差模Up测量
附录G 电信系统的特别抵抗性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电信系统的特别抵抗性
当无法安装总线SPD,或者无法实现总线SPD和电信系统的连接时,就要求特别的抵抗性。
例如,ITU-T K.44要求一个开路电压为13kV,短路电流为325A的B2类的冲击。
参 考 文 献
参 考 文 献
[1] IEC 60060-2:1994, 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s--Part 2:Measuring systems
[2] IEC 60068-1:1988, Environmental testing--Part 1:General and guidance
[3] IEC 60068-2-38:1974, Environmental testing--Part 2:Tests--Test Z/AD: Composite temperature/humidity cyclic test
[4] IEC 60364-5-51:2005,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of buildings--Part 5-51:Selection and erec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Common rules
[5] IEC 60664-1,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 equipment within low-voltage systems--Part 1:Principles, requirements and tests
[6] IEC 60664-2-1:2011,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 equipment within low-voltage systems Part 2-1:Application guide--Expla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EC 60664 series,dimensioning examples and dielectric testing
[7] IEC 60721-3-3:1994,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Part 3:Classification of groups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their severities--Section 3:Stationary use at weatherprotected locations
[8] IEC 61180-1, 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s for low-voltage equipment--Part 1- Definitions, test and procedure requirements
[9] IEC 61643-12, Low-voltage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art 12: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connected to low-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s
[10] IEC 62305-4,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Part 4: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systems within structures
[11] ISO/IEC 11801: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abling for customer premises
[12] IEEE C62.36:1994, IEEE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Surge Protectors Used in Low-Volt-age Data, Communications, and Signaling Circuits(ANSI)
[13] IEEE C62.64:1997, IEEE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Surge Protectors Used in Low-Volt-age Data, Communications, and Signaling
[14] ITU-T Recommendation K. 12:1995, Characteristics of gas discharge tub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installations
[15] ITU-T Recommendation K. 20:1996, Resistibility of telecommunication switching equipment to overvoltages and overcurrents
[16] ITU-T Recommendation K.21:1996, Resistibility of subscriber's terminals to overvoltages and overcurrents
[17] ITU-T Recommendation K.28:1993, Characteristics of semi-conductor arrester assembli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installations
[18] ITU-T Recommendation K.30:1993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thermistors
[19] ITU-T Recommendation K.45:2008, Resistibility of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installed in the access and trunk networks to overvoltages and overcurr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