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流信息采集与存储 GB/T 29192-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交通流信息采集与存储
Urban traffic flow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storage
GB/T 29192-2012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实施日期:2013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越、周为钢、金相东、唐晓东、吴伟、柳展、陈才君、徐建军、刘颖、隋媛。
1 范围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交通流信息参数采集要求与信息存储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对机动车交通流信息的采集、存储以及数据库表设计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312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GB/T 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 18030 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 21381-2008 交通管理地理信息实体标识编码规则 城市道路
GA 17.6-2003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信息代码 第6部分:道路路口、路段类型代码
JT/T 132-2003 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交通流 traffic flow
机动车在道路上连续行驶形成的车流。
3.2
采样周期 sampling period
T
某一采样点相邻两次实测之间的时间间隔。
式中:
tn 1——某采样点的第n+1个时间记录;
tn——该采样点的第n个时间记录。
3.3
误差率 ratio of error
E
某采样点在采集过程中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的绝对值与被测量真值之比。
式中:
Ot——被测量真值;
Or——测量结果。
3.4
延迟 delay
D
交通流信息由采样点设备传输到中心数据库进行存储所需要的间隔时间。
式中:
ts 1——存储端采集到交通流信息的时间;
ts——采样点设备发送交通流信息的时间。
3.5
延迟率 ratio of delay
Rd
延迟时间与采样周期之比。
式中:
D——延迟时间;
T——采样周期。
3.6
车流量 traffic volume
F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横断面的车辆数,单位为辆/小时。
3.7
车道空间占有率 roadway ratio of occupancy
Rs
某一瞬时,单位长度路段上行驶的车辆总长占该路段长度的百分比。车道空间占有率用Rs表示。
式中:
li——行驶的个体车辆长度;
L——某一指定路段的长度。
3.8
平均行程时间 average travel time
T
采样周期内,通过某一路段所有车辆的行程时间总和与车辆数的比值,单位为秒(s)。
式中:
Ti——采样周期内,通过某一路段每辆车的行程时间;
n——采样周期内,通过某一路段车辆的总数。
3.9
平均行车速度 average vehicle speed
V
采样周期内,车辆通过某一路段的平均行驶速度,单位为km/h。
指定路段长度与通过这一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的比值:
式中:
L——某一路段长度;
T——采样周期内,通过某一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
3.10
排队长度 queue length
L
采样周期内,某一车道从队尾停车车辆到路口停车线之间的平均距离,单位为米(m)。
3.11
平均等待时间 waiting time
Tw
采样周期内,车辆从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车线所用的时间,单位为秒(s)。
4 信息采集与信息要求
4 信息采集与信息要求
4.1 信息参数
信息参数主要有车流量、车道空间占有率、平均行程时间、平均行车速度、排队长度和平均等待时间,各参数的具体定义见3.6、3.7、3.8、3.9、3.10和3.11。
4.2 信息参数采集要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信息参数见4.1,其中车流量、车道空间占有率和平均行车速度是必备的。信息参数的采集要求见表1。使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信息参数项进行扩展,扩展的信息参数项的采集误差率和延迟率应不大于20%。
表1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信息参数采集要求
5 信息参数的存储
5 信息参数的存储
5.1 信息参数存储总体结构
本标准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描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信息参数存储的总体结构,包括信息参数的数据子集、数据实体和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UML中的包表示数据子集,类表示数据实体,属性表示数据元素。
信息参数存储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参数存储总体结构
信息参数存储结构包括车道信息存储和基本参数信息存储(见4.1);路口信息被车道信息引用,道路信息被车道信息引用,而区域信息被路口信息引用。
5.2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参数存储结构
根据图1的信息参数存储总体结构关系以及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信息参数的存储结构进行设计,详细如图2所示。
5.3 数据结构
5.3.1 字符表示方法
所有字符采用GB/T 2312中规定的字符。GB/T 2312没有规定的字符,采用GB 18030,其中汉字用2个字节表示,其余字符用1个字节表示。
5.3.2 数据类型含义与表示方法
本标准规定以下数据类型,见表2。
图2 信息参数存储及关联关系
表2 数据类型表
5.3.3 车道编码及存储结构
车道作为交通流信息采集的最小空间单元,其编码方式具体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交叉口车道编码示意图
图4 无交叉口车道编码示意图
在编码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重复编码,仅对进入十字横断面方向的车道进行编码;如图3、图4的箭头所示。其编码的结构组成如图5所示。其中:前13位代表路口编号,其编码规则引用GB/T 21381-2008;无交叉口时,编码中的路口编号为该车道下游路口的编号;后2位表示车道顺序号。车道信息的存储结构详见表3。
图5 车道编码结构示意
表3 车道信息存储表
5.3.4 交通流信息存储
路口信息存储数据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路口信息存储表
道路信息存储数据结构如表5所示。
表5 道路信息存储表
区域信息存储数据结构如表6所示。
表6 区域信息存储表
交通流信息存储数据结构如表7、表8、表9、表10、表11、表12所示。
表7 车流量信息存储表
表8 车道空间占有率信息存储表
表9 平均行程时间信息存储表
表10 平均行车速度信息存储表
表11 排队长度信息存储表
表12 等待时间信息存储表
5.3.5 交通流预测信息存储
交通流预测信息存储数据结构如表13、表14、表15、表16、表17、表18所示。
表13 预测车流量信息存储表
表14 预测车道空间占有率信息存储表
表15 预测平均行程时间信息存储表
表16 预测平均行车速度信息存储表
表17 预测排队长度信息表
表18 预测等待时间信息存储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智能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2] GB/T 20609-2006 交通信息采集 微波交通流检测器
[3] GB/T 20134-2006 道路交通信息采集 事件信息集
[4] 倪本会,刘继泉.交通工程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