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工程主要为办公、实验及科研场所,其中包含六个国家级平台,是一座集办公、实验、科研一体的公共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9393㎡(其中东楼建筑面积:32904㎡,西楼建筑面积:16489㎡),建筑层数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室内外高差最大处)为东楼28.7米,西楼29.2米。基础采用天然基础,西楼局部采用墩基,设计使用年限五十年,抗震设防裂度为六度。
1.10 工程难点、特点及技术措施
1. 本工程体量较大,结构普通,高低错落、线条众多,为将普通公共建筑打造成为质量精品,高支模体系、悬挑模板体系、大跨预应力梁模板体系等的选择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2、本工程悬挑模板及高大模板较多,如何确保模板体系的安全至关重要,采用“基于抗连续倒塌分析的模板支架施工及安全控制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3、如何在予应力大梁张拉时准确监测周边梁柱应力,使预应力张拉处于动态可控,有效控制预应力混凝土大梁裂缝,进行“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期结构实验及数值分析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
1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本工程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采用了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清水混凝土技术三项。
2 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
本工程采用了高效钢筋应用技术中的粗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及预应力施工技术两项。
3 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
本工程的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早拆模板成套技术、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中的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术。
4 安装工程应用技术
安装工程应用技术采用了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电缆安装成套技术(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通讯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测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与评估(系统检测、系统评估)等。
……
5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6 建筑防水新技术7 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8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9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创新技术10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集成创新技术—考虑与结构共同作用的模板支架抗连续倒塌分析及施工关键技术11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集成创新技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期措施研究与应用12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集成创新技术—基于多工况数值模拟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关键技术13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集成创新技术—基于特殊功能要求的国家级实验平台大楼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
187页,编制于2011年。
图2
清水混凝土效果
钢筋直螺纹接头
早拆模板成套技术
图6
采用的止水带和止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