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工程概况
2.1.工程地质概况
重庆****中心体育场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浅丘剥蚀地貌,场地总体走势呈北高南低趋势,场地内有一条宽窄不等的“U”形沟分布于两则山之间,沟走向为北→南向,沟宽40~100m,沟底高程由277.2降至265.3m,两侧山背标高284.7~195.3m,相对高差21m,场地内地形已进行了人工改造,地形有了较大的变化,现场场地较平缓,地面高程265.34~307.76m。
场地内地表大部分为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人工填土沟心位置较厚,斜坡上较薄,地质成份主要是砂岩、泥岩碎石与粘性土组成,场地北东段堆积有生活垃圾,已彻底清除,运至场外,填土结构为中密~密实,局部为稍密,回填时间小于1年。
残坡积粉质粘土覆盖部位主要主要分布在斜坡部位及低洼沟塘底部,原鱼塘、稻田中的淤泥现已清除。
局部点及陡坎处偶有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店组砂质泥岩,砂岩、砂质泥岩与砂岩呈互层状或夹层状,层间结合好,岩质较硬。
整个松散层之下伏泥质砂岩,呈厚层状构、岩质较硬,与砂岩与砂质泥岩呈渐变关系,结合良好。
该场地范围几乎没有地下水。
2.2.基础设计概况
整个建筑物基础形式根据支撑的上部结构形式,荷载的不同分为:①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桩,②看台钢罩棚着地支座普通重力式抗推基础,③承台地基拉梁,④回填土。
大直径挖孔嵌岩桩桩径有1.0~2.85m等几种,桩身长度6~20m,桩顶有桩帽和承台,嵌岩桩嵌岩深度为1d,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
东、西看台罩棚着地基础采用普通重力式抗推基础,南、北方向四角各一个,由于体育场地形呈北高、南低的趋势,而南面支座处基岩强度较低,回填土高,因此,南面支座基础设计高度31.3m,砼量约为4000m3,加大了基础的荷载,并在基础上增加了斜撑锚桩;北面基座地质条件好,主要是开挖岩体,开挖时人工作业,不放炮,保持岩体完整,并将基础与岩体接触部位粗糙处理。
承台地基拉梁基础上的结构构件为底层内墙;防暴沟挖土墙直接置于回填地基上,回填土压实系数≥0.97。
2.3.结构设计概况
体育场看台框架均采用全现浇钢筋砼异形框架结构,所有楼层梁、板及楼梯均为全现浇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沿看台周圈设置了若干条抗震缝将看台框架分为20个区段,供观众出入的室外楼梯及四个圆形人行坡道与立体结构之间也设置了抗震缝,抗震缝缝宽均为100mm,缝两侧均设置双柱、双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