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 139-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terproofing of city bridge decks
CJJ 139-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476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139—2010,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1月8日前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84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桥面防水系统设计、桥面防水系统施工控制、桥面防水质量验收等内容。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技术质量部,邮编100082)。
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化学建筑材料公司苏州防水材料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加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湿克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徐州卧牛山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威达(江苏)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汇城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青岛市润邦化工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华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沈中治 张 捷 朱志远 刘庆仁 赵东松 黄顺禧 陈川宁 朱冬青 韩 光 丁建平 罗 飞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张易谦 程为和 曾宪武 金土元 张 沉 杨 胜 蔡晓明 蒲北辰 袁迎春
1 总 则
1 总 则
1.0.1 为提高城市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工程技术水平,防止桥面水渗入桥梁工程结构,保证桥面防水工程的功能、质量和耐久性能,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基层为混凝土桥面板或整平层的城市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1.0.3 本规程规定了城市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当本规程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4 城市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 术 语
2.0.1 桥面防水系统 waterproof system of bridge deck
由桥面铺装中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或混凝土面层、过渡层、防水层、基层处理剂、混凝土基层及桥面排水口、渗漏管等与防排水有关构造构成的整体。2.0.2 桥面防水层 waterproof layer of bridge deck
在桥面铺装中,起到防止其上桥面水渗入其下桥面结构中的隔水层。2.0.3 基层 base
位于防水层以下且紧贴防水层的结构面层,即混凝土整平层或桥面板顶面。2.0.4 基层处理剂 base paint
为增强防水材料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或为了隔离基层表面以下的水分,在防水层施工前预先涂刷在基层表面上的涂料。2.0.5 基层平整度 base evenness
基层表面的凹凸偏差量,以每单位长度(m)的凹凸差值(mm)表示。2.0.6 基层粗糙度 base coarseness
基层表面不光滑的棱角及其构造的程度,以深度(mm)表示。2.0.7 防水等级 waterproof grade
根据桥梁分类、道路等级、地区环境及防水层使用年限划分的防水级别。2.0.8 防水层使用年限 service life of waterproof layer
桥面防水层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期限。2.0.9 自粘性防水卷材 self-adhesive waterproof sheet
以SBS热塑性弹性体为主、加入其他聚合物改性沥青且本体具有自粘性的防水卷材。2.0.10 胎体增强材料 reinforcement material
用于涂料防水层中作为增强层的材料(如:聚酯无纺布、无碱玻璃纤维等)。2.0.11 过渡层 transition layer
设置于防水层和沥青混凝土铺装面层之间,起粘结、过渡和防止其相互间产生不良反应的结构层。
3 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混凝土桥面铺装内应设防水层。桥面系应有完善的防水、排水系统。
3.0.2 桥面防水工程应根据桥梁的类别、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所在道路等级、防水层使用年限划分为两个防水等级,并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3.0.3 防水层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面层时,防水层应采用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2 当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装面层时,宜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等刚性防水,严禁采用卷材防水。3.0.4 防水卷材及防水涂料的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JC/T 974及《道桥用防水涂料》JC/T 975的要求。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适用范围应符合表3.0.4的要求。
3.0.5 防水材料的选用应满足施工环境的条件和工艺的可操作性要求。
3.0.6 桥梁防水工程使用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 18445的要求。
3.0.7 桥梁防水工程使用的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JC/T 1018的要求。
3.0.8 桥梁防水工程使用的砂浆、混凝土防水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 474的要求。
3.0.9 桥面防水工程应按施工工序进行检验,每一工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
3.0.10 桥面防水工程必须由有防水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3.0.11 防水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应对材料性能进行复测,严禁工程中使用不合格产品。
3.0.12 桥面防水系统应建立管理、维修、养护制度,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 99、《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的要求定期检查。
4 桥面防水系统设计
5 桥面防水系统施工控制
6 桥面防水质量验收
附录A 粗糙度检测方法
附录A 粗糙度检测方法
A.0.1 粗糙度检测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300mm直尺;
2 容器:容器空腔容积为25000mm3~35000mm3;
3 粒径0.2mm~0.5mm的干燥石英砂。A.0.2 粗糙度检测方法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利用已知容积的容器装满干燥石英砂。以得到石英砂的体积V(mm3);
2 将石英砂均匀摊铺在试验部位呈圆形斑状(基面混凝土上凹坑填满细砂为止);
3 用直尺测量摊铺的最大直径d(mm);
4 按下式计算粗糙度Rt(mm)。粗糙度、石英砂体积与最大直径对应关系应符合附表A.0.2的规定。
附录B 粘结强度检测方法
附录B 粘结强度检测方法
B.0.1 基层处理剂与基面粘结强度、卷材及涂料防水层与基面粘结强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拉拔仪,精度为0.01kN;
2 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测点宜粘结3个40mm×40mm拉伸头,间距大于400mm,一个做拉拔试验,另两个备用;
2)待达到粘结强度后,将被测防水层沿拉伸头切开;
3)将拉伸头与拉拔仪连接;
4)量测防水层表面温度;
5)匀速拉拔,记录粘结破坏时的荷载及破坏位置;
6)破坏位置为非防水层表层时,利用备用试件补充试验;
7)检测完成后应对检测部位进行修补。B.0.2 防水层与沥青混凝土层粘结强度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拉拔仪和内部尺寸为100mm×100mm×100mm的可拆卸钢模。
2 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区防水层上,安置可拆卸钢模,将1kg重温度为160℃工程用沥青混凝土倒入可拆卸钢模内,即用5kg的钢锤,冲击75次,控制沥青混凝土高度为40mm,4h后拆模,然后在沥青混凝土上分别粘结100mm×100mm拉拔头,涂胶应均匀饱满,粘结牢固;
2)待达到粘结强度后,将被测防水层沿拉伸头切开;
3)将拉拔仪调整距离、放置平稳,然后小心将拉伸头与拉拔仪连接;
4)量测防水层表面温度;
5)匀速拉拔,记录粘结破坏时的荷载及破坏位置;
6)破坏位置为非防水层表层时,利用备用试件补充试验;
7)检测完成后应对检测部位进行修补。
附录C 抗剪强度试验检测方法
附录C 抗剪强度试验检测方法
C.0.1 抗剪强度检测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抗剪仪;
2 内部尺寸为100mm×100mm×100mm的可拆卸钢模。C.0.2 检测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在测区防水层上安置内部尺寸为100mm×100mm×100mm的可拆卸钢模,将1kg重温度为160℃工程用沥青混凝土倒入钢模内,即用5kg的钢锤,冲击75次,控制沥青混凝土高度为40mm,4h后拆模;
2 待达到粘结强度后,将被测层(基层处理剂、卷材或涂料)沿拉伸头切开;
3 将抗剪仪放置平稳,然后小心将推头与沥青混凝土对齐,推头底部不与防水层接触;
4 测量防水层表面温度;
5 匀速推移,记录剪切破坏时的荷载及破坏位置;
6 破坏位置为非防水层表层时,利用备用试件补充试验;
7 检测完成后需对检测部位进行修补。
本规程用词说明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土工合成材料 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8
2 《土工合成材料 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9
3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GB/T 18369
4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 18445
5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 99
6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7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
8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 474
9 《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JC/T 974
10 《道桥用防水涂料》JC/T 975
11 《道桥嵌缝用密封胶》JC/T 976
12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JC/T 1018
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 139—2010
条文说明
制订说明
《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39—201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1月8日以476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收集了国内目前常用的一些桥面防水材料的企业标准,调查了解了国内、国外(德国、美国、瑞典等国家)桥面防水工程的设计情况。编制组对常用的一些桥面防水材料的拉伸性能、耐热性能、低温性能、抗渗性能、抗硌破性能、抗剪性能和人工老化性能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对桥面防水材料的实际使用环境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北京市的一些在施工程,进行了防水层施工过程和桥面防水体系的工作实验和理论分析。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1 总 则
1 总 则
1.0.2 本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为以水泥混凝土为防水基层的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由于钢桥面板基面上均进行防腐处理,铺装面层也采用特殊的环氧沥青混凝土等材料,其防水有特殊的措施,应进行专门的研究,故不包括在本规程以内。另外,关于桥面养护方面的要求在现行的相关国家规范中已有详细规定,故本规程不再对桥面养护方面另行规定。
2 术 语
2 术 语
本章所用术语是本规程中出现的、具有专业性内容的词语。
术语的解释是参考了我国现有的标准、规范、规程的定义,同时结合本规程的具体特点作了修改和补充。2.0.5 基层平整度
本术语是参考现行标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88第7.3.21条定义的。2.0.6 基层粗糙度
本术语是参考现行标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88第7.3.22条定义的。2.0.8 防水层使用年限
本术语是参考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第2.0.1条定义的。2.0.9 自粘性防水卷材
本术语是参考现行标准《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JC/T974—2005第3.1条定义的。2.0.10 胎体增强材料
本术语是参考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中第2.0.19条关于胎体增强材料的定义、考虑道桥工程需求的特点定义的。
3 基本规定
3 基本规定
3.0.1 关于桥面防水层的设置问题,原《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规定桥面主梁负弯矩区应设置桥面防水,其他部位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及防水性水泥混凝土下都可不设防水层。通过国内30年至40年的工程经验,特别是近10年至20年来大量的旧桥维修加固经验总结,逐步认识到混凝土桥梁的破坏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碳化、氯离子化、碱含量和活性骨料引起的碱集料反应,以及混凝土的冻胀破坏等引起的,且都是与水密切相关的,故桥面防水及防水层的设置对桥梁耐久性起到重要的作用。现行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已明确规定桥面铺装应设防水层。故本规程将本条列为强制性条文。
此外,在城市桥梁设计相关规范中,对桥面铺装的类型和构造都有明确规定,对桥面防水和排水系统构造也有详细规定,都应参照执行。所以本规定没有另外作出规定。3.0.2 关于特大桥、大桥的定义应符合现行城市桥梁行业标准的规定。
关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定义应符合现行城市道路行业标准的规定。
防水层使用年限是参考了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第3.0.1条的规定,并考虑到桥面防水层与屋面防水层在使用条件上的区别,同时借鉴北京市二环路、三环路、京石路、京哈路等工程大修的周期及桥面防水层的使用经验,综合经济原则将桥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和Ⅱ级防水层的使用年限分别规定为15年和10年。3.0.3 在车辆、人群荷载及温度力的作用下,桥面铺装及其中的防水层需要随桥面结构一起承受弯曲及拉、压变形,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可以较好地适应结构的变形,故规程规定了对于沥青混凝土铺装面层,防水层应采用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对于桥面铺装面层为水泥混凝土时。若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则犹如在刚性面层下形成夹层,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铺装容易被破坏,所以禁止采用卷材防水。对于水泥混凝土铺装的防水,目前国内外尚无较成熟的防水材料,常用的是刚性防水材料,如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等。3.0.4 根据行业标准《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JC/T 974—2005和《道桥用防水涂料》JC/T 975—2005中三种防水卷材和三种防水涂料的通用性能和应有性能,规定了上述材料的适用范围。由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其低温柔性优于APP(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故在寒冷地区宜首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对于APP(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其低温柔性可达—15℃,考虑到一些工程的客观条件,故寒冷地区也可使用。
条文中对环境温度分区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 60附录B中的“全国气温分区图”定义的。3.0.10 由于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桥面防水效果起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桥面防水工程应由防水专业队伍施工。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并应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防水保温施工资质的相关规定。
3.0.12 桥面防水系统是桥面系统的一部分,所以为保持各部位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执行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 99及《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的相关规定,加强养护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4 桥面防水系统设计
5 桥面防水系统施工控制
6 桥面防水质量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