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 14886-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road traffic signal setting and installation
GB 14886-2016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13日
实施日期:2017年07月01日
前 言
本标准的4.3.1、6.1.1、6.1.2、6.1.3、7.1.7、7.5.3、8.4.3、8.4.4、9.1.1、9.3.1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 14886-2006《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与GB 14886-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本标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6年版的第2章);
——删除了机动车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等定义;修改当最小汽车(PCU)为缩略语,增加缩略语LED、BRT;增加了安全停车视距三角形、可变导向车道、潮汐车道、行人过街安全岛和行人二次过街的定义(见第3章,2006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信号灯设置一般规定,包括信号灯设置与安装的基本要求、信号灯选型要求和显示要求等(见第4章和附录A);增加了机动车信号灯和方向指示信号灯黄灯时长、闪光显示信号灯黄闪信号频率和人行横道信号灯绿闪信号频率的要求(见4.3.4,4.3.5);
——修改了信号灯设置的路口类型条件(见5.1.1,2006年版的4.2);
——修改了信号灯设置的综合条件(见5.1.4,2006年版的4.10);
——修改7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车道信号灯的设置条件(见5.1.5、5.1.6、5.2.1、5.2.2,2006年版的4.4、4.5、4.7和4.11);
——增加了道口和匝道的信号灯设置条件(见5.1.8和5.3);
——修改信号灯的组合形式,将原有的7种信号灯排列用序修改为2种常规组合和3种特殊组合(见6.1.2的表5和6.1.3的表6,2006年版的表3);
——增加了机动车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和匝道信号灯组合形式的设置条件(见6.1.4、6.1.5、6.1.5、6.1.7、6.2、6.3和附录C)。增加了信号优先控制的专用信号灯设置条件(见6.1.6);
——增加了设置多个信号灯组合及信号灯与注惫信号灯标志配套使用的要求(见7.1.2和7.1.5);
——增加了信号灯组合、车道信号灯的安装数量要求(见7.3.2、7.3.3、7.3.4和7.3.5);
——修改了机动车信号灯和方向指示信号灯安装位置和数量要求(见7.4.1.1、7.4.1.2和附录F,2006年版的7.3.1、7.3.2和附录E);
——增加了T型交叉口、匝道的信号灯设置位置要求(见7.4.1.3、7.4.1.8);
——修改左弯待转区信号灯和机动车导流岛的信号灯的设置方式(见7.4.1.6和7.4.1.7,2006年版的7.3.5和7.3.6);
——修改了非机动车信号灯安装高度要求,采用悬臂式安装时,可与指导机动车通行的信号灯高度不同(见7.4.2.2的b),2006年版的7.4.2);
——修改了人行横道信号灯和车道信号灯的安装位置要求,增加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灯设置条件(见7.4.3、7.4.4和附录F9,2006年版的7.5、7.6和附录E);
——修改了机动车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和车道信号灯的安装高度要求(见7.5.1和7.5.4,2006年版的7.10.1和7.10.4);
——修改章节顺序,将信号灯安装方式、信号灯安装方位两章修改至第7章中(见7.2和7.6,2006年版第5章和第8章);
——修改地下电缆线埋置深度要求(见9.3.3,2006年版的10.2.4);
——修改手井的深度要求(见9.3.5,2006年版的10.2.6);
——修改了规范性附录的信号灯排列顺序,将内容合并至信号灯组合形式(见6.1.2和6.1.3,2006年版的附录C)。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正良 顾金刚 李娅 祖永昶 卢健 王运霞 王建强 付强 邱红桐 林维望 郑国璇 陈大农 沈晖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4886-1994、GB 14886-2006。
1 范 围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条件、信号灯组合形式、信号灯安装、设计和施工资质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安装。其他场所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安装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887 道路交通信号灯
GB/T 1822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
GB/T 31418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GA/T 743-2007 太阳能黄闪信号灯
JTG D 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4 一般规定
4 一般规定
4.1 基本要求
4.1.1 道路交通信号灯(以下简称信号灯)的设置与安装,应确保信号灯能被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年驾驶人和行人清晰观察到。
4.1.2 设置信号灯时,应配套设置相应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技术监控设备。
4.1.3 信号灯超出使用寿命或出现亮度不足、颜色失真和LED点阵缺失等现象影响使用时,应及时更换。
4.2 信号灯选型要求
4.2.1 选择的信号灯应符合GB 14887的各项规定。
4.2.2 信号灯的组合形式应根据指挥对象、控制目标和控制方式等条件综合确定。
4.2.3 停止线与信号灯的距离大于70m或路段限速大于等于60km/h,宜选用发光单元透光面尺寸为Φ400mm的信号灯。
4.3 信号灯显示要求
4.3.1 在设置有方向指示信号灯的路口,方向指示信号灯所指挥的交通流与其他交通流的通行权不应冲突。
4.3.2 信号灯的发光单元有亮灯、闪烁和熄灭三种状态。
4.3.3 信号灯灯色转换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机动车信号灯:红→绿→黄→红,参见附录A的图A.1;
b) 方向指示信号灯:红→绿→黄→红,参见附录A的图A.2,或红→所有灯熄灭→黄→红,参见附录A的图A.3;
c) 掉头信号灯:红→绿→黄→红,参见附录A的图A.4;
d) 非机动车信号灯:红→绿→黄→红,参见附录A的图A.5;
e) 人行横道信号灯:红→绿→绿灯闪烁→红,参见附录A的图A.6;
f) 车道信号灯:红色叉形、绿色向下箭头→纤色叉形,参见附录A的图A.7;
g) 道口信号灯:两个红灯交替闪烁→红灯熄灭→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红灯亮→红灯熄灭→红灯亮,见附录A的图A.8。
4.3.4 机动车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或非机动车信号灯设置的黄灯时长应为3s-5s。
4.3.5 闪光警告信号灯黄闪信号的频率应符合GA/T 743-2007中5.7的要求。行人过街信号的绿闪信号的频率为1次/s-2次/s、其中信号亮暗时间比为1:1,闪烁的次数和时长视具体情况确定。卤钨灯光源的闪光信号频率允外降低,但不得低于30次/min,信号亮暗比不大于1:1。
4.3.6 在盲人通行较为集中的路段,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设置声响提示装置。声响提示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声音信号宜采用电子合成的间歇式声音类型;
b) 声音频率在红灯时为70次/min-80次/min;在持续绿灯时为700次/min-800次/min;在绿闪时,绿灯启亮段发出声音,频率与持续段绿灯相同,在绿灯熄灭段不发出声音;
c) 一个信号灯杆不应安装提示两个方向的声响提示装置;
d) 夜间应降低声音的强度。
5 设置条件
6 信号灯组合形式
7 信号灯安装
8 信号灯杆件
8 信号灯杆件
8.1 灯杆制作
8.1.1 机动车信号灯灯杆
用于指挥机动车通行的信号灯灯杆采用钢质灯杆时,宜采用圆形或多棱形经热镀锌处理的钢管。杆体距地面0.3m~1.0m处应留有穿线孔,并配备防水檐、盖板及固定螺钉。安装灯具处应留有出线孔,并配备橡胶护套、电缆线回水弯挂钩。灯杆顶部应安装塑料或经防腐处理的金属防水管帽,灯杆底部应焊接固定法兰盘,法兰盘与杆体之间应均匀焊接加强筋。
8.1.2 非机动车信号灯灯杆
非机动车信号灯灯杆宜采用圆形热镀锌钢管制作,杆体距地面0.3m~0.8m处应留有穿线孔,其他参考8.1.1的有关规定。
8.1.3 人行横道信号灯灯杆
人行横道信号灯灯杆宜采用圆形热镀锌钢管制作,杆体距地面0.2m~0.5m处应留有穿线孔,其他参考8.1.1的有关规定。
8.2 防腐性能
钢质灯杆、法兰盘、地脚螺栓、螺母、垫片、加强筋等金属构件及悬臂、支撑臂、拉杆、抱箍座、夹板等附件的防腐性能应符合GB/T 18226的规定。
8.3 灯杆的颜色
信号灯灯杆主体宜为灰色或银灰色。
8.4 灯杆的安装
8.4.1 宜采用地锚混凝土式基础。地脚螺栓上端为螺纹,下端为夹角小于600的折弯或其他类似防拔结构,地脚螺栓应焊接在下法兰盘上。
8.4.2 预埋穿线管内径应大于Φ550mm,弯曲角度应大于120°,参见附录H中图H.1。
8.4.3 信号灯杆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8.4.4 信号灯灯杆安装时应保证杆体垂直,倾斜度不得超过±0.5°。
8.5 悬臂、支撑臂、拉杆及固定件
8.5.1 悬臂杆与支撑杆可使用圆形或多棱形的变截面型材制作,悬臂与灯杆连接端宜焊接固定法兰盘,悬臂下应留有进线孔和出线孔。
8.5.2 拉杆宜使用圆钢制作,一端配有可调距离的螺旋扣,直径和长度等根据悬臂长度等确定。
8.5.3 支撑臂可使用抱箍、抱箍座与灯杆连接固定。拉杆与灯杆、拉杆与悬臂、支撑臂与悬臂可使用夹板连接固定。安装时使用的固定螺栓、螺母、垫圈应使用热镀锌件并用弹簧垫圈压紧。
9 电缆线敷设
9 电缆线敷设
9.1 接线要求
9.1.1 每个信号灯发光单元应单独使用一根电缆导线连接到信号机。
9.1.2 信号灯电缆线宜采用地下敷设,每根电缆线应留有余量。
9.1.3 无法采用地下敷设电缆线方式时,采用架空电缆线的敷设方式。
9.2 电缆线选择
9.2.1 电缆线应使用芯线标称面积不小于0.75mm2的铜芯、塑料绝缘、塑料护套或特殊橡胶材料绝缘、护套电缆线。每根电缆线可留有1-4股备用芯线。
9.2.2 同一根电缆线两端应有相同标识。
9.2.3 宜采用绝缘层颜色易于与灯色相对应的芯线以便于安装和维护。若芯线绝缘层同色时,每股芯线的两端应有相同的标识,宜采用数字编号标识。
9.3 地下电缆线敷设
9.3.1 地下敷设的电缆线严禁有接头。
9.3.2 地下电缆线穿线管宜使用公称直径50mm~100mm的内套耐腐衬管的热镀锌钢管或硬质塑料管,一般钢管用于车行道,硬质塑料管用于人行道。穿线管接头处应使用套管固定,并应包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防护层。使用硬质塑料管时,硬质塑料管周围宜包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防护层,每根管口必须严格处理好毛刺。
9.3.3 地下电缆线穿线管的埋置深度为其顶部距路面的距离不小于50cm;若电缆需要穿过车行道路,则埋置深度宜不小于70cm。
9.3.4 地下电缆线穿线管拐弯处或长度超过50m时应设置手井,手井井盖应有交通设施专用标记。
9.3.5 手井的深度应在70cm~90cm,底部应设有渗水孔。手井中的管道口应高于手井底20cm,探出井壁不大于5cm,管道口应封堵,防止雨水、泥沙流入管道或老鼠等进入损坏电缆线。电缆在井中应作盘留。
9.3.6 地下电缆线应避免与通讯、检测器等电缆使用同一管道。
9.4 架空电缆线敷设
9.4.1 架空电缆线净空高度不得低于6m。
9.4.2 架空电缆线应使用钢绞线将电缆线吊起。
9.4.3 架空电缆线在信号机引出处2.5m以下应使用钢质穿线管,穿线管的顶部应有倒U字型回水弯或安装防水出线管帽。
10 设计和施工资质
10 设计和施工资质
10.1 设计资质
10.1.1 灯杆、基础、法兰盘、地脚螺栓、螺母、垫片和加强筋等部件的尺寸、强度等性能指标应根据信号灯安装方式及悬臂长度确定,应由有相关资质单位进行设计。
10.1.2 若采用悬臂、支撑臂、拉杆等结构形式,悬臂、支撑臂、拉杆的尺寸、强度等性能指标应由有相关资质单位进行设计。
10.2 设计资质
信号灯安装的施工单位和人员应具有建筑施工、电力施工等相关资质证书。
附录A 信号灯显示要求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信号灯显示要求
A.1 信号灯灯色转换
信号灯灯色转换如图A.1~图A.8所示。
附录B 换算系数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换算系数
B.1 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
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如表B.1所示。
B.2 转弯车辆与直行车辆的换算系数
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如表B.2所示。
附录C 信号灯组合的选择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信号灯组合的选择
C.1 常规组合1的选择
在左转车辆较少、不需要设置左转相位的路口,或直行和左转车道共用的路口,设置的信号灯应选择常规组合1,如图C.1~图C.3所示。
C.2 常规组合2的选择
在设有左转专用导向车道、且左转车流较大需设置左转相位单独放行的路口,设置的信号灯应选择常规组合2,如图C.4~图C.6所示。
C.3 特殊组合1的选择
在设有右转专用导向车道的路口,需通过控制右转车辆来减少对被放行的车辆、行人的影响时,设置的信号灯宜选择特殊组合1,如图C.7所示。
C.4 特殊组合2的选择
在设有左转和右转专用导向车道、且需要单独放行左转和控制右转车辆的路口,设置的信号灯可选择特殊组合2,如图C.8所示。
C.5 特殊组合3的选择
在全天24小时均采用对左转、直行、右转分别控制的多相位控制方式的路口,设置的信号灯可选择特殊组合3,如图C.9所示。
C.6 信号灯的切换
常规组合2和特殊组合1、特殊组合2的信号灯,在不需要单独控制转向时,方向指示信号灯可熄灭或切换为机动车信号灯。如图C.10所示。
附录D 信号灯安装方式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信号灯安装方式
附录E 信号灯安装数量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信号灯安装数量
信号的的安装数量如图E.1~图E.5所示。
附录F 信号灯安装位置
附录G 信号灯安装方位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信号灯安装方位
信号灯安装方位如图G.1所示。
附录H 信号灯灯杆基础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信号灯灯杆基础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GB 4387-2008 工厂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2] GB 14887-2011 道路交通信号灯
[3] 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4] GB 50220-19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5] GB 50688-2011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8] 李克平译.交通信号控制指南——德国现行规范(RiLSA)E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 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2009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