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毅谈中美经贸磋商:不会利用、影响第三方 更不会以第三方为代价】当地时间2019年10月2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巴黎接受法新社专访时,回答了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提问。王毅表示,中美贸易战是美方挑起的,中方被迫做出必要、合理的反应。目的是维护中方的正当权益,同时也是在维护自由贸易体系,维护包括法国在内各国的共同利益。(外交部网站)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2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巴黎接受法新社专访时,回答了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提问。
王毅表示,中美贸易战是美方挑起的,中方被迫做出必要、合理的反应。目的是维护中方的正当权益,同时也是在维护自由贸易体系,维护包括法国在内各国的共同利益。
王毅表示,中美最新一轮磋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达成阶段性协议奠定了重要基础。事实证明,只要双方本着相互尊重的态度,进行平等的协商,完全可以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如果相反,磋商就会受到干扰甚至受挫,这方面的教训值得吸取。中美如果能达成协议,首先对中美双方有利,同时也对包括法国在内的各国都有利。因为达成协议意味着,中国自主推进的改革开放举措得到了更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预示着美国也将会以更加平等的态度同其他国家进行经贸磋商,包括同欧盟进行经贸磋商。
王毅表示,中美经贸磋商中,中国不会利用第三方,也不会影响第三方,更不会以第三方包括以中欧关系作为代价。作为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中国的开放是面向各国的。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不仅对美国开放,也对法国开放,对世界开放。同时,中方希望欧盟在同其他国家进行经贸磋商时,也不要影响第三方,不要影响中方的正当利益,特别是要继续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提供更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方愿同各国共同维护自由贸易体系,顺应全球化时代潮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相关报道】
日前,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华盛顿结束。双方在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指导下,经过坦诚、高效、建设性的讨论,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
这个结果符合各方期待,朝着解决中美经贸问题的方向迈出一步,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利益,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
这一结果来之不易。在磋商过程中,中方从容冷静、保持定力和耐心,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基本立场,始终坚守原则底线,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努力推动磋商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推进。中美经贸磋商团队保持沟通,在磋商中展现了理性务实态度、求同存异做法,相互释放了善意,在部分协议磋商上取得进展。这充分说明,磋商与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妥善解决彼此的关切,以建设性行动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一年多来,中美经贸摩擦持续,磋商进程波折不断,双方都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事实反复告诉人们,经贸摩擦升级不利于中美两国,也不利于全世界人民的利益。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双方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深度连接,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建交40年来,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增长了252倍;2009年至2018年间,仅美国对华出口就支撑了超过11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97%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与中国做生意是盈利的;中美贸易平均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成本。
实践充分证明,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处理好中美经贸关系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从这样的大局大势来看,本轮磋商结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民意期待,为开展后续磋商提供了一个有利基础。同时,也应看到,解决两国经贸关系多年来的结构性问题非一日之功,仍需付出不懈努力。正所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要双方坚持协调、合作、稳定的基调,拿出合作诚意和务实行动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向而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破解问题,就能为最终达成协议铺平道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美建交40周年。走过风雨历程,一个基本的事实始终未变,那就是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比摩擦好,对话比对抗好。面向未来,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必将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正能量。
【延伸阅读】
(文章来源:外交部网站)
(责任编辑:DF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