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T 50050-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industrial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treatment
GB/T 50050-2017
主编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8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576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050-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2007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7年5月27日
前言
本规范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由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完成。本规范的修汀遵循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重点突出了节水、节能和保护环境。通过深入调研工程建设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规范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认真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和试验,在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生产、建设、科研等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9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循环冷却水处理,旁流水处理,补充水处理,再生水处理,排水处理,药剂贮存和投加,监测、控制和检测等。
本次修订和增加的内容如下:术语、符号、间冷(开式和闭式)和直冷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旁滤器形式、再生水水质指标和药剂投加方式。
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负责日常管理,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对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高科技产业园创达二路1号,邮政编码:10001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纳尔科(中国)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科技大学
主要起草人:靳波 孙继涛 濮威贤 黄润德 苏雷 王建军 刘军梅 丁贵智 陈新权 张海林 林庆宗 孙必鑫 童银银 李晓刚 刘智勇
主要审查人:刘丽生 马强 李本高 张鸿 韩红琪 唐安中 蒋晓明 于学锋 蔡冠萍 李绪忠 杨文忠 衣龙欣
1 总 则
1 总 则
1.0.1 为了贯彻国家节约水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使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作为补充水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1.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
1.0.4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3 循环冷却水处理
4 旁流水处理
4 旁流水处理
4.0.1 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中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旁流水处理设施:
1 循环冷却水在循环过程中受到污染,不能满足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2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需要采用旁流水处理以提高设计浓缩倍数。
4.0.2 旁流水处理设计方案应根据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结合去除的杂质种类、数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4.0.3 当采用旁流水处理去除碱度、硬度、油、某种离子或其他杂质时,其旁流水量应根据浓缩或污染后的水质成分、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和旁流处理后的水质要求等,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Qsi——旁流处理水量(m3/h);
Cmi——补充水某项成分含量(mg/L);
Cri——循环冷却水某项成分含量(mg/L);
Csi——旁流处理后水的某项成分含量(mg/L)。
4.0.4 间冷开式系统旁滤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间冷开式系统宜设有旁滤处理设施,小型或间断运行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视具体情况确定。
2 间冷开式系统旁滤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sf——旁滤水量(m3/h);
Cms——补充水悬浮物含量(mg/L);
Crs——循环冷却水悬浮物含量(mg/L);
Css——滤后水悬浮物含量(mg/L);
A——冷却塔空气流量(m3/h);
C——空气含尘量(g/m3);
Ks——悬浮物沉降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资料时可选用0.2。
3 当缺乏空气含尘量等数据时,间冷开式系统旁滤水量宜为循环水量的1%~5%,对于多沙尘地区或空气灰尘指数偏高地区可适当提高。
4 间冷开式系统的旁流水过滤处理设施宜采用砂、多介质等介质过滤器。
5 旁流过滤器出水浊度应小于3.0NTU。
5 补充水处理
5 补充水处理
5.0.1 开式及闭式系统补充水处理设计方案应根据补充水量、补充水水质、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指标、设计浓缩倍数等因素,并结合旁流处理和全厂给水处理工艺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设计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补充水处理水量及处理后的水质指标;
2 工艺流程、平面布置、设备选型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3 水、电、汽、药剂等消耗量及经济指标。
5.0.2 间冷开式系统补充水宜优先采用再生水,直冷系统补充水宜优先采用间冷开式系统排污水及再生水。
5.0.3 当补充水为高硬度、高碱度水质时,宜采用石灰或弱酸树脂软化等处理方法。
5.0.4 直冷系统补充水为新鲜水与间冷开式系统排污水的混合水时,应根据直冷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间冷开式系统的浓缩倍数及排污水水质、新鲜水水质等因素,确定水处理方案及补充水最佳混合比例。
5.0.5 间冷开式系统补充水为新鲜水与再生水的混合水时,应按最差水质确定补充水处理方案及补充水最佳混合比例。
5.0.6 开式系统的补充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e——蒸发水量(m3/h);
Qr——循环冷却水量(m3/h);
△t——循环冷却水进、出冷却塔温差(℃);
k——蒸发损失系数(1/℃),按表5.0.6取值,气温为中间值时采用内插法计算。
表5.0.6 蒸发损失系数k
注:表中进塔大气温度指冷却塔设计干球温度。
5.0.7 闭式系统的补充水量不宜大于循环水量的1.0‰。
5.0.8 闭式系统的补充水系统设计流量宜为循环水量的0.5%~1.0%。
6 再生水处理
7 排水处理
7 排水处理
7.0.1 开式系统排水应包括系统排污水、排泥、清洗和预膜的排水、旁流水处理及补充水处理过程中的排水等。
7.0.2 排水处理方案应根据综合利用原则和环保要求,并结合全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确定。设计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处理水量、水质、排放地点及水质排放指标;
2 处理工艺、设备选型、平面布置;
3 水、电、汽、药剂等消耗量及经济指标;
4 排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污泥的处置方案。
7.0.3 开式系统的排污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b1——强制排污水量(m3/h);
Qb2——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中损失水量,即自然排污水量(m3/h)。直冷系统的Qw+Qb2宜为(0.004~0.008)Qr。
7.0.4 排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能力应按正常排放量确定,对于系统检修时的排水、清洗和预膜排水、旁流处理排水等超标间断排水,应结合全厂排水设施设置调节池。
7.0.5 排水采用生物处理时,宜结合全厂的生物处理设施统一设置。
7.0.6 闭式系统因试车、停车或紧急情况排出含有高浓度药剂的循环冷却水时,应设置贮存设施或结合全厂事故系统统一设置。
8 药剂贮存和投加
9 监测、控制和检测
9 监测、控制和检测
9.0.1 循环冷却水系统监测与控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pH值在线监测与加酸/加碱量宜联锁控制;
2 电导率在线监测与排污水量宜联锁控制;
3 ORP(氧化还原电位)或余氯在线监测与氧化型杀生剂投加量宜联锁控制;
4 阻垢缓蚀剂浓度在线监测与阻垢缓蚀剂投加量宜联锁控制。
9.0.2 循环冷却水系统监测仪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循环给水总管应设置流量、温度、压力仪表;
2 循环回水总管应设置流量、温度、压力仪表;
3 补充水管、排污水管、旁流水管应设置流量仪表;
4 间冷系统换热设备对腐蚀速率和污垢热阻值有严格要求时,在换热设备的进水管上应设置流量、温度和压力仪表,在出水管上应设置温度、压力仪表。
9.0.3 间冷开式系统给水总管上宜设模拟监测换热器,在回水总管上宜设监测试片架和生物黏泥测定器。
9.0.4 钢铁厂直冷水腐蚀检测宜采用监测试片。
9.0.5 循环冷却水系统宜在下列管道上设置取样管:
1 循环给水总管;
2 循环回水总管;
3 补充水管;
4 旁流处理出水管;
5 间冷开式或间冷闭式系统换热设备进、出水管。
9.0.6 循环冷却水泵吸水池和冷却塔水池应设置液位计,且泵吸水池液位计宜与补充水控制阀联锁并宜设高低液位报警。
9.0.7 化验室的设置应根据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检测要求确定,宜利用全厂中央化验室进行。
9.0.8 循环冷却水的常规检测项目应根据补充水水质和循环冷却水水质要求确定,宜符合表9.0.8的规定。
表9.0.8 常规检测项目
注:①铜离子检测仅对含有铜材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②油含量检测仅对炼钢轧钢装置的直冷系统;对炼油装置的间冷开式系统每天1次。
③NH3-N检测仪对有氨泄漏可能和使用再生水作为补充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④COD对炼钢轧钢装置的直冷系统为抽检,对炼油装置的间冷开式系统每天1次。
9.0.9 循环冷却水非常规检测项目宜符合表9.0.9的规定。
表9.0.9 非常规检测项目
9.0.10 补充水和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全分析宜每月1次。
9.0.11 当补充水为再生水时,根据再生水的水源及处理工艺,对特定水质指标宜每周进行水质分析。
附录A 水质分析项目表
附录A 水质分析项目表
表A 水质分析项目表
注:再生水作为补充水时,需增加BOD5项目。
附录B 水质分析数据校核
附录B 水质分析数据校核
B.0.1 分析误差|δ|≤2%,δ按下式计算:
式中:C——阳离子毫摩尔浓度(mmol/L);
A——阴离子毫摩尔浓度(mmol/L);
nc——阳离子电荷数;
na——阴离子电荷数。
B.0.2 pH值实测误差|δpH|≤0.2,δpH按下式计算:
式中:pH——实测pH值;
pH′——计算pH值。
对于pH<8.3的水质,pH′按下式计算:
式中:6.35——在25℃水溶液中H2CO3的一级电离常数的负对数;
[HCO3-]——实测HCO3-的毫摩尔浓度(mmol/L);
[CO2]——实测CO2的毫摩尔浓度(mmol/L)。
附录C 循环冷却水的pH值与全碱度变化曲线图
附录C 循环冷却水的pH值与全碱度变化曲线图
图C 循环冷却水的pH与全碱度变化曲线图
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
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T 50050-2017
条文说明
编制说明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 50050-2017,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5月27日以第1576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是在《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2007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参编单位是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昆仑工程公司、纳尔科工业服务(苏州)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是薛树森、孙继涛、包义华、战科、韩寒、苏雷、魏安仁、马学文、宋奕、丁贵智、黄安炫、杨力、陈英祖。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术语、符号、间冷(开式和闭式)和直冷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旁滤器形式、再生水水质指标和药剂投加方式。
本规范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领域的实践经验,同时认真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开展了技术研究和试验,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生产、建设、科研等单位的意见。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修订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本规范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J 50-83。
1 总 则
1 总 则
1.0.1 本条阐明了编制本规范的宗旨以及为其实现而执行的技术经济原则。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崛起,水资源短缺这一现实也日益凸显,它不仅将制约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和法规,核心是开源节流、科学用水。工业领域是用水大户,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从1980年到2012年,工业用水量占全国用水量的比例由9.1%提高到23.18%,而且还将继续增长,因此工业领域的节水事关国家经济建设的全局。
在工业用水中冷却水占70%~80%,节约冷却水是工业节水的关键,循环用水则是节约冷却水的最有效措施。以干球温度40℃为基准和每小时10000m3的冷却水为例,由直流改为循环冷却水,若浓缩倍数为3,每小时只需用水240m3即可满足要求;如果浓缩倍数提高到5,则每小时只需用水200m3。由此可见,采用循环冷却水的巨大节水成效。但是循环冷却水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换热设备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如水垢、污垢的沉积、腐蚀的加剧、菌藻的滋生等,如不进行有效治理,循环冷却水系统则很难正常运行。因此本规范就是为控制这些危害以确保生产装置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而制定的,从而促进和推动循环冷却水的利用,达到大量节水的目的。
循环冷却水的利用固然节约了大量新鲜用水,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大量使用循环冷却水则反映了生产工艺的热能利用效率较差,大量的热能被白白地散发到大气中,因此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热能利用率,不仅是节能而且也是节水的根本途径。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约了用水,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某化工厂原来用作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是未经处理的深井水,每小时的循环水量为9560t。由于井水硬度、碱度高,每运行50h后,有50%的碳酸盐在设备、管道内沉积下来,严重影响了换热效率。据统计,空分透平压缩机冷却器在运转3个月后,结垢厚20mm,打气量减少20%。该厂不少换热设备在运转3个月后必须停车酸洗一次,不但影响生产,而且浪费人力、物力。为了防止设备管道内产生结垢,该厂在循环冷却水中直接加入六偏磷酸钠、EDTMP和T-801水质稳定剂之后,机器连续3年运转正常。虽然每年需要增加药剂费用2万元,但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还是合算的。又如某石油化工厂,常减压车间设备腐蚀与结垢现象十分严重,57×3.5碳钢排管平均使用16个~20个月就出现严重泄漏,水浸式列管换热器投入使用后3d~5d就开始结垢,3个月后,垢厚达15mm~40mm。经投加聚磷酸盐+磷酸盐+聚合物的复合药剂和杀菌剂进行处理,对腐蚀、结垢、菌藻的控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可节约停车检修费用约60万元,延长生产周期增产的利润约70万元,节约设备更新费用约4.7万元。现将该厂水质处理前后的冷却设备更新情况列于表1。
表1 某石油化工厂冷却设备更新情况统计表(台)
根据化肥厂、化工厂、冶金厂、发电厂等200家的统计,采用了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既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又节约了52亿m3/a的水量。由此推算,全国采用此项技术所带来的节水成果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本规范是根据国内外一些先进技术并结合国内的生产运行实践经验,制定出关于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的一系列技术规定,同时条文也体现了国家对水资源的有关法规和政策。
过去人们对污水造成环境污染的认识还足比较充分的,但是对循环冷却水造成的环境污染却有所忽视,特别是对间断性的污染更加轻视,如清洗、预膜、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等排水,基本上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后果对比污水虽有所减轻,但鉴于循环冷却水装置遍地皆是,其危害也是很严重的。本次修订对循环冷却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做了一些强制规定,我国环境污染已非常严重,不严控将无法扭转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局面。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间接冷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也适用于直接冷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主要是冶金行业的直冷循环冷却水系统(其他行业也适用)。
1.0.3 本条提出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提出在设计上采用新技术(包括新工艺、新药剂、新设备、新材料等方面)的原则要求。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用水是在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中需要贯彻的国家技术方针政策的几个重要方面。
我国循环冷却处理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形成了两个阶段:从单纯防止碳酸钙结垢阶段到控制污垢、腐蚀和菌藻的综合处理阶段。到目前为止,积累了比较成熟的使用经验。但我国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在各行业之间,以及在大、中、小容量不同的水系统的发展上是很不均衡的。目前综合处理不仅应用在现代的大型工程上,对中、小型工程也获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在综合处理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引进技术以来,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有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某些方面也还存在差距。例如目前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上使用的化学药剂,主要还只限于磷系药剂,旁流水处理技术还只是以旁流过滤为主等。因此在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各个环节上,都还面临开发新技术、使用新的药剂品种、采用新的工艺技术这样一些重要课题,还需要不断地吸收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国外先进经验。在国内各行业之间,也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不断吸收符合本部门具体情况的国内其他行业的实践经验。这些情况都应该落实在总结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对待新技术的采用,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态度,使我国这门工程技术得以稳步地向前发展。
在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方面:循环冷却水处理不当,首先会使冷却设备产生不同程度的结垢和腐蚀,导致能耗增加,严重时不仅会损坏设备,而且会引起工厂停车、停产和减产的生产事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安全生产首先应保证循环冷却水处理设施连续、稳定地运行并能达到预期的处理要求。其次,在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各个环节,如循环冷却水处理、旁流水处理、补充水处理、排水处理及其辅助生产设施,如仓库、加药间等,设计中都应该考虑生产上安全操作的要求。特别是使用的各种药剂如酸、碱、阻垢剂、缓蚀剂、杀菌剂等,常常是有腐蚀性、有毒、对人体有害的。因此对各种药剂的贮存、运输、配制和使用,设计上都必须考虑有保证工作人员卫生、安全的设施,并按使用药剂的特性,具体考虑其防火、防腐、防毒、防尘等安全生产要求。
在保护环境方面:使用各种化学药剂处理时,要注意避免和消除各种可能产生危害周围环境的不利因素,对于循环冷却水各种处理设施中的“三废”排放处理,尤需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严加控制。
在节约能源方面: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由水质形成冷却设备的污垢是最常见的一种危害。垢层降低了设备的换热效率,影响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且造成了能源的浪费。1mm的垢厚大约相当于8%的能源损失,垢层越厚,换热效率越低,能源消耗越大,同时也使水系统管道的阻力增大,直接造成动力的浪费。在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和旁流水处理设计系统中,各种构筑物或设备及其管线布置等都要注意节约能源、动力,应该力求达到单位水处理成本最低、动力消耗最小的技术经济指标。
在节约用水方面:工业冷却水占工业用水的70%~80%。要节约用水,首先要做到工业冷却水循环使用,以减少净水消耗和废水排放量。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提高设计浓缩倍数,是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水关键,对于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节约药剂、降低处理成本有很大的经济效果。现代化的大型工业企业尤其如此。如某化肥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浓缩倍数由3提高到5,即节约补充水量20%左右,减少排污水量50%以上,且每月可节约6万元左右的经营管理费用。在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各个工艺过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自用水量同样应该贯彻节约用水的原则,充分利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其节水潜力。因此本条规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用水的要求。
其次,工程设计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环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施工、运行和管理各方面的质量。在设计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与维修,做到安全可靠,确保质量。
1.0.4 本规范所涉及的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环境保护等内容,可参见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等。
2 术语和符号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本条中换热设备指生产工艺的换热器、冷凝器等,冷却设备指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冷却塔、空气冷却器等,处理设施指沉淀池、澄清池、过滤池(器)等。
2.1.7 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剂包括补充水处理、旁流过滤水处理、排水处理、循环水处理等所使用的药剂,如凝聚剂、阻垢剂、缓蚀剂、杀生剂等。
2.1.14 系统水容积包括冷却塔水池的水容积、管道容积、换热设备水侧容积及旁流处理设备水容积等。
2.1.20 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损失的水量包括蒸发、强制排污、风吹以及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中损失的水量。
3 循环冷却水处理
4 旁流水处理
4 旁流水处理
4.0.1 本条规定了设置旁流处理水的条件。
1 循环冷却水在循环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污染(灰尘、粉尘等悬浮固体物)或循环过程中由于工艺侧渗漏污染(如油及其他杂质等),使循环冷却水水质不断恶化而超出允许值。因此必须采用旁流水处理,以维持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指标在允许范围之内。
2 由于水的浓缩,引起循环冷却水某一项或几项成分超过允许值,可考虑采取旁流水处理以提高浓缩倍数。由于设计的浓缩倍数需综合很多因素(如水源水质、水量,各种处理方法处理费用比较等)才能确定,是否采用旁流水处理需要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4.0.2 本条说明选择旁流水处理设计方案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同时应该考虑阻垢缓蚀剂对旁流水处理方案的影响和干扰。
4.0.3 本条给出的旁流处理水量的计算式为理论计算公式,公式中“某项成分”的含义为需处理的物质。
4.0.4 本条规定了间冷开式系统设置旁流水处理的条件及旁流处理水量。
1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在循环冷却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来自空气的污染(泥沙、粉尘、微生物及孢子)和微生物滋生的危害,导致水的浊度上升,水质恶化,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间冷开式冷却水系统宜设置旁滤设施以控制浊度。但是对于小型或间断运行的系统以及没有胶球清洗的系统则可视工艺要求及环境空气的清洁程度而定。
2 计算公式中的空气含尘量,一般在环保部门大气监测站均有测定数据,如某些地区无测定资料时,可在工厂建设的前期工作中进行测定,也可参照附近地区的测定资料。
含尘量数据的选取可根据保证率的要求来确定。
3 由于很多建厂地区缺乏空气含尘数据,不能按公式计算旁滤量,因此本款给出一些经验数据。
4 无阀滤池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旁滤设备,操作管理都十分简便。
多介质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活性炭、磁铁矿、拓榴石、多孔陶瓷、塑料球等,根据循环冷却水用户的工艺介质特点,考虑多介质滤料的组合,一般采用两种以上的介质,用以去除循环冷却水中的悬浮或胶态杂质、吸附油等,对BOD5和COD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5 补充水处理
5 补充水处理
5.0.1 本条规定指出了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处理方案应考虑的一些因素及设计方案应做的工作。
5.0.2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因此采用再生水和间冷开式系统的排污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是节水的有效措施。
5.0.3 高硬度、高碱度水的钙、镁重碳盐浓度较高。在循环冷却的过程中,由于游离二氧化碳被吹脱和水的不断浓缩,造成钙、镁盐的沉淀,影响了浓缩倍数的提高,甚至使系统无法运行。因此必须进行处理以提高浓缩倍数。石灰处理是比较便宜的处理方法。
5.0.4 本条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间冷开式系统的排污水,以节约新鲜水。
5.0.6 本条中的补充水量计算公式是理论计算式。
5.0.8 本条规定的是补充水系统的设计流量,而非实际的补充水量。
6 再生水处理
7 排水处理
7 排水处理
7.0.1 本条明确了开式系统的排水种类,设计者可按此范围逐一落实排水量、水质,对其中超过排放标准的排水应予以处理。排放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市政排水标准以及污水处理厂的接受指标。
7.0.2 本条规定了排水处理方案设计工作的具体内容,以确保方案设计的完整性。
7.0.3 在直冷系统中,由于循环过程中损失水量较多,如工艺设备直冷喷洒飞溅蒸发的水量,水处理设备及构筑物(如一次沉淀、二次沉淀、化学除油、中高速过滤、泥浆调节、浓缩、脱水等过程)自然损失的水量。因此对Qw+Qb2提出了(0.004~0.008)Qr的经验数据。例如铸坯喷淋水量较大,可取上限,大型板坯甚至可扩大到0.01Qr。
7.0.4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水除了排污水之外,其余均为间断排水,为保持处理水量的稳定,结合全厂排水设施如污染雨水池、污水调节池等,设置调节池是必要的,并且可以有效节省投资。
7.0.5 本条说明一般不宜单独设置排水的生物处理设施,这是由于生物处理设施投资较多或占地较大。一般情况下循环冷却水系统经长期运行后,其排水可能会受到工艺物料污染,宜结合全厂生物处理设施统一考虑也比较恰当。
7.0.6 本条对闭式系统在停车或紧急情况下排出的、能够造成环境污染的循环冷却水,规定了应采取的解决方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是需要的,同时也考虑到临时排出的有高浓度药剂的循环冷却水,在未受工艺侧物料污染情况下常可继续回用,因此加以贮存,以免浪费。
8 药剂贮存和投加
9 监测、控制和检验
9 监测、控制和检验
9.0.1 为了保证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效率,降低系统运行管理成本,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宜采用在线检测技术,实时监控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水量和药剂变化,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9.0.2 设置这些仪表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运行情况,以利于操作管理,也便于考核系统的各项经济指标和事故分析。
在总管上设仪表,可以减少仪表重复设置的数量。当循环冷却水系统同时向几个生产装置供水时,每个装置的供水干管上均应设置仪表。
仪表的形式、精度既与循环冷却水系统操作、管理需要有关,又和各工艺生产装置的仪表水平相适应。
在供水干管上设置仪表,有时不足以反映工况条件要求严格的换热设备的腐蚀或结垢状况,因此对个别要求严格的关键性换热设备,亦应在设备进水和出水管上设置流量、温度、压力仪表。
增加对排污水计量的规定,可有效监控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
9.0.3 为了检验循环冷却水处理效果,可在给水总管或在生产装置的给水干管上设置具有模拟功能的小型监测换热器,可在热流密度、壁温、材质、流速、流态、水温等方面模拟实际换热设备的条件,用来检测污垢热阻值(或黏附速率)和腐蚀速率。或者直接选定工艺介质污垢系统变化小的换热器,比如冷凝器、气体压缩机级间冷却器,监测其总传热系数等参数的变化来检验循环水处理效果。
监测试片主要用来监测腐蚀情况,比较多的是设在给水管路上。有的工厂也安装在回水管道上,缺点是没有换热面,优点是迅速、简便,同时可设多种材质试片。
在冷却塔水池内设监测试片,由于池内水流速不均,不同位置的监测试片,其腐蚀速率差异较大,故一般较少采用。
生物黏泥测定一般由给水总管或回水总管取样。生物黏泥量的多少反映了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危害的程度。
9.0.4 钢铁厂直冷水建议采用监测试片来检测腐蚀情况,试片架一般应安装在给水管路。
9.0.5 取样管容易在设计时被忽视,造成检测不便,故有必要进行规定,这些取样管可以就地,也可集中,在北方冬季要注意防冻。
换热设备出水管设取样管的目的在于检查该设备是否有物料泄漏。
9.0.6 为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浓缩倍数,维持系统中稳定的药剂浓度,便于操作管理,并达到预期效果,要求系统内各水池的水位变化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也为了防止补充水量的突然变化,引起池内水位下降或升高,造成水泵抽空的事故或溢流,所以吸水池一般都设有液位计(引至控制室),并设高、低液位报警。水池水位与补充水管阀门宜设联锁控制。
9.0.7 本条规定了设置化验室的基本原则。
化验室规模和设施因工厂的生产性质、规模,以及对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检测项目的不同而有差异。为了节约化验室的投资,循环冷却水处理检测项目的分析化验设施宜利用中央化验室或委托其他单位。
9.0.8 水质常规检测是为了及时发现循环冷却水水质的异常变化,以便采取应对措施。不同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对水质控制指标的要求也不同。
(1)对间冷系统:表9.0.8中各项目均与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变化趋势密切相关,通过数据的变化可反映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腐蚀、结垢情况及运行是否正常。
药剂浓度分析的目的是保持加药量的稳定,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稳定的处理效果。
(2)对直冷系统:水处理主要目标是净化水质、控制系统结垢问题,应检测控制的项目有4项:悬浮物、pH值、硬度和碱度,其他检测项目可作参考。
(3)本次修订增加了铜离子、NH3—N4和COD共3项检测项目。
控制水质指标的最终目的是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换热设备的腐蚀、结垢和微生物数量,确保生产运行的稳定高效。
9.0.9 通过循环冷却水非常规项目的检测可以直观准确地判定水质处理效果,并根据检测结果找出问题的症结,改进处理方法。
9.0.10 水质全分析可从多方面分析判断补充水和循环冷却水水质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对间冷系统而言,补充水水质是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的基准数据。有些地区补充水水质随季节而变化,因此要密切掌握其水质变化规律。
9.0.11 再生水的水质波动非常大,需要增加水质全分析项目,尽可能及时了解其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循环冷却水操作和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