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际锐评:用诚意和行动为磋商创造有利条件】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1日晚7时17分发文宣布,将对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上调关税时间从10月1日推迟到10月15日。此前一天,中方公布第一批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一次排除清单,以尽量减少经贸摩擦对在华企业的影响。(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1日晚7时17分(北京时间12日上午7时17分)发文宣布,将对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上调关税时间从10月1日推迟到10月15日。此前一天,中方公布第一批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一次排除清单,以尽量减少经贸摩擦对在华企业的影响。
根据中美双方经贸团队牵头人本月5日的通话,双方同意10月初在华盛顿举行第十三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工作层将于9月中旬开展认真磋商,为高级别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好充分准备。双方一致认为,应共同努力,采取实际行动,为磋商创造良好条件。
在本轮磋商举行的前夕,双方各自采取措施,互释善意,表达诚意,用实际行动相向而行,为推动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符合国际社会期待,值得肯定。一年多来打打谈谈的过程表明:贸易战没有赢家,用不断加征关税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坚持平等与相互尊重,以冷静理性的态度进行磋商与合作,才能真正化解矛盾,解决分歧。
由于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中美经贸问题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是一日之功,需要双方释放更多的善意,采取更多的实际行动,继续为磋商推进创造有利条件。按照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阿根廷会晤共识与大阪共识,双方经贸团队应当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加紧磋商,尽早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要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应加深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以合作的方式化解分歧,这是中美两国对世界和平与进步的共同责任。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利益高度交融,合作领域广阔,双方之间的分歧终归是要通过对话磋商,寻找彼此都能接受的办法解决。中方坚决反制贸易战升级,希望双方继续相向而行,以两国元首共识为指导,坚持平等与相互尊重,保持冷静,增进互信,扩大共识,推动达成双方都能接受、互利双赢的经贸协议,这将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国际锐评评论员)
【相关报道】
当地时间9月11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考虑到中方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10月1日庆祝成立70周年,美方“作为善意的表示”,将对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上调关税从10月1日推迟到10月15日。美国智库人士称之为“以善意回应善意”的体现。显然,此举具有积极意义,解决中美经贸问题离不开善意的释放。
美国舆论对此迅速作出反应,纷纷发出“利好”预判。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这个决定是在美中双方磋商止步不前、股市波动、企业对进出口成本提升感到恐惧的背景下作出的,这使得两国谈判官员可以在下一轮加征关税生效前举行会面,并增加了最终避免上调关税的可能性。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同时注意到中方当天公布第一批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一次排除清单,将免除16项从美国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认为这是中方向美方伸出了“橄榄枝”,为下个月经贸磋商释放善意的迹象。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都预期股市将因此受到提振。
中美经贸摩擦发生以来,所有出于理性的观点都认同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在美国咨询公司化险集团分析师肯特·克德尔看来,美中双方正在努力摸索前进,寻找可能打破僵局的方法,而“双方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找到彼此再次相互信任的立场”。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多年前曾言“世界是平的”,而今断言“世界是深的”,强调国与国的深度联系,认为美中双方“继续保持健康的相互依赖关系,就需要为美中关系注入全新的信任”。毫无疑问,中美两国是深度相联的,近来很多有识之士发表观点,都感到当此关键时刻,为增进中美互信积极建言、理性献策是格外重要的事情。
善意来自于理性,理性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席。中国人讲: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挑战无处不在,然智慧、仁义、勇气这“三者”面前,挑战皆不足惧。关键时刻,用这“三者”支撑善意,在善意基础上拿出诚意,在互信基础上共同行动,就能有机会扎扎实实推动中美经贸问题得以解决。道理还是那一个,要为磋商创造条件,谈起来,谈下去,谈好了,对中美双方好,对世界好。
【系列报道】
(文章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DF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