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MSCI再提“纳A因子”权重 凸显“中国资产”影响力】8月27日收盘后,明晟公司(MSCI)今年内第二次提升“纳A因子”权重的调整将正式生效。此次,MSCI将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10%提升至15%,调整后,中国A股在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分别为7.79%和2.46%。(证券日报)
8月27日收盘后,明晟公司(MSCI)今年内第二次提升“纳A因子”权重的调整将正式生效。此次,MSCI将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10%提升至15%,调整后,中国A股在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分别为7.79%和2.46%。
国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李立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本次A股纳入MSCI比例提升将带来增量资金1420亿元,其中被动增量资金约284亿元人民币(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按7估算)。近期A股将迎来纳入MSCI和FTSE比例提升等事件,外资增量资金届时将流入A股市场,对市场情绪将有所提振。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MSCI提升“纳A因子”权重预计带来约200亿美元(约14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流入。对A股市场而言,不仅是带来了更多的增量资金,同时,也让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对A股有更深入的了解,不断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加强与外部市场的互联互通,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影响力。
谈及MSCI再次提升“纳A因子”权重后哪些投资标的将会受益,李立峰表示,此次A股纳入MSCI最新成分股共计268只,权重个股包括“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五粮液、长江电力、恒瑞医药”等;板块分布上,银行、非银、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行业权重较高,其中银行、非银、食饮权重分别为17.83%、13.90%、11.98%。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MSCI计划分三步提升A股权重,此次也在计划中,作此安排的原因是为了减轻指数调仓执行期间的潜在交易压力,同时也为了尽量减轻对A股的冲击作用。MSCI不断提升“纳A因子”权重,意味着外资会持续的流入中国资本市场,而且未来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资金的不断流入,能激活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A股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对市场的交易风格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第一大指数MSCI提升“纳A因子”权重也对其他国际指数产生积极了影响,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也将相继提升A股纳入因子权重。
对此,国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在MSCI纳入比例不断提升过程中,外资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维持单向流入。同时,当前外资配置A股比例仍低,只有3%左右,参考韩日市场的外资占比(15%-30%),可以看出,当前外资流入仍是低配。另外,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全面提速,国际资本的进入渠道不断拓宽,外资在金融开放阶段流入进程显著提速。因此,判断未来仍可能有数万亿元增量资金流入A股。
【相关报道】
MSCI二次扩容日上演“诡异”一幕 A股行情爆发重返2900
8月27日,MSCI二次扩容正式生效。按计划,大盘A股纳入因子将从10%增加至15%,该调整在27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当日,备受关注的北向资金果然出现了大举扫货行为。截至收盘,北上资金合计净流入117.65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73.71亿元,深股通净流入43.94亿元。
在5月28日MSCI第一次扩容落地当天收盘前的最后几分钟内,北向资金大举扫货,净买入额一度超过110亿元,形成脉冲行情。
27日当天,相似的情况再度上演。下午14点56分,北向资金净流入113.36亿元,而到了14点59分,北向资金的净流入飙升至240.91亿元,仅短短3分钟,北向资金扫货近128亿元。
诡异的是,截至下午15点收盘,北向资金净流入瞬间降至117.65亿元。这意味着,在下午收盘前的最后一分钟内,北向资金又净流出了123.26亿元。
由于北上资金的砸盘,数只权重股在收盘前最后一分钟内均出现了冲高回落的一幕。
疯狂三分钟
从8月27日三大主要指数的成交情况来看,均在最后时刻出现了天量卖出情况。受此影响,上证综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均在尾盘几分钟走出了小幅下跌的走势。
具体到个股来看,数只权重股在尾盘最后一分钟内遭遇了砸盘。
其中,贵州茅台(600519.SH)从涨逾1%到最后仅涨0.55%。其在最后一分钟内成交了6934手,成交额为7.69亿元。
中国平安(601318.SH)情况亦极为相似,其在最后一分钟内下跌了0.2%,共成交7.98万手,成交额为7亿元。
此外,招商银行(600036.SH)、浦发银行(600000.SH)、上海银行(601229.SH)等一众权重股,均出现了相似一幕。
这些走势与北向资金流入A股市场的走势极为吻合,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这是北向资金的套利行为。原因在于:MSCI对A股纳入比例的二次扩容将带来200亿被动增量资金是一张明牌,在经历了上一次MSCI扩容引发的尾盘脉冲之后,套利资金已积累了经验,因此选择在尾盘最后一分钟砸盘。
深圳一位受访私募人士向记者分析指出,“北向资金里夹杂着不少假外资,其中部分资金套利属性极强,风格非常灵活。在预期扩容当天被动基金尾盘建仓是大概率事件的前提下,这类资金提前埋伏然后趁尾盘拉高出货是极有可能的。”
另一公募人士亦向记者表示,“真外资内在逻辑较为一致,除了比例建仓日外,基本不会出现单日大额进出的情况,而假外资交易风格则比较任性,或者说更为活泼。”
实际上,在扩容日生效之前,就有券商预期8月27日可能会发生尾盘冲击异动,认为部分主动资金已提前配置,建议投资者把握MSCI扩容带来的交易性机会,在生效日前提前布局,通过交易降低持仓成本增厚投资收益。
不过,除了套利资金撤离外,也有观点认为,集合竞价挂单未成交也是27日尾盘北向资金流入情况出现较大波动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北向资金在收盘前最后一分钟砸盘逾百亿,但27日当天北向资金117.65亿净流入额,还是排在了历史上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榜单的第四位。
在MSCI二次扩容带来的增量资金刺激下,27日的A股行情也被彻底点燃。截至收盘,沪指涨1.35%,重新站上2900点;深成指涨1.86%;创业板指涨1.71%。
单一因素难致质变
随着8月27日MSCI二次扩容正式生效,市场对外资关注度再度提升。
此前几日,富时罗素刚公布了第二批次A股纳入名单,将中国A股的纳入因子由5%提升至15%,该决定将在9月23日正式生效,对应增量资金为40亿美元。此外,标普道琼斯指数也将于9月6日宣布纳入中国A股调整名单。
近一个月的时间内,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三大国际指数对于提高A股权重均有所动作,这些动作究竟会对A股产生怎样的影响,市场也在观察。
私募排排网做的调查显示,有22.25%私募认为千亿增量资金将会催生牛市行情;43.34%私募认为增量资金入场势必会推动行情上涨,不过单一因素影响下很难出现牛市;超过三成私募则认为指数扩容带来的资金并非一次性入场,很难决定A股的涨跌。
可以看到,接近一半受访私募认为,外资作为单一因素难以触发A股牛市的出现。这其实也是目前各类机构对于“外资”这一影响因素的普遍观点。
“外资锦上添花的效果会比雪中送炭的效果要强”,华南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如果A股处于趋势性下跌之中,即便外资持续净流入也难以改变这一趋势;但如果A股本身处于底部阶段,那么外资持续净流入产生的积极影响就会被放大。归根结底,还是要看A股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之中。”
不过,不少公募人士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当前位置已经是底部,因此外资持续买入,还是可以视为较积极的影响因素。
一位受访机构人士表示,“目前大家对市场的看法应该差不多,国内经济在调整期,短期来看向上的空间没有,向下风险也不会太大,最惨也就是回到去年年底的位置,而这种可能性还不一定会发生,公募很少会为此去进行仓位的选择。”
从中长期而言,机构对于外资流入幅度的加大普遍有较高的预期。
8月27日,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团队分析指出,“27日MSCI扩容为A 股带来了约45亿美元的被动资金净流入,主动资金流入的节奏会随国内和国际市场变化等一系列宏观事件的影响而波动。如果中国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市场(例如允许在境内外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和其它衍生品),我们预期MSCI将开启进一步提升A股的权重的市场意见征询。”
上述团队进一步表示,长期来看海外投资者偏好食品饮料和耐用消费品等消费类板块。不过,海外投资者在中期也关注估值,其在今年二季度减持了估值处于历史均值上方的食品饮料。个股方面,北上资金流向显示境外投资者青睐市值大、流动性强的个股,“根据我们和海外投资者的交流,他们青睐竞争力强且具有独特性的龙头企业以及估值和盈利增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公司。”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DF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