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1、国务院关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的介绍

批复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2、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到底做了哪些年份的

1、1954年版《武复汉市城市总体制规划》
2、1959年版《武汉市城市建设规划(修正草案)》

3、1982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82-2000年)》
4、1988年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方案》
5、1996年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6、2010年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另外你可以参照武汉政府官网 http://www.wpl.gov.cn/zl/zg2030/里面武汉2030都有

3、长沙VS武汉 谁的城区规划更先进一些?谁更有发言权潜力一些?

武汉比长沙域区规划先进,经济发展强劲,潜力大更有发言权

4、城市功能包括哪些?

城市功能包括:

(1)城市生态功能

城市生态功能,是指城市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承担的满足人类(包括当代和后代)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以及由于这种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效能。

(2)城市社会功能

城市社会功能,是指一个城市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所承担的满足人类(包括当代和后代)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在社会关系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以及由于这种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效能。

(3)城市经济功能

城市经济功能,是指一个城市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所承担的满足人类(包括当代和后代)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在经济发展等方面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

以及由于这种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效能二城市经济功能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其他一切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4)城市服务功能

城市服务功能,是指城市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承担的满足人类(包括当代和后代)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在生产与生活型服务提供方面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以及由于这种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效能。

(5)城市创新功能

城市创新功能,是指城市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承担的满足人类(包括当代和后代)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新产品与新服务的生产、文化与管理创新等方面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以及由于这种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效能。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4)武汉城市总体规划扩展资料:

城市更新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也是城市动能的重新发现。

1、城市更新,是指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现阶段多讲为城市建成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

2、城市更新的根本作用在于提高了土地和房屋空间的利用效率。“需注意的是,城市更新不是单纯的旧房推倒重来,而是培育新的城市功能,同时通过更新推动社会公平。”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说。

3、城市更新实现了土地和房屋空间的最高最佳使用,创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税收、贡献经济增长。以创客空间、共享办公为例,均是在对既有建筑更新的基础上升级,如优客工场、氪空间、洪泰创新空间、SOHO 3Q等。

4、从房地产行业来看,国内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时代,城市更新空间巨大。

一线城市存量住房再交易规模已经达到新房交易规模的两倍,二线重点城市如天津、杭州等存量房与新房交易规模之比也已经达到1:1,而苏州、武汉和成都等其他二线城市也在向这一趋势靠拢,未来两三年内也将进入存量房主导的时期。

5、武汉的历史介绍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

市郊黄陂境内的张西湾古城遗址为4300年前古人类生活的重要遗存。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属楚国管辖。

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时荆州牧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

吴黄武二年(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5)武汉城市总体规划扩展资料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叛变,和蒋介石一道举起了屠刀。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中。年轻的共产党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

1949年5月16日,武汉回到了人民的怀抱,翻开了新篇章。“一五”期间,全国156项基本建设中,布点武汉的就有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7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武汉一直行进在共和国城市方阵的前列。

1992年5月,武汉成为沿江开放城市。此后的七八年,武汉市经济年均递增16%,一度被经济界称为“武汉现象”。这一年,中国商业第一股“鄂武商”上市,吸引了无数惊奇的目光。短短几年,武汉走出了5支商业股。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百家最大零售商场武汉竟占7家,居全国之首。跨国商业巨头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争先恐后抢滩武汉。对外开放带来外商投资热。全市4000多家“三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0多家。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30亿美元,其中2003年17.8亿美元,高居内地城市之首。

6、武汉地铁的总体蓝图

建设中线路:1号线(径河延长线),2号线(南延线,机场线),5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二期),8号线(一期、二期),11号线(东、西线),21号线(阳逻线),23号线(东山线),29号线(11号线东线光谷段)。

2004年07月28日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通车;
2010年07月29日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通车;
2012年12月28日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通车;
2013年12月28日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通车;
2014年05月28日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汉口北延长线)通车;
2014年12月28日 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通车。
2015年12月28日 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通车,武汉三镇地铁连成第一环。
至此,武汉已建成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和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四条线路,形成连接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的环线。 武汉规划建设的12条地铁线路分别用12种色彩表示,每种色彩代表一条线路,方便市民识别。九条市域地铁线U1-U9,分别为:地铁蓝、梅花红、归元金、芳草绿、扬子蓝、鹦鹉绿、凤凰橙、青铜色、东湖蓝;三条地铁快线E1-E3,分别为古琴褐、云鹤黄和云苔紫。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7、求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图(最好是cad)版本的。。 先出5分如果有的话我在追加。。。。。

具体图在百度图片里有,但CAD图比较难找

8、武汉市新城区区域有哪些?

武汉市新城区区域包括六个新城组群:东部组群、东南组群、南部组群、西南组群、西部组群、北部组群

涉及洪山、青山、汉阳、蔡甸、江夏、东西湖、汉南、黄陂、新洲区等9个区和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个开发区。

9、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

国内常被提及的所谓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房地产市场,现在已演变成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划分。

常规的指标包括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发展与规模(建设水平、人口和面积等)、辐射力与影响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等等。目前一线城市主要按照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来划分,另有说法指中国四大直辖市。

拓展资料:

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其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各层面,一线城市在生产、服务、金融、创新、流通、综合商业指数等全国社会活动中起到引领和辐射等主导功能。

一线城市是房地产概念指房价较高的城市。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企业也会将具有重要市场地位的城市称为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的划分没有固定的标准。既可按行政级别划分,也可按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划分,或者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GDP总量等标准划分。主要体现在这些城市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等等。社会评判一线城市的常见标准包括其他因素:城市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国际知名度等等。

10、求:《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共分12章,分别介绍了建设武汉城市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以及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环保和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的具体思路等。

战略定位

武汉城市圈的战略定位是: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中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与推进器、内陆地区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中心、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城市圈形象——活力、快捷、安全、绿色

最新一稿《规划》对武汉城市圈建设总体目标作了生动的勾画,即:

——建设活力城市圈:规划期内(2006年-2020年)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2020年GDP达19746亿元,人均GDP达5.98万元,初步形成与周边城市群对接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和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形成快捷城市圈:建设以高速公路与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完善的通讯网络,形成从武汉至周边8市“一小时经济圈”和圈内各城市间的快捷交通。

——打造安全城市圈:建设完善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为圈内生产生活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构建生态城市圈:加快丘陵山地的生态建设,加强平原地区的环境治理,构建亲水型生态景观系统,建成绿色、宜居、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圈。

产业一体化布局 五种模式 联”武汉

《规划》提出,武汉市和周边8市产业将形成一体化布局。大致分为五种模式:

总部在武汉、基地在周边的“总部模式”;

研发在武汉、产业基地在周边的“孵化模式”;

营销在武汉、产品在周边的“店厂模式”;

注册在武汉、生产在周边的“分家模式”;

生产主体在武汉、辅助产品在周边的“产业链模式”。

毛汉英以“汽车产业链”为例作出了具体说明:依托销售过1000亿武汉东风汽车公司,上游延伸至冶金工业的汽车钢板轧制、铸件、锻件及有色金属等,下游延伸到汽车零部件生产和汽车总装,带动金属加工、电子、电器、仪表、橡胶轮胎、塑料、玻璃等相关产业。具体分工为: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建立与整车生产相适应的大型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点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汽车零部件;周边8市则分别建立产品各有侧重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城乡一体 城市化水平大提升

1、33座大小城市构成大方阵

2005年,武汉城市圈人口为3086.7万,预计到2010年将达3190万,2020年达到3300万。其中,武汉市区人口将由2005年的403万增至2020年的502万,成为超大城市(人口500万以上),黄石市区(含大冶市区)人口将由2005年的98.4万增至2020年120万,成为特大城市(人口100-500万);

黄冈、孝感、鄂州、仙桃和潜江5个市区将升格为大城市(人口50-100万);

另加11个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15个小城市(人口10-20万,包括蔡甸城区和新洲城区),届时,武汉城市圈将成为由33座城市、48个重点镇(人口3-10万)组成的巨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将由2005年的45.4%增至2010年的52%,到2020年达到62%。

2、“圈”分三层,“卫星”拱“核心”

《规划》将武汉城市圈及周边腹地分为三个圈层,即距武汉中心城区80公里以内的核心圈、80—150公里的紧密圈、150—300公里的辐射圈。

区域空间结构上又为:一核—武汉主城区;一脊—由沪渝高速公路和汉丹铁路以及汉十高速公路构成的“Y”字型东西复合发展脊梁;两带—大别山至桐柏山生态带和幕阜山生态带;两轴—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复合主轴和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公路复合发展次轴;两环—武汉绕城高速公路和城市圈快速环线;四组团—黄石鄂州黄冈组团、仙桃潜江天门组团、孝感汉川应城组团和咸宁赤壁嘉鱼组团。

3、强调统筹城乡发展

《规划》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结合农业产业化推进小城镇建设等,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点。

“桥梁与钢结构”列为第十大产业链

新《规划》将圈内产业链由原来的9个改为10个,即在汽车、电子、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服装、建材建筑、食品产业链之后,又增加“桥梁与钢结构”产业链。

据毛汉英介绍,将桥梁与钢结构产业从钢铁产业链中剥离,单列为一大产业,是因为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已经成为武汉地区的强势产业,现有6家国内主力企业,发展势头较快,已在全省的经济格局中占有较大权重。“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可以钢铁冶炼为上游,发展铁路、高速公路桥用钢梁、支座、预应力构件等的生产;下游则可带动桥梁产业的科研、勘测、设计、制造、施工、维护等。

突破体制障碍 实现利益共享

为了突破在建设城市圈中遇到的地区分割和行政体制障碍,《规划》提出了一些运行机制上提出了一些措施:

1、建立跨区域的利益协调机制。提倡区内各城市政府就跨区域利益分配问题达成框架协议,具体个案可依据协议“一事一议”协商解决。

2、突破行业分割,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在物流、旅游、生态环境等领域成立区域性综合管理委员会,由政府承担协调职责。

3、对城市圈内空间实行监督型、调控型和协调型的三级管治,分别对自然资源保护、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管理。

4、积极构建城市圈统一法制平台。凡涉及城市圈发展,必须实行地方立法的项目,经圈内各市充分协商,由省人大或者省政府行使立法程序。

5、建立城市圈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决策方面,将组建武汉城市圈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定期工作会议制度。

与武汉城市总体规划相关的资料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建筑业

特殊的装置2

2021-1-3 23:54:31

建筑业

芒果里面有黑色茎状物

2021-1-3 23:54: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