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与构造柱的区别如下:
1、框架柱就是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支撑结构。
2、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是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
3、构造柱与结构柱用于转换层,如下部为框架结构,上部为剪力墙结构,支撑上部结构的梁柱为KZZ和KZL。
4、构造柱与结构柱的区别也就是所用部位不同,然后结构设计时所考虑的也就不尽相同了。简单一点就是:框支柱是框架梁上的柱,用于转换层。
拓展资料:
构造柱设置规范如下:
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
2、 120(或10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高布置。
(1)大小复不同:框架柱一般要稍微大一制点,承担梁及板传过来的荷载。构造柱相对而言小一些。
(2)框架柱都有自己的基础,一般为独立基础,也有柱下条形基础或箱型基础。构造柱没有基础,一般生根在基础圈梁上。
(3)二者用处不同:框架柱是独立承担荷载。构造柱应用在砌体结构中,可以看成是墙体的一部分,与圈梁共同作用,保证墙体的稳定性,不作为传力构件使用。
框架柱就是在框架结构中支撑框架梁的柱子,这你应该很清楚。框支柱回是指框剪结构中框架结构和答剪力墙结构转换那一层的框架柱,简单来说就是,支撑剪力墙的梁就叫框支梁,而支撑框支梁的那一层柱子就叫框支柱。注意一点:不管框支梁还是框支柱都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转换的那一层,其上其下都不属于框支梁和框支柱。梁上柱就是柱子的力传给下面的梁。再通过梁传到下面的柱子上。
比如支撑楼梯的柱子。
构造柱是种构造配筋的柱,用于砌体结构或框架结构填充墙中,只承受竖向力不承受水平力或弯矩。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梁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二是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另外还能增强砌体的强度,按构造配筋,并设置拉结筋。
构造柱在砖混结构中用得比较多,框架结构中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构造柱。
http://.网络.com/question/38682153.html?si=9
框架柱就是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竖向受力构件,是需要通过计算来配钢筋的。
http://hi.网络.com/xh800801/blog/item/540f3f547b58f950564e00f8.html
框架柱和框支复柱的区别:
一、所用制部位不同
框支柱是框架梁上的柱,用于转换层;
框架柱与基础相连,框支柱与框架梁相连。
二、功能作用不同
框架柱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
框支柱用于支撑框支梁。
框支梁与框架柱用于转换层,下部为框架结构,上部为剪力墙结构,支撑上部结构的梁柱为KZZ和KZL。框支柱以下的柱都是框架柱,而不与剪力墙相连的梁则为框架梁。
(5)框架柱扩展资料:
转换构件:
楼板、框支梁、框支柱、落地墙、箱型转换结构以及转换厚板等。
转换层分类:
1、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
2、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
3、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框架柱的柱距即为:一般指框架柱中心至相邻框架柱中心的距离。特殊情内况指:框架柱轴线容(包括偏心柱轴线)至相邻柱轴线的距离。
框架柱就是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支撑结构。
(6)框架柱扩展资料:
框架柱的标高:
依据最新《16G101-1》中有关“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列表注写方式”中的规定,框架柱和转换柱的底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顶部标高系指楼板上表面标高,亦既是层高。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范:
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柱平面平面图,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
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尚应按第1.0.8的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框架柱与框支柱的区别只有一点就是所用部位不同。
1、框支柱是支撑专框支梁的柱,用于转换属层。
2、因为建筑功能要求,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接。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
(7)框架柱扩展资料:
转换层分类:
1、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
2、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
3、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框支柱与框架柱的区别是:
框支梁与框支柱用于转换层,如下部为框架结构,上部为剪力墙结构,支撑上部结构的梁柱为框支柱和框支梁。
框与柱与框架柱的区别也就是所用部位不同,然后结构设计时所考虑的也就不尽相同了。芯柱呢,在砌体规范及结构设计中有定义的。 芯柱是墙体砌筑完成后施工的柱,按芯柱平面图布置芯柱,芯柱截面不小于120xl20mm,芯柱沿房屋上下贯通,并与各层圈梁整体现浇,芯柱内竖向钢筋按设计,一般1Φ16;芯柱钢筋应与基础梁或基础的预埋钢筋搭接,上、下楼层的钢筋在圈梁上部搭接,搭接长度为40d;每层墙体砌筑完毕后,砌筑砂浆必须达到一定强度(强度平均值≥1.0MPa)后,方可浇灌芯柱砼,每一层的芯柱必须在一天内灌注完毕;在灌芯柱前,必须清除砌块孔洞内凸出的砂浆,与砌块底部的毛边,以便于浇灌芯拄砼和避免形成“颈缩”现象;每层砌第一皮时,芯柱位置应采用清扫孔的砌炔(K422D)砌筑。浇注芯柱砼前,必须清除孔洞内落地灰和其它杂物,用高压风或水冲净孔洞。校正铜筋位置并绑扎或焊接牢固,封好清扫口;芯柱砼应在砌完一个楼层高度后,实行定量连续浇灌、分层捣实。浇灌前,孔洞部先注入5cm厚与芯柱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定量灌注,每浇灌40-50cm高度捣实一次,宜采用小直径的(hz-30)振捣,捣实方法最好采用振动器上附加震管套,套在芯柱钢筋上的震筋捣实法;浇灌后的混凝土面应低于最上一皮小砌块表面4-5cm。
对于芯柱,如果按照砌体规范上的定义,是这样的:在砌块内部空腹中插入钢筋并浇筑砼后形成的砌体内部的钢筋砼小柱。
框支柱是框架梁上的柱,用于转换层上层。
框支柱与框架柱的区别在于框架柱与基础相连,框支柱与框架梁相连 因为建筑功能的要求,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接。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的上部结构为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支撑框支梁的就是框支柱。
简单来说,框架柱和框架梁,组成框架骨架承受荷载,构造柱属于二次构造时添加的,主要是为了连成整体。
钢筋绑扎方面的规定可以看看101图集。验收也是根据图集规定还有就是验收规范
我理解你应该是来问钢筋怎么自算吧?一层需要钢筋有个像外的勾!一般我们下料是50公分!
主钢筋算法就是楼层高度加58公分️×根数。
箍筋算法就是周长减去4×保护层厚度加上14公分,因为钢筋弯曲机少于7公分都不敢弯,得出每一个箍筋的长度,然后用柱子高度÷20公分+1得出非加密区的箍筋数!再用柱子高度×2/3÷20公分+1得出加密区的箍筋数!最后就是箍筋数×单个箍筋长度!
我们算出了钢筋的长度那么开始计算钢筋的重量!
钢筋的重量=钢筋直径的平方(单位是毫米)×0.00617(没有单位这就是一个系数)×长度(单位是米)=????千克,最后你再换算成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