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开市两周平均大涨217% 日均换手率40% 竟然还想跟风炒?】科创板开市两周,已呈现“三高”之势——高涨幅、高换手、高估值。业内人士指出,科创板发行价的确定采用市场化询价,并未低估,短期内基本面不具备大幅上涨的驱动力。随着股价不断走高,相关个股的估值已经显著高估,游资和部分个人投资者或已成为主要参与者。
科创板开市两周,已呈现“三高”之势——高涨幅、高换手、高估值。
业内人士指出,科创板发行价的确定采用市场化询价,并未低估,短期内基本面不具备大幅上涨的驱动力。随着股价不断走高,相关个股的估值已经显著高估,游资和部分个人投资者或已成为主要参与者。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不宜脱离基本面盲目参与次新行情炒作,借道公募基金参与或是不错的选择。
高涨幅、高换手、高市盈率
涨幅方面,25只科创板股票上市两周平均涨幅217.02%,涨幅最高的是沃尔德,涨幅达418.37%;涨幅最低的是中国通号,涨幅也达到了107.02%。从上市第二天算起,截至8月2日,25只科创板股票平均涨幅也达到了35.19%,仅有中国通号相对上市首日收盘价下跌1.22%。
换手率方面,25只科创板股票上市首日换手率达77.78%,从上市第二天算起,截至8月2日,25只科创板股票平均每日换手率也达到了39.93%,显示投资者以短线持有为主。
市盈率方面,截至8月2日,25只科创板股票平均市盈率达136.20倍,而首发时所属行业的市盈率平均值仅为33.33倍,从市盈率看已经显著高估。
部分科创板股票数据变化情况
截至8月2日
首发估值并未低估
高换手率意味着备受追捧,高涨幅意味着赚钱效应强。这是否意味着,科创板股票上市后也能和其他板块新股一样,大概率走出连续上涨行情呢?
业内人士指出,科创板采用市场化询价模式,定价制度上打破了23倍发行市盈率限制,发行市盈率相比行业市盈率并未低估,甚至存在一定溢价,因此在短期内基本面并不具备大幅上涨的驱动力。
科创板25股发行PE及相对行业PE溢价率
数据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申万宏源研究发现,科创板首批发行市盈率均值为53.40倍,中值为46.15倍,均高于上半年A股其他板块发行市盈率的均值20.9倍和中值22.98倍。科创板首批股票的首发市盈率相对行业平均溢价幅度达159%。
其中,中微公司的首发市盈率高达170.75倍,相对所属中证指数二级行业市盈率的溢价高达419%,而中国通号、天宜上佳、航天宏图首发市盈率相对行业市盈率折价,分别折价50.5%、7.4%、6.0%。
科创板与其他板块上半年新股对比
数据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此外,科创板25只新股首发PS、PB均值分别为10.37倍、3.89倍,均高于上半年A股其他板块。
初期超预期,长期将回归理性
发行价整体无低估,上市后却大幅上涨,原因何在?
记者了解到,科创板上市首日涨幅大超预期,参与科创板打新的机构投资者基本都已落袋为安。首日的龙虎榜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部分科创板股票上市首日龙虎榜情况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7月22日
科创板上市首日龙虎榜数据显示,卖出方均为机构,25只科创板股票龙虎榜总卖出额达91.55亿元,买入方中仅福光股份、睿创微纳、方邦股份、嘉元科技、乐鑫科技、中微公司、南微医学出现机构席位,且除南微医学机构买入2.71亿元,其余6只个股机构买入金额均不足4000万。
多位公私募人士表示,经历首日大涨后,科创板股票的高估已经十分明显,除了部分做日内回转交易的量化机构,股票多头的机构投资者基本不会入场。游资和部分个人投资者或许是偏向博弈行情的主要参与者。
在机构人士看来,首批科创板股票初期表现超预期,但长期势必回归基本面定价,进入合理的估值区间。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借鉴创业板的运行经验,预计随着科创板新股数量的增加,上市后的交易表现将逐渐回归理性,分化亦将逐渐加剧,个股基本面对上市交易表现的影响将不断提升。
某公募基金分析师则表示,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通过公募基金参与科创板依旧是比较好的选择。脱离基本面,盲目参与科创板次新行情,风险很高。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玉龙提醒,从现阶段市场情况来看,科创板企业的估值高于行业平均。投资者需要仔细研究公司的长期发展情况,重复估计风险的基础上做出谨慎的投资决策。
方正证券首席投资顾问段少崴认为,在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公司股价更能体现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制度设定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也让科创板公司在更短时间内得到市场定价,分化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科创板的高战略定位以及科技型企业的特殊性,导致其出现估值泡沫是正常现象,科技股的高估值、高溢价也将成为常态。对于投资者而言,由于科创板公司短期涨幅过大,跟风炒作风险也在聚集,获得绝对收益的难度加大。
相关报道>>>
游资扎堆短炒科创板 首现公司提示投资风险 本周科创板发生4起异常交易行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DF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