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1、我国为什么那么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安全发展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促进了安全生产状况在总体上的稳定好转,但就全国而言,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安全人才队伍发展呈不平衡状态,人才总量不足,专业人才素质不强,科技人才缺乏,法律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是制约安全生产工作长效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今天,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秀安全人才已成为安全监管系统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安全人才队伍的现状
纵观建国50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有过波动甚至倒退,但经过多年努力,安全生产总体上不断向前迈进,国家安全监管体制日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盟),92%的县(市、旗)都建立了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全国共有安全监管人员约4.85万人,但从全国现有企业和管理范围讲还是不足。同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安全生产基础还较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这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迫切要求需要更多、更高质量的安全人才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l、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安全生产摊子大、任务重。2005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煤矿2.5万处,全国非煤矿山11.5万处,危化品生产企2.27万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7000家,建筑施工企8.78万家。全国汽车3200万辆,加上摩托车、农用车辆等,机动车保有量1.3亿辆。要做到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几万无一失,任务重、难度大。这就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的安全监管人才队伍。而我国目前,安全专业人才占安全监管系统人员总数的比例低,人才匮乏,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又严重短缺,导致安全监管工作发展后劲不足。以煤炭为例,全国原有15所煤炭院校,除中国矿业大学之外,1998年之后相继换了牌子,将原来的采掘工程、通风安全、矿山机电等专业进行了撤并改造。据对其中9所原煤炭院校统计,1999-2002年共毕业学生38000人,到煤炭行业就业的公3538人,占9.3%,平均每年不到900人。而我国从事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才50所,专业技术人员也不过5000名。同时,安令监管队伍现有人才主要集中在政工、管理等系列,而科技、法制、文化等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装备、应急救援等人才也较缺乏。另外,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严重影响了安全监管工作的健康开展。

2、法制素养有待加强,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安全监管工作必须在法律的贯彻执行上依法监管,动真从严。现在,社会上对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有一些批评,认为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安全监管人员的法制政策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的执法态度和知识,责任意识不强,对安全监管工作存在不认真,主动监管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执法不严、工作不实”等问题,是影响安全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神圣性的症结之一。

3、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人文素养有待加强,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安全生产工作涉及行业广泛,其中涉及到矿山、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烟花爆竹、特种设备、交通、消防等很多具体的安全科学知识。因此要求安全监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安全专业知识、素质和要求。而现实的安全监管队伍中,“科班”出身的较少,很多是半路转行才参与到安全监管工作中,专业知识不合理,业务素质是“边摸边学,边学边干”。过多的注重安全技术,硬性修养有余,人文素养较缺,缺乏管理、执法、监管、科研创新的愿望和动力,从而造成监管的效率不高。

二、加强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安全人才是实现安全发展的基础和主体,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在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能不能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安全人才。在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以人为本的今天,大力加强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安”战略,己显得尤为重要、紧迫和现实。

加强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以人为本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实现安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和保障。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全面加强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兴安之路。坚持以安全人才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人才制度改革为动力,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加强管理型、科技型、文化型、政工型、经营型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唯有安全人才队伍的全面开花,才会结出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硕果。

加强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安全监管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内在需要。我国的安全监管队伍大都是从劳动部门、经贸和煤炭系统过渡而来的,普遍现象是综合素质低、安全专业知识缺乏、执法水平不高等,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安全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按照分类建设的原则,对症下药,梯度推进,最大程度地开掘安全监管人员的潜能,逐步推进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

加强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科技是最关键、最基本的安全生产保障手段,应用现代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科技型安全人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导力量。加强安全人才队伍建设,重要之一就是要把“科技兴安”战略落到实处。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通过推进安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来促进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发展,这就必须要依靠掌握更高的安全科技专业知识,敢于创新的安全科技人才。

2、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的形势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最近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全国竟连续发生了三起一次死亡超过百人以上的煤矿特大事故。这也给我矿敲响了警钟,现阶段影响我矿安全生产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涉及许多深层次、基础性的问题,也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要彻底解决我矿安全生产问题,必须强化管理,采取多种措施,付出长期艰苦努力,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工作,但又必须从眼前抓起,甚至采取必要的强制手段推行。
一、我们应当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煤炭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资源,煤炭生产的安全事关重大。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是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手段,推广煤矿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已刻不容缓。
我矿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逐步提高,生产作业中已普遍应用了计算机控制的机电一体化,并基本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但我矿在信息技术应用上仍然存在缺陷,反馈监测信息不及时,应用范围小,操作人员不熟练,水平较低等等。
但从整体上,我矿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矿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效益的实现,特别是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信息资源难于共享,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不能实现联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作用的发挥。另外,目前我矿安全生产专用软硬件相对滞后,应用的专用软硬件和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目前仍比较少,还难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煤矿产业逐步走上一条安全状况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特别是控制住安全生产事故,推动我矿协调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煤矿领域的应用,特别是急需提高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636f70797a6431333332393961的应用水平。
二、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监督,加强安全生产。
1、在矿各单位设立专职安监员,由矿安监处专门管理,不受所在单位管辖,并且每半年轮换对调一次。从机制上防止安监员与生产单位形成利益联盟。
2、任何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其单位安监员不得参与事故调查,有矿安监处从外单位派安监员进行事故调查。
3、安全检查经常化。
4、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对任何事故都进行分析,对事故责任要明确到人,明确到安监员。
5、安监员“连带责任制”。安监员出具错误报告、提供错误安全信息要受到严惩。
三、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
一个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是安全生产关键,试想一下:一名工人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得不到休息,工作场所煤尘弥漫、噪音巨大,这样能保证安全吗?能保证职业健康吗?为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善生产作业环境,为员工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安全保障。首先要在人员数量上给予保证,不能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其次要加强人员素质,这是安全培训的目的,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使我们避免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安全隐患。
四、标准化管理势在必行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把事故降低到最低甚至实现零事故,从而得出结论: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其基本特征: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杜绝管理失误,煤矿生产中实现零缺陷、零事故,从而基本形成无灾可救、无险可抢,无事故发生的格局,在人们心中打印出煤矿企业就是安全型企业的全社会共识。 (风险管理世界网-安全员之家)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煤矿安全事关矿区社会稳定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关注安全、珍惜生命、追求企业的本质安全已成为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我们必须推进安全理念创新、安全技术创新、安全管理创新、安全教育培训创新四个途径,加快我矿本质安全化进程,实现我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发展,从而在全集团公司树立良好的安全形象。

3、我国的煤炭行业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以下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2018年,我国煤炭产量和净进口量较维持小幅增长,有效供给保障增强。根据中煤协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原煤产量36.80亿吨,同比增长4.5%。从逐月产量来看,除了7月煤炭产量低于2.90亿吨,其余月份产量均维持在2.90亿吨以上。

2014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

2014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

2018年全国煤炭进口2.81亿吨,同比增长3.9%;出口493.4万吨,同比下降39%;净进口2.76亿吨,同比增长5.2%,为近四年来最高水平。分月度来看,2018年7月煤炭进口量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速高达49.1%。

2014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

需求方面,2018年煤炭消费同样保持小幅增长,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从主要耗煤行业看,据测算,电力行业全年耗煤21亿吨左右,钢铁行业耗煤6.2亿吨,建材行业耗煤5亿吨,化工行业耗煤2.8亿吨,其他行业耗煤减少约6000万吨。

2014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

总体而言,我国煤炭行业市场供需实现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但行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得以彻底解决。例如,全国总体煤炭产能相对过剩的态势没有改变,市场供需平衡的基础还比较脆弱,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生产力水平有待提升,去产能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难、人才流失与采掘一线招工接替等问题仍然突出,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对此,要继续坚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依法依规组织生产,坚决做到不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不超能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不生产销售劣质煤、不搞无序竞争;要加快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在当前的形势下要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退出不达标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产能,加快退出资源枯竭、生产成本高、煤质差、开采难度大、扭亏无望的落后产能。

同时,坚持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逐步建立煤炭上下游产业链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保障煤电、煤钢企业长期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运行,要构建煤炭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发展。

煤炭消费难以大幅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当前煤炭产能仍然较大,但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总体产能相对过剩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常态。随着煤炭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煤炭产量将进一步增加,2019年企业排产新增煤炭产量1亿吨左右。

从需求端来看,全国煤炭消费难以大幅增长,极有可能与2018年持平,,甚至可能呈现略有下降态势。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因素不支持煤炭消费快速增长,尽管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仍是好的,但面临的风险依然存在,当前反全球化的外部环境趋势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球竞争代价提升,经济增长很难超过前些年发展水平,难以支撑煤炭消费快速反弹。

另一方面,主要耗煤行业的煤炭消费难于乐观。近几年我国电力供大于求态势未变,随着国家稳步发展清洁能源,大力促进清洁电力消纳,风电、核电等清洁电力消费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将会大于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速,全国煤电消费量很有可能持平或减少,将带动电力行业耗煤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十三五”后期钢铁行业和建材行业发展峰值期到来,这两个行业的煤炭消费增长有限;随着煤炭价格在相对高位稳定运行,现代煤化工发展的经济性不强,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增长也不容乐观。

4、如何实现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没有效益、没有企业的稳定发展。安全生产历来是社会关注、人民关心、国家重视的突出问题,对煤矿企业来说,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稳定。发生事故不仅经济上损失惨重,而且会使员工情绪发生很大波动。因此,只有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全面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高产高效,才能实现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煤业公司的一名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一、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煤矿安全生产始终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在构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七大又把安全生产列为当前影响社会***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我们煤炭行业各级干部要从政治高度、大局高度、战略高度来认识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理念,坚持“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先于一切,安全影响一切”的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稳定的关系,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现尝放在区队、放在班组,逐级负责,层层分解安全指标,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安全现场管理,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安全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强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仅是煤矿企业生产的基础,也是搞好安全的基础,更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首先,要提高广大员工对质量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和员工操作的规范化,以掘进质量为龙头,以采、掘、机、运、通为重点,抓点带面,稳步推进。其次,要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质量标准化管理力度,努力实现“六化一落实”要求,即:安全管理军事化、安全制度依法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安全责任全员化、安全技术科学化、安全教育素质化,安全管理重在落实。第三,要坚持开展班验收、旬检查、月评比和评优选差活动,按照高标准、严要求,从严从细落实责任,做到奖罚到位,促进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使点面达标向全员、全过程达标转变。第四,要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做到精细管岗、精细管人、精细管心、精细管事、精细管物,向精细化管理迈进,实现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上台阶。三、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一通三防”工作“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要认真贯彻落实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坚持以风定产原则,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要重视井下瓦斯及自然灾害的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监测监控;要坚持定期召开“一通三防”专题分析会,组织“一通三防”专项检查,开展“一通三防”会战活动,提高通风专业安全管理水平;要严格落实“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和“巡回检查瓦斯”制度,瓦斯超限必须立即断电撤人。同时,也要加强综合防尘管理,定期检查,完善洒水系统,责任落实到人,完善隔爆设备完好达标,完善防尘措施到位,严防煤尘堆积超限。在不断总结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做到井下工作面不符合标准不生产、瓦斯超限不生产、工作面监测风量达不到标准不生产。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安全工作不是走过场,安全监督检查更不是搞形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一是要创新安全检查考核思路,坚持事前预防、过程控制、事后监督并举,通过教育引导使员工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理念,把“警惕就是安全,麻痹就是危险”的思想融入现场管理,形成严格管理、紧盯问题、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强安全监察队伍建设,严格安监员管理和考核,坚持每班汇报制度、每月综合考评制度,对考核不合格、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坚决调离。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理解和支持安监人员的工作,调动安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安监队伍。三是要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要从事故源的防治入手,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对检查出的隐患必须下达隐患通知书,明确整改时效,提出改进措施,按照“五落实”原则限期整改。四是要发动员工查找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人人盯问题,层层盯问题,脚踏实地的抓问题整改,抓规章制度执行,抓现场措施落实。使员工深刻认识到保安全就是保效益,守纪律就是守饭碗,从而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五、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在工作中要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就必须抓好员工安全培训、技能培训和以提高全体员工安全素质为基础的各种方式的安全教育,使员工由过去的“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保安全”的主动预防上来;要利用作业会、交***会、到岗位检查等时间和手段,将公司有关安全生产要求、安全生产动态及时传达给员工,教育每一名员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工作过程中需要多想一想,多看一看,多检查一下,多提醒一声,及时发现问题,杜绝各种事故隐患;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标准化操作,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形成自保互保并以安全生产为荣的良好风气,进一步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向零事故、零伤亡的目标迈进。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做为一名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始终坚持:“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使安全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抓好落实是关键”。只有员工在工作前不忘安全意识、工作中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后时刻总结安全经验,才能不出差错;也只有全面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才能最终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

5、煤矿安全发展论文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t,煤炭事故死亡总数8000人。当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80%以上,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产煤国家煤矿事故死亡总数,全国每年还有十几万的事故伤残人员。我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约为印度的10倍,美国的100倍。尤其是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亟需建立一种有效的多方制约性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以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积极性,降低经营风险,优化煤炭企业安全系统。

1 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是指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各种保障因素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煤矿安全生产保障功能的运行机制。它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运行系统。要从根本上扭转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不仅要重视安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安全生产保障上进行研究。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改革和调整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又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安全许可证制度,提高了煤炭行业准入标准,明确提出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并提出以经济政策促进安全生产。特别是在2004年6月召开的“中国责任保险发论坛”上提出了保险业应该与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但是,如何发挥政府、保险业和煤炭行业三者的作用,保障煤炭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政府、保险业、煤炭行业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性、制约性和互动性的有效结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煤炭行业传统的体制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这样一种以企业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安全生产保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目前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

1)从实践上来看,安全评价不是煤炭企业的自觉行为,而是在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必须进行的工作,因此,煤炭企业很容易将安全评价简单地理解为“办安全许可证”,评价完成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就放松了对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

2)煤炭企业在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有可能失去对安全投入的关注。我国在2000年就成立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0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几年来,安全监察局的监察力度逐渐提高,但没有真正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中的保障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系统进行优化。

3)煤炭企业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由于缺乏安全评价和安全监察的实质性制约作用,企业看不出安全投入的产出效果,因此,煤炭企业的安全投资普遍较少,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4)煤炭企业基本上被从社会保险统筹制度中排除出来,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只能由企业按规定赔偿支付,赔偿数额非常少;而且目前的煤炭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商业保险的重要性,或是不愿承担保险费支出成本,每次安全事故发生后,国家出于安定民心,大部分是由国家出面给予的,从而使煤炭企业失去了投资的积极性。

5)国有重点、国有地方、乡镇煤矿中安全投入、安全状况差别甚大,但国家的税收和吨煤安全费用提取费率却一样,没有调节和浮动,严重挫伤了企业对安全投入的积极性。

6)煤炭企业(除私人企业外)法人均实行任命和聘任制,导致企业法人在其任期内安全投入少,并存在侥幸心理。

总之,上述各个方面均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所采取的各种安全治理手段和措施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和实质上的制约性,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充分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的安全保障机制,没有真正改善和优化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

2 建立多方制约性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构成涉及很多方面,如有关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煤矿安全评价方法,商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的制定依据,安全监察体系与制度,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体制等等。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将某些法律法规政策、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企业整体安全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煤炭企业的生产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调整和动态优化,从而达到最优目的,以便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潜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使煤炭企业安全系统中的各种关系协调配合,以最终实现煤炭企业整个安全系统的综合优化。在这种思路下,煤炭企业安全保障机制的核心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了煤炭企业自身的管理行为发挥作用外,还应通过政府、保险公司和煤炭行业协会等外部因素影响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以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系统的动态整体优化。而政府、保险公司和煤炭行业协会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2.1 政府进行安全评价,确定煤炭企业的安全级别

政府(如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是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委托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定出安全级别,政府部门进行核查后对煤炭企业安全状况给予定级,发放安全许可证。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还要对已取得安全许可证和已评定级别的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确定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并决定是否降低或取消安全许可证。煤炭企业为了取得安全许可证,得到比较理想的安全级别,就会按照评价指标的要求进行安全工程建设、安全设施和安全设备、仪器仪表的投入,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基础,即“硬件基础”。使得煤炭企业增加了安全投资的积极性,奠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物质基础,也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的投入和成本水平。因此,煤炭企业就要权衡安全投入与安全成本,这两者之间的合理比例要使安全系统处于一种最优状态。

2.2 强制煤炭企业进行商业保险,并实行浮动费率制

政府以强制性政策,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利用商业保险运行机制,根据政府部门所确定的煤炭企业安全级别,采取浮动费率的形式收取保险费,作为煤炭行业的准入条件之一。安全级别高的企业,保险费率低;安全级别低的企业,保险费率高;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商业保险公司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赔付。煤炭企业的安全级别,决定了煤炭企业商业保险费的负担程度,也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成本水平。通过研究商业保险费率与企业安全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别保险费率对煤炭企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作用能充分发挥。

2.3 成立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

煤炭行业协会主要是通过国家所赋予法律效力的政策,成立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所有煤炭企业要按一定的标准提取安全基金,交给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形成同业工伤保险基金。我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工伤保险应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煤炭行业协会的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指导,除了与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外,重点在于事故预防,其有权对政府提出重新评价煤炭企业级别的建议,有权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炭企业予以强制性停产,能够与保险公司进行安全事故的责任鉴定和确定煤炭企业的赔偿标准和监督执行赔偿;实现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和工伤补偿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机制。而煤炭行业协会的同业工伤保险基金制度,使保险基金的缴纳构成了煤矿安全成本的内容,同时大部分工伤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各个煤炭企业的安全事故预防,使得企业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文化宣传,确立煤炭企业的安全保障机制的“软件基础”,降低煤炭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提高安全事故的事后赔偿水平,保护了企业职工的利益。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实际上通过基金的运用不断地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进行着动态优化,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作用。

2.4 实行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进行有效的安全绩效考核,并通过与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商业保险公司、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的良性互动机制,综合内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系统的最优化目标,最终通过安全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关系图

3 实施多方制约性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意义

3.1 促使煤炭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有效遏止事故发生

事实上,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安全投入不足是其一。截止2003年底,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对于安全投入欠帐164亿元。实践表明:安全状况好的企业,安全投入都合理到位。为实现煤炭企业整体安全的最终目的,煤炭企业从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就要注重安全投入。因为安全投入水平,决定着煤炭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安全许可证,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安全级别;而安全级别又影响到缴纳商业保险费的费率,以及缴纳工伤保险基金的比例;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实行,同样能够提高企业对于安全投入的重视。因此,通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建立,促使煤炭企业加大投入,从而最终有效遏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煤炭行业成为一个安全的行业。

3.2 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互赢”

煤炭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保障机制运行的同时,与政府、保险公司和行业协会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机制。政府部门限制和提高了行业准入条件,有效制止那些不能达到安全评价标准的不合格企业进入煤炭行业,从根本上既保护了煤炭资源,又降低了整个行业的风险程度。同时,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安全监察,加大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压力,不能有任何安全管理上的松懈,使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保险公司借助于各种商业保险,既扩大了业务种类和范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在事故发生后通过事故调查形成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监督。而成立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是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工伤保险体系,突出了事故预防的重要性,保护了从业人员的利益,减轻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由于保险机制的引入,大大减轻了以往煤矿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进行的大量事后工作,使政府从烦乱的事故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运用安全保障系统的动态优化理念,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安全水平

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状况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动,使得煤炭企业要不断地进行安全系统的调整。例如,随着煤矿开采的进展、开采技术的采用、煤层地质状况的改变等内部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要做到整体安全最优化,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安全生产的保障系统。而煤矿安全监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提合理化建议,以及保险公司的监督等外部影响因素,同样使企业要不断地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正是这种动态的优化理念,促使煤炭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

3.4 有利于煤炭企业树立科学的安全发展观

煤炭企业有着优良的成本节约观念,无论从矿井设计、设备购置和仪器仪表的配置,以及安全管理费用的支出等方面,都从节约成本为出发点,特别是在前几年煤炭整个行业发展萎靡之时,更是如此,但必须认识到,节约成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负面作用,减少了安全投入,埋下了安全隐患,事故发生所造成的后果远远超过所节约的成本,而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更是难以估计。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并通过各种影响因素的动态调整,就是要在安全投入和安全产出之间进行权衡,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安全投入水平的同时,要使安全投入所带来的效益超过安全投入所发生的成本,树立一种科学的安全发展观。

6、请问煤矿安全生产包括哪些方面?谢谢!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t,煤炭事故死亡总数8000人。当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80%以上,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产煤国家煤矿事故死亡总数,全国每年还有十几万的事故伤残人员。我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约为印度的10倍,美国的100倍。尤其是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亟需建立一种有效的多方制约性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以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积极性,降低经营风险,优化煤炭企业安全系统。

1 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是指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各种保障因素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煤矿安全生产保障功能的运行机制。它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运行系统。要从根本上扭转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不仅要重视安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安全生产保障上进行研究。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改革和调整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又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安全许可证制度,提高了煤炭行业准入标准,明确提出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并提出以经济政策促进安全生产。特别是在2004年6月召开的“中国责任保险发论坛”上提出了保险业应该与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但是,如何发挥政府、保险业和煤炭行业三者的作用,保障煤炭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政府、保险业、煤炭行业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性、制约性和互动性的有效结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煤炭行业传统的体制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这样一种以企业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安全生产保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目前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

1)从实践上来看,安全评价不是煤炭企业的自觉行为,而是在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必须进行的工作,因此,煤炭企业很容易将安全评价简单地理解为“办安全许可证”,评价完成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就放松了对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

2)煤炭企业在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有可能失去对安全投入的关注。我国在2000年就成立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0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几年来,安全监察局的监察力度逐渐提高,但没有真正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中的保障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系统进行优化。

3)煤炭企业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由于缺乏安全评价和安全监察的实质性制约作用,企业看不出安全投入的产出效果,因此,煤炭企业的安全投资普遍较少,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4)煤炭企业基本上被从社会保险统筹制度中排除出来,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只能由企业按规定赔偿支付,赔偿数额非常少;而且目前的煤炭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商业保险的重要性,或是不愿承担保险费支出成本,每次安全事故发生后,国家出于安定民心,大部分是由国家出面给予的,从而使煤炭企业失去了投资的积极性。

5)国有重点、国有地方、乡镇煤矿中安全投入、安全状况差别甚大,但国家的税收和吨煤安全费用提取费率却一样,没有调节和浮动,严重挫伤了企业对安全投入的积极性。

6)煤炭企业(除私人企业外)法人均实行任命和聘任制,导致企业法人在其任期内安全投入少,并存在侥幸心理。

总之,上述各个方面均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所采取的各种安全治理手段和措施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和实质上的制约性,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充分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的安全保障机制,没有真正改善和优化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

2 建立多方制约性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构成涉及很多方面,如有关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煤矿安全评价方法,商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的制定依据,安全监察体系与制度,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体制等等。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将某些法律法规政策、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企业整体安全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煤炭企业的生产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调整和动态优化,从而达到最优目的,以便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潜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使煤炭企业安全系统中的各种关系协调配合,以最终实现煤炭企业整个安全系统的综合优化。在这种思路下,煤炭企业安全保障机制的核心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了煤炭企业自身的管理行为发挥作用外,还应通过政府、保险公司和煤炭行业协会等外部因素影响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以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系统的动态整体优化。而政府、保险公司和煤炭行业协会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2.1 政府进行安全评价,确定煤炭企业的安全级别

政府(如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是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委托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定出安全级别,政府部门进行核查后对煤炭企业安全状况给予定级,发放安全许可证。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还要对已取得安全许可证和已评定级别的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确定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并决定是否降低或取消安全许可证。煤炭企业为了取得安全许可证,得到比较理想的安全级别,就会按照评价指标的要求进行安全工程建设、安全设施和安全设备、仪器仪表的投入,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基础,即“硬件基础”。使得煤炭企业增加了安全投资的积极性,奠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物质基础,也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的投入和成本水平。因此,煤炭企业就要权衡安全投入与安全成本,这两者之间的合理比例要使安全系统处于一种最优状态。

2.2 强制煤炭企业进行商业保险,并实行浮动费率制

政府以强制性政策,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利用商业保险运行机制,根据政府部门所确定的煤炭企业安全级别,采取浮动费率的形式收取保险费,作为煤炭行业的准入条件之一。安全级别高的企业,保险费率低;安全级别低的企业,保险费率高;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商业保险公司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赔付。煤炭企业的安全级别,决定了煤炭企业商业保险费的负担程度,也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成本水平。通过研究商业保险费率与企业安全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别保险费率对煤炭企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作用能充分发挥。

2.3 成立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

煤炭行业协会主要是通过国家所赋予法律效力的政策,成立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所有煤炭企业要按一定的标准提取安全基金,交给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形成同业工伤保险基金。我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工伤保险应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煤炭行业协会的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指导,除了与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外,重点在于事故预防,其有权对政府提出重新评价煤炭企业级别的建议,有权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炭企业予以强制性停产,能够与保险公司进行安全事故的责任鉴定和确定煤炭企业的赔偿标准和监督执行赔偿;实现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和工伤补偿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机制。而煤炭行业协会的同业工伤保险基金制度,使保险基金的缴纳构成了煤矿安全成本的内容,同时大部分工伤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各个煤炭企业的安全事故预防,使得企业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文化宣传,确立煤炭企业的安全保障机制的“软件基础”,降低煤炭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提高安全事故的事后赔偿水平,保护了企业职工的利益。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实际上通过基金的运用不断地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进行着动态优化,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作用。

2.4 实行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进行有效的安全绩效考核,并通过与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商业保险公司、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的良性互动机制,综合内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系统的最优化目标,最终通过安全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关系图

3 实施多方制约性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意义

3.1 促使煤炭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有效遏止事故发生

事实上,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安全投入不足是其一。截止2003年底,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对于安全投入欠帐164亿元。实践表明:安全状况好的企业,安全投入都合理到位。为实现煤炭企业整体安全的最终目的,煤炭企业从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就要注重安全投入。因为安全投入水平,决定着煤炭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安全许可证,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安全级别;而安全级别又影响到缴纳商业保险费的费率,以及缴纳工伤保险基金的比例;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实行,同样能够提高企业对于安全投入的重视。因此,通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建立,促使煤炭企业加大投入,从而最终有效遏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煤炭行业成为一个安全的行业。

3.2 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互赢”

煤炭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保障机制运行的同时,与政府、保险公司和行业协会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机制。政府部门限制和提高了行业准入条件,有效制止那些不能达到安全评价标准的不合格企业进入煤炭行业,从根本上既保护了煤炭资源,又降低了整个行业的风险程度。同时,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安全监察,加大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压力,不能有任何安全管理上的松懈,使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保险公司借助于各种商业保险,既扩大了业务种类和范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在事故发生后通过事故调查形成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监督。而成立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是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工伤保险体系,突出了事故预防的重要性,保护了从业人员的利益,减轻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由于保险机制的引入,大大减轻了以往煤矿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进行的大量事后工作,使政府从烦乱的事故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运用安全保障系统的动态优化理念,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安全水平

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状况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动,使得煤炭企业要不断地进行安全系统的调整。例如,随着煤矿开采的进展、开采技术的采用、煤层地质状况的改变等内部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要做到整体安全最优化,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安全生产的保障系统。而煤矿安全监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提合理化建议,以及保险公司的监督等外部影响因素,同样使企业要不断地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正是这种动态的优化理念,促使煤炭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

3.4 有利于煤炭企业树立科学的安全发展观

煤炭企业有着优良的成本节约观念,无论从矿井设计、设备购置和仪器仪表的配置,以及安全管理费用的支出等方面,都从节约成本为出发点,特别是在前几年煤炭整个行业发展萎靡之时,更是如此,但必须认识到,节约成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负面作用,减少了安全投入,埋下了安全隐患,事故发生所造成的后果远远超过所节约的成本,而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更是难以估计。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并通过各种影响因素的动态调整,就是要在安全投入和安全产出之间进行权衡,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安全投入水平的同时,要使安全投入所带来的效益超过安全投入所发生的成本,树立一种科学的安全发展观。

7、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于什么现状

中国现阶段不仅处于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经济转型与社百会变革时期,同时也正处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在这样的特定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是原有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格局被打破,城镇劳动者面临着转换工作环境与就业岗位的压力与新的职业风险,原有的劳动保护制度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前所未度有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是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必然促使乡村劳动者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化,新的劳动环境、劳动工知具与劳动方式,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劳动风险;这些新问题与新风险的出现,决定了中国需要有健道全的、科学的劳动保护与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和社会保专障制度尚在重新构建之中,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导致劳动者的职业风险急剧增长,不仅表现在显性的工伤事故方面,也表现在具有迟发性的各种职业病方面;加之隐瞒不报或者漏报,现有的工伤事故属受害人数与职业病患者数只是全部遭受工作伤害的劳动者中的一部分,可见,中国现阶段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与2014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相关的资料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安全生产

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账

2021-1-3 18:59:35

安全生产

地质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2021-1-3 18:59: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