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负责受理调解辖区内民间纠纷。
二、负责对辖区内民间矛盾纠纷的排查,掌握了解社情百动态,并对排查出度的矛盾纠纷提出处置意见。
三、及时向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汇报重大疑难纠纷,特别是群体性的纠纷发展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有知效控制事态的扩大与恶化。
四、协调配合处理跨地区的矛盾纠纷调解。
五、对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道的,应回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六、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解决纠纷的协议,对事后反悔拒不履行又不起诉的,劝导、帮助当事人提请法院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七、通过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普法教育答与法制宣传。
网上有相关的资料,不过这儿可能不能粘贴,所以最好你留下邮箱吧
吴永琴,女,现年47岁,高中文化。从1994年开始担任村委会副主任、村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至今。农村的矛盾错综复杂,常因地基高低、婆媳不和、顽童斗嘴等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吵架动手。十多年来,他热爱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凭着对乡亲们的一片赤诚,常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张岗村现有农户487家,居民1891人,家庭时有矛盾发生,不管是村民反映还是当事人找上门,她都不辞辛苦,深入到家中进行调解,使矛盾得以消除。村5队王丽萍,丈夫在外打工,上有婆婆下有两个小孩,生活并不宽裕,可王丽萍却爱打麻将,不太照顾家务,婆婆看不惯,婆媳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张。吴主任知道后,她一边做调解工作,一边教育王丽萍要奋发自强,搞好家庭生活。在耐心的教育下,吴主任给她联系承包了村设施园区的一栋温棚,手把手得教王丽萍温棚种植技术,当年在王丽萍的努力下,一栋温室净收入4000多元,之后王丽萍又请求吴主任拖关系多承包了一栋,一心就扑在家庭致富上。婆婆见儿媳踏实劳动很是辛苦,不但主动料理家务照顾孙子,而且对儿媳也变得体贴爱护,全家人其乐融融。婆婆逢人就讲“是吴主任挽救了我们的家。”
吴永琴爱调解纠纷,除在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外,他更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调解方法。在调解纠纷过程中,讲亲情、讲友情、讲乡情。去年春天,村8队张成之妻杨小红一次到田里干活,发现邻地张大发家尽在与自家的分界埂上栽了几十颗杨树。杨小红想若等树长大了,树根乱窜,枝叶遮阴,自己的庄稼会受到影响,一气之下将树苗全部拔掉。张大发的妻子得知后,忙给在银川务工的丈夫打电话要和张成家拼个你死我活。吴永琴得知后,心想万一张大发从银川回来找张成家闹事,后果不堪设想。吴永琴径直到张大发家,一面问张大发的电话号码,打电话让张大发安心在银川务工,这件事由她处理,保证有满意的答复。一面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当得知张大发家在承包地里种树时,对他们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指出根据政策法规,承包地内是不充许种树的,因此张大发家在承包地的田埂上种树是违法的。同时进一步说明张大发要以毁树为由找张成家闹事也是法律所禁止的。杨小红毁坏树木应给予一定赔偿,并对杨小红的鲁莽行为 进行批评,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在吴永琴的耐心说服教育下,双方心悦达成调解协议。张大发家念及亲邻关系收了100元赔偿费。在吴主任的努力下,避免了一起可能扩大的矛盾,现在两家关系如初。
吴永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多年来经她调解的事件不胜枚举,她以满腔热忱为群众排忧解难,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赞誉。为我村的和谐村庄建设作出了努力和贡献。
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陈宗斌,男,41岁,中共党员,江夏区人民法院金口人民法庭庭长。他坚持立足审判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不断拓宽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新途径,真抓实干,连续三年实现“三无三满意”,即无催、督办案件,无二审改判、发回重审和超审限案件,无群众投诉和上访案件;辖区群众满意,案件当事人满意,党委、政府满意。3年间他个人办理案件226件,所办案件调解结案率达80%以上。他先后被江夏区委、区政府评为建设经济强区和文明新区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被市法院评为人民法庭优秀法官。群众称他是村民心中的司法服务大使。
陈宗斌所在的法庭位于辖区第一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他围绕“农村家园建设”的主题,以司法为民为切入点,从细处着手,把亲民利民落到实处。他针对辖区村民平时忙于劳作,较少接触法律知识的现状,带领干警深入所辖乡村,设立联络信箱,建立法律咨询点,明确各村负责联络的法官,公开法庭电话号码,晚上把法庭电话呼叫转移到自己手机上,24小时开机,方便当事人联络。他经常组织干警直接到田间地头巡回审理案件,以案说法,现场解决村民提出的涉法问题。村民李某因患病需手术治疗,但高昂的手术费使子女们难于承受。去年9月,老人几次自尽被人阻止。陈宗斌得知情况后,当即邀请村干部一起找到老人的子女,他在田埂地头、果园树下,席地而坐,对老人的子女进行析法说理,让子女们及时凑齐了住院费,将老人送进了医院。为增强审判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针对性,他带领干警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结合农村实际,从司法为民与法律援助着眼研究,制定了审判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20条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被区政府全文转发全区各部门和乡镇,作为全区“农村家园建设”活动的典型予以推广。
他把做好群众信访接待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延,尽量让来访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去年3月,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年近八旬的村民王某夫妇到法庭咨询。陈宗斌接访后,得知老人的子女分别生活在3个城市,如果依法律程序受理这起赡养案,仅子女们到庭应诉的来回路费就够老人生活两年,且有可能激化矛盾。他决定先做案前调解工作,主动通过电话与老人的子女取得联系,连续数天进行劝导,最终使老人的子女们达成了赡养协议。
他热心参与对农村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在他担任法制副校长的金口街两个学校,他义务设立了24小时开通的“青少年维权热线”和“阳光信箱”,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他先后12次在学校举办专题法制讲座,选择60余件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进行青少年远离“网吧”、远离毒品等教育。他还长期资助贫困学生。金口街某中学的两名学生,父母多病且有残疾,家庭十分困难。为帮她们完成学业,他发动全庭干警给她们捐出学费,3年间捐款4000多元,并通过多方奔走,申请有关部门为这两个学生的父亲办理了“低保”,使她们得以继续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