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十二批一级建造师注册人员名单公告(22462名)已经在4月21日公布;
2020年第十三批一级建造师注册人员名单公告(18360名)4月21日公布;
具体的批次名单,可以来233网校查看。
材料进场可能一次性进好些批,那么一批就是代表材料取样的批量,材料报验也需要回根据不同批次进答行报验,但每批量都有检测报告,需要做复试的,后续还得报检验报告。
但一般建筑用电线缆 没有要求必须做复试的啊。
材料进场复试检验批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检验批是一致的,和用于工程后的验收检验批不一致的。
其实不超过你进场数量的总额的话,应该是按统一生产批次,你能证明后续的材料,与这次进场的材料是一个生产批次的也是可以的,还有在你报资料的时候,你可以进场数量多报验一下,不然每次都让你做实验很贵的
可以,给你个规范看看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94 (电缆敷设)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 便于敷设、维护。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5.1.3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5.1.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5.1.5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 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5.1.7 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相互间距应符合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的规定
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mm)表5.1.7
电缆与管道之间走向 电力电缆 控制和信号电缆
热力管道 平行 1000 500
交叉 500 250
其他管道 平行 150 100
5.1.8 需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遵照本规范第3.6.5条~第3.6.8条规定外,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 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力电缆间距更宜较远。
(2) 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信号电缆,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或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
(3) 沿控制和信号电缆可平行敷设屏蔽线或将电缆敷设于钢制管、盒中。
5.1.9 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含有可能影响环境温升持续超过5℃的供热管路。有重要回路电缆时,严禁含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
5.1.10 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敷设电缆的要求。
5.1.10.1 在可能范围应使电缆距爆炸释放源较远,敷设在爆炸危险较小的场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应在较高处架空敷设,且对非铠装电缆采取穿管或置于托盘、槽盒中等机械性保护。
(2) 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应敷设在较低处的管、沟内,沟内非铠装电缆应埋砂。
5.1.10.2 电缆沿输送易燃气体的管道敷设时,应配置在危险程度较低的管道一侧,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宜在管道上方。
(2) 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宜在管道下方。
5.1.10.3 电缆及其管、沟穿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墙、板孔洞处,应以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5.1.10.4 电缆线路中间不应有接头。
5.1.11 非铠装电缆用于下列场所、部位时,应采用具有机械强度的管或罩加以保护:
(1) 非电气人员经常活动场所的地坪以上2m范围、地中引出的地坪下0.3m深电缆区段。
(2) 可能有载重设备移经电缆上面的区段。
5.1.12 除架空绝缘型电缆外的非户外型电缆,使用在户外时,宜有罩、盖等遮阳。
5.1.13 电缆敷设在有周期性振动的易振场所,应采用能减少电缆承受附加应力或避免金属疲劳断裂的措施。可采取下列方法
?
这是一种需要数据库思维才能建立的表格,要实现什么样的效果,需要具体沟通,不是这么简单的几句就能说明白的。
主体阶段:原材料化验、水泥、沙子、石子、砖、钢材、回填土、
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砂浆
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主体回弹
装饰阶段:原材料化验;水泥、沙子、石子、地面砖、外墙砖、涂料、外墙保 温、 门窗、等
水电安装:原材料化验:管材、管件、阀门、电线、开关插座、配电箱等
另外还有:外墙保温拉拔实验、外墙面砖拉拔实验、外墙保温取芯实验、室内空气检测、绝缘电阻测试、避雷测试等
1、现场取样送检复试为每30吨为一个批次。
2、抹灰干粉采用优质水泥、精细骨料和多种高性能外加剂配制而成。适用于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陶粒砖等轻质墙体和高吸水率材料的抹灰。
3、使用方法:
(1)混合:每吨本产品加160~190公斤干净的水(按施工需要可适当增减),在干净的容器中(用机械搅拌)均匀搅拌成“膏状体”,然后放置3~5分钟后再次搅拌即可使用,搅拌后的砂浆应在2~3小时内用完,按需随拌随用。
(2)施工方法:墙体抹灰时(干墙体应湿水),将搅拌好的“膏状体”均匀涂抹(约0.8~1.0cm厚)涂抹待五、六成干后,用铁抹子压实、搓光,使表面形成光滑塑化层,按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施工。
(3)用量: 若墙体比较平整,每吨本产品可抹墙体面积60~80平方米(抹灰厚度约0.8~1.0cm)保质期:储存于干燥处可置4个月。
(4)应用技术要求:在-5℃以上的气温环境中可以照常使用有很好的和易性、保水性、粘结性、流动性、凝固性和耐久性抹灰后不干缩、龟裂、自华(壁炎)及表面粉化现象。含有多组分添加剂,可增加砂浆水化反应及水溶性,不产生泌水,抹平后光滑美观,表面形成坚硬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