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1060~1128),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生活于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复杂的北宋、南宋之交,是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奋发有为的农家子弟北宋嘉佑四年十二月十四日(1060年1月2日),宗泽出生在义乌石版塘一个贫寒的耕读之家,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宗泽一代人丁兴旺,有四兄弟一姐妹,家里吃口多,加上当时义乌一带连年灾荒,生活就更困难了。宗泽排行老二,自幼随长兄宗沃参加劳动,干各种家务和农活,历尽艰辛,两个弟弟皆年少夭亡。但其父亲和祖父并不因家境困难而放弃耕读的家风,农闲仍课读儿孙。宗泽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又勤奋好学。父亲和祖父都对他寄予厚望,刻意培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和成长的宗泽,从小就养成了勤劳俭朴、好学上进、正直刚毅的品格。宗家为了开拓新的生活出路,在宗泽十几岁时,举家迁居廿三里。廿三里交通方便,商贸、文化比较发达,是义乌的一个重要集镇。到廿三里后,宗泽的父亲宗舜卿与当地名士陈克昌、陈裕等成了莫逆之交,还与陈允昌义结金兰,并在友人的举荐下,一度去金陵充当幕僚。廿三里对宗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天地,由于父亲的关系,社会交往扩大了。宗家与两个陈家系通家之好。陈九昌视宗泽如己子,悉心扶植,其子陈昂“迪功郎”,孙陈涛“太庙斋郎”。陈裕十分常识宗泽的人品和才华,把幼女许配宗泽为妻,其次子陈锡“处太学,以文行驰名,及进士第”,次孙陈宗旸“以武举进士第”。两个陈家都是书香门第,宗泽同他们的儿孙朝夕相处,切磋学问,评点时政,议论治国之策,扩大了视野,增长了学识,提高了投身社会的勇气和信心。当时,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王安石在教育上推行教之、养之、取之、任之四者并行的政策,大州县之学,置学官,设教授,规定州县学的士子由官府供给伙食,并免其徭役。王安石对教育及用人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民间学的积极性,对像宗泽这样贫寒的读书士子更是莫大鼓舞。这时宗泽还不到20岁,毅然辞家外出游学。他在《求教书》中自述:某未冠时,持先人遗书一车,他无所携,悲吟梗概,懔然去国,求师承于四方,阅十余年矣。崇筵绛帐,所历数十。宗泽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游学长达10余年之久,就学之地有数十处之多。宗泽曾置身于官府所的州县学,也参加民间的学术活动,研读古今诸家著述,寻师访友,探求真理。宗泽曾一度去义乌景德禅院等寺院研读佛经,至今存世的有关佛教的遗文尚有10多篇,可见宗泽对佛学也颇有研究。宗泽在《求教书》中,概述了自已求学的经历和体会。开始时,他要求自己“凡古人所著之书,与今日之学者耳目所未及,一皆贯穿熟读,要其无所不知,无所不有”,但读了诸家的大量论著后,仍“莫悟其由”,并未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见解。后来他改进了学习方法,从现实需要出发,认真汲取诸家的精华,“尽精白而无巧伪”,其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宗泽不仅知识广博,又深入社会,善于学以致用,因此,他观察和处理问题,比一般的读书士子要深刻切实得多。宗泽游学期间,正是辽国、西夏不断入侵,宋国北疆的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宗泽深感不知兵,不习武,难以实现自己保国安民的理想和抱负。因此,宗泽在游学期间,还研读兵书,苦练各种武艺。义乌是传统的武术之乡,习武之风甚盛。如宗泽的内任陈宗扬就是武进士。宗泽向陈宗扬学习武艺,一同切磋兵法。传说宗泽曾跟武林高手“十八罗汉”习武。宗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熟悉兵法阵图,还能骑善射,身手不凡,为日后率军抗金驰骋沙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年磨一剑”。宗泽经过10余年游学生涯的种种磨炼,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博学广识、才兼文武、有理想抱负的青年。宗泽在《赠鸡山陈七四秀才》一诗中,赞扬学友陈七四勤学苦练,“头头欲第一”的进取精神,誉他为“渥洼生骏驹,丹山生凤雏”。这也是宗泽的自我写照。宗泽正是从山沟里跃出的“骏驹”,飞出的“凤雏”。神宗死后,高太后垂帘听政。她反对王安石变法,尽复旧人旧法,于是变法和反变法的斗争从各个方面,并引发了朝廷中的朋党之争,“天下之势岁危于岁”。胸怀大志的宗泽,感到欲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必须走科举仕途道路。元佑六年(1091),宋延开科取士。年已33岁的宗泽,千里迢迢前往京城开封应试。宗泽通过礼部试后,进一步参加殿试。高大后传旨,殿试对策限以字数。宗泽在殿试时,却不顾朝廷限以字数的规定,洋洋洒洒写了万余言,力陈时弊,还指责朝廷轻信吴处厚的诬陷而放逐蔡确,认为“朋党之祸自此始”。这是宗泽第一次在政治上亮相,就充分显露出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直言的可贵精神。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将宗泽置于“末科”,抑为“同进士出身”。宗泽虽没能名登榜首,但毕竟通过了科举考试,由此开始步入仕途,登上了政治舞台。刚正廉明的地方官宗泽参加科举考试之后,与友人同游华山,并写了《谒华岳》一诗。他以诗明志,在该诗结尾中写道:发我文物秘,像渠膏泽倾。太华屹不摇,我山身载行。立誓要努力继承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像渠水那样滋润大地,以华山“屹不摇”般的毅力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元佑八年(1093),宗泽被派往大名府馆陶县任县尉兼摄县令职事。该县积案如山,县吏见宗泽是一介书生,又初次为官,认为未必处理得了。可是,宗泽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干,对这些案件的是非曲直剖析得一清二楚。不到一个月,就把这些积案处理完毕,民间诉讼也大为减少,充分显露了宗泽处理政务的才能,也赢得了属吏们的信任和尊敬。绍圣二年(1095)冬,大名知府吕惠卿令宗泽前往巡视御河修建工程。宗泽适逢长子夭折,有人劝他告假,但他以国事为重,强忍悲痛,奉命即行不稍停留。吕惠卿闻知此事,深为感动,不禁赞叹道:“可谓忧国忘家者也。”这时,正值隆冬季节,朝廷征发大批民工开河,监官不管民工死活,强令施工。宗泽发现不少民工“僵仆于道”,他十分同情民工的悲惨遭遇,勇敢地站出来为民请命,上书帅司,认为“时方凝寒,锄镐一举,冰冻已合,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建议将工程推迟到次年春暖解冻时再动工,并表示到时我“当身任其责”,按时完成任务。帅司以宗泽之意上奏,为朝廷采纳。次年春,御河如期修成,使民工们少受苦难,减少死亡。宗泽离任时,黎民百姓噙着泪水遮道为他送行。元符元年(1098),宗泽升任衢州龙游县令。龙游是个偏僻的小县,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一些纨绔子弟和地痞流氓,十百为群,到处滋事,掷瓦砾,破屋壁,严重于扰社会秩序。前任县令也采取过一些措施,但屡禁不止。宗泽经过调查研究,采取了标本兼治的法:一面密报衢州知州,雷厉风行地将他们拘捕归案,在耐心教育劝导的同时,将一些强梗者充作军士,送往军营,终于煞住这股歪风,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一面大力兴学校,创设县学,聘请教授,有时亲自为诸生“讲论经术”,同时动员世家大族出资兴“义学”,并撰写了《龙游县义学记》为之倡导。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龙游的社会风气发生深刻的变化,从此龙游的读书士子应试中举者络绎不绝。崇宁二年(1103),宗泽调任莱州胶水县令。胶水是当时莱州以难治出名的“剧邑”。县内豪强势力很大,他们勾结官吏,仗势虐民,习以成风。温包是其中的典型。他依恃任莱州通判的姻亲,常常诬告他人,藉以敲诈勒索,前几任县令都不敢得罪他。宗泽查实温包的罪行后,将他依法逮捕。莱州通判前来说情,宗泽严辞拒绝。该通判气势汹汹地说:“你敢把温包怎么样?”宗泽理直气壮的回答:“温包犯法,我以法治之,不知其他!”断然惩了温包,有力地打击了豪强势力的嚣张气焰。莱州通判是宗泽的顶头上司,宗泽不拘私情,顶住压力,厉行法治,在当时的腐败官场中是难能可贵的。大观三年(1109),宗泽调任晋州赵城县令。赵城地处西北,是抗击辽国、西夏入侵的战略要地。宗泽十分重视西北地区的边防建设,深入考察了赵城的山川地势,认为赵城“前有并河、汾阳之固,后当晋、绎、蒙坑之险,左依霍邑,右阻太行,沃野百里,可以种植,实河东用武之地。”于是上书朝廷,建议升县为军,将赵城建成军事要塞,“大养军士,以备不虞”。这一措施对西北地区的边防安全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朝廷却置之不理。宗泽叹息道:“方今承平固无虑,他日有警,当知吾言矣。”政和三年(1113),宗泽调任莱州掖县知县。掖县属京东东路,是朝廷科派的重灾区之一。宗泽上任伊始,就碰到转运使传旨到县前来科买牛黄,以供宫廷药用,掖县分摊到数百两。牛黄是由病牛的胆汁凝结而成的,并非常有之物。百姓虽宰杀了不少耕牛,但仍取不到牛黄。路长官见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欲弹劾县吏。宗泽挺身而出,责问路长官:“方时疫病,牛饮其毒,病结为黄。当此太平,和气横流,牛无伤者,黄何自得?”宗泽称这是个人意见,与僚属无关。随后独具己名上书朝廷,力陈科买牛黄之非。路转运使见众怒难犯,不敢加罪宗泽,最后不得不豁免掖县科买牛黄的任务。20余年中,宗泽先后担任了五个县的县令或知县事。他为官刚正廉明,关心民生疾苦,为维护群众利益,勇于与豪强势力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敢于抵制上司种种谬误的举措,赢得了广大人民的爱戴,是封建时代中难得的好官。龙图阁学士范纯粹赞扬道:“如宗君,虽古循吏,未见其比。”但政绩卓著的宗泽却长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这本身就反映了当时吏治的腐败。宗泽任掖县县令时,相继任京东东路安抚司的上司王旉、梁子美,知道宗泽事精明能干,邀请他入幕。不久,朝廷下令,将登州等四州提升为“次边”。在梁子美的推荐下,政和五年(1115)宗泽升任为登州通判。这时已到了北宋末年,昏庸腐朽的宋徽宗,任用蔡京等奸邪之徒主持朝政.吏治更加败坏。徽宗还崇奉道教下令各州县广建道教宫观“神霄宫”,封道士林灵素为“直通达灵元炒先生”,将宫观道士与各级地方官置于同等地位,于是道教势力迅速膨胀,气焰十分嚣张。登州道士高延昭是林灵素的亲信爪牙,以修建“神霄宫”为名,大肆敲诈勒索,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宗泽为了保护百姓不受侵害,明知高延昭有政治背景,仍依法予以惩。宣和元年门(1119),宗泽已年届六十,目睹国事日非,感到自己已难以有所作为,乞请告老还乡,获准授予主管南京(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鸿庆宫的挂名差使,退居家乡邻县东阳山区,结庐山谷间,拟读书著述以终老。同年三月,高延昭通过林灵素向徽宗诬告宗泽蔑视道教,改建登州“神霄宫”不当,于是徽宗下令将宗泽“褫职羁置”,发送镇江监管。宗泽在羁置地镇江郊区,聚集家人从事农耕,过着清贫而艰辛的生活。在此期间,夫人陈氏不幸逝世,宗泽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葬妻京观山结庐龙目湖》一诗以凭吊:一对龙湖青眼开,乾坤倚剑独徘徊。白云是处堪埋骨,京岘山头梦未回。他深深怀念同甘共苦的妻子,也慨叹自己的不幸遭遇,虽有雄心壮志却报国无门。宣和四年(1122),徽宗举行祭祀大典,实行大赦,宗泽才重获自由。宗泽先被差遣监理镇江府酒税,两年后才复职被调任巴州通判。当此国难当头的多事之秋,宗泽却被派往地处西南边陲的巴州,完全背离了自己的报国志愿。宗泽在巴州期间所作的《古楠赋》、《重修英惠侯义济庙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并借汉末巴郡太守严颜的言行隐喻自己,愿做“断头将军”,决不做“降将军”,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勇气和决心。奉诏进京转战河朔北宋末年,宋徽宗企图收复五代后晋割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失地,与金人结“海上之盟”,联合攻辽。金灭辽后,以宋违盟作藉口,乘势大举南下,直逼宋都开封。徽宗惊慌失措,急忙传位给儿子赵桓,带领亲信逃往南方。赵桓即帝位,改年号为靖康,是为宋钦宗。这时朝廷中分裂成主战、主和两派。懦弱昏庸的钦宗,主张割地求和。开封军民在李纲率领下奋起抵抗,击退金军的多次进攻,这时各路勤王军也纷纷赶到,迫使金兵撤回北去。开封保卫战胜利后,钦宗为表示要重振朝纲,下诏朝臣举荐能员和堪任将帅者。在御史大夫陈过庭的举荐下,朝廷召宗泽进京,出任台谏。靖康元年(1126)初,在巴州任上的宗泽,接读诏书后,“忧国之心如奔马”,不顾68岁高龄,快马加鞭驰赴京师。宗泽抵京后,立即向钦宗“奏对三策”。“三策”惜已佚失,我们无从了解其中的内容,但从宗泽赴京途中所作的《感时》、《述怀》等诗看,大概是清除佞臣、改革弊政、坚决抗金之类的建议。宗泽的“三策”丝毫没有改变钦宗妥协投降的态度。他重用主和派官员,罢免主战派首领李纲,压制开封军民的抗金要求,遣散勤王军,议割三镇以求和。宗泽目睹主和派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接连上书钦宗,抨击朝廷用人不当,弹劾充当和议使的刑部尚书王云:“张皇敌势,动摇人心。”这就引起了钦宗的不满和主和派的忌恨。八月,金兵再度兵分两路大举南下。钦宗任命宗泽为假宗正卿、和议使,赴金营议和。宗泽指出,和议使名不正,请改计议使。临行前他对同僚说:“此行不生还矣!”决心赴金营以死与之抗争。钦宗担心宗泽破坏议和,急忙收回成命,改派他人前往。金兵长驱直入,黄河以北各州县官吏纷纷弃职而逃,于是钦宗把宗泽派往战争前沿的磁州。九月初,宗泽以朝奉郎、直秘阁、知磁州,带了十几名老弱士卒匆匆北上。南逃的人们见了都十分惊奇,有人劝说:“敌已犯真定矣,虽往何益?”宗泽一笑置之。宗泽在途中所作的《早发》一诗,形象地表明他对如何抗金早已胸有成竹:个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宗泽的“胸中策”,就是依靠群众抗金。磁州经过上次金兵南侵的大肆破坏,已满目疮痍,几难再守。然而宗泽充满信心,大力发动群众修缮城墙,疏浚护城河,招募士卒,组织义兵,施行兵民合一、边耕边战的法,“应者云集”。又尽府库所有,还拿出自己的俸银.高价购买粮食数万斤,备足军粮。在宗泽的感召下,百姓纷纷“争献金谷”,支持抗金斗争。不到一个月,磁州防务重新建立,并组织起一支上万人的武装队伍。宗泽清醒地看到,仅靠一州的力量,孤军作战,是难以与金兵抗衡的,于是上疏朝廷,建议“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养精兵二万,敌攻一郡,四郡应援,则一路常有十万兵”。钦宗对宗泽提出的联防抗金的正确主张,虽口头表示赞许,但他无心抗金,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这时真定频频告急,朝廷却置之不理。宗泽极为愤慨和不安,上了《条画边防要策与勤工之议》,并要求朝廷立即派兵援救。朝廷却把责任推给宗泽,只授予宗泽一个“河北义兵都总管”的空头衔,命他率所部进援真定。宗泽立即率部奋勇进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未能打破金兵对真定的重重包围。真定陷落后,宗泽只得退回磁州。真定是宋朝北部的重要门户。金兵攻破真定后,迅速向黄河推进。金帅斡离不事料宗泽驻守的磁州不易攻取,便绕道东行,欲从李固渡渡过黄河。当时,河南有宋将折彦质部12万人驻守,但他们一闻金兵的鼓声就不战而逃。金兵顺利渡过黄河,直扑开封。斡离不为了防范宗泽率部从背后袭击,分遣数千骑兵进攻磁州。宗泽披甲登城,指挥战斗,命士兵以神臂音射之,粉碎金兵的攻势后,乘势打开城门纵兵追击,杀敌数百,“所得牛马金帛尽以赏军士”。这是宋军首次击败金兵,极大地鼓舞了河朔各地军民的抗金斗志。这时,斡离不企图以议和为名将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诱骗到金营,命叛未投金的宋朝和议使王云返回开封,传言只要派遣赵构前往金营议和,和议一成,金兵即退。钦宗对此求之不得,便命赵构为和议使,和王云同赴金营议和。对此举宗泽上疏坚决反对。当赵构等途经磁州时,宗泽出城迎接并向赵构指出:“闻敌人由大名渡河矣,……以泽观敌情,岂有肯和之理哉?特设诡词欲挽致大王耳!”赵构犹豫不决,于是宗泽劝说赵构去嘉应侯祠占卜以决去留。群众闻讯纷纷前来。王云往返金营议和时,曾大肆吹嘘金兵的强大,并以坚壁清野为名,毁坏民房,收缴粮食,百姓恨之入骨。当赵构等从嘉应侯相出来时,人们看到王云,齐声怒斥道:“清野之人真奸贼也!”一拥而上,把王云乱刀砍死。后赵构命人检查王云的行囊,从行囊中所藏的信件和实物证明,王云果真是金国的奸细。赵构决定停止北上,但又不相信宗泽能固守磁州,第二天便逃往相州。同年十一月,东西两路金兵先后抵达开封,并将开封城团团包围。在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钦宗举棋不定,仍一味乞和。乞和无望之时,才慌忙派秦仔等持“蜡诏”潜出京师前往相州,封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命他们尽起河北兵马勤王。但钦宗不敢依靠和发动开封军民抗金,却荒唐的依恃市井无赖郭京的所谓“六甲神兵”保护京城。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六甲神兵”遇敌即逃,金兵乘机攻上开封城头。但由于开封人民自动奋起抵抗,金兵也不敢贸然入城。于是斡离不等又打起“议和”的旗号,利用宋朝统治集团镇压开封人民的反抗,搜缴开封的财富。宋朝廷完全被金帅玩弄于股掌之中。十二月三日,赵构在相州建立兵马大元帅府,传檄各地勤工之师赴大名府集合。这时,宗泽率孤军正在进攻有金兵重兵把守的李固渡,欲图切断金兵北撤通道,迫使进攻开封的金兵撤退。在战斗中,宗泽不畏强敌,连破金兵30余寨,夺得资粮无数。宗泽接到了赵构的传檄,随即率部从李固渡返回磁州。部署了磁州的守卫后,率领2000士兵,顶风冒雪,率先赶到大名。宗泽一见赵构便提出:“京师受围日久,人援之策不可缓”,要求及早确定出师日期。赵构并无进兵之意,打着勤工旗号集合军队,只不过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夺取帝位。赵构谕令宗泽就副元帅之职,并代朝廷加授宗泽为集英殿修撰,加以笼络,对从速进援的建议,则以“从长计议”婉转拒绝。汪伯彦等窥透了赵构的内心秘密,进行投机钻营。不久,朝廷派人送来钦宗的手诏,令“大元帅康王将天下勤工兵,总领分屯近甸,以同济难,无得轻动,恐误国事”。于是,围绕要不要进援开封,在大元帅府中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汪伯彦凭藉手诏,公然反对进援开封。宗泽一针见血地指出:京师已被金兵所控制,钦宗的手诏必是金兵胁迫下所写的,是敌人的缓兵之计,“岂可深信,以贻后悔”。主张从速进兵救援。为避免“有违诏旨”,可声称“军中久不闻天子诏令,愿见君父。既曰通和,请(金兵)亟退师,设有诡诈,则吾兵已在城下”,就可以击破敌人的阴谋了。开封陷落后,广大将士群情激愤,纷纷要求进援而宗泽又一再坚持,赵构只得拨出一部分军队交给宗泽,命他率领先往开德,并称自己将率主力部队随后进发。十二月底,宗泽率军离开大名,向开德进发,声称康王赵构在自己军中,接连与金兵打了13仗,连战连捷。斡离不信以为真,胁迫钦宗下诏令赵构进京,以除后患。当宋臣在金兵的监护下,将钦宗手诏送到开德时,宗泽令将士放箭,把他们赶跑。宗泽在开德一带奋勇战斗时,赵构不仅不率兵跟进,却辗转向后撤往东平、济州。靖康二年(1127)二月,开封的政局发生了严重变化,金人把出城议和的徽宗、钦宗拘押,北宋王朝瓦解。赵构装腔作势发布檄文,下令勤王,但并无行动。宗泽连连致书各路勤王军首领赵野、范讷、曾懋等,约期向金兵发动进攻,也如泥牛入海,没有回音。宗泽毅然决定率孤军奋进,一举攻克南华。金兵绕过南华,进攻开德、濮州,企图造成南北夹击之势,逼迫宗泽后撤。宗泽早有部署,适时派兵增援开德、濮州,击败来犯之敌。接着,宗泽率军进至卫南。先头部队报告,前面就是金兵大营,有的将领有些犹豫,宗泽说:“以将孤兵寡,不深入重地,不能成意外之功”。宗泽率领将士向金营发起猛攻,并击溃前来增援的各路金兵,进占韦城。宗泽估计金兵会趁夜反扑,当机立断,率军连夜返回南华。是夜,金兵果然偷袭韦城,得空营,大惊,不得不佩服宗泽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从此,金兵“深沟自固”,不敢出战。躲在后方济州的赵构,一直按兵不动,坐视宗泽孤军苦战。宗泽在战斗中虽取得一连串胜利,但毕竟兵力有限,难以打破金兵对开封的重重包围。金兵将开封洗劫一空后,又见宋朝的勤王军渐渐迫近,于是图谋脱身之计。册立原宋朝宰相、投降派头子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企图藉这个傀儡政权以维持其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四月初,金兵挟持徽、钦二帝及后妃、宗戚等3000多人和大量财物,分东西两路秘密北撤。沿途也横遭浩劫,10多万中原人民被驱掳北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祸”。消息传来,赵构痛哭流涕,呼号“救援君父”。其实他是猫哭老鼠,内心庆幸徽、钦二帝被掳,为实现自己的皇帝梦提供了良机,转而谋划如何取得并巩固帝位。宗泽则怀着对宋王朝的一片忠心,立即率军渡过黄河,北上截救二帝。可是,这时金兵已北去多时,又得到张邦昌叛国称帝的消息,于是宗泽决定先回师讨伐张邦昌。一面派人从间道驰往开封,张贴《抚慰京城士庶檄文》,以安定民心;一面上书赵构,抨击张邦昌投敌窃国的罪行。赵构对张邦昌另有打算,极力为之辩解,说什么“或出权宜,未当轻动”,阻止宗泽讨伐张邦昌。张邦昌称帝后,就陷入一片唾骂声中,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张邦昌抬出了废后元佑太后垂帘听政,下诏令赵构继承帝位。靖康二年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带位,改年号为建炎,他就是宋高宗。从此开始了南宋时期。出任东京留守重建京师防务高宗爬上皇帝宝座后,一心考虑如何确保帝位。他深恐徽、钦二帝返回,自己的帝位得而复失,决意向金朝统治者妥协退让,以求苟安于东南。他任用主和派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操纵朝政,贯彻其意图。但为了对付混乱的局面,防备金兵再次南下,也不得不起用深军众望的主战派首领李纲为宰相,“以收人心”,稳定政局。在高宗的支持下,黄潜善、汪怕彦加紧割地求和、避敌东南的妥协投降活动,不断派使者前往金国,以探望、迎请二帝为名,试探投降条件。甚至叫张邦昌致书金帅,表达“愿以黄河为界,割让两河之地”的意向。为了表示诚意,禁止把高宗即位的敕文下达两河各地。黄、汪深恐宗泽被任职朝廷,割地求和会毁于一旦,暗中唆使高宗将他调任襄阳知府。建炎元年(1127)六月一日,宗泽进京晋见。此前,宗泽在《贺康王即位表》中就提出,希望高宗担负起“嘉靖中兴之事,戡除外侮之凶残”的重任。宗泽这次进京后,所见所闻与自己的意愿完全相反,割地求和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朝廷,自己竟被安置到后方的襄阳。于是,他接连给高宗上了《条画四事札子》、《乞毋割地与金人疏》。前者着重批评高宗用人不当,赏罚不公,这里显然是指责用黄潜善、汪伯彦主持朝政不当,也包括对自己的安排不妥;后者猛烈抨击割地求和的主张,指出“为是说者,不忠不孝之甚也”。高宗也感到将战功卓著的老将置于后方难以自圆其说,便改任宗泽为青州知府。李纲也是六月一日到达南京的,他主张坚决抗金,对汉奸卖国贼深恶痛绝。他一见高宗就表示:“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罢臣勿以为相”。迫使高宗将张邦昌降职,最后予以“赐死”。李纲、宗泽旗帜鲜明的反对妥协投降,有力地打击了主和派的嚣张气焰。接着,李纲积极部署两河的抗金工作。宗泽感到青州并非抗金的冲要之地,难以实现自己抗金卫国的抱负,便上书李纲,表达自己抗金的决心,反映了河东各界盼望收复失地的强烈要求。李纲非常敬重这位老帅,视为是自己最可信赖的战友。当时开封尹、东京留守相继出缺,就极力推荐由宗泽出任。高宗接受李纲的建议,先任命宗泽为开封尹,不久又加职延康殿学士、迁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李纲还派遣主战官员张所为河北西路招抚使,傅亮为河东经制副使,主持河北、河东的抗金事宜,加强了抗金第一线的领导。在宗泽领导和主持下的开封,建成了纵深的防御体系,聚集了强大的抗金武装,并在战斗中选拔了一批智勇双全的将领,成为抗击金兵南侵的中流砥柱。
天海园南100米 路东 康达医院斜对面(东北方向) 陈涛路口向北200米 农机监理所楼下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铁道兵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于2007年11月5日在北京成立,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特大型建筑企业。中国铁建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领导有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孟凤朝;执行董事、总裁、党委副书记为张宗言;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齐晓飞。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共有下属单位35个,现将各下属单位及其主要领导介绍如下:
(1)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明。
(2)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何义斌。
(3)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宋津喜;党委书记王锦友。
(4)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原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姜永军;党委书记:梁君。
(5)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有诗。
(6)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武宪功。
(7)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覃正标。
(8)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卢朋。
(9)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彭仕国。
(10)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葛永利。
(11)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雷升祥。
(12)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广顺。
(13)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侯希承。
(14)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明新;党委书记陈涛。
(15)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郭衍敬;党委书记朱赤。
(16)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毅。
(17)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汪文忠。
(18)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汉林。
(19)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许四发。
(20)中铁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黎。
(21)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王争鸣。
(22)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蒋再秋。
(23)铁道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娄德兰。
(24)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利。
(25)中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金跃良。
(26)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任延军。
(27)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
(28)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卓磊。
(29)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罗海滨。
(30)中铁建中非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晓星。
(31)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鉴。
(32)中国铁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宁。
(33)中国铁建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尚标。
(34)诚合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锡锐。
(35)中铁建(北京)商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吕岗;党委书记周步科。
参考资料: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东莞市立卓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2012-07-10在广东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东莞市南城街道三元里万凯广场商务大厦501-502(集群注册)。
东莞市立卓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190059898041XD,企业法人陈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东莞市立卓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研发及技术转让:通信产品、楼宇智能技术、计算机软、硬件(不含电子出版物);销售:家用电器、影视设备、灯光音响设备、通信设备、网络设备、家具、金属制品、电教设备、机电设备、舞台灯光音响设备、实验室仪器、电子显示屏、计算机软硬件及周边耗材、办公用品、体育用品、五金、塑胶材料、建筑材料及其他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机电安装工程、建筑声学工程、环保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维护,绿化工程施工,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施工;信息系统工程的监理、规划、技术咨询,企业营销策划,招标咨询,网页设计,安全技术防范技术系统设计、施工、维修(凭有效资质证经营);计算机系统集成;室内室外装饰工程、水电工程、市政工程、防水防腐保温工程、照明工程、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设计及维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35901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66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东莞市立卓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铁道兵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于2007年11月5日在北京成立,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特大型建筑企业。中国铁建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领导有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孟凤朝;执行董事、总裁、党委副书记为张宗言;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齐晓飞。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共有下属单位35个,现将各下属单位及其主要领导介绍如下:
(1)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明。
(2)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何义斌。
(3)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宋津喜;党委书记王锦友。
(4)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原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姜永军;党委书记:梁君。
(5)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有诗。
(6)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武宪功。
(7)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覃正标。
(8)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卢朋。
(9)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彭仕国。
(10)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葛永利。
(11)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雷升祥。
(12)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广顺。
(13)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侯希承。
(14)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明新;党委书记陈涛。
(15)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郭衍敬;党委书记朱赤。
(16)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毅。
(17)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汪文忠。
(18)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汉林。
(19)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许四发。
(20)中铁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黎。
(21)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王争鸣。
(22)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蒋再秋。
(23)铁道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娄德兰。
(24)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利。
(25)中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金跃良。
(26)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任延军。
(27)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
(28)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卓磊。
(29)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罗海滨。
(30)中铁建中非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晓星。
(31)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鉴。
(32)中国铁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宁。
(33)中国铁建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尚标。
(34)诚合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锡锐。
(35)中铁建(北京)商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吕岗;党委书记周步科。
参考资料: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crcc.cn/g30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