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警用两栖装甲车160万,普通防弹装甲车120万多。美来产防雷装甲车大概70万美元,当然我上面所说的几种例子都是拆除武器和一些军用设备的装甲车,如果配套齐全点的装甲车,可以参考国内自当时一些穷凶极恶的毒贩购买的用于作案的步兵战车,购买价过1000万,当然排除掉关系费,大概800万左右的样子
装甲车
装甲车是装甲汽车、装甲输送来车,步兵战车等的统称,它是装有武器和拥有防护装甲的一种军用车辆,按行走机构可分为履带式装甲车和轮式装甲车。装甲车是坦克、步兵自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侦察车、装甲工程保障车辆及各种带装甲的自行武器的统称。
在装甲车辆中,除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运输车这三种主要车型外,还有装甲侦察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自行高炮、自行火炮和自行火箭炮,以及工程保障百和后勤技术保障车辆等。
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在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等方面都优于装甲人员输送车,并且车上设有射击孔,步兵度能乘车射击。步兵战车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其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分知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飞行目标。
步兵战车通常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类型,1967年首次出现,目前装备的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俄罗斯装备数量最多,其次是美国和西欧。发道展趋势是:增大车载机关炮口径,进一步提高火力;采用特种装甲和稳身技术,进一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增大发动机功率,进一步提高机动性。
装甲车是装甲汽车、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等的统称,它是装有武器和拥有防护装甲的一种军用车辆,按行走机构可分为履带式装甲车和轮式装甲车。装甲车是坦克、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侦察车、装甲工程保障车辆及各种带装甲的自行武器的统称。
在装甲车辆中,除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运输车这三种主要车型外,还有装甲侦察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自行高炮、自行火炮和自行火箭炮,以及工程保障和后勤技术保障车辆等。
----------------------------
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坦克的研制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当时为了突破敌方由壕沟、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等组成的防御阵地,迫切需要一种集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为一体的新式武器。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
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在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等方面都优于装甲人员输送车,并且车上设有射击孔,步兵能乘车射击。步兵战车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其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分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飞行目标。
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和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也可独立遂行任务。在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部队中,装备到步兵班。步兵可乘车战斗,也可下车战斗。步兵下车战斗时,乘员可用车上武器支援其行动。
步兵战车按结构分,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除底盘不同外,总体布置和其他结构基本相同。履带式步兵战车越野性能好,生存能力较强,是现装备的主要车型。轮式步兵战车造价低,耗油少,使用维修简便,公路行驶速度高,有的国家已少量装备部队。
步兵战车由推进系统、武器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和电气设备等组成。车体前部安放动力-传动装置,车顶中部安装炮塔,炮塔有单人和双人的两种。双人炮塔可容纳车长和炮手,便于车长指挥战斗。步兵战斗室设在车体后部,可载1个步兵班。步兵战斗室两侧和后车门通常开有射击孔,每个射击孔的上方装有观察镜,便于步兵乘车战斗。后车门较宽大,有的采用跳板式,便于步兵迅速、隐蔽地上下车。
所以,坦克和步兵战车都是装甲车的一种
BMP-1,2,3防护力提升有限,打得穿1的弹药,八九不离十能穿3,在火力上1和3在理念才是正统的传承,2是受到了西方步兵战车的设计思想影响的产物。总体来说因为苏联在弹药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就通过火zd力上优势来弥补。这种设计更适用于大规模战争,不适应局部战争,和低强度冲突。为跟进俄军的变革,俄军已经计划用库尔干人-25和飞镖,分别取回代现有BMP(BMD也有可能性)系列和BTR系列,在配合阿塔玛重型通用平台,台风轻型平台,构成俄陆军新一代轻,中,重型装甲体系,重点提高防护力,信息化程度。表明俄陆军开始摆脱苏联陆军旧有的发展模答式,向标准化,模块化和信息化作战看齐。
坦克
乘车战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从狩猎用的田车演变而来的马拉战车。但坦克的诞生,则是近代战争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60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这种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建造了数十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战武器。
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在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等方面都优于装甲人员输送车,并且车上设有射击孔,步兵能乘车射击。步兵战车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其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分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飞行目标。
步兵战车通常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类型,1967年首次出现,目前装备的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俄罗斯装备数量最多,其次是美国和西欧。发展趋势是:增大车载机关炮口径,进一步提高火力;采用特种装甲和稳身技术,进一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增大发动机功率,进一步提高机动性。
■美国AIFV装甲步兵战车
■美国M2步兵战车
■法国AMX-10P步兵战车
■美国M3骑兵战车
■法国AMX-VCI步兵战车
■苏联BMⅡ步兵战车
■苏联BMⅡ-2伞兵战车
■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
■德国 “美洲狮”步兵战车
■德国“鼬鼠”空降战车
■南非“獾”步兵战车
■意大利VCC-80步兵战车
■意大利VCC-1装甲步兵战车
■日本89式步兵战车
■瑞典90式步兵战车
■阿根延VCTP步兵战车
■南朝鲜KIFV步兵战车
■瑞士“旋风”步兵战车
■中国86式步兵战车
■中国551步兵战车
■中国NVH-1式步兵战车
■中国WZ501式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和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也可独立遂行任务。在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部队中,装备到步兵班。步兵可乘车战斗,也可下车战斗。步兵下车战斗时,乘员可用车上武器支援其行动。
步兵战车按结构分,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除底盘不同外,总体布置和其他结构基本相同。履带式步兵战车越野性能好,生存能力较强,是现装备的主要车型。轮式步兵战车造价低,耗油少,使用维修简便,公路行驶速度高,有的国家已少量装备部队。
步兵战车由推进系统、武器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和电气设备等组成。车体前部安放动力-传动装置,车顶中部安装炮塔,炮塔有单人和双人的两种。双人炮塔可容纳车长和炮手,便于车长指挥战斗。步兵战斗室设在车体后部,可载1个步兵班。步兵战斗室两侧和后车门通常开有射击孔,每个射击孔的上方装有观察镜,便于步兵乘车战斗。后车门较宽大,有的采用跳板式,便于步兵迅速、隐蔽地上下车。
现装备多数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为12~28吨,乘员2~3人,载员6~9人。车载武器通常有1门20~40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1~2挺机枪和1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并配有观察瞄准仪器、双向稳定器、激光测距仪和红外、微光夜视仪器或热像仪等。其火力通常能毁伤轻型装甲目标、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目标,装有反坦克导弹的步兵战车,还具有与敌坦克作战的能力。车载机关炮可发射穿甲弹、脱壳穿甲弹、穿甲燃烧弹和杀伤爆破弹等,射速550~1000发/分,最大射程2000~4000米。反坦克导弹射程为3000~4000米,破甲厚度400~800毫米。苏联BMP—3型步兵战车改装1门100毫米滑膛炮,它既能发射杀伤爆破弹,也能发射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另有1门30毫米机关炮和3挺7.62毫米机枪。
履带式步兵战车通常装有涡轮增压柴油机,发动机功率为221~441千瓦。有的已采用带液力变矩器的全自动液力机械传动装置。步兵战车的机动性能高于或相当于协同作战的坦克。一般能水陆两用,有的因战斗全重较大,不能自浮,须借助于浮渡围帐或浮囊才能浮渡。履带式步兵战车,陆上最大速度65~75千米/时,水上最大速度6~10千米/时,陆上最大行程可达600千米,最大爬坡度约32度,越壕宽1.5~2.5米,过垂直墙高0.6~1米。
步兵战车属轻型装甲车辆,装甲较薄,最大装甲厚度为14~30毫米,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或轻金属合金材料制成。有的采用间隔装甲或“乔巴姆”式复合装甲。车体和炮塔的正面可抵御20毫米穿甲弹,侧面可抵御普通枪弹及炮弹破片。为增强防护能力,有的还装有反应装甲。车上通常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和三防装置,有的还采用热烟幕装置。车体表面涂有伪装涂料。有的车内还装有灭火装置、取暖和通风排烟设备。
步兵战车主要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加强火力和生存力,提高使用维修性能。主要措施有:增大火炮口径,研制新弹药,提高穿甲威力,改装高性能的车载反坦克导弹;提高全天候作战能力和对付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采用复合装甲或安装反应装甲等。
装甲车是装甲汽车、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等的统称,它是装有武器和拥有防护装甲的一种军用车辆,按行走机构可分为履带式装甲车和轮式装甲车。装甲车是坦克、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侦察车、装甲工程保障车辆及各种带装甲的自行武器的统称。
在装甲车辆中,除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运输车这三种主要车型外,还有装甲侦察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自行高炮、自行火炮和自行火箭炮,以及工程保障和后勤技术保障车辆等。
装甲输送车:设有乘载室的一种轻型装甲车辆。主要用于输送兵员,也可用于战斗。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大多数为水陆两用。由装甲车体、武器、通信设备、观察瞄准装置和推进系统等组成。动力装置位于车的前部。车后部为乘载室,其两侧和后部均有射击孔。车上武器有机枪、小口径机关炮。主要用于战场上输送步兵,也可运输作战物资和器材.利用装甲输送车底盘可改装成装甲指挥车、装甲侦察车、装甲通信车、装甲抢救车、装甲救护车、装甲供弹车、和坦克架桥车、坦克保养工程车、坦克修理工程车、坦克运输车等多种变型装甲车。
装甲侦察车是一种装有侦察设备的车辆,分履带式和轮式两种,战斗全重5~18吨,个别可达19.5吨,乘员3~5人,车上配有20~30毫米机关炮和7.62毫米机枪,个别装有76~105毫米火炮和14.5毫米机枪。履带式装甲侦察车最大爬坡度可达70%,越壕宽达2.1米,通过垂直墙高度为0.7米。轮式装甲侦察车陆上最高时速105公里,最大行程800公里,最大爬坡度为51%。车上一般装有大倍率光学潜望镜、红外夜视观察镜、微光瞄准镜、微光夜视观察系统和热像仪等。昼间光学仪器对装甲车辆最大观察距离15公里,夜间一般为1.5~3公里。如装有雷达和激光测距仪,可观察20公里左右。目前,主要的装甲侦察车有美国的M3步兵战车、前苏联BPTIM装甲侦察车、法国AMX-I0RC轮式侦察车和英国的“蝎”式侦察坦克等。
1855年,英国J·科恩在蒸汽拖拉机的底盘上安装机枪和装甲,制成了一辆轮式装甲车,并获得专利权。但这种装甲车未能实际应用。1899年,英国人西姆斯在四轮汽车上安装了装甲和一挺机枪。1900年,英国把装甲汽车投入到了正在南非进行的英布战争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坦克的诞生,火力,防护性和越野性都比较弱的装甲车汽车失去了在战场上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地位,于是它转向其它用途发展。一是发展为装甲输送车,为步兵和作战物资提供装甲保护;二是利用它轻便灵活的特点,发展为某些特殊用途的轻型装甲车辆,如装甲指挥车,装甲侦察车;三是用于镇压城市群众暴动和对付缺乏反装甲火器的游击队。
装甲运输车-装甲输送车是设有乘载室的轻型装甲车辆,主要用于战场上输送步兵,也可输送物资器材。装甲输送车一般只安装有机枪,火力较弱。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最先研制出了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输送车。车上有轻型装甲和一挺机枪,可运载20名士兵。虽然车上的装甲可使车内士兵免受枪弹的伤害,但习惯于徙步作战的步兵仍把首批装甲输送车称为“沙丁鱼罐头”和“带轮的棺材”。1918年8月,英军第七集团军的一个战车营首次在华尔夫西使用装甲输送车,12辆装甲输送车吐着火舌向敌军冲击,德军官兵极为惊恐,仓惶溃逃。英军士兵随即跳下车,占领了德军阿地,其它国家军队也从引发现了装甲输送车的军事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最早大量装备使用装甲输送车,在战争中取得了一定效果,装甲输送车的使用,显著地提高了步兵的机动作战能力,并由于步兵可乘车伴随坦克进攻,也提高了坦克的攻击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装甲输送车得到迅猛发展,许多国家把装备装甲输送车的数量看作是衡量陆军机械化、装甲化的标志之一。
步兵战车-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激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它是由装甲输送车发展而来的。装甲输送车上通常没有供乘车步兵使用的射击孔,到达战场后步兵需下车徒步战斗,这就使步兵在某些战场条件下难以协同坦克前进,攻击,并容易受到敌方火力杀伤。而且装甲输送车通常只装有机枪,不具备反装甲能力。另外它的装甲较薄,仅能防枪弹。为使步兵能乘车协同坦克作战,增强对敌方装甲目标和反装甲武器的作战能力,提高作战部队进攻速度。自本世纪50年代起,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步兵战车。
1954年,法国利用AMX-13轻型坦克底盘改制了一种装甲车辆,该车载舱两侧及后门上开有射击孔,步兵可乘车射击。最初车上安装一挺7。62毫米机枪,所以仍称为装甲输送车。后改装了12。7毫米高射机枪或“陶”式反坦克导弹,改称为AMX-13型步兵战车。这是世界上第一种步兵战车。继法国之后,苏联60年代装备了BMII-1型步兵战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步兵战车之一。这种步兵战车反装甲目标能力较强,装有一门73毫米滑膛炮和一枚反坦克导弹。
由于兵战车真正实现了步兵乘车作战,具有一定的反装甲目标能力。战车的装甲通常可防小口径炮弹和炮弹碎片,并能够与坦克更好地协同作战,性能比装甲输送车有明显提高,所以它有许多先进国家的军队中基本或部分取代了装甲输送车的地位。
VN1型8〤8轮式步兵战车,中.国的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已经开始在国际武.器市场推出一种新式的8x8轮式装甲步兵战车,这种车叫做VN1。
鉴于目前对新型轮式作战车族6×6驱动只有极为含蓄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而被命名为VN1步兵战车的8〤8驱动.车型只有少量图片,在这里笔者根据公.开.信息和车辆工程的基础常识,对我.国8〤8驱动新型轮式作战车辆进行一个简单的解析。
外形设计
从VNl型轮式步兵战车的外形来看,其整体设计风格和西方新发展的8〤8轮式作战车辆基本一致:动力舱和驾驶舱并列在车体前部,战斗舱居中,载员舱在车体后部。从布局来看,该车摒弃了驾驶舱居前、发动机中置的传统设计,采用能够充分利.用车首空间的前置动力设计,同时又能确保并列设计的驾驶舱具有良好的前向视角。该车驾驶舱采用串联双座,前部为驾驶员坐席,后部为车长坐席。有必要说明的是,驾驶舱串联双座的地面武.器布局一直被认为是东方式的设计,事实上这是一种谬误。西方轮式装甲输送车采用此种布局的比比皆是,既有传统西方国.家加拿大通用汽车防务公.司生产的“野牛”8X8型装甲输送车(根据瑞士莫瓦格“皮兰哈”II许可生产),也有“新欧洲国.家”芬兰帕特里亚车辆公.司研制的8X8型AMV轮式步兵战车。不过,鉴于西方大多数轮式战车习惯采用双人炮塔,这些车辆才将车长坐席由驾驶舱迁往炮塔,出现单人驾驶舱设计。采用单人驾驶舱后,驾驶员身后宽敞的空间往往也只能闲置,即便是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较高的美国“斯特瑞克”车族,也只能在这一空间上草草设置了发动机进气滤清器和涡轮增压设备。
就车辆整体布局而言,VNl型轮式步兵战车符合目前国际地面武.器发展的潮流从车辆外观来看,VN 1型轮式步兵战车采用箱形承载式车体。车体前端呈楔形,前下装甲板向内倾斜至前轮处。前上装甲板向内上方倾斜,与车顶相连,车顶水平延伸至车尾。车体两侧竖.直,车体边线上部和轮仓口线以下车体向内微微倾斜,车尾几乎竖.直,有一扇坡道板式下开尾舱门。从目前各方面透露的信息来看,VNl车族并不是所有车型都采用坡道板式下开尾门,除步兵战车之外的同底盘其他车型依然采用传统单扇右开尾门。这些微妙的变化显示出:中.国的地面武.器设计师已经接受了西方对坡道板式下开尾门缩短搭乘步兵进出载员舱时间的理念。车体的外观线条更接近西方轮式作战车辆的方正柔和,一改中.国传统轮式装甲车外型线条生硬的风格,有益于车辆内部空间的整合和敷设车辆外部附加装甲。VNl型轮式步兵战车的车首防浪板通常向上折叠,收于车体前端上部。车体前上装甲右侧后部有一面积较大的矩形动力舱顶板,其后缘和车体上部右侧的矩形散热器前缘 相连,也就是说只要将这块装甲板上的螺栓打开,把散热器向右上方掀开,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就可以实现整体吊装,整个过程在熟练的维修人员手中恐怕连一刻钟都花费不了。
设备制.造浅谈
从车辆设备陈列来看,VNl车体顶部中.央位置有小型炮塔,其外观和此前用于改装86式履带步兵战车和92轮式步兵战车的新型30毫米炮塔基本一致,不难想象它应该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地面武.器的标准炮塔之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车体侧面的设计和我.国传统地面武.器相比有了极大变化:VNl车体两侧较为平.滑,发动机废气排放消.声.器和车载空调外机采用内嵌式分列车体右侧的中后部,外有网式格栅防护罩。在车体左侧后部有两个圆型射击孔,同样的射击孔还出现在尾门上部。和我.国老式同类型地面武.器相比,该车载员舱的射击孔数量极少,甚至在同底盘的其他车型上干脆取消了射击孔,这也符合当前步兵战车发展的主流趋势。车体尾部两侧各有一个带有防护罩的螺旋桨水上推进器,这说明我.国地面武.器的设计依然把南方水网作战和渡海登陆作战作为重要参量。
“新型装甲车(6×6驱动)的发动机采用了功率为300千瓦的中冷增压V型水冷柴油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功率大、油耗低的特点”。基于笔者对内燃机行业的了解,我.国能够生产300千瓦以上高速车载柴油机的企业有潍柴动力、重汽济动、重汽杭发、东风康明斯、重庆康明斯、西安康明斯、陕西渭阳、一汽大柴、一汽锡柴、玉柴集.团、上柴股份和河北华柴等,其中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柴油机都是直列汽缸,只有河北华柴的柴油发动机采用V型汽缸。在其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该公.司生BFM413BFM513~DBFMl015等三大系列产品中,前两者都是风冷发动机,后者属于水冷发动机。无独有偶的是,根据该公.司公布的数据,BF6M101 5C/MV型柴油机的额定“车用功率”和公开报道的数据完全一致。考虑到河北华柴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企业,那么VNl轮式步兵战车采用BF6M1015C/MV型柴油机作为标准配置也实属正常。不过,由于8〤8驱动的VN1轮式步兵战车对动力要求更高,不排除其发动机采用河北华柴BFM1015系列的八汽缸型BF8M1015型柴油机的可能。
那么,BF6M1015型柴油机的技术水准究竟如何呢?根据官方网站信息,BF6M101 5型柴油机是兵工集.团和河北华柴按许可证引进德国道依茨1015柴油发动机技术生产的。后者是德国道依茨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新一代柴油发动机,和美国卡特皮勒C系列(其中C9型装配多种新型轮式作战车辆)、底特律DDC60系列、德国奔驰OM500/900系列(相当于MTU880)、MAN D2800系列、瑞典沃尔沃D12D系列(装备法国VBCI步兵战车)、斯堪尼亚DI 12系列(装备芬兰AMV轮式装甲车)属于同一时期开发的车载柴油机。目前,道依茨1015系列柴油发动机已经被多个国.家的军用越野卡车和轮式装甲车选为标准配置,我.国重型战略装备运载车也采用这种发动机。不过,BF6M1015型柴油机和上述几种主流柴油机相比,还存在着诸如单位功率不足等缺陷。即便是BF6M1015型柴油机的最新型号——BF6M101 5CP/MV型,也不过是国际90年代中期水平,其最大功率330千瓦和排气量同为12升的斯堪尼亚DI 12柴油机相比仍有10%的差距。至于德国荷兰联合研制的“拳击手”轮式装甲输送车采用的MTU⑧90系列高密度功率柴油机,则代.表了未来车载柴油机发展的方向。毫不讳言地讲,VNl轮式步兵战车采用BF6M1015C/MV型柴油机,在国际地面武.器发动机中处于二流水准。
尽管我们改.革开放已经30年,但是在机械工业领域军工和地方仍存在严重条块分割、缺少国.家统筹战略以打破隔阂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联.盟的问题,在对外合作中仍然依靠引进技术以保持产品的先进性,而我们引进的技术往往是别人已淘汰或者准备淘汰的。事实上,即便引进的是别人正在生产的产品,技术上却经常被外方刻意缺斤短两,更何况国外车载柴油机有军用型和民用型之别。以华柴BF6M1015为例,依其技术水准而言在国内柴油发动机中可谓出类拔萃,和眼下国际民用车载机相比差距也不是太大,但是有资料显示德国生产的BF6M1015最大功率已经达N400千瓦以上,高出国产机型功率30%以上,这种差距恰恰就是国外内燃机军民机型之间的差距。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国际内燃机行业在“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同时, “以民养军、军反哺民”的趋势越加明显。更重要的是,国外柴油发,动机企业之间产业联合愈加紧密,这其中包括雷诺一沃尔沃,MAN一奔驰和MTU.DDC等纵横捭阖的技术合作,特别是后者的联.盟促使了.高功率柴油机的诞生,垄断了下一代柴油机发展的绝大多数技术专利。反观我.国柴油机行业,不但军工和地方各行其道、技术标准不一,地方柴油机企业之间更是陷入纯粹的恶性竞争,相互之间的合作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车载柴油机行业大而不强,难以支撑我.国轮式作战车辆的未来发展。该是我们痛.定.思.痛的时候了,只有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凝聚整个内燃机行业的合力,才能做到车载柴油机军用型和民用型齐头并进。
根据公开报道介绍,VNl型轮式步兵战车采用的是“九进一倒”带有同步器换档的机械式变速器和H型传动系统。那么,这究竟是一套怎样的传动系统呢?目前,国际轮式地面武.器采用的变速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等。
手动机械式变速器(MT)又称手动齿轮式变速器,主要是通.过驾驶员手动操纵系统,实现不同齿轮的啮合达到变速变扭目的。由于每挡齿轮组的齿数是固定的,所以各挡的变速比是定值。这种变速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并非天然匹配,变换档位时存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旋转速度不同步的问题。两个旋转速度不一样的齿轮强行啮合必然会发生冲击碰撞损坏齿轮。因此,旧式变速器的换档要采用“两脚离合”的方式,升档在空档位置停留片刻,减档要在空档位置加油门,以减少齿轮的转速差。但这个操作比较复杂,难以掌握精确,因此设计师创造出“同步器”,通.过同步器使将要啮合的齿轮达到一致的转速而顺利啮合。基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判定VNl步兵战车采用的变速器应该是这个类型的。采用这种变速器的车辆往往对驾驶员的操纵技术要求较高,不过基于其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可维护性强的特点,它仍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大型轮式地面武.器所采用。
自动变速器(AT),也称之为全自动变速器。它是利.用车速和负荷(油门踏板的行程)进行双参数控.制,挡位根据上面的两个参数进行自动升降,以实现变速变扭目的。整车技术欠缺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地面轮式武.器时,即便采用了高性能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往往也会因为车辆数据总线(CAN)电路对全车传感控.制信号的整合能力不足,出现各种难以消除的技术障碍降低战车的可靠性。而欧美地面武.器供应商在技术发展上,掌握着动力一传动系统电子控.制技术的核心知识产权,加之其丰富的车辆制.造经验,往往会采用全自动变速器作为标准配置,比如芬兰AMV、法国VBCI、德国GTKf和瑞士“皮兰哈”IV都采用了德国ZF公.司的ECOMAT系列全自动变速器。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又称之为电控机械式变速器,在机械变速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主要改变手动换档操纵部分,即在总体传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装微机控.制的自动操纵系统来实现换挡自动化。因此,AMT实际上是由一个机器人系统来完成操作离合器和选档两个动作。其核心技术是微机控.制,电子技术及质量将直接决定AMT的性能与运行质量。与全自动变速器相比,无论是总体设计还是制.造工艺,初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技术难度都要小一些。目前,我.国在重型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新型战车也会实现操纵自动化。
根据公开报道介绍,VNl型轮式步兵战车采用的是H型传动系统。与I型传动相比,H型传动缩小了垂直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从而降低了车辆的外形高度,增大了车内中部及后部的可用空间。动力从变速箱经第一根传动轴传到机械式分动箱,通.过分动箱内的中.央差速器把动力传递给二桥内的次级差速器,次级差速器将动力分成前后两路,向前的一路通.过二桥内的另一差速器将动力传给二桥和一桥的减速器,向后的一路通入三桥,再经三桥内的差速器将动力传给三桥和四桥的减速器,各桥减速再通.过半轴将动力传给车轮。H型传动结构已在意大利依维柯·菲亚特和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的“半人马座”系列轮式装甲车上使用,技术成熟。不过,这种传动装置对车辆传动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要求较高,采购成本支出较多。更重要的是,采用该传动方式的车辆任何一个车轴受到破.坏的话,将导致车辆丧失机动能力,因此目前并不是大型轮式地面武.器的主流设计。
美军陆军编zd制类型很多,一般有3个炮兵营,每营18门炮,155的,还有一个227火箭炮连9门,营专以下分队还有自己的迫击炮
装甲师有5个坦克营,每营41辆,M1A2,步战车属M2系列,骑兵战车(装甲侦察车) M3系列,还有很多辅助车辆
一个师齐装满员,上千亿美元
1855年
1855年英国J·科恩在蒸汽拖拉机的底盘上安装机枪和装甲,制成了一辆轮式装甲车,并获得专利权。但这种装甲车未能实际应用。1899年,英国人西姆斯在四轮汽车上安装了装甲和一挺机枪。1900年,英国把装甲汽车投入到了正在南非进行的英布战争中。
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最先研制出了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输送车。车上有轻型装甲和一挺机枪,可运载20名士兵。虽然车上的装甲可使车内士兵免受枪弹的伤害,但习惯于徙步作战的步兵仍把首批装甲输送车称为“沙丁鱼罐头”和“带轮的棺材”。1918年8月,英军第七集团军的一个战车营首次在华尔夫西使用装甲输送车,12辆装甲输送车吐着火舌向敌军冲击,德军官兵极为惊恐,仓惶溃逃。英军士兵随即跳下车,占领了德军阵地,其它国家军队也从引发现了装甲输送车的军事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最早大量装备使用装甲输送车,在战争中取得了一定效果,装甲输送车的使用,显著地提高了步兵的机动作战能力,并由于步兵可乘车伴随坦克进攻,也提高了坦克的攻击力。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装甲输送车得到迅猛发展,许多国家把装备装甲输送车的数量看作是衡量陆军机械化、装甲化的标志之一。当代由于步兵战车真正实现了步兵乘车作战,具有一定的反装甲目标能力。战车的装甲通常可防小口径炮弹和炮弹碎片,并能够与坦克更好地协同作战,性能比装甲输送车有明显提高,所以它有许多先进国家的军队中基本或部分取代了装甲输送车的地位。
德,荷合作研制的拳击手装甲车很不错。
它的装甲防护也采用了模块化装甲,那是由钢和陶瓷组合成的装甲板块,由螺栓加以固定。这种模块化装甲在顶部可抗攻顶导禅,在底盘可抗地雷破坏。“来拳击手”外形光滑,结构平整,有助于降低雷达信号强度。车上还有减低红外特征措施。
“拳击手”之所以力气大,跑得快,主要靠它的驾驶模组模块化设计。它装置有MTU公司的8缸机械增压柴油发动机,功自率达530千瓦;配装精密的艾利森自动变速箱和先进轮胎,备有两种悬挂和行走装置模块可供选择。因此,它战术机动能力很强,公路最大速度达103公里/小时,最大行程1000公里。
美国的斯特瑞克装甲车也不错...
,“斯特瑞克”有10种车型,分别是人员输送车、机动火炮系统、迫击炮载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火力支援车、指挥车、侦察车、核生化侦察车、工程班组车和医疗后送车。到目前为止,有8种车型已经装备部队,机动火炮系统和核生化侦察车也将在2005年中期投入装备。可谓是多用途,多功能
战车是陆地上用于作战的车辆,坦克和装甲车都是战车。
而坦克与装甲车严格意义上说,坦克属于装甲车的一种,是一种将火力、机动、防护性等特点集于一身的武器。根据上述原则,其通常装有大口径的主炮。厚重的装甲以及大马力的发动机。
而通常所说的装甲车一般是指除坦克外的其他装甲车辆,通常不具备坦克的厚重装甲,可完成作战、输送、侦查、武器装载/发射等多种任务,范围较广不好明确定义。
以下列举几种装甲车队的类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自行火炮(排除法国凯撒一类)、装甲侦查车、装甲指挥车、坦克/装甲抢修车、坦克/装甲架桥车、各类导弹发射车(通常为重量较轻的短程防空导弹或反坦克导弹,如我国的红箭-9、俄罗斯的“道尔”等),等等。区别主要在1、重量不同,坦克即使是轻型也一般在数十吨2、坦克一般装载大口径火炮,一般是120或125MM,而装甲车一般只装载小口径速射炮,一些装甲车也可以搭载反坦克武器
3、坦克装甲厚,一般可以达到数百毫米,而装甲车不过几十毫米
4、作用不同.坦克的目的有二,一是利用其强大的防护掩护来撕裂敌人的阵地防御,二是在突击过程中重点摧毁敌人的坚固火力点和装甲装备.而装甲车主要是运送士兵,并掩护步兵进攻,其装备的武器目的主要在于压制敌人火力,为步兵进攻创造条件
5、坦克一般都是履带式,而装甲车有履带式,也有轮式,也有履带和轮式相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