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ρg,式中ω为物质的比重,ρ表示密度,g为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 随地区和高度不同而变化,所以ω也随着变化。
地质上矿物的重量与4℃时相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比,称为矿物的比重。矿物的化学成分中若含有原子量大的元素或者矿物的内部结构中原子或离子堆积比较紧密则比重较大;反之比重较小。大多数矿物比重介于2.5-4之间;一些重金属矿物常在5-8之间;极少数矿物(如铂族矿物)可达到23.
石油比重是指美国石油学会比重或API重力,是比较液体石油与水熟轻熟重的量度数据。如果液体石油的API重力大于10时,它比水轻并漂浮在水上,如果低于10,它是较重。
因此,API比重可视为液体石油和水的密度的相对密度。它亦可用于比较不同液体石油的相对密度。例如,如果一种液体石油浮于另一种石油之上,表示其密度较低,其具较高API。
(1)相对密度计算公式扩展资料
根据某些物质的比重,可推测其某种消防特性,采取相应消防措施。如比重<1的易燃和可燃液体发生火灾不应用水扑救,因为它会浮在水面上,非但救不灭,反而随水流散,扩大了损失。因此应使用泡沫、干粉灭火。
又如比重<1的易燃气体和蒸气,容易扩散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容易沿地面、沟渠远距离流动,如遇明火,会发生返燃。
在确定车间、库房通风口位置时,比空气轻的气体,通风口应设在空间的上方;比空气重的气体,通风口应设在空间的下方。
在种群生态学中,存在相对密度的概念,相对密度是单位面积或空间中反映生物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而绝对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和空间内实有个体数。最常用的统计方法:对于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对于植物,则常用样方法。
对于动物,相对密度可以这样计算:每置100个铗,日捕获10只,则10%捕获率为相对密度;还可以计算出100平方米内的鼠洞数,则鼠洞数/平方米也是相对密度。
对于植物,相对密度可以这样计算:样方内该种植物的数量/样方内所有植物的数量。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叫这种物质的相对密度
ρ相对=m物质/m水
密度的计算应该注意注意事项: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质量m与其体积V的比值,定义式为
ρ=m/V
根据定义,在SI中,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量纲为ML-3。
(2)表观密度
多孔固体(颗粒或粉末)材料质量与其表现体积(包括“孔隙”的体积)之比值。
(3)实际密度
多孔固体材料与其休积(不包括孔隙的体积)之比值。
(4)堆积密度
在特定条件下,在既定容积的容器内,疏松状(小块、颗粒、纤维)材料质量与所占体积之比值。
特定条件是指自然堆积、振动或敲击或施加一定压力的堆积等。
(5)标准密度
在规范规定的标准条件下的物质密度.比如,在温度为273.15K(0℃)、压强101325Pa(latm)下的气体标准密度;温度温度20℃、压强(latm)下的液体标准密度。
(6)参考密度
在规定的参考状态(温度和压强)下的物质密度。
(7)相对密度
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密度ρl与参考物质密度ρ2之比值.定义式为
d=ρ1/ρ2。
相对密度,过去常叫做“比重”。“比重”通常指某种物质的密度与纯水密度之比值,它已包含于上述相对密度的概念之中.历史上,“比重”还有一种定义,D=G/V,即单位体积的重量,这说明,“比重”这一概念本身就比较混乱,现在不再沿用。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
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米3”,这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掌握的,但是要换算单位,不少同学却感到困难了。例如:铁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克/厘米3。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单位换算中的基本方法来解决,那就是分子里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就变大多少倍:1千克=103克;分母中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要变小多少倍:1米3=106厘米3,因此,7.8×10千克/米3=7.8×103×(103/106)克/厘米3=7.8克/厘米3;根据这种换算方法;分析一下可以得出密度的单位有一个规律,即:对于某种物质的密度,在分别用“克/厘米3”,“千克/分米3”和“吨/米3”来做单位时,它们的数值是相同的。例如,铁的密度,按照这个规律可知:ρ水=7.8克/厘米3=7.8千克/分米3=7.8吨/米3。这个“7.8”就是课本上密度表中铁的密度值去掉103得到的。记住这个规律,不但给密度单位的换算带来很大的方便,而且使一些涉及密度计算的问题变得简单。例如用这种方法来记算水的质量,就是1厘米3(毫升)水的质量是1克,1分米3(升)水的质量是1千克,1米3水的质量是1吨。
沥青密度: 1.15-1.25。
相对密度的测定:
1、用天平称出干燥的空瓶子的质量,并将其记为m1(克)。
2、在瓶子中灌满待测相对密度的液体,塞上瓶塞;用布或者吸水纸擦干瓶子表面;再称其质量,将其记为m2(克)。
3、将瓶子内的液体倒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
4、将空瓶中装满水,塞上瓶塞并且擦干瓶子表面;称其质量,记为m3(克)。
5、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被测液体相对于水的密度为:ρ相对=(m2-m1)/(m3-m1)。
(5)相对密度计算公式扩展资料:
沥青应用领域:
1、在土木工程中,沥青是应用广泛的防水材料和防腐材料,主要应用于屋面、地面、地下结构的防水,木材、钢材的防腐。
2、沥青是道路工程中应用广泛的路面结构胶结材料,它与不同组成的矿质材料按比例配合后可以建成不同结构的沥青路面,高速公路应用较为广泛。
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各自规定的条件下之比。符号为d,无量纲量。一般,相对密度只用于气体,作为参考密度的可以为空气或水:当以空气作为参考密度时,是在标准状态(0℃和101.325kPa)下干燥空气的密度,为1.293kg/m[sup class="normal"]3[/sup](或1.293g/L)。对于液体和固体,一般不使用相对密度。
【实验原理】
水的密度大约为10^3 kg/m3,而物体相对于水的密度定义为
物体的相对密度=物体的质量/同体积水的质量
【实验器材】
一个瓶子;一架天平;液体(例如含甲醇酒精);水;布或者吸水纸。
【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干燥的空瓶子的质量,并将其记为m1(克)。
(2)在瓶子中灌满待测相对密度的液体,塞上瓶塞;用布或者吸水纸擦干瓶子表面;再称其质量,将其记为m2(克)。
(3)将瓶子内的液体倒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
(4)将空瓶中装满水,塞上瓶塞并且擦干瓶子表面;称其质量,记为m3(克)。
(5)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被测液体相对于水的密度为
ρ相对=(m2-m1)/(m3-m1)
与天平或者量筒测量的结果相比较,用上述方法测量出来的液体密度值或许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近似认为水的密度是1000kg/m3而造成的。
一定条件下,混合气体总质量除以总体积等于混合气体的密度,混合气体的密度除以该条件下空气的密度即为其相对密度!!
ω=ρg,式中ω为物质的比重,ρ表示密度,g为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 随地区和高度不同而变化,所以ω也随着变化。
地质上矿物的重量与4℃时相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比,称为矿物的比重。矿物的化学成分中若含有原子量大的元素或者矿物的内部结构中原子或离子堆积比较紧密则比重较大;反之比重较小。大多数矿物比重介于2.5-4之间;一些重金属矿物常在5-8之间;极少数矿物(如铂族矿物)可达到23.
石油比重是指美国石油学会比重或API重力,是比较液体石油与水熟轻熟重的量度数据。如果液体石油的API重力大于10时,它比水轻并漂浮在水上,如果低于10,它是较重。
因此,API比重可视为液体石油和水的密度的相对密度。它亦可用于比较不同液体石油的相对密度。例如,如果一种液体石油浮于另一种石油之上,表示其密度较低,其具较高API。
(8)相对密度计算公式扩展资料
根据某些物质的比重,可推测其某种消防特性,采取相应消防措施。如比重<1的易燃和可燃液体发生火灾不应用水扑救,因为它会浮在水面上,非但救不灭,反而随水流散,扩大了损失。因此应使用泡沫、干粉灭火。
又如比重<1的易燃气体和蒸气,容易扩散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容易沿地面、沟渠远距离流动,如遇明火,会发生返燃。
在确定车间、库房通风口位置时,比空气轻的气体,通风口应设在空间的上方;比空气重的气体,通风口应设在空间的下方。
实际上,两个公式是一样的。
只不过两个公式中的“含水率”代入数据时,“干密度=湿密度/(1+0.01*含水率)”公式中的“含水率”要用百分数表示,而“干密度=湿密度/(1+含水率)”公式中的“含水率”要用分数表示。
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的比值。它与包括孔隙的1立方厘米烘干土的重量用克来表示的土壤容重,在数值上是相同的。
(9)相对密度计算公式扩展资料:
一般含矿物质多而结构差的土壤(如砂土),土壤容积比重在1.4-1.7之间;含有机质多而结构好的土壤(如农业土壤),在1.1-1.4之间。
土壤容积比重可用来计算一定面积耕层土壤的重量和土壤孔隙度;也可作为土壤熟化程度指标之一,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壤,容积比重常较小。
土壤容重是由土壤孔隙和土壤固体的数量来决定的。根据土壤容重可以计算出任何单位土壤的重量。
其式为: 土壤重量=体积×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