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共设施概述
第一节 公共设施发展的历程及趋势
第二节 公共设施简述
一、内公共设施的概念容
二、公共设施的应用及类型
三、公共设施的性质与特点
四、公共设施的功能
练习题
第二章 公共设施设计基础
第一节 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
一、公共设施的造型与环境的共生性
二、公共设施色彩与材质的装饰性及工艺美
三、公共设施的文化与设计元素互融性
四、公共设施中的人性美
五、设计公共设施的思维方法
没有实地或者深入的了解盘子的特点,叫人如何下笔啊亲?闭门造车?盲人摸象乎??
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给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设计的原则
公共设施易用性原则
“一个商品售货员将饼干扔在你的脚下,而你不得不弯下腰将摔碎的商品捡起——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下,你十之八九会非常生气并将你的愤怒表达出来,但自动售货机这样做的时候,…..。”很明显,很多具有明确产品属性的公共设施设计缺乏“可以被人容易和有效使用的能力。”我们有时不得不在自动取款机前等待前面的老人一遍有一遍的重复错误操作,而无法施以援手。这就是公共设施缺乏易用性所造成的困扰。易用性(Usability)通俗的讲就是指“(产品)是否好用或有多么好用”。它是就有明确使用功能的公共设施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原则性问题,比如垃圾桶开口的设计就既要考虑到防水功能,又不能因此使垃圾投掷产生困难,或是人们在使用自动取款机时,如何可以不再使用容易忘记的密码确认方式,如何可以在操作完成后记得取回银行卡。这些都是公共设施设计时应该考虑的易用性原则。
公共设施安全性原则
作为设置与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参与者与使用者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行为,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耍嬉闹,这是不能改变的,而能改变的是以儿童身高作为一个尺度,低于此高度的公共设施均应考虑到其材料、结构、工艺及形态的安全性,在设计伊始便尽量避免对使用者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这就是公共设施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公共设施系统性原则
通常情况下,在公共休息区内,或在公共座椅的周围应设置垃圾桶,而垃圾桶的数量应与公共座椅的数量相匹配,太多会造成浪费,而太少则会诱使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可见,公共座椅与垃圾桶之间存在着某种匹配关系。再如健身设施周围相对集中的公共照明设施,便起到了引导人群使用的作用。而缺乏这种集中照明的公共设施,因缺乏引导性、安全性和交互性,在夜晚的使用率便相对较低。事实上,不仅如此,诸如卫生设施、休闲设施、便利性设施、健身设施等公共设施系统,它们之间及其内部均存在着自然匹配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设计时可以概括为的系统性原则。
公共设施审美性原则
如前所述,公共设施对于市容市貌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功能良好,形态优雅的公共设施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还兼具美育的功能。因而,公共设施设计的审美性同样不容忽视,毕竟,功能良好与造型美观并不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一个设计合理且极具美感的公共设施,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使用的频率,而且可以增进市民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增强市民对城市归属感和参与性,毕竟,文明的公共环境同样应该是美的公共环境。
公共设施独特性原则
有些学者不将公共设施划归工业设计的范畴,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设计具有机器化、大批量生产的特征。而公共设施设计往往采用专项设计、小批量生产的特点,这与环境设计的特征具有相似之处,因而较多的将公共设施设计视为环境设计的延续。事实上,随着当代加工工艺与生产技术的进步,早期工业设计的大批量化生产正在向今天“人性化”、“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方式转移。设计中“人”与“环境”的因素已经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这一点与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特点是一致的。而公共设施设计的独特性原则就在于,设计者应根据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城市规模等因素的差异,对相同的设施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使其更好的与环境“场所”相融合。
公共设施公平性原则
与私属性产品不同,公共设施更多的强调参与的均等与使用的公平。主要表现为公共设施应不受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与教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而被所有使用者公平的使用,这也正是公共设施区别于私属性产品的根本不同之处。公平性原则在设计中被表述为普适设计(Universal Design)原则或广泛设计(Inclusive Design)原则,在我国则较多的表述被“无障碍设计”,自1967年以来,欧洲更多的使用“为所有人设计”(Design for all)的说法。事实上,如果将无障碍设计含义只简单理解公共设施中盲道、坡道等专供行为障碍者所使用的设施,是很不完全的。这种设计原则应贯彻到所有的公共性产品之中,包括在任何一件公共设施中,设计者都应具体、深入、细致的体察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使用者的行为差异与心理感受,而不仅仅是对行为障碍者、老年人、儿童或女性人群所表现出的“特殊”关照。
公共设施合理性原则
公共设施设计的合理性原则可基本表现为功能适度与材料合理两个方面。所谓功能适度主要是指:公共设施单体在满足自身的基本功能的同时,不宜诱使使用者赋予其它功能。再以公共座椅为例:公共座椅的主要功能是为公共空间中穿行者或逗留者提供必要的休息,但这种“休息”的程度级别在于“坐”,而并非是“卧”。遗憾的是,许多城市的公共座椅长度被设计成大于150厘米,中间又未设置扶手隔断,这样的座椅往往便成流浪汉的“睡床”,不但没有满足普通市民“坐”的需求,反而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所谓材料合理主要是指:公共设施的造价应与民众的普遍收入水平形成参照,设计师应优先考虑使用那些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而又坚固耐用的材料,避免通过堆积昂贵材料的办法取得炫耀性的视觉效果。蓄意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在任何城市都存在,只是发生的概率不同,市民的素质不应成为设计师规避责任的借口,事实证明,许多城市将铸铁下水道井盖替换成水泥材质之后,针对井盖的盗窃行为明显被遏制,这一例证有效的证明了材料的合理性对于保障公共设施不被蓄意破坏是多么的重要。
公共设施环保性原则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问题逐步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在设计领域也逐步出现了倡导环境保护的“绿色设计”,如维克多·帕帕纳克1971年所著的《为了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人类生态学和社会变化》(DESIGN for REAL WORLD——Human 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和《绿字当头:为了真实世界的自然设计》(THE DREEN IMPERATIVE ——Natural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两本著作为绿色设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绿色设计的三原则简称“3R”,即减少(Rece)、再利用(Reuse)、 再循坏(Recycle)。现已广泛的应用于绝大多数设计领域。公共设施同样应贯彻绿色设计原则,这绝不是设计几个分类垃圾桶所能解决的问题,它要求设计师在材料选择、设施结构、生产工艺,设施的使用与废弃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必须通盘考虑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原则。
公共设施法制性原则
公共设施是国家的集体的公共财产,
国家为保护公共设施制订了一系列有关保护公共设施的法律、法规,如《中国人民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宪法》等对制裁破坏公共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做了具体的规定,对于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惩处。这些法律、法规有力地维护着社会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从而保障了社会生活的安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团体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我国处罚方法有警告、罚款、拘留、吊销执照等依照犯罪情况而定。
太复杂,给你推荐本书书名:《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定价:86
条形码:9787112084548
ISBN:ISBN 7-112-08454-7
作者:崔唯
印刷日期:2006-11-1
出版日期:2006-11-1
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精装20开,225页
中图法:
中图法一级分类:
中图法二级分类:
书号:
简介:前言
步人21世纪以后,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的日趋繁荣、对外交流的不断频繁,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的品质要求也呈现出日益提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人们也对如何借助视觉中最活跃,并且对人的心理影响最深刻的色彩要素来提高人类栖息环境质量和增加城市自身魅力,也表示出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国内许多核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城市色彩建设讨论,而另-些城市更是早已"捷足先登"地将城市色彩建设纳入到了城市建设的管理范畴,如哈尔滨、武汉等,这些举措无疑将国内城市色彩建设问题推向了一个高潮。由于城市色彩建设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如历史承传、城市功能、经济投入等,因此如何使我们今后规划与设计的城市色彩能够为城市发展服务,并且成为子孙后代可以继承舶城市财富,这就需要对该项工作子以审慎的思量与科学的筹划,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臆造。
现代国内外城市环境色彩实践证明,要搞好城市色彩建设,离不开对相关领域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介绍,而这一点对尚处于城市环境色彩建设启蒙阶段,并且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参照的国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写作的一个重要基点,就是试图从城市环境色彩建设的基本概念、城市主要构成元素的色彩规划设计、城市环境色彩的建设原则、城市色彩的表情,以及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方法等五个方面逐一入手,对人类长久以来,特别近30年在城市环境色彩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详尽而全面的追述、梳理和解读。其中,在第1章"概论"中,着重介绍了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研究背景,发展历程和国内目前在城市色彩环境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在第2章"城市环境色彩构成元素的规划与设计"中,重点解析了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绿化;交通场所、交通工具、广外广告、公共设施、公共艺术,夜景照明色彩的规划与设计方法;在第3章"城市环境色彩的规划与设计原则"中,深入阐述了整体性原则、地域性原则、民族性原则、文脉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对于城市色彩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在第4章"城市的色彩表情"中,着重介绍了有彩色系的红色、橙色、紫色、黄色;绿色、蓝色表情,以及无彩色系的白色、黑色和灰色表情在不同城市文化、经济、政治、时代等背景中所拥有的各自象征含义;在第5章"城市环境色彩的规划与设计方法"申。通过实例向读者详尽地论述了国外著名色彩机构或专家等在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方面的成功事例及其思想观念与实践方法。
除此之外,本书还赞美了现代城市色彩建设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城市繁荣等所产生舱深远影响。因此说,在目前国内关于城市环境色彩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鲜见,以及方兴未艾的国内城市色彩建设又急需系统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该书的出版将对于希望较为全面了解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的人们而言,堪称是一部理论匀实践兼备的重要参考论著。总之,希望此书能够为国内近年来掀起的城市色彩建设运动的蓬勃发展发挥推助澜的作用!
目录:前言
第一章概论
第1节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的概念 010
第2节研究背景与目的 011
第3节现代城市环境色彩建设的发展历程 016
一、国外发展历程
二、国内发展历程
第4节国内城市色彩环境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022
一、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
二、有法不依与执法不严
第二章城市环境色彩构成元素的规划与设计
第1节建筑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28
一、建筑外墙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二、建筑屋顶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二、建筑色彩与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四、目前国内建筑色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第2节城市绿化的色彩规划与设计 041
第3节城市交通场所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45
一、道路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二、桥梁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第4节交通工具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51
第5节户外广告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55
第6节公共设施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62
第7节公共艺术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72
第8节夜景照明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079
第三章城市环境色彩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第1节整体性原则 090
第2节地域性原则 094
一、地理环境因素
二、气候条件因素
三、物产资源因素
第3节民族性原则 107
第4节文脉性原则 115
第5节功能性原则 124
第6节美学性原则 130
一、色彩对比
二、色彩调和
三、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第四章城市的色彩表情
第1节红色表情 156
第2节橙色表情 163
第3节紫色表情 165
第4节黄色表情 166
第5节绿色表情 175
第6节蓝色表情 178
第7节白色表情 187
一、白色表情
二、粉彩色表情
第8节黑色表情 197
一、黑色表情
二、暗彩色表情
第9节灰色表情 200
一、灰色表情
二、灰彩色表情
第五章城市环境色彩的规划与设计方法
第1节法国朗克罗的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方法 210
第2节日本的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方法 212
第3节德国波茨坦Kirchsteigfeld的色彩规划与设计方法 215
第4节挪威朗伊尔的色彩规划与设计方法 219
后记
就是从文字表达一下而已
如要设计某产品,简单画一些装配图出来,和外观怎么设计好看。再用文字表达一下产品功能及如何实现功能,运动方式 用什么电机、气缸控制、还有就是机械精度如何达到、功能完成的情况下考虑全用方怎么方便等等,好好想吧,是什么自动化可否透露一下,看是否能帮上忙
1.城市群众体育公共设施管理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过于僵化。
2.城市群众体育公版共设施管理效益不权高,财务亏损严重,资产负债率较高。
3.由于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城市领导者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4.城市公共设施维护经费严重不足,管理维护要求远远达不到。
5.我国还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队伍。
6.市民素质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不能深入民心。
太多了,给你一个分类吧。
1、休息类:如公共椅子
2、景观类:如喷泉、植栽
3、情报类:如公共标识、信号灯
4、交通设施类:车船码头、机场、站台
5、街路类:街道铺装、照明
6、卫生类:垃圾箱、公共卫生间
等等
《公共设施设计》是一部2008年经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书籍,由谭巍编著。本书立足于当今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大前提下,系统地阐述了公共设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按照设计美学原理逐步分析公共设施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1.
盲道
2。轮椅走道(公共场所任何有台阶的地方)
3。红绿灯处加声音信号,以方便盲人过马路。
4。为坐轮椅人士设计的厕所。
5。为坐轮椅人士设计的餐桌。(如在麦当劳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