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层住宅一般采用的是框剪结构。 1)框架结构的优点:空间分版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权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等。 框架结构的缺点: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
结构布置或建筑体型有问题
你这房子应该是多层或小高层,框架结构吧.扭转周期在第一周期是扭转刚度不足的表现,把外围的框架做强,中间的做弱。就可以吧平动调到第一周期
你的扭抄转周期出现在第袭二振型,说明你的结构平面布置不合理,应调整平面布置。加大周边刚度,削弱内部刚度。
具体做法要看你的平面布置,结构类型。
若是框架结构,柱距不应过小,内部柱、梁截面适当减小,外部适当增大。
若是框剪或剪力墙结构,应尽量把剪力墙布置在周边,以提高结构抗扭刚度。
第一周期以X平动为主但是扭转系数过大,说明在X方向运动时出现了较大版的扭转。
而第二权周期是完美的Y方向平动。
综合上述两项判断,说明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重心)在Y方向产生了偏心。也就是南部和北部的刚度不均匀(假设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顺便说一下,以你这样的功力都能做到Y方向完美平动,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个平面本来就是左右对称的。
解决办法如下:
看输出结果里的”结构空间振动简图“,视角调为俯视,看第一个振型下结构运动的动画,南北哪一侧振幅小,说明这一侧刚度偏大。
根据这个来有针对性地增减南北两侧的刚度,对于新手来说可能需要反复调整,最终目的是使得第一周期的扭转系数尽量减少,最完美的是0。体现在空间振动简图中,就是无扭转的平动。
如果刚性和重心偏移太大,会引起位移比过大,超过1.5(高层超过1.4)就超限了。
调整好了偏心,再来解决周期比的问题吧,你这个周期比还是超0.9的。如何增大扭转刚度上次我告诉过你的。
在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菜单中周期振型地震力里找平动系数最大的对应的是第一平动周期,扭转系数最大的对应的是第一扭转周期,例如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当扭转方向因了大于0.5时,可判断该振型为扭转为主的振型,否则可认为是平动为主的振型,当扭转因子等于1时,即为纯扭转振型,当扭转因子等于0时,即为纯平动振型,扭转因大于0.5的物理意义可理解为楼层扭转中心与质心的距离在楼层转动半径之内。
(6)第一平动周期扩展资料:
PKPM软件注意事项:
1、PKPM系列软件的核心模块是PMCAD,其不仅是结构与建筑连接的接口软件,同时也是结构平面设计的主要软件。在PMCAD模块中,建立起来的结构模型应准确、可以对结构的实际状况准确反应。
2、如果出现构件尺寸、荷载以及结构布置形式不同的结构层,应进行不同的结构标准层描述,采用构件相对于节点的方式偏心描述上下层柱变的截面情况。全楼在组装时,必须按照按照规律顺序,自下而上的标准层进行组装。在进行填充墙输入时,输入的数据是荷载标准值,而不是设计值。
3、PK是组成PKPM系列软件的重要部分,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同时还能与TAT、SATWE等模块进行联合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PKPM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周期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系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结构基本周期
这个是不行的,一般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周期都是平动为主,只要满足高规中要求的第一扭转周期比第一平动周期不大于0.9即可。如果够牛逼的话,经过院士级别的认证,也是可以第一周期为扭转
不管多层还是抄高层,袭都是超限的。
按照抗规的条文说明,仅周期比超0.9这一条就判定属于特别不规则,要超限审查。
你这周期比都接近1.0了。
问题很明显,这个结构的抗扭刚度偏小,且X方向的刚度太大。
增加抗扭刚度的方法:减小或减少平面中间部分的竖向受力构件(墙、柱)的布置,而将这些构件尽量布置到建筑物平面的边角部分。
降低X方向刚度的方法:减少X方向的竖向受力构件刚度,例减少X方向的剪力墙肢,缩小柱子在X方向的边长或者去掉一些柱子……
增加外周梁截面或柱截面,减小内部梁柱截面。以增大扭转刚度。
如有疑问请追问,满意的话麻烦采纳以下,谢谢~
怎么判断第一平动周期一级扭转周期,主要是看平动系数以及扭转系数,高规条文专说明中明确扭转因属子大于0.5的就是已扭转为主的周期了,那么是不是所有第一周期都是平动周期呢,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简单举例,当一个纯框架的结构,在一侧的端部布置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