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混凝土结构工程
1.冬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规定:
(1)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
(2)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40%,但不大于C10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0N/㎡。
2.冬期施工用混凝土配置:
(1)配制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
(3)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严禁使用高铝水泥。
(4)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5)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防冻剂的混凝土中,不得混有活性骨料。
3.冬期混凝土外加剂掺加的门道:
(1)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2)采用素混凝土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3%。
4.冬施混凝土拌制要求:
(1)防冻剂溶液的配制及防冻剂的掺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防冻剂溶液中的水分均应在拌合水中扣除。
(3)搅拌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
(4)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
5.冬施混凝土施工浇筑要求:
(1)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上的冰雪和污垢。
(2)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的容器应具有保温措施。
(3)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
(4)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使其缓慢冷却的临时覆盖措施。
6. 冬施混凝土测温需要注意的地方:
(1)对天气温度每昼夜测定4次,分别于8点、12点、16点、20点,记录气温。
(2)混凝土的出罐和入模温度每台班检测不少于4次。
(3)实体测温时,测温元件应采取措施与外界气温隔离,测温元件测量位置应处于结构表面下20mm处,留置在测温孔内不少于3min。
7.冬施混凝土测温孔布置方法:
(1)测温孔一般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部位。
(2)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1/3至1/2处。
(3)楼板测温孔布置按纵横方向不大于5m间距布置,每间房间面积不大于20㎡对可设一个测温孔,测温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板厚的1/3至1/2。
(4)墙厚为20cm及20cm以内时,单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2;当墙厚大于20cm时,双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3,并不小于10cm测温孔与板面成30°倾斜角。大面积墙面测温孔按纵横方向均不大于5m的间距布置;每块墙面的面积小于20㎡时,每面可设一个测温孔。
(5)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每根柱下端设一个测温孔。
(6)浇筑混凝土前,事先制作150mm长(直径10mm)的白铁管,两端用胶布封好。浇筑时按事先绘制的测温孔布置图安放测温管。
(7)采用负温养护法时,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2h测量一次。
(8)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可停止测温。
8.冬施混凝土养护特殊的地方:
(1)在负温条件下养护,严禁浇水且外露表面必须覆盖。
(2)混凝土的初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的规定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时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
(3)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温度降低到防冻剂的规定温度以下时,其强度不应小于3.5N/㎡。
(4)当拆模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15℃时,应对混凝土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C的施工过程称为冬季施工。冬季气专温下降,不少地属区温度在0°C之下(即负温),土壤、混凝土、砂浆等所含的水分冻结,建筑材料容易脆裂,给建筑施工带来许多困难。
由于冬季施工需保温覆盖和消耗较多热能,增加工程造价,因此如场地平整、地基处理、室外装饰、屋面防水及高空灌筑混凝土等工程项目要尽量避免在冬季施工。对于不得不在冬季施工的项目,则须因时因地制宜,制定冬季施工措施,并及时掌握气温变化。
(2)混凝土冬季施工规范扩展资料
冬季抹灰有热作和冷作两种方法:
①热作法。通过提高操作时的室内温度,使抹灰砂浆在正温条件下凝固的方法。提高环境温度可用加热炉或蒸汽排管,也可用远红外线烘烤。
②冷作法。抹灰是在不作加热保温的状态下,用掺有抗冻剂的砂浆进行。此法常用于室外墙面抹灰。但不能用于靠近电源、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及外观要求较高的工程。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冬季抹灰必须待建筑物已沉降稳定,砌体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的20%以上,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时才能进行,以免日后抹灰层开裂剥落。
混凝土拌和物浇筑完毕,能逐渐凝结硬化,直至获得最终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还与外界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加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度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的水变为固相的冰 ,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缓慢。当温度继续降低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混凝土的强度不会再增长。
入模温度低于5℃,水泥的水化热将停止反应,混凝土的强度将不会增加。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粘结力。当冰凌融化后,还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各种空隙,而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在受冻混凝土中水泥发生水化作用停止之前,使混凝土达到一个最小临界强度(我国规定为不低于设计强度的30 %且不低4.0MPa) ,可以使混凝土不遭受冻害,最终强度不受到损失。延长混凝土中水的液体形态,使之有充分的时间与水泥发生水化反应,达到混凝土的最小临界强度及减少混凝土中自由水的含量是防止混凝土冻害的关键。在实际的工程中,针对具体情况,通常采用蓄热法和掺加防冻剂两种方法来保证水的液态。防冻剂的作用在于降低拌和物冰点,细化冰晶,使混凝土在负温下保持一定数量的液相水,使水泥缓慢水化,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从而使凝土达到一个最小临界强度。
混凝土冬季施工时,在泯凝土中必须填加防冻剂,施工后对混凝土必加盖型科膜和草莲等物复盖侍暖。
没有这个规定的。
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2011)”的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高于5℃ 时解除冬期施工。
冬季混凝土的材料要求
1)水泥: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骨料:要求没有冰块、雪团,应清洁、级配良好、质地坚硬,不应含有易被冻坏的矿物。
3)拌合水:经化验合格的水。
4)外加剂:选用通过技术鉴定、符合质量标准的外加剂。
〖1.4.3.2〗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配制。
〖1.4.3.3〗混凝土搅拌控制
冬期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时延长50%。
〖1.4.3.4〗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拌和物出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在运行会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混凝土热量散失、表层冻结、混凝土离稀、水泥砂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
(5)混凝土冬季施工规范扩展资料
冬季混凝土保温措施:
1、当最低气温不低于-15°C,结构的表面系数(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不大于 5的地面或地下工程,宜采用蓄热法;
2、结构的表面系数在5以上,要求获得早强,且电力供应条件较好者,可采用电热法;
3、结构的表面系数较大,如柱、梁、板等且有充裕蒸汽可资利用时,可采用蒸汽法。
此外,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接头、墙板拼缝以及现浇圈梁等,也可采用远红外线或电磁感应的加热方法取得早强的效果。不论采取何种养护方法,都要注意所用水泥的适应性,进行热工计算,加强保温防风,并控制人工加热的升温、恒温、降温速度,以免混凝土受冻或干裂。
混凝土冬季施工:当室外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时,施工中即应按冬季施工混凝土的有关规定执行。混凝土强度的形成过程就是水化反应进行的过程。试验表明,当温度降至4~5℃时,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明显变慢,其强度增长较常温时亦显着变慢。如果温度低于4℃,混凝土中游离水的体积开始膨胀,而此时新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很低,就会在混凝土内部留下孔隙,影响混凝土的最终强度。当温度降至-4℃以下时,混凝土内部的水结冰,水化反应趋于停止,而水结冰体积膨胀又可能使混凝土胀裂。所以冬季施工混凝土通常在以下工艺环节上采取措施。(1)原材料及配合比
①水泥除厚大结构物外,应优先选用活性高而水化热大的水泥品种,如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
②集料细集料宜选用含泥量小于3%的中砂,粗集料宜选用质地坚实、级配良好的花岗岩或石英岩碎石,不含风化颗粒。砂石应洁净,不含冰渣雪块。
③水灰比不应大于0.6.
2、添加外加剂添加防冻外加剂可以降低冰点,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以抵抗冻害。
3、蓄热法施工用保温材料覆盖在混凝土受冻表面,防止热量(水化热或/和材料加热热量)过快散失,减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争取混凝土强度增长以抵抗冻害。
4、材料加热法即加热拌合水和砂、石原材料。应该优先加热拌合水,因为水加热容易,而且热容量高于砂、石材料。但拌合水温度不宜超过80℃,以免造成水泥假凝。
5、蒸汽加热法用湿热蒸汽加快混凝土的水化速度,加速强度增长。
6、电热法将电极布置于混凝土内或者将电热器贴在混凝土表面,通电加热养护,以防止冻害,促进混凝土的水化硬化。
冬期施工特点
砼冬期施工受气温影响较大,具体有哪些特点,下面与郑州混凝土厂家恒基建安砼站一起了解一下:
(1)水泥水化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水泥的水化速率快慢受温度影响,温度降低,水泥水化速率减慢,当温度低于-2℃时,商品混凝土拌合物游离水结冰,水化反应停止。如何进行保温养护,确保水泥水化时冬期砼施工的关键。
(2)当气温低于5℃时,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在5℃条件下养护28d商品混凝土强度仅为标养试块28d强度的60%,砼凝结时间较气温15℃时延长3倍。因此,有效的保温养护措施是保障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关键。
(3)当温度低于0℃,尤其是温度下降到商品混凝土液态水冰点(新拌商砼液态水冰点温度-2℃~-5℃)以下时,混凝土中的水开始结冰,体积膨胀约9%,此时商品混凝土内部结构可能遭到破坏。因此,有效的保温措施,是预防砼冻害至关重要的。
(4)我国属于季风大陆性气候,冬季除经常有寒流袭击,气温骤降外,还应注意防风。风速大不仅可以加快混凝土降温速度,还会加快水分蒸发,所以商品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要注意防风、保温,避免砼养护期间失水,降温过快,混凝土产生收缩。
(5)冬期商品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一些工程事故,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如砼工程冻害、后期强度等多在春节才被发现,由于事故发现晚,处理难度相对较大。
(6)冬期混凝土施工技术复杂,必须周密计划,做好施工组织和技术措施。
要求开始养护时的混凝土温度不低于5°C等。
为了防止遭受早期冻害,要求开始养护时的混凝回土温答度不低于5°C。由于蓄热法是依靠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拌合物本身的热量,在保温的条件下达到预定的温度,其养护温度需提高到10°C以上。
负温下制备混凝土时,可适当将水和砂石加热,但水和砂石混合物的温度应不超过40°C,否则投入水泥时易发生假凝。除加热养护外,冬季混凝土也可掺用早强剂、防冻剂等拌制,以降低其冰点,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在混凝土中掺用氯盐时,其掺入量要严加控制。
(8)混凝土冬季施工规范扩展资料:
冬季施工的相关要求规定:
1、地基土有冻胀性时,应在未冻的地基上砌筑。在施工期间和回填土前,均应防止地基遭受冻结。
2、抗震设防烈度为 9度的建筑物,当烧结 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烧结空心砖无法浇水湿润时,如无特殊措施,不得砌筑。
3、采用外加剂法配置的砂浆施工时,当设计无要求,且最低温度等于或低于-15°C时,宜将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
冬季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出机温度不的低于10℃。冬季气温下降,不少地区温度在°C之下(即负温),土壤、混凝土、砂浆等所含的水分冻结,建筑材料容易脆裂,给建筑施工带来许多困难。
冬季施工使用早强型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因为强度发展快,水化热相对较高。不过,只要做好保温,什么水泥都可以使用,强度发展慢些,对防止热应力裂缝更好。
在最低温度2°C环境,浇筑混凝土可以不使用防冻剂,但必须做好保温,并且密切注意气温变化趋势。如果温度还会降低,需要加强混凝土保温隔冷。
(9)混凝土冬季施工规范扩展资料:
冬季施工需保温覆盖和消耗较多热能,增加工程造价,因此如场地平整、地基处理、室外装饰、屋面防水及高空灌筑混凝土等工程项目要尽量避免在冬季施工。对于不得不在冬季施工的项目,则须因时因地制宜,制定冬季施工措施,并及时掌握气温变化。
宜在入冬前挖好,覆盖保温。必须在冬季开挖的部位,可在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或在冰冻前翻松表土。翻松厚度须视土质和负温情况而定,不得小于0.5米。 覆盖材料必须保持干燥,其厚度应按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和土壤可能达到的冻结深度计算决定。
当冻土深度超过0.7米时,机械挖土已不经济,可用爆破。爆破冻土宜用硝铵炸药,以雷管引爆。其炮眼位置、孔径、孔深及炸药用量经计算确定,操作时要注意人身安全。
此外,为了减轻挖掘困难,可用蒸汽循环针或电气加热融化冻土的方法。但耗用热能甚巨,只在电力热源充沛、经济合理等条件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