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1、列举5种多高层建筑结构形式

高层建筑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多梁柱组成,空间灵活,但抗风、抗震能力弱,多用于公共建筑,且大多为多层建筑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并不常见。
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筋混泥土剪力墙结构是指用钢筋混泥土墙板来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空间结构,墙体亦同时作为维护和分隔构件,由于墙板街面惯性矩比较大,整体性能好,因此剪力墙体系的侧向刚度很大,能够承受相当大的水平荷载,剪力墙结构体系抗侧力能力强,变形小,抗震能力好。
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是一种在框架结构中适当位置布置适当的剪力墙形成的结构体系,各种框架和各片剪力墙是抗侧力构件,在竖向荷载下两者承担各自传递范围内的楼面荷载。
筒体结构:所谓的筒体结构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筒体作竖向承重结构的高城屋结构体系,筒体体系适用于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筒体在侧向风荷载的作用下,其受力类似于刚性的箱型截面的悬臂梁,迎风面将受拉,而背风面将受压。采用这种体系的建筑,其平面最好是正方形或是接近正方形。
钢-混结构:组合梁同钢筋混凝土梁相比,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减小截面尺寸,增加有效使用空间,节省支模工序和模板,缩短施工周期,增加梁的延性等。同钢梁相比,可以减小用钢量,增大刚度,增加稳定性和整体性,增强结构抗火性和耐久性等。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城市立交桥梁及建筑结构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正朝着大跨方向发展。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应用实践表明,它兼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我国基本建设的国情,是未来结构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2、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及特点、、、急

1、主要结构形式

在中国,旧规范规定:8层以下的建筑都被称为多层建筑,而目前,接近20层的称为中高层,30层左右接近100m称为高层建筑,而50层左右200m以上称为超高层。

在新《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

2、特点:

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莫不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使人口集中,可利用建筑内部的竖向和横向交通缩短部门之间的联系距离,从而提高效率。

其次能使大面积建筑的用地大幅度缩小,有可能在城市中心地段选址;再是,可以减少市政建设投资和缩短建筑工期。

高层建筑结构

(2)高层建筑结构扩展资料:

一、结构分类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二、综合问题

1、关于城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问题,应遵照城市规划部门指定的地段和控制高度建造,而不能完全根据建筑本身的需要。

2、高层建筑由于应力增加,设备和装修水平必须提高,施工难度增大,因而造价必然大大高于多层建筑。因此,需要各专业设计人员密切合作使平面布局合理,提高使用系数,做到构造简洁,自重轻,便于安装,综合降低造价。

3、高层建筑最突出的是防火安全设计,各专业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3、什么是高层建筑结构

本教材主要是根据来高等源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高层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的。内容包括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高层建筑结构荷载作用与结构计算原则,高层建筑结构扭转效应的简化计算,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与设计,剪力墙结构的受力分析与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分析与设计,简体结构及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高层建筑结构构件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以及高层建筑基础的设计要点等。 本教材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刻理解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变形特点和设计原则,了解高层建筑结构的组成及各种结构体系的布置特点、应用范围等,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和技术管理打下基础。 本书也可以作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用书,以及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4、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哪些?请简述它们各自的特点

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和筒体结构。框架筒体结构和筒体结构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结构。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一般由梁、板、柱所组成。其特点是框架结构布置灵活,具有较大的室内空间,使用比较方便。框架结构的楼板大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由于有框架结构的柱截面较大,不宜家具布置和装修,影响室内使用,以往在住宅建筑中采用较少。结合框架结构特点,在新建住宅中出现了一种异形柱框架轻型住宅结构和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

异形柱框轻住宅与其他传统结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由T形边柱、十字形中柱、L形角柱组成框架受力体系,其柱间填充墙与体壁同厚,室内不出现柱楞便于使用,填充墙采用轻质保温隔热材料,因墙体减薄,与砌体结构相比可增加使用面积。

异形柱框轻住宅结构体系和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多高层住宅中的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框架间的填充墙多采用轻质砌体墙。这些轻质墙体材料种类较多,如非承重黏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空心焦渣混凝土砌块、轻钢龙骨石膏板、石膏空心墙板及多中复合轻质隔墙板。这些轻质墙体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装修时可以开洞或拆除。

高层建筑结构

(4)高层建筑结构扩展资料

在建筑物中,建筑结构的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服务于空间应用和美观要求

建筑物为人类社会生活必要的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人为的物质环境,结构成为一个空间的组织者,如各类房间、门厅、楼梯、过道等。同时,建筑物也是历史、文化、艺术的产物,建筑物不仅要反映人类的物质需要。

还要表现人类的精神需求,而各类建筑物都要用结构来实现。可见,建筑结构服务于人类对空间的应用和美观要求是其存在的根本目的。

2、抵御自然界或人为荷载作用

建筑物要承受自然界或人为施加的各种荷载或作用,建筑结构就是这些荷载或作用的支承者,它要确保建筑物在这些作用力的施加下不破坏、不倒塌,并且要使建筑物持久地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可见,建筑结构作为荷载或作用的支承者,是其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其最核心的任务。

3、充分发挥建筑材料的作用

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为建筑材料,结构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如用钢材做成的结构为钢结构,用钢筋和混凝土做成的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砖(或砌块)和砂浆做成的结构为砌体结构。

5、什么是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结构

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将成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版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权格的标准。在我国,旧规范规定:8层以上的建筑都被称为高层建筑,而目前,接近20层的称为中高层,30层左右接近100m称为高层建筑,而50层左右200m以上称为超高层。在新《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就是指高层建筑的结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

以上答案由问问我整理发布,望采纳

6、高层建筑结构有哪些结构体系,以及各结构体系的优缺点是什么?

多、高层建筑有以下结构体系:1.框架结构2.剪力墙结构3.框架-剪力墙结构4.框架-筒体结构5.框筒结构6.筒中筒结构7.多筒结构8.悬挂结构9.巨形框架结构10.巨形桁架结构11.刚性横梁或刚性桁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优缺点如下:优点1.空间大2.延性好3.造价稍低。缺点1.承载力低2.刚度小(柔性结构)3.侧移大4.非结构构件破坏重,维修费用高5.次生内里复杂6.缺少二道防线7.震区建筑物≥8层时不应采用8.P-△效应显著。需要指出的是,在框架结构的缺点中,致命的缺点是缺少二道防线,这将显著降低结构抗震能力。故结构选型时,应多加注意。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抗侧移刚度大、变形小,因而非结构构件损坏少,断水、断电、火灾等次生灾害小。结构次生内力、P-△效应不显著,弹塑性稳定性等问题不突出。经合理设计并采取适当构件措施,延性可满足规范要求,地震时墙体即使严重开裂、强度衰减,其承载能力也很少降低到承重所需要的临界承载力以下,故抗震能力强、震害较轻,只有极个别的倒塌。 缺点是平面布置不够灵活,大房间受到限制,结构自重大,刚度大,周期短,所受地震力大,可采用调整刚度的方法减少以上缺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优点1.侧移小(同框架比)2.减轻节点负担3.增加超静定次数4.保证塑性铰均匀发展5.层间侧移趋于均匀6.框架部分各层层剪力趋于均匀。缺点是水平方向刚度不均匀。
筒体结构的优点1.承载力高2.空间刚度大3.抗震抗风性能好4.适用于20层以上,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缺点1.计算量大,必须机算2.计算复杂3.施工难度大。

7、什么是高层建筑结构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高层建筑指: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专28m的住宅建属筑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2: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
以上是高层建筑的界定,高层建筑结构就是指高层建筑的结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

8、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区别

按现在有关规定,十层以上为高层。 高层和多层建筑的重要区别是高层结构版不仅要承受竖向荷载,还要承权受的水平荷载(如风、地震作用)。而对于多层建筑,水平荷载的问题不是那么突出,而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水平荷载作用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 砖混结构如果太高,就难以承受水平荷载的作用,这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要大大高于砖混结构。但是如果建筑物再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也难以满足承受水平荷载的要求,这时在框架结构中加上钢筋混凝土墙体(称为剪力墙,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很强),或者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体,以承受更大的水平荷载作用。 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竖向荷载,还要考虑水平荷载的作用。

9、高层建筑结构布置有哪些一般原则

高层结构房屋竖向的强度和刚度宜均匀、连续,无突变。
避免有过大的外挑版和内收,避免错权层和局部夹层,同一楼层楼面标高尽量统一,竖向结构层间刚度上下均匀,加强楼盖刚度,以加强连接和力的传递。
同时,建筑物高宽比要满足有关规定,并按要求设置变形缝。

10、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可分哪几类?

目前国内高层建筑的四大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
一,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一般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梁和柱通过节点构成承载结构,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钢筋混凝土框架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
①梁、板、柱全部现场浇筑的现浇框架;
②楼板预制,梁、柱现场浇筑的现浇框架;
③ 梁、板预制,柱现场浇筑的半装配式框架;
④梁、板、柱全部预制的全装配式框架等。
二,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
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由梁、柱、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它是主要承重结构,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系梁连系起来,即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它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1)框架结构体系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大空间,建筑立面也容易处理,结构自重轻,计算理论也比较成熟,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造价较低。
(2)框架结构的缺点是:框架结构本身柔性较大,抗侧力能力较差,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
(3)框架结构的适用范围:框架结构的合理层数一般是6到15层,最经济的层数是10层左右。由于框架结构能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的要求,已广泛应用于办公、住宅、商店、医院、旅馆、学校及多层工业厂房和仓库中。
2.剪力墙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中为了提高房屋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在其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称为“剪力墙”,剪力墙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整个房屋的抗剪强度和刚度,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格构件。
(1)剪力墙结构中,由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全部水平和竖向荷载,剪力墙沿横向纵向正交布置或沿多轴线斜交布置,它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用钢量省。历史地震中,剪力墙结构表现了良好的抗震性能,震害较少发生,而且程度也较轻微,在住宅和旅馆客房中采用剪力墙结构可以较好地适应墙体较多、房间面积不太大的特点,而且可以使房间不露梁柱,整齐美观。
(2)剪力墙结构墙体较多,不容易布置面积较大的房间,为了满足旅馆布置门厅、餐厅、会议室等大面积公共用房的要求,以及在住宅楼底层布置商店和公共设施的要求,可以将部分底层或部分层取消剪力墙代之以框架,形成框支剪力墙结构。
(3)在框支剪力墙中,底层柱的刚度小,形成上下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底层柱会产生很大内力及塑性变形,因此,在地震区不允许采用这种框支剪力墙结构。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可以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既有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因而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办公楼和旅馆。
4.筒体结构体系。随着建筑层数、高度的增长和抗震设防要求的提高,以平面工作状态的框架、剪力墙来组成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这时可以由剪力墙构成空间薄壁筒体,成为竖向悬臂箱形梁,加密柱子,以增强梁的刚度,也可以形成空间整体受力的框筒,由一个或多个筒体为主抵抗水平力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通常筒体结构有:
(1)框架—筒体结构。中央布置剪力墙薄壁筒,由它受大部分水平力,周边布置大柱距的普通框架,这种结构受力特点类似框架—剪力墙结构,目前南宁市的地王大厦也用这种结构。
(2)筒中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由内、外两个筒体组合而成,内筒为剪力墙薄壁筒,外筒为密柱(通常柱距不大于3米)组成的框筒。由于外柱很密,梁刚度很大,门密洞口面积小(一般不大于墙体面积50%),因而框筒工作不同于普通平面框架,而有很好的空间整体作用,类似一个多孔的竖向箱形梁,有很好的抗风和抗震性能。目前国内最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上海金茂大厦(88层、420.5米)、广州中天广场大厦(80层、320米)都是采用筒中筒结构。
(3)成束筒结构。在平面内设置多个剪力墙薄壁筒体,每个筒体都比较小,这种结构多用于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中。
(4)巨型结构体系。巨型结构是由若干个巨柱(通常由电梯井或大面积实体柱组成)以及巨梁(每隔几层或十几个楼层设一道,梁截面一般占一至二层楼高度)组成一级巨型框架,承受主要水平力和竖向荷载,其余的楼面梁、柱组成二级结构,它只是将楼面荷载传递到第一级框架结构上去。这种结构的二级结构梁柱截面较小,使建筑布置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平面空间。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结构体系外,还有其他一些结构形式,也可应用,如薄壳、悬索、膜结构、网架等,不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还是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筒体等四种结构。

与高层建筑结构相关的资料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建筑业

应急演练图片

2021-1-2 22:34:10

建筑业

电力施工机具

2021-1-2 22:34:3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