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是由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科技理论类著作。该书主要讲述了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

 

第01部分 人类千百年来不曾克服的三大问题

回顾《人类简史》我们的祖先一直受困于三个问题而无法解决:饥荒、瘟疫和战争

 

1、饥荒

这里所说的饥荒并不是贫困,现在非洲、中东,虽然贫困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吃饱活下去其实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虽然做不到让那些一无所有的人脱贫,但是提供足够的热量,让他活下去是没有问题的,被真正饿死的人是少之又少。

 

现在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真正严重的不是吃不饱,而是吃的太多。碳酸饮料喝太多,汉堡包之类的垃圾食品吃太多,吃冰淇淋吃太多造成的肥胖,高血糖,高血脂之类的问题所杀死的人,比饿死的人要多得多。

 

2、瘟疫

同样这里所说的瘟疫并不是疾病,先看一个例子,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来到美洲。他们带来的最致命的东西还不是舰队和火抢,而是天花病毒。当时一个西班牙人生病了,其实就是天花,就住在一个美洲原住民的家里休息,结果短短的十天之后,这家人所在的小镇就成了一片墓地。当地人对于天花病毒毫无免疫力,病毒扩散,旁边小镇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的被感染,成千上万的尸体在街头腐烂,根本没有人敢接近,更不用说埋葬了。墨西哥当时的人口有2200万,天花肆虐过后之剩下了200万人,90%的人的都被杀死了。

 

目前,我们的医疗科技每年都在累积更多的知识,研制更有效的药物,找到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而病毒想与我们较量的话,只能依靠突变这样盲目的运气。赫拉利说:“流行病想要危机我们人类的整体安慰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我们人类为了某种目的而自己制造的病毒。

 

3、战争

自古以来,战争的目的是掠夺物质经济。可是现在全球经济的导向已经从之前的物质经济,转变成为了知识经济。也就是说之前的财富来源是物质资产,比如说金矿、油田,现在则是科技成果、金融制度这些虚拟的知识等。

 

发动战争可以抢夺物质资源,但是没有办法霸占知识。比如说卢旺达98年入侵刚果,抢占了他们的一种铁矿石,那是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重要原材料。因此卢旺达可以依靠掠夺每年带来2.4亿美元的收益。而相比之下呢,那我们中国想赚钱怎么办呢?难道入侵美国硅谷吗?就算我们拿下了硅谷有什么用呢?那里有没有硅谷矿可以挖的。所以我们的办法是和苹果、微软这些硅谷公司做生意。卢旺达靠掠夺的全年所得,还远远不如我们中国平平安安靠贸易在一天之内赚得多。

 

现在发动战争的成本已经远远大于他的收益。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现在发生战争的地方全部都集中在中东、中非这些维持着古老物质经济的地方。

 

 

第02部分 人类的新议题

人类已经克服了三大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但是历史是从来不会允许真空的存在的!既然这三大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那么我们人类必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议题上去,那么代替饥荒瘟疫战争成为头号问题的事件是什么呢?

 

赫拉利给我们揭示的答案也是三个:

(1)克服死亡

(2)永久的幸福

(3)直接成神

 

这里赫拉利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现在有很多的思想家,艺术家,或者电影导演。他们有非常非常优秀的作品流传于世,你可以去问问他们,你是不是觉得你的思想、你的艺术或者你的作品可以一直流传下去对你个人而言就是一种极大的意义,甚至比永生更加的有意义呢?你得到的回答肯定是:相比于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我更愿意永远活在自己的家里。

 

1、克服死亡

赫拉利所说的克服死亡并非长生不老,而是延长生命极限,比如下一个目标是150岁,再下一个目标是200岁。

 

现在死亡对我们来说,不过就是一堆复杂的技术问题。比如心脏不跳了?肝脏硬化了?癌细胞在肺里扩散了?或者是脂肪把血管堵塞了?那么既然是技术问题,我们一个一个的找技术上的解决办法不就好了吗?心再不跳了?给你换一个行不行?肝脏硬化了?给你换一个行不行?癌细胞扩散了?血管堵塞了?给你来点纳米机器人跑到你身体里给你清除掉行不行?如果你的整个身体都不行了,我把你的大脑拿出来换到另一个人造的身体里面,甚至大脑坏了我把你的记忆提取出来放到一个电脑里面。这样行不行呢?总之只要是技术问题,就一定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存在,只是我们还没找到罢了。

 

Google在2013年的时候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做Calico。就专门干这件事情,就像解决网络搜索一样的来解决死亡的问题。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在2015年的时候高调的说,“如果今天有人问我,人能不能活到500岁,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与死亡的这场竞赛,我们不是要领先几个比分,而是要最终拿下整场比赛!”这样豪言壮语的背后那可是google数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所以,赫拉利所说的话也是有道理的,他说现在就考虑永远不死可能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们可以先意淫一下先把寿命再翻一倍的事情。之前100年,40岁翻了一倍翻到80岁。我们这个世纪能不能再翻一倍,到150岁呢?就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非常有可能。

 

 

2、幸福快乐

追求幸福快乐?难道我们现在不幸福、不快乐吗?比起中世纪那些没得穿、没得吃、一看都没法洗澡的人来说,难道我们不幸福吗?还真得未必如此!也许人家本来就很满足,在主观上我们未必真的比他们更加幸福。然而我们不能处于当时的环境中去判定,所以没法下结论。

 

但是,在美国做了一项调查。赫拉利说,从1950年到2000年,美国GDP从2万亿美元增长到12万亿美元,人均实际收入增加了一倍。新发明的避孕药让性*爱变得前所未有的无拘无束。便宜的汽车、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话、电视和计算机如潮水般涌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彻底变了样。但是呢?研究显示,美国人在20世纪90年代的主观幸福感,与20世纪50年代的调查结果居然基本是一样的。

 

 

3、直接成神

这里我说的直接成神,是用了书里的话,这个成神和我们以为的神不太一样,并不是说可以成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神。说得更容易听懂的话是我们要进化成“超人”。

 

人类的文明发展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强化自身的能力,这个逻辑在未来也是不会改变的。只是说之前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从外部来着手考虑,把我们的能力借助某个工具进行强化。比如说,电视机,延伸了我们的眼睛,收音机延伸了我们的耳朵,汽车、飞机延伸了我们腿,计算机互联网延伸了我们的大脑和思维。这一切的强化都是通过外部设备来实现的。

 

今后呢?强化人类的能力,开始从我们身体内部进行考虑!赫拉利给了我们三个方向:生物工程,仿生工程和无机生命工程。

 

(1)生物工程

举个例子:比如基因重组,我们可以对未来出生的孩子进行定制。比如你想要一个男孩,而且眼睛大一点、鼻子高一点、瓜子脸等。还要身体强壮、身材苗条还要少生病。还要聪明、机智、善解人意、开朗大方。这都没有问题,把基因调一下就好了。

 

(2)仿生工程

仿生工程,说得容易理解一点就是X战警,除了脑子是他的之外,其他全部都是机器。我们现在最长见的,如仿生手臂。

 

(3)无机生命工程

无机生命工程,完全突破有机体的限制,直接打造无机的生命。神经网络由智能软件替代,我们不再受有机化学的限制。形象一点来说就是把你的意识从你的大脑中全部拿出来,之后放到一个计算机里。你彻底和你的身体分离,包括你的大脑,都和他们说再见。生命第一次从碳的世界进入硅的世界,从有机生命进入无机生命领域。到时我们就不必完全依靠地球上的独特环境,我们也不需要水,阳光和事宜的温度,当我们的生命进入无机世界之后就真的想去哪里去哪里了。

 

 

第03部分 智人失去控制权

不过这个有个前提,就是你得相信人类能成“神”。

 

相知道未来的超人类和人工智能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吗?那么就先看看现在自命不凡的人类是怎么对待其他动物的吧,这是现在所能看到的最好的推演模型了。

 

人类的地位提升之后,我们向动物们索取自己的需要的东西,再也不用和他们商量或者交换什么了。但是我们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个不错的借口来给自己点安慰。比方说我们需要牛奶,就声称奶牛是一种慷慨的生物,渴望和与人类分享它们自己的奶。比方说我们需要蜂蜜,就拆了蜜蜂的房子,全部抢走之后,不忘赞颂一下它的勤劳美德。而更多的家畜和家禽,我们已经懒得给他什么好评了,要什么直接拿,就连他的命都是我们的。

 

像是猪、牛、羊、鸡这些家畜,作为一个物种来讲人类的农业革命确实让它们极其的成功。现在全球有大约有超过10亿只绵羊、猪和牛,更有超过几百亿只的鸡。数量多确实是物种成功的标志。但是物种整体的成功完全不能掩盖个体生存状况的悲惨。而且作为人类的家禽来说简直就是过着地狱般的生活。简单的举个不那么血腥的例子吧。在自然界、野生鸡的自然寿命大约是10年左右、牛则是20年左右,在人类的圈养之下驯化后的鸡和牛不过出生几周和几个月,就到了最佳屠宰年龄,于是一命归天。从人类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养一只鸡只要三个月就已经达到体重最重的状态,又何必再多喂好几年?

 

 

既然如此,人类会停下来吗?

不会!

为什么?

 

我们在通往神人的道路上,是根本停不下来的。没有人会踩这个刹车,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刹车在哪里。我们将自己一步一步的升级进化,这个过程中持续的与机器人和计算机融合,一直到某一天我们的后代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才赫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写下《圣经》、修建起长城或者是会因为卓别林的滑稽动作而发笑的动物了。但这一切并不是在一天或者是一年之后发生的,而是通过无数看似平凡的行为的累积,而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个过程当中。

 

既然不会停下来,那么自信来自哪里?

这个答案应该大家都会认同,就是我们人类拥有主观意识,所以我们特殊。

 

意识就是我们大脑中喜怒哀乐的主观体验,这肯定是有的吧,灵魂的故事很多人不相信,但是主观意识可是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的啊!这肯定错不了吧?但是赫拉利的回答让我们相当惊讶,他说现代科学对于自我意识的了解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最佳的理论对于意识的解释是,我们认为自己独一无二的主观意识只不过是我们身体运行的副产品罢了,就像是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排放出的尾气并不能让车子前进一样,像是我们呼吸吐出的二氧化碳是我们吸收氧气之后排出的对身体无用的东西一样,所谓的主观意识也是无关紧要的副产品!

 

如果赫拉利说的话比较难懂,那么看这个例子:看见狮子逃跑的这个过程。看见狮子,电子信号从眼睛传递到大脑,刺激了大脑的神经元,神经元依次放出信号,大量肾上腺素开始遍布全身,心脏也接受到指令跳的更快一些,同时运动中枢神经向腿部肌肉发出指令,肌肉开始伸展和收缩,于是我们拔腿就跑,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同时感受到了恐惧。

 

当我们把这个过程描绘得越清楚,我们就越发现主观意识是多余的。电子信号从眼睛的精神细胞一路传递到腿部的肌肉,并不需要我们的意识做出任何指挥,我们只是感受这一过程。

 

我们可能会觉得因为主观意识中包含了我们的记忆和想象,让我们开始思考狮子造成的威胁,于是我们召集部落里所有的人,齐心协力把狮子赶走。但是这些所谓的记忆和想象也根本不是什么更高级的存在,也全部都包含在大脑神经元的电子信号中。就算我们把记忆和想象也考虑进来,也依然是一连串的电化学反应,仍然是以肾上腺和肌肉开始活动作为结束的,在这个过程中根本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所以,现在科学界最对人类意识最好的理论解释,就是它是一个对身体运行没有用处的副产品!

 

再比如说自动驾驶,控制自动驾驶汽车的算法每秒运行几百万次,判断着车辆、行人、交通信号和路面情况等等的所有信息。车在路上行驶,发生突发情况他不会有丝毫的恐惧,只是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最优的避让行为。他没有半点意识,但是可以让比有意识的人类开得更好!这点毫无疑问。

 

唯一的答案竟然没用!

 

 

第04 秩序

现代科学会取代宗教吗?赫拉利给出的答案是:不会。

 

科学确实改变了游戏规则,但这并不是直接替代宗教这么简单。赫拉利说,宗教仍然主宰人类,科学只不过是让宗教更加强大罢了,不过具体情况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的多。

 

你会说:我不信教!但作者说:自由主义、人文主义都是宗教。

 

作者给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

 

一个犹太男孩来到爸爸面前,问道:“爸爸,为什么我们不能吃猪肉啊?”爸爸回答说:“孩子啊,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如果我们吃猪肉,上帝会惩罚我们,我们最后不会有好下场。创造这个世界的是上帝。上帝说了,我们不该吃猪肉,所以我们就该听话,懂了吗?”

 

到了1943年,一个德国男孩来到爸爸面前问:“爸爸,我们为什么要杀犹太人呢?”这位身为盖世太保的爸爸解释说:“孩子啊,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如果我们允许犹太人活下去,他们就会造成人类退化、灭绝。这不是我说的,也不是元首说的。但是元首设法找出了这个自然的法则,然后告诉我们该怎样遵照这一自然法则来生活。如果不服从这一法则,最后我们不会有好下场,懂了吗?”

 

2016年,一个英国男孩也跑去找爸爸问:“爸爸,为什么我们要管中东那些穆斯林的人权啊?”这位身为民主党的议会议员,爸爸回答说:“孩子啊,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所有人,甚至包括中东的穆斯林,其实本质都相同,都该享有一样的自然权利。我们必须尊重这件事,就算中东的穆斯林也该拥有人权,否则我们自己的权利很快也会遭到侵犯,最后不会有好下场,懂了吗?”

 

从上面的三段对话我们会发现,对上帝的信仰和我们对纳粹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信仰似乎并没有什么高低可分。

 

科学能发挥的作用仍是有限的,至少目前如此。如果没有一些宗教元素作为引导,就不可能维持大规模的社会秩序,就算是大学和实验室也需要一点宗教的支持。宗教能为科学研究提供伦理上的理由,也因此能够影响科学研究的议题以及科学发现的使用方式。

 

我们之所以把宗教和科学看做是对立的,还有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觉得科学和宗教都是为了追求真理。但事实上,它们根本就不在乎什么真理。

 

我们再往深看一层的话就会发现,宗教最在乎不是真理,而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构建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呢?同样不在乎真理,所在乎的是力量,科学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就个人而言,科学家和神职人员可能很在意真理;但就整体而言,科学和宗教对真理的喜好远不及秩序和力量。因此,两者很容易一拍即合,而我们从历史上看到的真实情况也是他们两在相辅相成。

 

如果没有秩序的保障,科学是没有办法做深入的试验的,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科技的发展都是在社会最稳定的时候发生的,也就是在宗教发挥这最大作用的时候,科技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而反过来,力量不能够触及到的地方,我们就会把他交给宗教。

 

 

第05部分 意识的海洋

赫拉利告诉我们自由意志并不直的存在,不过是存在于我们自己讲述的故事中的一个幻觉罢了。

 

有一个实验,找了一个人坐在那里,头上带一个头盔收集这个人的大脑数据。然后给他一只手拿一个开关,让他自由的随便按,左边右边,右边左边,就想按哪边按哪边就行。结果科学家通过观察大脑神经的活动,可以比这个人自己更早知道他要按哪个开关。

 

现在自由意志还可以被控制。比起上面的实验,下面美国军方做的这个实验更有说服力。

 

美国军方研制了一种头盔,能够排除人大脑中的各种杂念,让人专注于某种事情。这个东西本来是为狙击手或者是飞行员这样需要长期保持高度专注的人研制的。后来,军方允许了一位美女记者亲身体验。一开始她不带头盔,进入一个战场模拟室,其实就是军用的超专业的模拟射击游戏。她一进去,游戏中20多个恐怖分子就拿着枪朝她冲了过来。瞬间吓尿,几秒钟就game over了。

 

紧接着她带上头盔再次进入游戏,完全变了一个人,内心的恐惧完全都消失了。异常冷静的瞄准射击,把恐怖分子全部射杀。她自己感觉玩了几分钟之后游戏结束了,出来一看已经过去了20分钟,而且她的表现好得就像是职业特种兵一样。

 

说到这里,尤瓦尔赫拉利给了我们一个概念,叫做叙事自我。叙事自我在不断的编制一些故事,来让我们感觉自己生活的非常有意义,或者是至少觉得自己的生活是逻辑自洽的。而与叙事自我伴生的另一个概念叫做体验自我。体验自我只尊重当时的客观体验,他不会讲故事给自己打圆场。

 

比方说同样是挨饿这件事情。我们的体验自我是完全一样的,就是肚子饿嘛。但是如果在不同的情况下挨饿,叙事自我让我们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

 

叙事自我说是因为一会要体检,所以现在挨饿,那就没什么。

叙事自我说是因为斋戒,所以不能吃东西,我们会觉得这样的挨饿极其的有意义。

但是如果叙事自我告诉我,我是因为没钱所以买不了东西吃,那么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太悲惨了。

 

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他们可不是分割独立的,而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比方说叙事自我下定决心,要控制饮食,每天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但是每当该去健身房的时候,体验自我会暗示自己这实在太痛苦了,然后我们反而打开一罐可乐,坐到了电脑面前看电影。

 

正是因为叙事自我的存在,我们口中的自我,其实就是脑海中一连串的故事。而也正是因为叙事自我的存在,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从出生到死亡都有一个单一、不变的身份。就是这种感觉,塑造出大有问题的人文主义信念,才给我们的生命赋予意义,我们才会说我们自己才是世间一切意义和权威的来源。

 

 

第06部分 大众时代终结

我们经历过的二十世纪可以说是一个大众的世纪,人民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最重要的。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的发展都依赖于群众。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之下,国家的力量是来源于每一个群众的累积,如果你希望拥有一只强大的军队,那你就需要数以百万计的人从军。如果你渴望经济的强大,你必然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人参与工作,参与生产和消费。这个时候,群众是权利、力量以及经济繁荣的基础。

 

但是现在我们正在远离这样的大众时代。

 

我们最有感触的应该首先是在军事领域,古往今来的战争我们都能看到,所谓的军队不就是由无数普通人参军当兵组成的么?军队人口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队的实力。而现在呢?要组建强大的军队不再依赖于士兵的多少。我们越来越依靠于技术,比如说网络技术、精确制导武器的远程打击还有无人机。

 

虽然我们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士兵,但是普通士兵在战场上的所起到作用已经极其的有限了。只能作为人肉盾牌的普通士兵只会越来越少,军队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掌握高科技技术的人。而指挥作战的将军也将越来越多的关键决定权交给算法处理。

 

赫拉利在书中简单的为我们描写了一下未来的战争,在过去一场战役可能要持续几天,一场战争经常持续几年。而在未来,一场战争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就结束了。

 

在网络指挥中心值勤的中尉发现有异常状况后,就算立刻致电上级,上级再立刻上报白宫,最后还是只能一声哀叹,因为等到总统接到消息,这场战争早已一败涂地。只要短短几秒,计划精密的网络攻击就能够让全美电网断电,破坏航空管制中心,造成核电厂和化学工厂大量事故,干扰警察、军队和情报通信网络,甚至是抹除所有金融记录,让数万亿美元就这样消失于无形,没人知道究竟谁拥有什么。这种时候,唯一让民众还不会歇斯底里的原因,就是网络、电视和广播也全面断线,所以大家连情况有多惨都不知道。

 

加州大学的一名音乐教授,花了七年的时间编写了一个程序,叫做EMI,专门模仿巴赫的作曲风格。一天就可以谱写五千首乐曲,这是人类作曲家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那质量如何呢?音乐教授就从中挑选了几首安排在一次音乐节上演出。现场观众反应热烈,兴奋的说这些音乐是直击了他们内心的最深处,于是赞她巴赫的天赋。结果来后大家知道这些曲子的作者并不是巴赫,而是一个叫做EMI的程序,大家瞬间就都怒了,觉得被戏弄了。

 

那好吧,我们来一场人机对战吧。就拿出一首巴赫写的曲子,一首现代艺术家写的曲子,还有一首EMI写的曲子。三首曲子放给大家听,让大家选哪个最像是巴赫写的?最后结果出来,最像巴赫的是EMI写的,比巴赫还要巴赫,而真正的巴赫投票结果大家认为是现代艺术家写的。

 

一辈子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打造全新的自己。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那随着科技的发展,很有可能我们这些无用的大众就算什么事都不做,整个社会也有能力喂饱我们。但是,我们要怎么打发自己的时间度过自己的人生呢?答案之一可能是靠药物和电脑游戏。和现实世界相比,虚拟世界能够为我们提供能多的刺激和满足感。

 

现代人文主义推崇人类生命神圣不可侵犯,而当我们沦为无用阶级,整天只能活在虚幻世界之中的时候,这样的生命又何来的神圣呢?

 

 

第07部分 未来不可预测

先看一个概念知识的悖论: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会立刻失去价值。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的更加深入,历史的轨迹就会改变的越快,而我们自身的知识也会过时的越快,所以,我们想要真正理解现在都变得越来越困难。

 

赫拉利说未来不可预测的理由,是因为未来这个东西是一个二级混沌系统。所谓二级混沌系统就是说结果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比如说现在的原油价格是大概50美金一桶,如果我们预测说他明天会涨到100美元,那么商人们立即就会抢购,以便能在明天的涨价中获利。但是大家一枪,结果就是今天油价就会涨到100美元,而不用等到明天。明天到底是多少呢?不知道!

 

那赫拉利既然明确的说未来不可预测,为什么还要给我们未来简史呢?答案是,因为他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准确的把未来呈现出来,而是要像刚才说的预测明天的油价导致今天发生疯抢一样,他是要改变未来。

 

听明白了吧,赫拉利要做的事情就是这样,他并非是要通过《未来简史》预测未来,而是要通过预测来改变未来!

 

再比方说卡尔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里就预言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们无休无止的榨取工人们的剩余价值,工人们必定起身反抗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最终走向社会主义。

 

但是,难道只有我们会看马克思的书吗?资本家们同样也会读书啊,他们也会看《资本论》。在20世纪的资本主义阵营中,是从街头的青年一直到各国的领袖都接受了马克思对于经济和历史的思考方式,包括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那么当大家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判断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生了改变。各国资本家开始改善工人的待遇,建立了公会保障工人的权益,并且让工人们参与到政治当中。

 

结果就是马克思预言的事情并没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从来都没有登上过英美法这些工业强国的历史舞台。

 

 

第08部分 数据主义

科技人文主义还是认为人类是造物的巅峰之作,但是我们现在的智人已经成为历史,我们需要运用科技创造出的神人,将能够对抗最复杂的无意识的算法。未来神人将代替现在的智人,成为一切意义和权威的来源。

 

现在无意识的智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如果我们人类不想被踢出局的话,我们必须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式。但是这其中就存在一个问题,像是第一次认知革命以后,我们相信虚拟的故事,但是地球上其他的所有生物都无法理解我们,你可以想象一下和我们和自己的亲戚黑星星沟通市场经济的规律会是一个什么情况。那么同样的道理,第二次认知革命所带来的心智模式升级,是我们现在完全无法理解和估计的。

 

我们现在就像是一座孤岛上的居民,准备在没有地图并且也不知道目的地的情况下扬帆出航。而且我们现在只住在一座小小的意识小岛上,而外面由我们根本不知道的认知模式所构成的海洋,根本就无边无垠。

 

数百万年来,人类曾经是升级版的黑猩猩。而到了未来,人类则可能变成放大版的蚂蚁。人类的多样性,和个体的意义又将陷入危机。

 

所以,相比于科技人文主义,赫拉利更加看好的是第二个宗教:数据主义。

 

1、数据主义

在传统的观念中,数据只是智力活动这个漫长过程的第一步,先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最后把知识转化为智能。但是现在数据主义把这个传统学习的金字塔彻底的翻转了。现在数据的流动量已经大到了人类无法处理,我们没法把数据转化成信息了,更不用说转化为知识和智能。所以我们既然理解不了就不用去理解了,我们安排算法来处理这些数据,然后把其中的结果直接拿来用不就好了吗?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数据的终极形态。

 

书中给了个有趣的例子,话说未来如果你喜欢上了两个女孩子,而且这两个女孩子都对你还算有意思,你需要选择和谁在一起。你举棋不定于是就去找大数据给你点建议,你去问了百度机器人。百度机器人告诉你,从你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就认识你了,我读过你所有的电子邮件,听过你的全部电话录音,我知道你最爱看的电影和最爱听的歌曲,也有你的DNA资料,我知道你所有的一切。

 

你每次去和小美,小贝他们两个女孩子约会的时候,我都知道你每分每秒的心跳、血压和血糖的变化。如果你想看的话,我可以把你每次和他们啪啪啪的数据都调出来,用数值比较你更喜欢谁。当然了,我也同样知道她们两个的一切信息。根据以上的信息和我这几十年来对数千万对伴侣的统计资料,我建议你挑选小贝。你们两个在一起有87%的几率长期满意度会比较高。

 

当然了,因为我太了解你,所以我知道你不会喜欢这个答案。小美确实比小贝长得漂亮,而你又太注重外表了,所以你的内心希望我给的答案是建议你和小美在一起。外貌当然也很重要,但外貌的数据我已经考虑在内了。所以选择和小贝在一起,这就是我给你的建议。

 

2、万物之网

赫拉利说世界将形成一张巨大的链接所有数据的万物互联的网络,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算法,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替我们做出最好的决策。那个时候,我们信奉神灵、信封自己的内心、都不如信奉这张万物之网。

 

终有一日,万物之网会发展到我们人类无法想象的地步,算法之间互相配合和升级,并且算法不断的自我迭代,产生更新的算法。万物之网将独立于人类而存在。这个时候,我们手中的权威将移交给他。

 

如果赫拉利说的这些都是对的,那么结论就是,人生根本没有真实的意义。一切意义都是幻想出来的。但这有什么不好呢?别忘了幻想可是智人在动物界中特有的超能力,我的建议是继续生活在虚构之中。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随笔日记

浅谈 Attention 机制的理解

2020-11-9 5:25:48

随笔日记

Python 从入门到进阶之路(六)

2020-11-9 5:25:5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