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凑合走吧,历史遗留问题啊
济南发两不起来,是因为济南都是国企,你看中国哪个城市是指着国企发展起来的,除了北京,指望国企把城市发展起来的就没有,
现在那里有说要拆迁吗?
东拓就copy是要向东扩展城市范围啊! 高新区在东边,好多大项目也放在东边,东扩正在进行啊......
西进就是在向东的同时,也要向西啊,只往东了,西边一塌糊涂也不行啊! 济南东西现在的差距太大了,必须考虑西进!
南控也就是控制向南发展了! 南部是济南最好的生态区,是济南的肺,是泉水的水源地,要严格控制南部山区的乱建扩建!
北跨就是跨过黄河啊,济南只向东,向西,战线是东西长,不符合实际啊,所以要北跨,不能向南,要进行南控!
中疏就是在老城区进行疏通,整治,修理了,要努力提高老城区的功能优势......
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是合理的,是应该的!
猜你是山建大的。。。问题太大了,也只能从宏观的发展思路来回答了:回
从产业和城市职能角答度来说,还是“退二进三”的发展思路,基本定位为山东半岛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因为其工业发展是不具备优势的,至少比不过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这是济南发展的历史格局。
从空间格局来说,济南城市总规提出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的发展战略,其实分析一下重点还是“东拓”、通过胶济铁路、济青公路等交通廊道加强与沿海的青岛等城市的经济联系,西边主要是想将“济钢”、“济化”这样的大型企业归并转移过来,为城市未来发展腾出空间。“南控”就是要保护千佛山一带的生态自然环境,至于“北跨”就是要跨黄河发展,现在还不现实,不过最近有要把小清河沿线——即济南北部沿黄河那一带整个纳入一个新区统筹发展,作为城市拓展的新区考虑。
总体来说,济南未来东部及经十路是发展的关键,你看奥体文博园、行政中心都落在西边了,也就是山建大那一片区。费解的是大学城为何放在了西边,题外话。。。
沿552省道,火车19号线,向北,进504道路,公交626路,经过9个站牌,进990公路,向南,右回转,向西,高铁6号线,地答铁0号线,步行走680米,途经10个红绿灯,进733高速,沿964道路,沿653高速,公交845路,全程1222公里,进187省道,地铁9号线,坐车649分钟,列车12号线,直行,沿654公路,高铁4号线,驾车行驶12公里,向东,5点发车,章丘区,平阴县,槐荫区,历城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河县,长清区,济阳区,市中区,历下区,2020济南黄路线村如此规划。
1)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首要因素.(2)专家称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将成为带动济南西部,进而推动全市发展的“发动机”,其原因是京沪高铁和济南西客站的建设,使济南西部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形成客站商务区,带动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西部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3)济南西部为借其先机打造城市副中心,应采取的措施是加速济南西部路网及相关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提高城市新区经济功能,合理发展相关产业.(4)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山东省西部的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是大量投资将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山东省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脱贫步伐;带动沿线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社会经济因素;(2)京沪高铁和济南西客站的建设,使济南西部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形成客站商务区,带动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西部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3)加速济南西部路网及相关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提高城市新区经济功能,合理发展相关产业;(4)大量投资将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山东省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脱贫步伐;带动沿线第三产业的发展.
济洛路,城市主干道,纬二路的北段,道路状况很好,周边规划基本已版经完成建设
济齐路,城市权道路,路况也不错,周边建设了很多住宅,好像还有在建的
无影山路,路况一般,关键时刻很拥堵,周边没什么规划的空间
堤口路,城市道路,路况好,周边规划建设已经完成
北园路,高架桥,路况好,周边建设楼盘较多,规划趋于明朗化
清河北路,路况不咋样,规划建设中,周边的商品房建设也在进行
BRT1号线 共设20站 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BRT1号线贯穿北园大街,起点为黄岗,终点为全福立交桥,全长10.5公里。 BRT1号线共设置20个站点,分别为:二环西路东口、济齐路西口、黄岗路西口、交专规划路、无影山西路西口、无影山路西口、无影山东路西口、济泺路西口、东工商河路西口、三孔桥街东口、生产路西口、北关北街西口、水屯路西口、历黄路西口、规划路(待建)、历山路西口、车站北街、规划路(待建)、窑头大沟东口、二环东路西口。 BRT2号线运行线路为北园大街—历山路—经十路—燕山立交桥,全长16.2公里。根据估算,乘BRT公交车跑完单程大约需要45分钟。 2号线也是从黄岗出发,沿着1号线行程前进,在历山路北口右拐进入历山路,然后从历山路南口转到经十路上东去,直到燕山立交桥。由于该条线路上,只有北园大街和历山路上有BRT站台和信号优先系统,BRT公交车驶上经十路后,将和普通公交一样,走公交专用道,停普通公交站台。 BRT2号线由于比较长,沿途设置的站点共有28个,其中BRT站点22个,普通公交车站点6个。这些站点分别为:二环西路东口、济齐路西口、黄岗路西口、交专规划路、无影山西路西口、无影山路西口、无影山东路西口、济泺路西口、东工商河路西口、三孔桥街东口、生产路西口、北关北街西口、水屯路西口、历黄路西口、规划路(待建)、历山路西口(或北园大街)、花园路、山大南路、解放路、和平路、文化东路、历山路南口、山师东路、科院路、燕子山西路、山大路南口、燕子山路南口、燕山立交桥 由于受保泉的制约,济南市主城区内不能建设轨道交通,BRT系统已成了公共交通的首选。根据计划,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前,济南市要建设“两横三纵”的BRT网络,而全运会之后,济南市还将在此基础上修建纬十二路、经四路—解放路—工业南路、港西路等BRT线路,把BRT网络扩成“三横五纵”。 BRT1号线和2号线加起来,全长26.7公里,仅仅依靠这些线路,BRT公交车的优点还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其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明确建议济南市政府要在三年的时间内,形成比较完善的BRT网络。济南市也对BRT网络做了相应的规划。 根据规划,在今后两年里,济南市将陆续开工建设二环东路、贤文路、经十路等BRT线路,使全运会前BRT长度达到80公里,形成“两横三纵”的BRT网络。其中,两横是经十路和北园大街,三纵分别是历山路、贤文路和二环东路。这个两横三纵网络位于省城东部,主要服务于全运会带来的交通疏导。在全运会之后,济南市BRT网络格局将再次扩大,以适应济南东拓西进的发展思路。 2010年,济南将正式形成“三横五纵”的BRT网络。“三横”指的是大经十路(包括经十东路和经十西路)、北园大街延长线—北园大街—工业北路、经四路—解放路—工业南路。其中,经四路—解放路—工业南路一线建设BRT将在主城区和东部城区之间开拓出一条新的快速交通走廊,让东部城区和老城区联系更加密切。 “五纵”则在现有三纵的基础上,增加了纬十二路和港西路两条BRT快速公交线路。港西路作为唐冶新城的主干路,将把工业北路和经十路的BRT线路串联起来,从而使得BRT三横五纵网络转起来。
济南新东站地区的规划设计将充分体现“公交导向开发”的新城市主义原则,将交通枢纽的设计内与济南城市特色、独容特自然资源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特色;充分考虑新东站片区与华山、白泉等周边景观的协调,体现对自然资源的最大尊重和利用。
“随着太济青客运专线、济青高铁的建设进程推进,该地区将形成以交通枢纽功能为先导,以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活居住为主导,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的城际新门户、产业新高地、城市副中心、枢纽新城区。”据介绍,将按照“高铁、空港一体化”发展思路,将新东站地区进一步发展成为济南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空间扩展的战略性区域。
为发挥规划先导引领作用,济南市委托由美国新城市主义理论代表人皮特·卡尔索普先生主持,美国卡尔索普事务所、北京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和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家设计单位共同编制济南新东站地区规划设计方案。据了解,皮特·卡尔索普先生是在国际城市规划领域享有盛誉的规划大师,是公交导向开发(TOD)及新城市主义的创始人,具有先进的规划理念和丰富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