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资料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1、京杭大运河的资料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4]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4]隋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隋以后的历朝历代,至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政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权,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其动机无外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充分利用运河漕运。以运河为基础,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都城所在地,成了中华大地统治者主要手段之一。运河的修复改道,其缘由亦是现实中运河常常的淤堵以及不同政权的都城位置变化。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干线。[4]运河是由统治者主导开凿整修而成,统治者们集合庞大的人力、物力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漕运。运河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漕运目的而生的,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维持王朝的生命延续。由于海运的海盗、风浪等问题难以解决,在漕运史上运河水运是主要首选方案。开凿运河是一件名符其实的功在当代、利在万秋的伟举,对修造者而言,其功效时隔不久就能显现,给王朝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历朝历代有见识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运河的修造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2、大运河的资料

从余杭到涿郡要依次经过七段运河:
(1)江南运河;
(2)里运河;
(3)中运河;
(4)鲁运河;
(5)南运河;
(6)北运河;
(7)通惠河。

流经浙江、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北京六省和直辖市。

流经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嘉兴、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天津、通州、北京等18个市区。

3、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资料一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长城(英文名称: The Great Wall)于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 200-001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清朝末年,自京汉、津浦等铁路修建以后,清朝政府不关心运河的命运,任其荒废。运河河道越来越窄,最窄处不足10米,运输能力大减,不少河段不能通航。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已淤成平地;即使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内河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改造大运河的计划,对运河很多区段进行了疏浚、扩展,沿河建设了不少航闸,两岸改建和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目前,大运河全程虽不能通航,但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公里,对分担津浦铁路的货流,特别是承担煤炭、建材、盐、日用工业品、粮、油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中短途运输任务,对发展地区经济,加强南北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天,大运河将作为南水北调的主要路径,古老的大运河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参考资料:《中国地理常识》

4、大运河的资料(30字左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内(涿郡),南到杭容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5、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和传说

京杭大运河,古名“邗沟”“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47公里。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部分河段具有通航功能。2002年,原本只负责通航的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之一。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闻名于全世界,是汉族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2013年2月1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传出消息,大运河联合申遗文本[1]已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根据申遗程序,2013年七八月间,世界遗产中心专家将对遗产点进行现场评估考察。2014年六七月间,世界遗产大会将对大运河申遗项目进行表决。在申报世界遗产扬州处处发挥牵头城市表率作用(扬州段是中国大运河遗产点最多的城市[2])。

6、京杭大运河和长城的资料

京杭大运河基本信息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很发达。在兖州、济宁、枣庄、滕县、丰县、沛县、徐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等工业城市。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运河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济宁、徐州、邳县、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和杭州等。济宁段(山东济宁—江苏徐州蔺家坝),全长约130多千米,济宁段主航道将由六级航道标准提高到三级标准,底宽由目前的16米拓宽到50米,水深达到3米。届时,千吨级船舶可由长江直达济宁,年通过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万吨,抵得上新建一条“京沪铁路”。
江苏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全长628千米。对苏北、苏南运河进行了整治扩建。扩建了京杭运河上的谏壁、解台两座二线船闸和淮阴、淮安、宿迁三座三线船闸,消除了京杭运河江苏段的“瓶颈”制约,实现了京杭运河苏南、苏北全线畅通,为江苏及华东地区提供了一条南北水上快速交通大动脉。苏北运河(徐州蔺家坝—淮阴—扬州六圩口),全长404千米,纵跨徐州、宿迁、淮阴、扬州等11个县市,沟通了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水系,是京杭运河上运输最繁忙的河段。基本建成二级航道,成为京杭运河上等级最高的航道,常年可行驶2000吨级的船舶。目前有苏、鲁、沪、浙、湘、豫等十多个省市的船舶航行其中,年货运量可达3亿多吨。徐州段最大通过量已达5500万吨船舶吨位,其中货物通过量达3500万吨。苏南运河(镇江谏壁—常州—南浔),全长224千米,贯穿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常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县市,沟通了长江、太湖水系,与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的省际河流相连。目前有苏、鲁、皖、沪、湘、鄂、川等13个省市的船舶在该段运河上航行。航道全部达到四级标准,可通航500吨级船队,目前,年货运量已超过1亿吨,超过江苏境内长江航道的运量,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航行船舶的密度超过了德国的莱茵河,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刚建成的谏壁船闸日均船舶通过量已达10万吨以上。浙江段(南浔—杭州),全长120多千米,沟通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一般以东线代表运河的位置,河道狭窄、弯曲,终年可通机动船舶。目前可通行300吨级的船舶。将京杭大运河拓伸至浙江省东部的宁波港,将为中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乃至内河航运的繁荣带来契机。规划中的杭甬运河长240余千米。位于杭州湾南岸,纵贯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水系,全线按四至五级航道标准设计,年通过能力将达4000万吨。使其成为国家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南水北调的大动脉,还极大改善和推动了沿河的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对确保农业的稳产高产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综合利用效益明显。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

民族的脊梁在消亡!长城急需保护!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00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长城在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 (II) (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200-001 )。

7、杭州大运河 资料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回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答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8、古运河的资料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贯通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流经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

9、搜集“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

1、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1]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2]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3]

2、大运河(古代修筑的人工运河)

中国大运河(Grand Canal)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1]
,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10、运河的资料

代运河的困难不是缺水,而是缺少对水的调度手段。

运河利用的是原有的地面水,顺应和改造了原来的流向和流量,充分的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如灵渠将湘江上游的水一分为二,用增加运河长度的办法,来解决落差过大的问题。

黄河和大运河的交汇处,也是利用增加弯道的办法,来代替现代的节制闸,控制黄河汛期的水位增高。

古代的运河,不会影响江河水量,在调节地段,运河水的流向是随时令变化的。

但是在发大水的时候,运河如何调度用水,这个问题,可能只有专家的专著中,才能够说明白。
公元604年,隋炀帝离开首都长安,到洛阳巡游。为了方便自己巡游~(当然也是加强南北交流,加强统治的需要)第二年,他下令着手两大工程:迁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成千上万的劳工花了六年的时间(劳动人民吃了很多苦啊~),将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完成了全长176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运河一直商旅不绝啊~~
不管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初衷是不是为了他自己,但除了使人民受了很多苦外,大运河这件事还是功大于过的,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县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脉。 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为适应我国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张家湾的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公里;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公里,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

苏伊士运河全长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苏伊士运河从1859年开凿到1869年峻工。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

从1882年起,英国在运河地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将近10万军队。二次大战后,埃及人民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4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把它的占领军在1956年6月13日以前完全撤离埃及领土。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1976年1月,埃及政府开始着手进行运河的扩建工程。第一阶段工程1980年完成,运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扩大到3600米(即运河横切面适于航行的部分);通航船只吃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万吨满载的货轮。第二阶段工程于1983年完成,航行水域扩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只的吃水深度增至21.98米,将能使载重量25万吨的货轮通过。

1980年10月25日,埃及第一条苏伊士运河海底隧道通车,从而大大缩短了往返运河西岸所需时间。这条在苏伊士以北17公里处的隧道,加上两边进口,共长5.9公里,隧道本身长1.64公里。隧道内公路宽7.5米,来往车辆往返并行,每小时可以通过2000辆汽车,这是经过苏伊士运河海底下连接亚洲和非洲的第一条陆地通道。

亚洲和欧洲之间除石油以外的一般货物海运,80%经过苏伊士运河。由于中东地区铺设了大量的输油管道,以及公路和铁路发展迅速,苏伊士运河面临着过往船只、特别是运油船逐年减少的局面,埃及通过对苏伊士运河上的过往船只收取的过境费收入也开始下降。1993年2月14日,埃及决定拓宽和加深苏伊士运河,以增加外汇收入。运河加宽30米,加深1至17米,此项工程于当年底完工。1996年7月24日,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决定进一步增加运河深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型油轮和货轮使用苏伊士运河,以确保埃及靠苏伊士运河所得的收入不会下降。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仅次于侨汇和旅游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运河管理局统计报告显示,苏伊士运河自1975年6月重新启用到2000年6月的25年里,共为埃及征收的船只过境税达300亿美元,是苏伊士运河自1869年11月正式建成启用到1969年6月因中东战争而关闭的98年间过境费收入总和的6倍。据运河管理局公布的年度报告,2001年共有13986艘各类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这些船只的总载重量达4.56亿吨,收取的船只过境费达19亿美元。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的财政年度里,苏伊士运河收入达到23.08亿美元,创运河自1869年开通以来新高,

巴拿马运河于1904年开始动工,1914 年8月建成,次年正式通航,1920年开始向国际开放。

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际通航运河。 位于中美洲巴拿马中部。西北起自加勒比海利蒙湾岸的克里斯托瓦尔,东南至太平洋巴拿马湾岸的巴尔博亚海茨,长68千米,加两端海湾中的深水航道,全长81.8千米 ,宽152~304米,水深13.5~26.5米。
运河位于巴拿马地峡最狭窄处,两侧为塔瓦萨拉山和圣布拉斯山,并有北注加勒比海的查格雷斯河和南注太平洋的格兰德河,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凿通两山间的缺口成为运河。由于大部分河段高于海面26米,故在运河南北两端各设3 道水闸以调节水位,每个船闸闸室均长305米,宽33.5米,深12.5米,均为双道对开闸门结构。从大西洋航向太平洋的轮船首先进入长12千米、宽150米、水深12.6米的利蒙湾深水航道后到达克里斯托瓦尔港,通过由 3座船闸组成的加通水闸后使水位提高26米,然后进入加通湖。加通湖航道长约38千米,宽150~300米,深13.7 ~ 26.5米,至甘博阿后进入库莱布拉航道(又称盖拉特航道),航道长13千米,宽152米,水深13.7米。然后经过佩德罗米格尔船闸、米拉弗洛雷斯湖小段航道以及由两座船闸组成的米拉弗洛雷斯水闸后至巴尔博亚海茨,至此水位又恢复降至海平面。船只最后再经过长13千米、宽152米、水深13.7米的巴拿马湾深水航道后到达太平洋。运 河沿线均有较好的照明设施 ,可昼夜开放。船只通过运河的实际时间为8小时。每天平均通过轮船48艘。
1903年美国和巴拿马签订《 美巴条约 》,以一次支付1000万美元和每年交付“租金”25万美元为代价,取得单独开凿运河的权利和对运河两岸宽16.1千米的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运河于1904年开始动工,1914 年8月建成,次年正式通航,1920年开始向国际开放。使用运河的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主要是美国和日本。运河的建成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世界战略意义。它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大大缩短,美国东西海岸间的航程比绕道南美洲合恩角缩短1.48万千米,从欧洲到亚洲东部或澳大利亚缩短3200千米。每年通过运河的船只达1.5万艘,总吨位达1.5亿吨以上,其货运量占世界海上货运量的 5% 。主要货物为煤、焦炭、石油及其制品、矿石、谷物、金属等。70多年来美国已从运河攫取巨额利润。巴拿马仅有运河地区的劳务收入和船只通行税 ,但领土被截,国家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与美国进行斗争 。1977年9月两国重新签订条约,规定运河由美、巴两国共同组成的运河委员会管理 ,原运河区的司法、海关、邮电等机构交由巴拿马管辖,至1999年底巴拿马将收回运河和运河区的领土主权。由于运河船室小,通过时间长,不能通过大型船只,巴拿马政府计划将修建两大洋之间的新运河。

与大运河的资料相关的资料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建筑业

滑模烟囱

2021-1-2 19:50:29

建筑业

接地故障测试仪

2021-1-2 19:50:5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